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慧琼 杨芸 +4 位作者 朱仁义 熊莉娟 黄浩 陈晓敏 梁建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5,共8页
目的了解WS/T 508—2016执行情况及我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现状,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323所医疗机构和31所洗涤机构医用织物的医疗机构管理、洗涤消毒作业场所管理、建筑布局、人员防护、设备用品、洗涤消毒原则、卫生质量监测... 目的了解WS/T 508—2016执行情况及我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现状,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323所医疗机构和31所洗涤机构医用织物的医疗机构管理、洗涤消毒作业场所管理、建筑布局、人员防护、设备用品、洗涤消毒原则、卫生质量监测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湖北、山西、上海、四川4地9所医疗机构和8所洗涤机构洗涤消毒前后共234件医用织物进行微生物指标抽检。结果医疗机构和洗涤机构对WS/T 508—2016知晓率分别为96.90%、96.77%,执行率分别为94.12%、96.77%。47.99%的医疗机构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且级别越高购买服务的比例越高(χ^(2)=15.312,P<0.001)。85.16%的医疗机构对提供服务方进行过风险评估,52.99%由医疗机构方负责或参与岗前培训。洗涤机构在制度健全率,岗前培训率,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配备率,区域、通道、隔离屏障及更衣(缓冲)间和卫生间的洗手设施设置率,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隧道式洗涤机组、有加热功能的洗涤设备、烘干设备及机械通风设施配置率及专机洗涤率等方面均较医疗机构高。234件医用织物样本中,11.97%检出真菌,5件清洁织物真菌总数超过100 CFU/100 cm^(2)。结论WS/T 508—2016可从加强机构管理,提高对提供服务方的监管水平,完善硬件设施与布局,引入新技术,增加清洁织物真菌监测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全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织物 洗涤 清洗 消毒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石墨烯改性织物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芳 熊莹 程浩南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探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聚吡咯(PPy)配合使用在电阻式应变传感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锦纶针织物为基材,然后依次对其进行rGO和PPy改性处理。然后利用SEM照片、FT-IR光谱和XRD图谱对制备的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进行表征。得益于PPy-... 为探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聚吡咯(PPy)配合使用在电阻式应变传感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锦纶针织物为基材,然后依次对其进行rGO和PPy改性处理。然后利用SEM照片、FT-IR光谱和XRD图谱对制备的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进行表征。得益于PPy-rGO改性锦纶针织物的高导电性[(345±6)Ω/4 cm]和较好的延伸性,其所构建的应变传感器表现出较快反应(反应时间31 ms)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时间2 400 s)。此外,该应变传感器还能有效监测人体关节运动,为针织物应变传感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针织物 还原氧化石墨烯 聚吡咯 应变传感材料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的制备及检测系统设计
3
作者 徐帅 杨晓芳 +1 位作者 毛雷 耿男男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机织结构的导电液体传感织物能检测微量导电液体的泄漏,但不能反馈泄漏位置。因此,基于交叉扫描原理设计了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该织物布边设有2n根导电经纱,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中的经纱通过重经组织与均匀布设的导电纬... 机织结构的导电液体传感织物能检测微量导电液体的泄漏,但不能反馈泄漏位置。因此,基于交叉扫描原理设计了导电液体微量泄漏定位检测织物。该织物布边设有2n根导电经纱,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中的经纱通过重经组织与均匀布设的导电纬纱交叉地电气相连,形成n^(2)个检测组合,对应织物经向上n^(2)个定位分区。采用织样机试织了含有6根导电经纱、9个定位分区的织物,并对织物进行了切片观察、电气测试、功能验证试验和适配检测系统的开发。结果发现:重经组织结构可以实现织物中导电经纬纱在交汇时的可靠绝缘;重经组织结构重复性良好,可以适应规模化生产;交叉扫描方式能正确反馈泄漏所在分区;由自动选通电路和导通鉴别电路构成的检测系统与织物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电子织物 织物结构 液体传感器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颜色预测方法
4
作者 张爱丹 王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8,共8页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算4种特征图形面积率的基础上进行颜色赋值,运用Lab比例加和法构建颜色预测模型,并运用岭回归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以三纬组合全显结构设计织造的红、黄、蓝3组渐变色织物的颜色实测值为标准色,比较分析本文所提方法、几何模型法、颜色平均计算法等3种方法的颜色预测值的色差。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2种,本文所提方法的总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92.09%和89.35%,证明其具有更优异的颜色预测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 颜色预测 渐变色织物 彩色织物图像 织物设计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 YOLOv8的织物缺陷检测算法
