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学生对日刻板印象及3·11地震后的情绪和援助意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燕 高红梅 +1 位作者 王芳 许燕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差异、日本3·11地震后情绪与援助意向的不同,以及刻板印象和情绪反应对于其援助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总体刻板印象偏消极,但高中生和大学生... 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差异、日本3·11地震后情绪与援助意向的不同,以及刻板印象和情绪反应对于其援助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总体刻板印象偏消极,但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能力维度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2)日本3·11地震后,大中小学生整体的情绪反应程度不强;但高中生和大学生较之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悲伤、同情等亲社会情绪,而更少幸灾乐祸情绪;(3)大中小学生在是否对日本进行援助的问题上显得比较保守;(4)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与地震后的情绪反应和援助意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各群体中,亲社会情绪在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和地震后的援助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地震本身的事件应对情绪并不存在这种中介效应。结论: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较为消极,其对3.11地震后援助倾向有显著影响,且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亲社会情绪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3·11地震 大中小学生 刻板印象 情绪反应 援助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1”东日本大震灾应急语言服务 被引量:21
2
作者 包联群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3期62-74,共13页
本研究以“3·11”东日本大震灾为个案分析日本针对突发灾害的多语言服务情况。在阐述日本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法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3·11”东日本大震灾应急多语言服务具体措施,包括服务方式:窗口咨询,电话... 本研究以“3·11”东日本大震灾为个案分析日本针对突发灾害的多语言服务情况。在阐述日本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法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3·11”东日本大震灾应急多语言服务具体措施,包括服务方式:窗口咨询,电话咨询,电视、收音机广播,网络/网络“收音机”广播服务等;服务语言:10多个外语语种、“简明日语”和方言服务;服务内容:提供便于携带的《日常生活多语种指南》和《防灾多语种指南》手册,提供重灾区避难所、地震/余震、撤离联系电话/集合地点、防核辐射知识、水电、银行、道路交通、饮用水和蔬菜污染等相关应急、日常信息等。震灾突发时日本实施多语言服务的成果,大多得益于平时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以往丰富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日本通过成立多语言服务团队挖掘市民力量,实施人才培训,储备用于应急的社会资源,实现了纵向(政府)与横向(民间团体)有机联合的机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应急语言服务宣传不足、未建立常驻外国人之间完善有效的“社会联络网机制”等。基于震灾应急语言的经验和不足以及此后日本应急语言服务的完善与提升,提出对中国构筑应急多语言服务体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1”东日本大震灾 应急语言服务 多语言 简明日语 方言 应急多语言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