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Kd-tree射线追踪法的卫星RCS预估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肇格 张军 胡杰民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715,共4页
针对空间卫星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d-tree射线追踪法的改进物理光学(PO)方法,实现了对具有较强耦合结构的卫星目标电磁特性计算。基于卫星目标的三维面元模型,建立了其对应的Kd-tree空间分割描述结构,将其... 针对空间卫星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d-tree射线追踪法的改进物理光学(PO)方法,实现了对具有较强耦合结构的卫星目标电磁特性计算。基于卫星目标的三维面元模型,建立了其对应的Kd-tree空间分割描述结构,将其用于射线追踪,结合PO方法就可以得到给定模型的RCS预估值。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和MoM方法相比,具有相同计算精度但计算效率高得多,相比单纯PO方法,改进方法也更接近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目标 RCS预估 射线追踪 物理光学法 kd-tre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driven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bridge cable based on limited measured data
2
作者 WANG Fen DAI Gong-lian +2 位作者 HE Chang-lin GE Hao RAO Hu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68-3186,共19页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ntenance of cable-stayed bridges.However,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of stayed cables are not specified in the existing design codes.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ble temperature and determinates it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First,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panning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was carried out near the bridge site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data.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it reveals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generally uniform along the cable cross-sec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gradient.Then,based on the limited data,the Monte Carlo,th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and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ULR)method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These methods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data an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the cables.However,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thods is conducted,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ir application.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ervice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stayed bridg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method field test limited measured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共因失效的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古莹奎 王波 钱志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针对大型复杂系统存在的共因失效问题,为能够更真实反映系统的可靠性状况,提出基于概率共因失效(PCCF)的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DFT)分析方法。采用模块化方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静态故障树部分采用隐式方法,动态故障树部分采用连续... 针对大型复杂系统存在的共因失效问题,为能够更真实反映系统的可靠性状况,提出基于概率共因失效(PCCF)的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DFT)分析方法。采用模块化方法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静态故障树部分采用隐式方法,动态故障树部分采用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方法。利用隐式方法计算考虑PCCF的子系统故障概率,得出在不同概率共因失效组发生情况下顶事件的可靠性情况。将子系统的顶事件作为系统的底事件,构建考虑PCCF的组合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最后利用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以柴油机润滑系统可靠性分析为例,通过分析考虑PCCF的连续时间T-S动态故障树并与不考虑概率共因失效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共因失效 模块化方法 T-S动态故障树 隐式方法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健康评价与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静娴 朱桂寿 +1 位作者 章银柯 左照江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古树的健康状况评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同时也是对古树进行健康监测与养护的关键前提。该文以古树的界定及其资源分布为起点,重点介绍了古树健康状况的分类、评估手段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古树恢复活力及... 古树的健康状况评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同时也是对古树进行健康监测与养护的关键前提。