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效果及河道影响分析
1
作者 任智慧 任伟 +2 位作者 王婷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51,共7页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1%;青铜峡、海勃湾水库坝前段冲刷剧烈,为今后库区减淤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万家寨水库实现了年度泥沙冲淤平衡,有效延缓了库区淤积。这表明,利用上游水库蓄水实施联合排沙运用,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为平枯水年份水库减淤提供了新的调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排沙 水库调度 冲淤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研究
2
作者 徐路凯 于国卿 +3 位作者 李书霞 郑元勋 张野 王超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4,共5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布及实景三维模型展示等多个功能模块。通过集成GNSS站点监测数据、无人机遥感数据、高分及哨兵卫星遥感数据,实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可视化;突破单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局限,构建一个标准化、可扩展的多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库;采用三维可视化融合Cesium与UE5引擎,高精度模拟洪水演进、崩滑流灾害过程,同时提供淹没分析、剖面测量等空间交互工具。该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复杂灾害风险,为黄河上游库坝群段提供精准、可视化风险预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大数据 预警平台 库坝群段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3
作者 王宗敏 梁创恒 +4 位作者 刘心怡 刘奕凡 晋磊 蔡迎春 舒小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07,115,共6页
为了解决多重致灾因子时空关联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通过数据清洗、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整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地质资料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本体定义核心概念,定义因果... 为了解决多重致灾因子时空关联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黄河上游多灾种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通过数据清洗、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整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地质资料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本体定义核心概念,定义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参与关系等6类语义关联。采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知识存储与动态推理,设计多源数据映射机制,支持灾害事件、触发因子、衍生灾害等实体及其关系的多维查询。结合贝叶斯网络概率推理与图拓扑分析算法,对灾害链传播路径进行量化评估。针对2023年黄河上游某地滑坡事件,通过图数据库推理功能可发现滑坡与泥石流之间的潜在关系链条。相比传统数据库,知识图谱查询信息速度快、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多灾种 多源信息 本体 关系映射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和考虑滑坡负样本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4
作者 郑元勋 周康康 +4 位作者 胡少伟 张海超 于国卿 徐路凯 彭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3,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器学习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单一分类器精确度欠佳,以及滑坡负样本选择较为随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量法的滑坡负样本选择方式耦合集成学习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黄河上... 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器学习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单一分类器精确度欠佳,以及滑坡负样本选择较为随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量法的滑坡负样本选择方式耦合集成学习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黄河上游李家峡至公伯峡段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降水量等13个因子作为滑坡发生的评价因子,采用缓冲区、低坡度和信息量法3种滑坡负样本选择方式,通过构建分类回归树(CART)以及3种集成学习算法(Bagging、Boosting和随机森林)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分析不同集成学习算法和不同滑坡负样本选择方式下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集成学习算法均可以提升单一基分类器的模型性能,且Boosting算法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信息量法负样本选择方式充分考虑了大多数评价因子,模型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集成学习 信息量法 滑坡负样本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典型水利风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5
作者 吴兆丹 辛沛祝 +1 位作者 邵佳瑞 赵敏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8,共7页
水利风景区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拓宽水管单位经营领域乃至拉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扎根理论,选取唐徕闸水利风景区、鸣翠湖水利风景区、沙湖水利风景区等为样... 水利风景区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拓宽水管单位经营领域乃至拉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扎根理论,选取唐徕闸水利风景区、鸣翠湖水利风景区、沙湖水利风景区等为样本,综合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情况,从景区管理、生态保护、水文化挖掘、综合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典型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并剖析现存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产业链理论等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典型水利风景区普遍存在人员专业结构失衡、宣传力度较弱等问题,其中公益主导型水利风景区发展存在管理人员不足、运营缺乏专项资金支持问题,经营主导型水利风景区发展面临公益管护缺少专项资金、人员流失严重、水文化建设不足、产业链较短等困难;提出加强管理运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运营投融资机制、加强水利风景区宣传推广力度、差异化进行水文化建设、多途径拓展水利风景区产业链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利风景区 应对策略分析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特征分析
