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乾 杨永林 +3 位作者 杨华 王苗苗 张宾 张文喆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了解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评估多胎萨福克羊对哈萨克羊的级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试验以3月龄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多胎萨福克羊及其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F1、F2... 【目的】了解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评估多胎萨福克羊对哈萨克羊的级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试验以3月龄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多胎萨福克羊及其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F1、F2代和哈萨克公羊为研究对象,天然放牧条件下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羔羊各10只,屠宰前测定各试验羊体尺指标,屠宰后分别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体高、胸深、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P<0.05);级进杂交F1代羔羊和哈萨克羊的背脂厚度、尾脂重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和级进杂交F2代羔羊(P<0.05)。(2)级进杂交F1代羔羊背最长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2代羔羊和哈萨克羊(P<0.05);哈萨克羊背最长肌中铁、锌、镁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P<0.05)。(3)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血液中白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显著高于哈萨克羊,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均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4)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哈萨克羊,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级进杂交F1代羔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铁含量均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5);多胎萨福克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级进杂交F1、F2代和哈萨克羊(P<0.05)。【结论】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及其级进杂交后代的产肉性能高于哈萨克羊,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屠宰性能明显提升、肉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萨福克羊 哈萨克羊 级进杂交 屠宰性能 肉品质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肉品质特性分析
2
作者 白锋 于丽娟 +8 位作者 玛尔孜娅·亚森 阿米妮古丽·阿不来孜 张恺 伊力江·托合塔尔别克 王宏先 罗春彦 张耘滔 奴丽曼古丽·阿不拉 张艳花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采用屠宰后取样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取30只12月龄哈萨克羊进行屠宰实验,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品质测定和营养成分分析。pH值、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等肉质指标使用便携式检测器进行测定。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参照相关... 采用屠宰后取样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取30只12月龄哈萨克羊进行屠宰实验,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品质测定和营养成分分析。pH值、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等肉质指标使用便携式检测器进行测定。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参照相关标准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哈萨克羊肉的pH值变化在5.65~6.24之间;肉色L_(24 h)^(*)、a_(24 h)^(*)、b_(24 h)^(*)分别为49.49、16.31和9.77,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羊肉的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母羊肉(P<0.05),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羊肉(P<0.01),两者蛋白含量则相差不大。公羊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母羊肉。在检测的16种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谷氨酸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14%和3.17%。在矿物质方面,哈萨克羊肉富含Na、Mg、P、K、Ca等常量元素,以及Fe、Cu、Zn、Mn等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哈萨克羊肉具有较高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通过加强育种规划和养殖管理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其肉用性能,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肉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羊肉品质 食用品质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胎萨福克与哈萨克羊杂交F1和F2代屠宰性能的比较
3
作者 余乾 杨永林 +1 位作者 杨华 张文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1-92,97,共3页
为研究多胎萨福克羊杂交改良哈萨克羊的效果,以6月龄多胎萨福克与哈萨克羊杂交F1和F2代公羔为试验对象,测定羔羊的体尺和体重,通过屠宰试验测定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脂肪重、骨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指标,对比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 为研究多胎萨福克羊杂交改良哈萨克羊的效果,以6月龄多胎萨福克与哈萨克羊杂交F1和F2代公羔为试验对象,测定羔羊的体尺和体重,通过屠宰试验测定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脂肪重、骨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指标,对比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体尺、体重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体高、体斜长、胸深、胸宽、胸围和管围差异均不显著(P>0.05)。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肋肉厚、眼肌面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F1代羔羊的背膘厚显著大于F2代(P<0.05),F2代羔羊的屠宰率显著大于F1代(P<0.05)。以上结果表明多胎萨福克羊杂交改良哈萨克羊时,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F2代羔羊的背膘厚显著降低,肉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萨福克 哈萨克羊 杂交后代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岁哈萨克羊胴体性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4