该文以古树的界定及其资源分布为起点,重点介绍了古树健康状况的分类、评估手段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对古树恢复活力及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评估古树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包括直接评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评价过程已由原先的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发展,并且会新增图形化展示内容。古树健康评价指标的选择已日趋成熟,涵盖了形态指标、环境指标、病虫害相关指标和人为干预指标等多个方面。优化评估指标与评级技术,提升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控系统,代表了古树健康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古树健康状况的评估,能够详细探究古树衰退的成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恢复与保护措施。通过梳理研究成果,以此来为古树的健康评估及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健康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复壮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环境下的机械臂运动规划
5
作者 白雪杨 严程 +2 位作者 吕明 张捷 何建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7-884,共8页
针对实际档案库房操作空间的动态约束性,常见的运动规划算法难以满足快速在线规划的问题,分别从规划速度和动态空间在线规划两个方向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新型快速搜索随机树法(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RRT),基于剪枝和路径... 针对实际档案库房操作空间的动态约束性,常见的运动规划算法难以满足快速在线规划的问题,分别从规划速度和动态空间在线规划两个方向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新型快速搜索随机树法(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RRT),基于剪枝和路径细化策略能够大幅减少无用节点计算和冗余路径运动.其次,将人工势场法与RRT算法相结合,新节点拓展时会受到期望为当前势场合力的高斯分布的影响,在满足对动态障碍物的在线运动规划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拓展能力.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证明,新型RRT算法在拓展效率上的高效性和混合运动规划算法在动态规划和探索效率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规划 机器人 人工势场法 快速搜索随机树法(R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圆柱组合体目标回波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弘瑞 陈文剑 +1 位作者 王艺迪 厉夫兵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针对多圆柱组合体目标回波中的多次散射声场计算问题,本文提出在声束弹跳方法中利用KD树结构加速声束追踪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多圆柱组合体目标的轴对称包围盒,通过最大方差法和中间剖分法在空间不同维度上对包围盒进行划分,同时通过... 针对多圆柱组合体目标回波中的多次散射声场计算问题,本文提出在声束弹跳方法中利用KD树结构加速声束追踪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多圆柱组合体目标的轴对称包围盒,通过最大方差法和中间剖分法在空间不同维度上对包围盒进行划分,同时通过分离轴算法进行面元数据的归属分配,经过多次划分后完成目标KD树结构的建立;进行声束构建和声束追踪,加快追踪时声束与面元的相交判断过程;根据追踪结果进行多圆柱组合体目标强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声波在柱体之间存在多次声散射,多次散射与一次散射回波存在相位差,干涉叠加后导致多圆柱组合体目标强度在原本一次散射的基础上得到增强或减弱。通过实验测量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不同入射角度下实测结果与理论预报结果都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圆柱组合体 回波特性 多次散射 KD树 声束弹跳法 空间划分 声束追踪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树模型下船舶机电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
7
作者 李烈熊 戴立庆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38,共5页
船舶机电设备各状态量关系复杂,单一或少数状态量难以准确反映其真实性。决策树模型能借节点和分支清晰呈现不同状态量组合及交互作用,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因此,提出决策树模型下船舶机电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计算各状态量与船... 船舶机电设备各状态量关系复杂,单一或少数状态量难以准确反映其真实性。决策树模型能借节点和分支清晰呈现不同状态量组合及交互作用,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因此,提出决策树模型下船舶机电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计算各状态量与船舶机电设备可靠性的关联度,筛选高关联度状态量作为重点监测评估对象。利用决策树融合这些高关联度状态量数据样本特征信息,通过设定根、叶节点,以当前可靠性状态数据特征子集确定基尼指数,据此分裂可靠性等级,生成直观树形结构,明确映射关系,增强评估解释性。并用悲观剪枝法对构建的决策树评估模型剪枝,简化模型以提升评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船舶机电设备运行可靠性29%以上,可以保障船舶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模型 船舶 机电设备 可靠性评估 悲观剪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快速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元生 黄建林 +1 位作者 罗致迪 范海元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5,共9页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花绒寄甲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释放比率、释放次数等对比试验,调查分析这些因子对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提升的影响。