5
作者 王川 李晓龙 +2 位作者 王公轲 段德全 常升龙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1,共9页
针对织物瑕疵检测中瑕疵种类多样、部分瑕疵极小并存在着极端长宽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模型RDF-YOLOv8n。首先,在YOLOv8基线模型中引入感受野注意力卷积RFAConv,构建C2f_RFAConv模块,增强模型对部分缺陷... 针对织物瑕疵检测中瑕疵种类多样、部分瑕疵极小并存在着极端长宽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模型RDF-YOLOv8n。首先,在YOLOv8基线模型中引入感受野注意力卷积RFAConv,构建C2f_RFAConv模块,增强模型对部分缺陷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引入可变性大核注意力(Deformable-LKA)加入C2f中,组成C2f_DLKA模块,提高模型细小缺陷类型的检测能力;最后,采用Focaler_CIoU损失函数替代原有的损失函数,显著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证明:RDF-YOLOv8n模型的平均精度值(mAP值)为60.1%,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均值提升了7.7%,推理速度为69帧/s,模型大小为9.3 MB,满足低算力设备部署条件,达到在生产中对织物瑕疵检测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织物瑕疵检测 RFAConv 注意力机制 Focaler_C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粘弹性建模研究
6
作者 丁浩 刘显华 +2 位作者 王玺 白云峰 朱世根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电学粘弹性模型;设计了拉伸和松弛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识别出模型参数。所确定模型在松弛情况下预测电阻变化与实测电阻符合较好,R^(2)在0.97以上,均方根误差小于0.55 k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电粘弹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传感器的粘弹性特征,对未来基于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建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传感器 粘弹性模型 电阻松弛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亚麻/黄麻交织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张毅 高金霞 郁崇文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7,共6页
针对当前市场上常用的亚麻/棉车用坐垫织物抑菌率低、耐用性较差等问题,使用薰衣草/蒲公英复配提取液浸渍改性后的亚麻、黄麻纱线织造抗菌交织织物。设计薰衣草提取液质量浓度、蒲公英提取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因素的正交... 针对当前市场上常用的亚麻/棉车用坐垫织物抑菌率低、耐用性较差等问题,使用薰衣草/蒲公英复配提取液浸渍改性后的亚麻、黄麻纱线织造抗菌交织织物。设计薰衣草提取液质量浓度、蒲公英提取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因素的正交优化试验,得出不同复配工艺下织物的抑菌率,同时对抗菌亚麻纱线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对亚麻/黄麻抗菌交织织物的洗涤次数、抗弯刚度、织物断裂强力、芯吸高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薰衣草提取液浓度质量15 g/L、蒲公英提取液浓度质量25 g/L、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5 h时,抗菌亚麻/黄麻交织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为99.82%、99.89%,比市场上的亚麻/棉交织坐垫织物分别提升了44.4%、49.71%,洗涤20次后的抑菌率分别为80.15%、81.38%;经向抗弯刚度为4.42 mN·cm,经、纬向织物断裂强力分别为810、760 N、芯吸高度为10.8 cm,在汽车坐垫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坐垫 交织织物 亚麻 黄麻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木染色柞绢针织物的色彩及抗紫外线性能
8
作者 邵英海 张明光 贾艳梅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29,34,共5页
为探究苏木色素对柞绢针织物的染色性能,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采用直接法和后媒法染色工艺,考察了不同pH和媒染剂对柞绢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染色工艺,pH从3.0逐渐增大至8.5,可以获得黄色、橙色、粉红色至红色的... 为探究苏木色素对柞绢针织物的染色性能,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采用直接法和后媒法染色工艺,考察了不同pH和媒染剂对柞绢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染色工艺,pH从3.0逐渐增大至8.5,可以获得黄色、橙色、粉红色至红色的染样;使用硫酸亚铁、硫酸铝或硫酸锌作为媒染剂时,能得到紫色和红色的染品,媒染织物的色牢度达到3~4级。染色后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其中硫酸亚铁媒染试样的紫外线防护因子(UPF值)最高达47.4,硫酸铝媒染试样为42.9,均超过纺织品抗紫外线标准(UPF值>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色素 柞绢针织物 色彩 抗紫外性能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廖喜林 曾媛 +3 位作者 刘淑萍 李亮 李淑静 刘让同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植酸(PA)、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为原料,构建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体系。