6
作者 杨有田 吴吉东 +1 位作者 许映军 郭进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9,83,共6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该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特征,探讨了库坝群段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及其风险应对挑战。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库坝群段的自然灾害呈现复合性和系统性特征,超强地震、巨型滑坡、超标准洪水等极端事件可能引发灾害链;防灾减灾面临多源动态风险识别不足、联合调度与应急响应机制待完善、气候变化适应性滞后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坝群 梯级水库 多灾种风险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7
作者 张海霞 刘孝盈 +1 位作者 杨明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1968年刘家峡水库蓄水运用,1986年龙羊峡水库蓄水运用,都对进入内蒙古河段的水沙过程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来水来沙减少,洪峰流量削减,洪水发生概率降低。与1968年以前相比,1968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减轻,1986年以后,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汛期来水量小,来沙系数大,流量过程参数小,水沙过程不利于输沙,河段汛期容易淤积;汛期来水量大,来沙系数小,流量过程参数大,水沙过程有利于输沙,河段汛期淤积减轻甚至转换为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内蒙古河段 水沙过程 冲淤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8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乌海宽谷河流阶地特征与地貌演化研究
9
作者 刘晓波 李荣西 +3 位作者 全成 吴小力 张皓颖 曹鹏举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0-975,共16页
位于银川盆地和河套盆地交接处的乌海宽谷的形成,直观记录了黄河上游末段的历史演化过程。然而,该段黄河阶地的地层-年代序列还未建立、黄河的形成和切割历史仍不明确。本文在野外地貌、地层和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乌海宽谷东侧的... 位于银川盆地和河套盆地交接处的乌海宽谷的形成,直观记录了黄河上游末段的历史演化过程。然而,该段黄河阶地的地层-年代序列还未建立、黄河的形成和切割历史仍不明确。本文在野外地貌、地层和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乌海宽谷东侧的4级河流阶地,结合光释光(OSL)测年方法对阶地沉积物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T1阶地为堆积阶地,阶地废弃年龄大于0.52±0.04 ka;T2~T4阶地为基座阶地,沉积序列相似,上部为河流相沉积,下部为湖相沉积。T2、T3和T4阶地废弃年龄约为41.98±2.70 ka、67.48±4.07 ka和102.32±6.00 ka;阶地T4~T3、T3~T2和T2~T0间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0.11 mm/a(102~67 ka)、0.24 mm/a(67~42 ka)、0.26 mm/a(42 ka至今),显示黄河下切速率逐渐增加的特征。乌海宽谷T2~T3阶地中湖相地层时代与晚更新世“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发育时间一致,说明当时该古大湖的范围已到达乌海宽谷。乌海宽谷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在古大湖范围缩小、消亡的过程中发育的,代表着晚更新世黄河上游末端湖-河地貌之间的演变。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各黄河阶地低级序列的详细对比,结合区域构造及气候信息,认为晚更新世乌海宽谷河流阶地的形成及湖-河地貌的演变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地貌演化 晚更新世 乌海宽谷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10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径流年际变化规律及丰枯统计特征
11
作者 黄静 李想 +4 位作者 沈延青 包娟 刘靖 魏加华 王战策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6,共12页
【目的】黄河上游水量和库容占全流域的近2/3和4/5,是流域主要产水区和径流年际调蓄区。然而,长期以来径流年际变异大且难以准确预测,制约了上游水库工程“蓄丰补枯”效益发挥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方法】为进一步增强对径流的认知,搜集... 【目的】黄河上游水量和库容占全流域的近2/3和4/5,是流域主要产水区和径流年际调蓄区。然而,长期以来径流年际变异大且难以准确预测,制约了上游水库工程“蓄丰补枯”效益发挥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方法】为进一步增强对径流的认知,搜集了黄河干流主要断面1956—2022年还原径流(唐乃亥、兰州、利津)以及1736—1911年考古径流(青铜峡),采用Copula函数、非一致性检验等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上游对全流域径流贡献度、上游径流年际变化规律以及丰枯统计特征。【结果】研究表明,兰州与全流域径流丰平枯同步概率71.5%,其中同枯和同丰发生概率分别为32.2%和20.3%。兰州断面单年枯水和丰水发生概率分别为43.3%和26.9%,其中特丰发生概率为7.5%,研究期未发生特枯;两年连枯和连丰发生概率分别为19.7%和12.1%,三年连枯和连丰发生概率分别为7.7%和4.6%;丰枯转移发生概率为16.7%。【结论】为有效应对特丰特枯、连丰连枯不利影响,一方面须提升径流长期预测水平并充分挖潜龙羊峡水库年际调蓄能力,另一方面须加快构建黄河流域“一线七库”水网工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特丰特枯 连丰连枯 COPULA函数 非一致性检验 黄河上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DEX数据的黄河上游未来极端降水变化预估
12