【结果】疫木不清理有利于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的迅速积累,而现砍现烧的疫木处理方式则不利于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在疫木不清理的条件下,释放当地花绒寄甲种源、室内繁育世代数低(即活性强的F3代)亲本、体型更大的个体于林间,释放比率1∶1(松褐天牛侵入孔数∶花绒寄甲成虫数)、连续释放3次(即连续3年,每年3月释放1次),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显著、快速提升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4年间可提升426.16%~706.23%,是释放前的5.26~8.06倍。这些因素综合分析表明,疫木处理方式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快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结论】释放的花绒寄甲本身特性[包括其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人工释放技术(包括释放时间、释放比率、释放次数)及疫木处理方式等,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可为林业生产上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种群密度 释放技术 疫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方式对茶树根系内生菌拮抗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严钰萧 杨艳芬 +4 位作者 杨梓泰 王凯博 马玉青 吕才有 杨广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3,共10页
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从不除草、人工耕作除草和防草膜覆盖3种不同方式的茶树根系中分离内生菌株,探讨了不同除草方式对茶树根系内生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活性,旨在为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五点对峙培养法,... 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从不除草、人工耕作除草和防草膜覆盖3种不同方式的茶树根系中分离内生菌株,探讨了不同除草方式对茶树根系内生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活性,旨在为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和检测内生菌株对5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类。在分离的菌株中,共获得24株内生真菌和13株内生细菌,其中11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细菌对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尤其是在不除草处理中分离的Aspergillus piperis和Aspergillus brunneoviolaceus,人工耕作除草处理中分离的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以及防草膜覆盖处理中分离的Pseudomonas tolaasii,对茶树轮斑病(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的抑制率均超过80%,为强拮抗菌株。防草膜覆盖处理中分离的Aspergillus aculeatus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的抑制率也达75%以上,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效果。此外,内生细菌如Achromobacter spanius和Pseudomonas tolaasii同时对卷枝毛霉菌(Mucor circinelloides)、茶树轮斑病、茶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中的3种供试病原菌菌株的抑制率均大于50%。在人工耕作除草处理中,分离的Aspergillus flavus、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Fusarium oxysporum对茶树轮斑病的抑制率在50%到66%之间,而内生细菌的拮抗活性普遍低于50%。不除草处理中的Aspergillus piperis对茶树轮斑病、尖孢镰刀菌和白地霉的抑制率均超过50%,Aspergillus brunneoviolaceus对所有5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也均大于50%。总体来看,3种除草方式均分离出对茶树轮斑病具有强拮抗活性的内生菌株,其中防草膜覆盖方式在防治多种病害,特别是土传性病害如尖孢镰刀菌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Pseudomonas tolaasii和Aspergillus brunneoviolaceus分别在防草膜覆盖和不除草处理中表现出强拮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除草方式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拮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丽 郭学良 +10 位作者 姚虹宇 刘昊彬 邢小龙 祝春华 齐红志 李献伟 余冬冬 张莉 李成伟 裴冬丽 王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 为筛选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给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拮抗菌和灰霉病病原菌同时回接至健康草莓果实上进行活体抑制试验,评价其抑菌效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对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草莓植株中分离纯化出34株细菌分离株,与草莓灰霉病病原菌平板对峙筛选出5株拮抗性能较好的菌株R09、R11、R14、R16、R22,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7.56%、70.67%、68.11%、65.22%和63.33%。通过形态观察发现,5种菌株均为杆菌,菌落圆形不透明,大小分别为0.321~0.413、0.379~0.582、0.300~0.700、0.500~1.000、0.350~0.390μm;结合各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这5株内生细菌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死谷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峙培养后病原菌菌丝形态有明显的畸形、弯曲、膨大现象。活体抑制试验显示,5种拮抗细菌均对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佳,草莓病斑直径较CK(未用拮抗菌处理)减小66.17%,为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扩大了菌株资源,为草莓病害生防菌剂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拮抗菌 内生菌 抑菌作用 平板对峙法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雨飞 罗超 +2 位作者 李生 陈子熙 邵慰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分析马尾松纯林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最适宜的改造方式,为马尾松林结构的优化和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建德市马尾松次生林轻度间伐无补植(LTNP)、中度间伐无补植(MTNP)、重度间伐无补植(HTNP)、中度间伐补阔(MTP... 