采用喷涂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X射线能谱分析仪、垂直燃烧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热重...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植酸(PA)、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为原料,构建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体系。采用喷涂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X射线能谱分析仪、垂直燃烧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热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和烟密度测试等分析了阻燃棉织物的微观形貌表面形貌、燃烧性能、阻燃性能、热释放性能、热稳定性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PEI、PA、SiO_(2)三者复配整理棉织物的阻燃效果最佳,整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0.3%,离火自熄,损毁长度降为7.2 cm;与预处理的棉织物相比,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能力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85.0%和83.3%;PA先于棉织物吸热降解,抑制棉织物的初始热裂解;PEI、PA、SiO_(2)通过协同作用形成石墨化结构的炭化层,可提高其稳定性并阻隔氧气及热量的传递,有效改善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阻燃性能 喷涂法 复配协效 低温碳化 阻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退浆工艺对粘胶长丝哈达织物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昊 刘妍 +2 位作者 胡艳丽 吕学斌 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8,共7页
为了探究粘胶长丝哈达织物免退浆工艺的可行性及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的复合变性淀粉与PVA-0588混合,探究其配比对浆液粘度、透明度、表面张力的影响,并对浆纱表面形态、上浆率、强力与耐磨等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最适宜的浆料配... 为了探究粘胶长丝哈达织物免退浆工艺的可行性及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的复合变性淀粉与PVA-0588混合,探究其配比对浆液粘度、透明度、表面张力的影响,并对浆纱表面形态、上浆率、强力与耐磨等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最适宜的浆料配方;将其应用在哈达织物的织造中,对免退浆织物与传统上浆工艺织物的力学性能、抗皱性能、弯曲性能及织物风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当复合变性淀粉与PVA的比例为4∶1时,免退浆浆纱的上浆率为3.14%,浆纱强力提高21.19%,耐磨次数也提高到133次;与传统工艺相比,免退浆工艺实现了低上浆率和中低温上浆,免退浆浆纱的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免退浆工艺可用于粘胶长丝哈达织物的生产中,降低成本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退浆工艺 中低温上浆 哈达织物 粘胶长丝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收集用单向导湿针织物涂层摩擦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静 广靖 陈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凝胶聚合物基质,通过引入反应组分以控制胶凝成形期间的微观形貌与表面能分布,经室温修饰形成超疏水聚合物复合材料。以针织物为基底、摩擦为手段构制Janus针织物涂层,利用其润湿不对称性实现单向导湿,进而在捕雾集水的同时减缓水蒸发以提升应用效率,达到低成本且高效的雾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收集 单向导湿 织物 涂层 摩擦制备 JAN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TiO_(2)/GEL/CS复合膜及其涂层棉织物的性能
12
作者 贺晓亚 周文辉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1,57,共6页
配置Nano-TiO_(2)、GEL与CS复合液,将复合液分别制成复合膜及棉织物的涂层,对复合膜的分子结构、热失重、水溶、吸水性能及涂层织物的质量增重率、断裂强力、防紫外线及脱色性能进行表征,分析Nano-TiO_(2)/GEL/CS复合液涂层棉织物开发... 配置Nano-TiO_(2)、GEL与CS复合液,将复合液分别制成复合膜及棉织物的涂层,对复合膜的分子结构、热失重、水溶、吸水性能及涂层织物的质量增重率、断裂强力、防紫外线及脱色性能进行表征,分析Nano-TiO_(2)/GEL/CS复合液涂层棉织物开发功能棉织物的可行性。研究表明,Nano-TiO_(2)、GEL与CS复合膜各相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均一性及较强氢键作用力,形成了网格结构。Nano-TiO_(2)加入后,复合膜的热失重性能得到改善;随着Nano-TiO_(2)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水溶性及涂层织物的质量增重率、断裂强力、防紫外线性能及脱色率均呈现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吸水率逐渐下降。因此,当Nano-TiO_(2)含量在3%~4%范围内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较好,最佳光催化脱色时间为120 min,脱色率可达80%,利用Nano-TiO_(2)/GEL/CS复合液涂层棉织物开发功能棉织物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 涂层 分子结构 织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自组装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付承臣 赖璐 +2 位作者 周培茹 赖红静 曹机良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2,214,共7页