作者 张恺 玛尔孜娅·亚森 +8 位作者 阿米妮古丽·阿不来孜 白锋 罗春彦 于丽娟 纳扎开提·艾尼万尔 买坎·沙力 周喜荣 高宁 张艳花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目的】测定周岁哈萨克羊胴体性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周岁哈萨克羊产肉性能及影响羊肉风味及品质的主要物质,为羊肉生产及产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只周岁哈萨克羊,公母各10只,屠宰并采集背肌,测定4个性状并记录数据。... 【目的】测定周岁哈萨克羊胴体性状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周岁哈萨克羊产肉性能及影响羊肉风味及品质的主要物质,为羊肉生产及产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只周岁哈萨克羊,公母各10只,屠宰并采集背肌,测定4个性状并记录数据。利用内标法测定哈萨克羊肌内脂肪成分,使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周岁哈萨克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尾重、尾重占胴体重百分比、屠宰率、背肌与性别呈极显著相关。饱和脂肪酸(SFA)中棕榈酸(C16:0)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反式油酸(C18:1n9t)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亚油酸(C18:2n6c)含量最高。【结论】通过对哈萨克羊胴体分析和肌内脂肪酸成分分析发现,周岁哈萨克羊屠宰性能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尾脂占胴体7.92%~12.54%。哈萨克羊肌内脂肪酸中含有丰富的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胴体性状 脂肪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任斐儿 杨帆 +4 位作者 李明浩 梁应涛 任杰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陈开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9-2907,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鞣花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重(25.58±2.85)kg、体况一致且健康的3月龄哈萨克羊公羊20只,随机分为4组,...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鞣花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重(25.58±2.85)kg、体况一致且健康的3月龄哈萨克羊公羊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各组鞣花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15、30、45 mg/kg BW,分别为对照组、15 EA组、30 EA组和45 EA组。预饲5 d后开展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30 d空腹称重1次并于第6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等指标。【结果】(1)各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羊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30 EA和45 EA组试验羊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28%和10.46%(P<0.05),且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3个试验组试验羊血浆中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7.47%、25.38%和24.85%(P<0.05),且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各组羊血浆中葡萄糖、球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0 EA组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着鞣花酸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P<0.05),且30 EA和45 EA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10.24%和11.02%(P<0.05),3个试验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9.49%、55.78%和52.36%(P<0.05)。【结论】添加不同水平鞣花酸对哈萨克羊的采食量、日增重以及血浆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并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其适宜的添加水平为30 mg/kg 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哈萨克羊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比较
6
作者 赵龙飞 蔡树东 +2 位作者 尤文兵 韩煜茹 哈力·胡麻力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该试验选用杜泊种公羊、萨福克种公羊、哈萨克种公羊各4只与哈萨克母羊180只分别进行二元杂交和纯繁,哈萨克母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为试验I组萨福克羊(父)×哈萨克羊(母)(萨哈F1),试验II组杜泊羊(父)×... 该试验选用杜泊种公羊、萨福克种公羊、哈萨克种公羊各4只与哈萨克母羊180只分别进行二元杂交和纯繁,哈萨克母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为试验I组萨福克羊(父)×哈萨克羊(母)(萨哈F1),试验II组杜泊羊(父)×哈萨克羊(母)(杜哈F1),哈萨克羊纯繁组为对照组(哈哈F1),测定杜哈F1、萨哈F1和哈萨克羊纯种后代的生长性能及6月龄屠宰性能。结果显示,萨哈F1代肉羊初生重与杜哈F1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哈哈F1代肉羊(P<0.01)。萨哈F1代和杜哈F1代肉羊4、6月龄体重、0~6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哈哈F1代肉羊(P<0.01)。杜哈F1代和萨哈F1代肉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哈哈F1代肉羊(P<0.01),杜哈F1代肉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高于萨哈F1代肉羊(P<0.05)。在仅考虑饲料成本、医药费条件下,试验组萨哈F1代、杜哈F1的收益均高于哈哈F1代肉羊,且以试验组杜哈F1代肉羊平均收益最高,为368.79元,萨哈F1代肉羊次之。可见,杜哈杂交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较高,杂交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福克羊 杜泊羊 哈萨克羊 二元杂交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绵羊MC1R和ASIP基因多态性及表达量与被毛颜色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洪涛 曾献存 +7 位作者 张文祥 赵海璇 惠文巧 刘钢 罗燕 班谦 赵宗胜 贾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旨在探究黑色素皮质受体-1基因(MC1R)和刺鼠基因(ASIP)多态性及其mRNA的表达量与哈萨克绵羊被毛颜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68只哈萨克绵羊(62只黑色被毛,56只白色被毛及50只棕色被毛)的MC1R和ASIP基因的多态... 旨在探究黑色素皮质受体-1基因(MC1R)和刺鼠基因(ASIP)多态性及其mRNA的表达量与哈萨克绵羊被毛颜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68只哈萨克绵羊(62只黑色被毛,56只白色被毛及50只棕色被毛)的MC1R和ASIP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突变位点与不同毛色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种毛色皮肤组织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基因的表达量与不同毛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C1R基因的多态位点(P.M73K)与被毛颜色极显著的相关(P<0.01);ASIP基因的多态位点与被毛颜色没有相关性(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黑色被毛中MC1R基因的表达量与白色被毛中差异极显著(P<0.01),与棕色被毛差异显著(P<0.05),ASIP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颜色被毛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初步表明,MC1R基因是影响哈萨克绵羊被毛颜色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绵羊 MC1R ASIP 被毛颜色 PCR-SSCP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品种间部分血液免疫指标比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华 杨永林 +2 位作者 冯建丽 闫云峰 刘守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18-2124,共7页