【目的】分析马尾松纯林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最适宜的改造方式,为马尾松林结构的优化和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建德市马尾松次生林轻度间伐无补植(LTNP)、中度间伐无补植(MTNP)、重度间伐无补植(HTNP)、中度间伐补阔(MTP)、重度间伐补阔(HTP)、皆伐补阔(CCP)后的林分为对象,探究间伐和补植两类措施对林分空间和非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改造模式的林分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间伐和补阔改变了林分内树种组成。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树种多样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林分胸径结构由“单峰”向“多峰”结构转变。林分中小径阶林木占比提高,在同等间伐强度下,补阔林分内大径阶林木占比高于无补植林分。(2)CCP的角尺度显著低于其他改造林分,LTNP的混交度显著低于其他改造林分。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开敞度逐渐增加,林层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逐渐减小,且在重度间伐强度下,补阔林分的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均低于未补植林分。(3)不同改造模式的林分结构综合评价值排序为MTP>HTNP>CCP>HTP>MTNP>LTNP。【结论】马尾松中度间伐补阔(浙江樟、浙江楠)后,整体林分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对促进马尾松纯林向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演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强度 阔叶树补植 林分结构 单位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气相CO_(2)环境下13Cr管材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郑华安 姜平 +5 位作者 贾辉 宫汝祥 薄振宇 张雪娜 冯福平 韩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4-91,共8页
CO_(2)腐蚀井下管材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对于气相CO_(2)环境下的13Cr管材腐蚀速率缺少适用的预测方法。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含Cr管材抗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基于正交试验法明确了各腐蚀因素影响13Cr管材腐蚀速率的重要性。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CO_(2)腐蚀井下管材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对于气相CO_(2)环境下的13Cr管材腐蚀速率缺少适用的预测方法。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含Cr管材抗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基于正交试验法明确了各腐蚀因素影响13Cr管材腐蚀速率的重要性。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管材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采用Python语言编制了BP神经网络、决策树、随机森林以及支持向量机等4种机器学习模型,以室内数据为数据集进行腐蚀速率模型优选。结果标明,13Cr管材在气相CO_(2)中表现为匀速腐蚀,腐蚀速率为0.0122~0.0361 mm/a。与室内结果相比,决策树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度可达到85.1%。采用现场实际应用套管剩余壁厚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所建立的预测方法可推广应用至相近腐蚀条件下的管材腐蚀速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腐蚀 13Cr 机器学习 决策树 腐蚀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地基和无人机激光数据提取单木胸径和树高
13
作者 余之灏 黎良财 +1 位作者 邓利 范文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0,共8页
树木的胸径和树高是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资源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快速获取林分单木胸径和树高,本研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0 m×30 m样地5块和30 m×60 m... 树木的胸径和树高是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资源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快速获取林分单木胸径和树高,本研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0 m×30 m样地5块和30 m×60 m的样地1块。采用RIEGL VZ-400i和扫描鹰HS-60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样地内346株落叶松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去噪、地形矫正等处理,应用点云分割算法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单木分割,通过随机霍夫变换和局部最大值方法分别提取单木胸径和树高,并对胸径和树高的实测值与提取值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单木点云分割的准确率平均值为84.52%;胸径的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80,均方根误差为1.001 cm,相对均方根误差为3.306%,胸径提取的平均精度为93.09%;树高的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8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68 m,提取树高的平均精度为9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树高 局部最大值法 地基激光雷达 无人机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伐空间单元的华北落叶松邻近木径向生长研究
14