作者 刘梓萱 毛睿 +2 位作者 施翠翠 赵怀群 王雪雁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库坝群作为流域生态屏障和水资源调配的枢纽,其安全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的挑战。极端降水事件通过灾害链生效应,严重威胁区域安全和经济发展。聚焦黄河上游地区,基于协调的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数据,采用线性... 库坝群作为流域生态屏障和水资源调配的枢纽,其安全正面临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的挑战。极端降水事件通过灾害链生效应,严重威胁区域安全和经济发展。聚焦黄河上游地区,基于协调的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数据,采用线性缩放法、分位数映射法、Q-Q调整法和方差校正法对降水数据进行校正,评估了4种方法对降水数据的校正效果,采用最优校正结果分析了变暖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4种校正方法中,Q-Q调整法总体校正效果最优,基于Q-Q调整法校正未来时期的CORDEX数据,预测极端降水指数表明:2006—2099年在RCP2.6情景下,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时期一致,整体变化幅度较小,仅表现出轻微增大;在RCP8.5情景下,多个极端降水指数显著上升,增强区域主要集中于青海省中部、内蒙古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CORDEX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适宜栖息地模拟的生态流量研究
13
作者 石文良 李平 +4 位作者 潘文光 杨志 赵娜 侯轶群 石小涛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共6页
为进行黄河上游一规划梯级电站的生态流量研究,选择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作为指示物种,考虑到厚唇裸重唇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适宜度,采用HEC-RAS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流量及蓄水水位工况下目标调度河段... 为进行黄河上游一规划梯级电站的生态流量研究,选择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作为指示物种,考虑到厚唇裸重唇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适宜度,采用HEC-RAS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流量及蓄水水位工况下目标调度河段的水深及流速分布情况。基于水动力模拟的结果,采用CASiMiR-Fish栖息地模型,模拟得到目标鱼类在生态调度目标河段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结合厚唇裸重唇鱼适宜生境面积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变化和2002—2022年研究区域下游唐乃亥水位断面4—6月的日均流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羊曲水库在2710 m生态限制水位运行时,在厚唇裸重唇鱼主要的繁殖季节(4—6月),班多下泄的最小流量应该在50 m^(3)/s,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50—515 m^(3)/s,在此流量范围内厚唇裸重唇鱼形成较大面积产卵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流量 栖息地模型 厚唇裸重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现状、治理困境及突破路径
14
作者 刘婷 杨红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7,共9页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基石。当前,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法规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黄河上游地区在生态保护状况不断向好的同时,...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基石。当前,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法规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黄河上游地区在生态保护状况不断向好的同时,还面临生态环境脆弱与资源型产业结构性失衡、人才技术供给与治理需求结构性错配、行政分割与流域系统治理机制不足、政府主导与多元协同参与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理论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要素重组、制度变革与管理优化,为流域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技术管理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型,突破高耗能资源依赖瓶颈;通过“智能技术—大数据”双轮驱动精准治理,化解生态治理供需错配难题;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破解条块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多元共治参与机制,释放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保护 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15
作者 宋曼 张蚌蚌 +1 位作者 宋保胜 马国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5,共11页
【目的】探究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利用归并数据的Tobit模型,采取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 【目的】探究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利用归并数据的Tobit模型,采取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对方程系数进行估计,实证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非农就业在耕地碎片化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耕地细碎化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非农就业在耕地细碎化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区位因素,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山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比平原地区更为显著。【结论】为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当适度提升耕地规模化程度,拓宽低收入人群非农就业渠道,加大山区的综合开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非农收入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黄河中上游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黄河上游段滑坡易发性分析
16
作者 张华睿 余波 +1 位作者 徐鹏 曾飞翔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9,共5页