首先,以乙二醛和壳聚糖(CS)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制备了CS改性棉织物;然后,将CS改性棉织物经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浸渍;最后,将吸附沉积在棉织物上的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了RGO/CS-棉织物。采用SEM、FTIR和Raman光谱对其进行... 首先,以乙二醛和壳聚糖(CS)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制备了CS改性棉织物;然后,将CS改性棉织物经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浸渍;最后,将吸附沉积在棉织物上的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了RGO/CS-棉织物。采用SEM、FTIR和Raman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S质量分数、GO分散液质量浓度对RGO/CS-棉织物导电、抗紫外线和抑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GO/CS-棉织物表面沉积的GO已较充分还原为RGO,表面覆盖了一层连续的RGO/CS薄膜;RGO/CS-棉织物导电性随着GO分散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经质量分数2.00%的CS溶液改性和质量浓度5 g/L的GO分散液处理并还原后的RGO/CS-棉织物具有最佳的导电性,表面电阻为1.02 kΩ/cm;RGO与CS协同增强了RGO/CS-棉织物的抑菌性能,抑菌率最高达95%;经质量分数0.50%的CS溶液改性和质量浓度3 g/L的GO分散液处理并还原后的RGO/CS-棉织物经过30~50次皂洗洗涤后,导电、抑菌和抗紫外线性能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织物 导电 自组装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针织物的吸声性能
14
作者 杨柳 厉纯纯 王雪琴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共9页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织物适用于中高频吸声,吸声系数最高可达0.86;连接百分比与织物的吸声性能呈高度负相关,在主要吸声区域宜采用大块面的线条式连接或较疏松的散点式连接;散点式连接在连接百分比低于10%、线条式连接在百分比低于15%时织物吸声表现更优;当连接百分比大于26%时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2种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可以通过增加厚度、面密度以及减小体积密度、控制流阻率的方式优化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织物的结构及声学特征参数,进而用于具有吸声效果的墙布、屏风、装饰画等室内装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层 衬纬针织物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颖 姜亚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对目前国内外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传统间隔织物和超距间隔织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研究现状着重对针织和梭织结构超距间隔织物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列举超距间隔织物复合... 对目前国内外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传统间隔织物和超距间隔织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研究现状着重对针织和梭织结构超距间隔织物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列举超距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在家居、体育娱乐和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超距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在防护、保温、建筑和交通运输产业应用的优势,以期在更多领域深入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织物 超距 织造技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织物的溶剂萃取剥色及其对醇解的影响
16
作者 朱琳 王展鹏 +4 位作者 吴宝宅 汪少朋 刘一鸣 代成娜 陈标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乙酸和氯苯2种溶剂,系统探究了剥色温度、固液比和剥色时间等条件对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剥色温度为130℃,固液比为1∶30,剥色时间为20 min时,乙酸和氯苯对9种市售涤纶织物都有较好的剥色效果,最佳剥色率分别为82.9%和88.4%。剥色前后对废旧涤纶织物进行乙二醇醇解实验,结果表明,乙酸和氯苯的使用能够普遍提高醇解产物的回收率,最高可使回收率分别增加11.44%和12.48%,且回收产物的纯度均高于90%,有助于废旧涤纶织物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纶织物 溶剂萃取 剥色 乙酸 氯苯 醇解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椅凳类坐具所饰织物设计及文化研究
17