作者 梁春玲 王玲 +1 位作者 杨华 贺丹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0,共9页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采伐木和其周围邻近木组成的采伐空间单元,探究采伐前后采伐空间单元大小和空间参数对邻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对于华北落叶松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的科学研...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采伐木和其周围邻近木组成的采伐空间单元,探究采伐前后采伐空间单元大小和空间参数对邻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对于华北落叶松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采伐前进行样地调查,采伐后结合微树芯法,对采伐木周围的105株邻近木进行样芯取样,测量其径向生长量,结果表明,各采伐空间单元在采伐后邻近木空间结构参数平均值均有所变化,角尺度提高到0.5,而大小比数与竞争指数下降。径向生长量因此变化,2018—2022年邻近木年均径向生长量分别为476.92、472.57、427.34、605.12、782.90μm,抚育采伐前2年(2018—2019年)年均径向生长量为474.74μm,伐后2年(2021—2022年)年均径向生长量为694.01μm,伐前径向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伐后径向生长量较伐前有明显提高。在不同采伐空间单元中,邻近木的径向生长变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邻近木平均生长变化率为54.66%,其中最小采伐空间单元(0.55 m^(2))的邻近木平均生长变化率达到75.93%,最大采伐空间单元(12.00 m^(2))的邻近木平均生长变化率为26.03%,采伐空间单元面积<10 m^(2),显著高于面积>10 m^(2)的邻近木平均径向生长变化率。采伐木所受竞争强度不同,伐前其邻近木径向生长变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伐后,邻近木自身所承受的竞争强度分为三级,即低(CI<2.21)、中(2.21≤CI≤3.35)、高(CI>3.35),所对应的平均径向生长增量分别为235.58、223.26、106.19μm,邻近木平均生长变化率分别为51.5%、75.9%、98.25%,所有邻近木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释放,轻度释放、中度释放、重度释放,占比分别达到16%、20%、21%。由此可知,采伐降低竞争强度,提高径向生长率,出现生长释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空间单元 邻近木 生长率 微树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弹跳射线与BP算法的聚束SAR目标电磁成像快速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鹏举 张蓉 +1 位作者 吴瑞 田炜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针对复杂群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K-d树构建,显著提升了时域弹跳射线(time-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TDSBR)法的... 针对复杂群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K-d树构建,显著提升了时域弹跳射线(time-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TDSBR)法的射线追踪效率。使用TDSBR法分析了复杂电大尺寸目标的时域电磁响应特性,结合后向投影(back-projection,BP)算法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进而获得了复杂目标的高分辨SAR图像。通过与FEKO软件中的频域射线追踪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TDSBR算法在复杂群目标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K-D树 时域弹跳射线(TDSBR)法 后向投影(BP)算法 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典型绿化乔木对PM_(2.5)无机成分NH_(4)^(+)和NO_(3)^(-)的吸收和分配机制
16
作者 房佳兴 李少宁 +9 位作者 柴硕 赵娜 徐晓天 李斌 张俊杰 王梦雪 张琴 刘辰 吕金昊 鲁绍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7-853,共17页
植物能有效吸收大气中PM_(2.5)改善空气质量,探明其吸收和分配PM_(2.5)机理对提高植物生态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利用一次性熏气法结合^(15)N示踪法探究北京典型绿化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旱柳... 植物能有效吸收大气中PM_(2.5)改善空气质量,探明其吸收和分配PM_(2.5)机理对提高植物生态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利用一次性熏气法结合^(15)N示踪法探究北京典型绿化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旱柳(Salix matsudana)、银杏(Ginkgo biloba)、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对PM_(2.5)水溶性无机成分NH_(4)^(+)和NO_(3)^(-)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能有效吸收PM_(2.5)中NH_(4)^(+)(0.03—0.80μg/g)和NO_(3)^(-)(0.02—1.10μg/g)。对NH_(4)^(+)吸收能力表现为旱柳和油松最强,其次是银杏和栾树,白皮松和国槐最弱;对NO_(3)^(-)吸收能力表现为旱柳和油松最强,其次是白皮松和国槐,栾树和银杏最弱。(2)植物地上器官^(15)N吸收能力和分配率大于地下器官。叶片对两种离子的吸收能力(NH_(4)^(+):0.08—1.63μg/g,NO_(3)^(-):0.01—1.18μg/g)和分配率(NH_(4)^(+):18.95%—76.10%,NO_(3)^(-):6.86%—91.64%)最高。(3)不同浓度、树种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各器官^(15)N吸收能力和分配率(P<0.01),其中地上器官吸收能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加。(4)具有较小根冠比、粗根生物量比和较大枝生物量比特征的植物更利于吸收NH_(4)^(+);具有较小根冠比、粗细根生物量比和较大干生物量比特征的植物更利于吸收NO_(3)^(-)。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植物吸收PM_(2.5)机制及其与自身因素(植物性状)和自然因素(PM_(2.5)浓度)的关系,对不同污染程度地区如何有效利用植物净化PM_(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绿化乔木 一次性熏气法 ^(15)N示踪 PM_(2.5)无机成分 吸收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地貌学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伟波 范浩文 +1 位作者 殷悦铭 邓清禄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7,230,共13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地质灾害是其中重要的灾害类型之一,对受灾区居民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历史滑坡地质灾害(如古滑坡)的数据获取途径有限,同时灾害记录的信息并不是很完整,因此不利于开展滑坡地质灾害的历史重建及预测...