针对黄河上游查达村至松巴村段滑坡灾害,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其易发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孕灾环境,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坡向、降水量、气温、地温以及SBAS-InSAR时序地表形变等8个影响因子,构建... 针对黄河上游查达村至松巴村段滑坡灾害,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其易发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孕灾环境,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坡向、降水量、气温、地温以及SBAS-InSAR时序地表形变等8个影响因子,构建滑坡易发性分析指标体系。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及回归方程,深入探讨了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对局地影响因子进行了空间一致性处理,构建了362个滑坡样本点,总面积约为2.855 km^(2),并结合概率隐函数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探讨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势陡峭、植被覆盖较差且气象条件恶劣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逻辑回归模型 影响因子 黄河上游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2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沙时空变化与周期特征
17
作者 魏艳红 贾晓鹏 +1 位作者 王远征 曹婉颖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量有较大的变异,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下河沿站,分别为304.74亿m^(3)、1.13亿t,最小值在唐乃亥站,分别为203.67亿m^(3)、0.12亿t;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小川-石嘴山区间,年输沙量主要在下河沿-头道拐区间;各站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1990—2020年下降明显,主要在1968年、1985年和1986年出现水沙异常变化;水沙小波分析存在2~5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表明水沙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水沙小波系数波动幅值呈持续递减规律,径流量和输沙量周期性特征亦发生弱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量和输沙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输沙量减小趋势更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揭示梯级水库群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河道外取水量持续攀升等人类干预,已成为黄河上游水沙过程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滑坡形变分析
18
作者 刘奕凡 余波 +1 位作者 黎杰 黄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7,共5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位于地质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需要进行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以龙羊峡—李家峡库坝群段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方法形成小基线干涉像对,利用振幅离差指数和相干性系数法选取PS点(永久散射体),...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位于地质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需要进行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以龙羊峡—李家峡库坝群段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方法形成小基线干涉像对,利用振幅离差指数和相干性系数法选取PS点(永久散射体),利用KS统计检验方法选取DS点(分布式散射体),通过时序形变解算得到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和形变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形变速率为-80~50 mm/a,其中大部分区域形变速率为-10~10 mm/a,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合坡度与形变速率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域滑坡隐患点13处;距拉西瓦水电站右岸库区仅1 km的果卜坡体坡顶下方滑坡后缘处形变速率最大达80 mm/a,坡顶形变量逐年递增,2021—2024年累积形变量达到3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形变 SBAS-InSAR PS选点 DS选点 黄河上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黄河上游青川甘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数据集
19
作者 丁厚宽 郭春晖 +8 位作者 赵建南 魏颖 袁华涛 张景晓 高肖飞 董静 宋东蓥 高云霓 李学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黄河上游青(青海省)川(四川省)甘(甘肃省)段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为了解该区域内黄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的分布状况,于2020年9-10月在该区... 黄河上游青(青海省)川(四川省)甘(甘肃省)段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为了解该区域内黄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的分布状况,于2020年9-10月在该区域内黄河干流及洮河、湟水、黑河和白河等主要支流布设18个采样点位,采集近岸处表层沉积物(0-10 cm)样品,测定镉、铬、锌、铜、汞、镍、铅和砷8种重金属和总碳、总磷、总氮、总硫、有效磷和有机碳6种营养盐含量,分析了各个元素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状况。为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各项指标均在实验室内按照标准方法测定,同时多人交叉复核完成对数据的校对和审查。本数据集的建立为评估黄河上游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污染风险提供本底数据,为科学保护黄河上游生态敏感区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青川甘段 沉积物 重金属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德朝 贺丽 +7 位作者 鄢武先 邓东周 吴世磊 李红霖 吴科君 黄雪梅 贾泽旭 张利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 为助推黄河上游高寒区乡村振兴工作,在调查黄河上游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适应能力、扩繁能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确定地带性乡土植物、自然分布海拔、自然分布坡向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22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治沙植物中筛选出沙棘、金露梅、银露梅、变叶海棠、垂穗披碱草、高山羊茅、高山绣线菊和窄叶鲜卑花等8种优良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为黄河上游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植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高寒沙地 治沙植物 层次分析法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