作者 邓莉丽 罗馨茹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8,共6页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椅凳类坐具织物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图像分析与比较法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即运用图像与文献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分析此时椅凳类坐具所饰织物的形制、纹饰及材质工艺特点,并探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研究...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椅凳类坐具织物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图像分析与比较法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即运用图像与文献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分析此时椅凳类坐具所饰织物的形制、纹饰及材质工艺特点,并探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研究表明,此时这类织物按照其坐具结合的方式可分为系结、披挂、罩合以及简易式四类,材质除纺织品以外,亦有竹藤和毛皮,装饰纹样有动物纹、植物纹及几何纹等,纹样多由织锦所形成,亦有刺绣、染缬等工艺表现。此时坐具织物的发展与佛教的传入有着密切关联,不同阶层的人所使用的坐具织物在材质、工艺及装饰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一时期坐具织物的审美除与时代审美风格相一致之外,又因男女审美倾向的不同有所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椅凳类坐具织物 形制 纹饰 工艺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芯纱基摩擦电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闫静 SYED UMER Afzal 王浩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通过机织工艺制备表面全纬纱的摩擦电织物。研究了摩擦层微结构匹配对TENG性能的影响,以及TENG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适应性,并探究了该织物型TENG的实际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以PPS短纤维包芯纱织物和PI纳米纤维包芯纱织物分别为TENG的正负摩擦层时,由于微纳纤维之间的有效匹配增加摩擦界面有效工作面积,可获得较高摩擦电性能的织物型TENG,而且能够在20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维持稳定工作;当负载电阻为20 MΩ时,TENG功率密度达到0.67 W/m^(2),能够点亮18个COBs或140个LEDs,可为电容器充电后进一步为计算器供电,展现了其在可穿戴微电子设备供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电织物 包芯纱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薄膜在织物上的原位生长及其抗菌性能
19
作者 毛倩瑾 曾国栋 +1 位作者 梅燕 崔素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4,共8页
针对棉织物的抗菌问题,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热处理法在织物上原位生长ZnO纳米薄膜,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薄膜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表面负... 针对棉织物的抗菌问题,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热处理法在织物上原位生长ZnO纳米薄膜,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薄膜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表面负载上了均匀连续的ZnO纳米薄膜,负载率约6%,织物表面粗糙度从22.80 nm降至6.81 nm。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超过99.99%,对白念珠菌的抗菌率达到96.20%,具有广谱抗菌性。ZnO薄膜在织物表面有良好的附着性,经过250 min振荡洗涤后,薄膜结构仍保持均匀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氧化锌 织物 无机膜 抗菌 耐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对亚麻织物的多功能整理
20
作者 高晓辉 李玉峰 +2 位作者 付鑫鑫 冯峰 赵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5-291,共7页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 为使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具有拒水、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硅改性二氧化钛单体(Si-TiO_(2)),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有机氟单体,使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SiTiO_(2)/有机氟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TiFAc)。利用FTIR、TEM、XPS等表征了TiFAc乳胶粒的结构;通过SEM和EDS表征了采用轧-烘-焙工艺整理的亚麻织物的表面元素和形貌;分析了Si-TiO_(2)的质量浓度等对整理亚麻织物的拒水性、紫外线防护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等应用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TiO_(2)的含量达到5%(质量分数)时,TiFAc乳液整理亚麻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拒水性和防紫外线性能,其水接触角为155.79°,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为106.89。整理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相比原始亚麻织物有所提升,同时,整理亚麻织物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整理亚麻织物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经过30次皂洗后水接触角仍保持在150.25°,UPF为91.13。TiFAc乳液多功能整理剂有效地提升了亚麻织物在日常及工业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TiO_(2)) 有机氟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亚麻织物 拒水 紫外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