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介质中地震波的频率-空间域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财 杨庆节 +5 位作者 鹿琪 郭智奇 刘洋 兰慧田 耿美霞 王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85-2899,共15页
本文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一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基于BISQ模型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震波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经典的Biot模型理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Biot流动(宏观流体流动)和Squirt流动(微观流体流动)耦合作用对地震波在孔隙介... 本文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一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基于BISQ模型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震波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经典的Biot模型理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Biot流动(宏观流体流动)和Squirt流动(微观流体流动)耦合作用对地震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在地震频段进行,结果显示:在理想相界和黏滞相界情况下,Squirt流动机制都比Biot流动机制产生了更大的速度频散和能量衰减.其中,在Biot流动和Squirt流动耦合作用下的快P波的速度和振幅小于仅考虑Biot流动影响下快P波速度和振幅,而且慢P波的衰减也更加强烈.本文还研究了地震波在双层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特征,双相介质中波的反射与透射现象类似于单相介质的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利用优化25点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模拟双相孔隙介质中的地震波场是可行的,这为开展双相孔隙介质全波形反演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Q模型 双相各向同性介质 频率-空间域 有限差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电离层VLF波传输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驰 芮国胜 +1 位作者 王瑞 薛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5-1241,共7页
在星载甚低频(VLF)通信技术中,研究甚低频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研究电离层传输特性大多基于高频脉冲信号,且传播模型相对粗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电离层... 在星载甚低频(VLF)通信技术中,研究甚低频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研究电离层传输特性大多基于高频脉冲信号,且传播模型相对粗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为此,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电离层各向异性传播模型,对常规的FDTD算法引入变步长因子,并用该算法对VLF波在电离层中的场强衰减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昼夜变化及频率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卫星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与常规的FDTD算法以及全波分析方法相比,引入变步长因子的FDTD算法精度更高;在VLF频段,降低频率有利于电磁波穿透电离层,且白天的衰减明显大于夜间;VLF波在射入电离层并穿透D层时衰减严重(30-40 d B),约为F1层中衰减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低频通信 甚低频波 电离层传输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变步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金属光子晶体波导宽度对导行模的影响
3
作者 王书见 薛谦忠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482-484,共3页
本文用频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平面正方排列金属光子晶体的TM模全域带隙图,结果表明当填充比大于0.11是一值时会出现多个禁带,适当的引入线缺陷可分别在这些带隙中引入缺陷模,形成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波导支持的电磁波模式和通道宽度有着... 本文用频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平面正方排列金属光子晶体的TM模全域带隙图,结果表明当填充比大于0.11是一值时会出现多个禁带,适当的引入线缺陷可分别在这些带隙中引入缺陷模,形成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波导支持的电磁波模式和通道宽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节缺陷宽度可以实现单模传输并使单模传输带宽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有限差分法 金属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波导 缺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衰减介质中地震波场的频率—空间域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壹 王赟 +1 位作者 陈本池 王祥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6-1028,1046,932,共15页
强衰减模型,是应用Biot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方程描述介质吸收衰减特征的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和黏弹孔隙介质模型,可以简便且精准地刻画稠油储层、近地表松散沉积层等的强衰减性。为此,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空间... 强衰减模型,是应用Biot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方程描述介质吸收衰减特征的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和黏弹孔隙介质模型,可以简便且精准地刻画稠油储层、近地表松散沉积层等的强衰减性。为此,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模拟了强衰减模型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并根据近地表低速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三种物理因素的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都是影响地震波强衰减和高频散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横波衰减的影响都明显强于纵波。其中,介质黏弹性是造成地震波高频衰减的关键,其他因素均能影响地震波有效频率范围内能量的衰减,尤其介质孔隙度的增大引起地震波的衰减最强。通过对比完全弹性、一般黏弹性和强衰减理论下的模拟波场,研究了浅、表层强衰减介质对深层波场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强衰减模型刻画近地表介质更符合实际,能为涉及不同衰减机制的强衰减介质的研究和强衰减补偿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衰减模型 频率—空间域 有限差分算法 孔隙度 流体黏度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阵列的时域溅射特性研究
5
作者 侯海健 李大伟 王均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30-2034,共5页
时域溅射,是散射体结构不同部分产生的散射回波在远场叠加时,其时域波形在开始部分出现的不稳定的现象.对于低散射目标,只有在回波叠加稳定后,其散射电场的幅度才变得很低,而在开始的几个电波周期内会有比较强的散射电场.本文对缝隙阵... 时域溅射,是散射体结构不同部分产生的散射回波在远场叠加时,其时域波形在开始部分出现的不稳定的现象.对于低散射目标,只有在回波叠加稳定后,其散射电场的幅度才变得很低,而在开始的几个电波周期内会有比较强的散射电场.本文对缝隙阵列的时域溅射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周期边界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对不同尺寸的缝隙阵列的时域溅射特性进行了仿真,提取了其等效电路参数,并采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了缝隙宽度引起的并联电容对正弦波时域溅射和高斯脉冲时域散射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当并联电容降低的时候,时域反射系数的包络值下降速度增加,导致溅射现象的最大值降低.理论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散射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频率选择性表面 雷达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