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地质灾害是其中重要的灾害类型之一,对受灾区居民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历史滑坡地质灾害(如古滑坡)的数据获取途径有限,同时灾害记录的信息并不是很完整,因此不利于开展滑坡地质灾害的历史重建及预测研究,而树木地貌学方法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综述对滑坡地质灾害中的树木倾斜、树轮偏心、树轮宽度突变、应力木形成和细胞管腔变化等常见的树木异常指标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不同的树木异常指标,提出了相应的采样策略和灾害事件的识别方法,进而分析还原了滑坡地质灾害事件的形成历史及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数据对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树木地貌学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历史重建及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地质灾害 树木地貌学方法 树木反应特征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程程 崔怡怡 +3 位作者 刘中宪 袁晓铭 徐蓝 魏庆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方法(简称“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判别结果,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液化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套液化发生与否的判别新标准。结果表明:袁晓铭等提出的通则法具有均衡性,液化判别准确率最高,在7度、8度、9度区的准确率均在94%以上,均高于NCEER法,且远高于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NCEER法次之,但是在9度区的深层,会将大量非液化数据误判为液化数据,不符合实际;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判别效果最差。2种机器学习方法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和97.5%,且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程度排名基本一致,其中相对密实度D r、土壤类型行为指数I c、细粒土含量(fines content,FC)、上覆盖层厚度(cover thickness,CT)对液化触发影响较大,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下水位(groundwater table,GWT)和可液化层厚度(critical thickness of the liquefiable layer,CTL)影响较小。提出新的液化触发判别标准符合各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影响趋势,为液化触发的预测和判别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液化判别方法 CART决策树 随机森林 液化触发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式新能源及其随机性的智能电网自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健 邹晓峰 +2 位作者 李凡 陈思源 刘小波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4,共9页
提高配电网在故障情况下的自愈能力对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用电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含有分布式新能源的配电网系统,文章研究了考虑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及其随机性的配电网自愈控制优化运行问题。文中论... 提高配电网在故障情况下的自愈能力对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用电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含有分布式新能源的配电网系统,文章研究了考虑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及其随机性的配电网自愈控制优化运行问题。文中论述了含有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的配电网系统运行结构和模型,在考虑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含混合整数的随机规划模型,并提出利用场景树方法和线性化方法将原自愈控制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进行求解,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在考虑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随机性时文中所述自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自愈控制 分布式光伏新能源 线性化 场景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与SHAP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开平 张凤丽 +1 位作者 黄祖广 王金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08,共10页
针对现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故障难以提取、模型可解释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信号处理方法... 针对现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故障难以提取、模型可解释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完成多域特征的提取。其次,基于XGBoost集成算法构建故障诊断模型,并根据XGBoost内嵌评估指标对模型进行初步特征解释。最后,运用Tree SHAP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特征解释分析,探究重要特征对轴承故障类别趋势的影响关系,分析特征之间的依赖交互效应,直观、透明地揭示模型的诊断机制。通过实验对比XGBoost与其他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本模型在多维评价指标中综合表现更为突出,且具有较强的精确性,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9.62%,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 多域特征 XGBoost集成算法 tree SHAP 特征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