【目的】研究绵羊品种间免疫力或抗病力的差异,为开展绵羊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引进品种萨福克羊、培育品系多胎萨福克羊、地方品种哈萨克羊以及多胎萨福克羊和哈萨克羊杂交F1羔羊为实验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外周血部分... 【目的】研究绵羊品种间免疫力或抗病力的差异,为开展绵羊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引进品种萨福克羊、培育品系多胎萨福克羊、地方品种哈萨克羊以及多胎萨福克羊和哈萨克羊杂交F1羔羊为实验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外周血部分免疫指标,分析绵羊品种间免疫指标差异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绵羊外周血中IFN-α、IFN-γ、IgG、IL-1β、IL-2、IL-5、IL-6、IL-8、IL-10、IL-12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MHC含量不是免疫力的间接指标。萨福克羊外周血中IFN-α、WBC、IgG、IL-5和IL-10含量显著低于哈萨克羊和萨哈F1羔羊(P<0.05),IFN-α和WBC显著低于多胎萨福克羊(P<0.05),萨哈F1的外周血中免疫指标最高。【结论】免疫指标也具有杂种优势的特点,引进品种萨福克羊的一般抗病力较弱,哈萨克羊是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福克羊 哈萨克羊 多胎萨福克羊 萨哈F1 免疫指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肉和市售普通羊肉营养品质与风味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顺亮 赵冰 +9 位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李素 刘文营 王辉 任双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赵燕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哈萨克羊肉质与市售普通羊肉的区别,采用凯氏定氮、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连用等方法分别测定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营养品质与风味特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哈萨克羊肉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 为了研究哈萨克羊肉质与市售普通羊肉的区别,采用凯氏定氮、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连用等方法分别测定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营养品质与风味特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哈萨克羊肉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81%、86.69 mg/g,显著高于市售样品(P<0.05);哈萨克羊瘦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市售样品(P<0.05);与市售样品相比,哈萨克羊肉中Fe、Cu和VE的含量较高,两者的VA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哈萨克羊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明显多于市售样品,且酮类物质、酯类物质和含硫类物质含量较高,反,反-2,4-癸二烯醛、3,6-二甲基-2-辛酮、茨酮仅在哈萨克羊肉中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挥发性风味物质 营养品质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娅 王光雷 +3 位作者 夏俊 薛晶 叄都哈什 卓丽菲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4期241-242,共2页
结合巴里坤县一牧民的哈萨克羊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混合感染的诊治过程,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治疗措施,并结合笔者经验分析了羊棘球蚴和细颈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哈萨克羊 棘球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症状 治疗措施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GDF9、ESR、BMPR-IB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路立里 韩冰 +2 位作者 陈春华 刘宜勇 张宁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6-9,共4页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了哈萨克羊品种多胎主效基因筛选和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哈萨克羊GDF9、ESR、BMPR-IB基因进行PCR-RFL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了哈萨克羊品种多胎主效基因筛选和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哈萨克羊GDF9、ESR、BMPR-IB基因进行PCR-RFL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哈萨克羊群体中GDF9、ESR、BMPR-IB基因的酶切位点上均未发现多态性,说明GDF9、ESR、BMPR-IB基因的酶切位点均不能作为控制哈萨克羊繁殖力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GDF9基因 ESR基因 BMPR-IB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侵染哈萨克绵羊早期血清IgE、IgM的变化规律研究
12
作者 李亚强 蒋松 +4 位作者 王绪海 李鑫 袁方园 张永生 贾斌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3期8-9,共2页
为探讨细粒棘球蚴侵染哈萨克绵羊早期血清IgE、IgM的变化规律,对每只哈萨克绵羊人工口服包虫虫卵约10000~15000枚,共6只。在喂服前0h、喂服后6h、8h、10h颈静脉采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中IgE、IgM水平。结果表明,血清中IgE在喂... 为探讨细粒棘球蚴侵染哈萨克绵羊早期血清IgE、IgM的变化规律,对每只哈萨克绵羊人工口服包虫虫卵约10000~15000枚,共6只。在喂服前0h、喂服后6h、8h、10h颈静脉采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中IgE、IgM水平。结果表明,血清中IgE在喂服后各时间段逐渐升高,但与喂服前(0h)比极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gM在喂服后各时间段与喂服前(0h)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喂服后各时间段之间无显著变化。提示哈萨克绵羊在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过程中血清IgE升高、IgM降低这一变化规律可为临床上诊断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哈萨克绵羊 血清 IGE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定点编辑哈萨克羊MSTN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旭东 蒙亚琦 +5 位作者 任秀美奥 郭延华 唐红 张译元 王立民 周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2-2170,共9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可负调控骨骼肌的发育。本研究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idine base editor,CBE)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编码区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以期达到敲除MSTN基因的目的。共设计2条靶向哈萨克羊MSTN基因不同外显子的s...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可负调控骨骼肌的发育。本研究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idine base editor,CBE)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编码区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以期达到敲除MSTN基因的目的。共设计2条靶向哈萨克羊MSTN基因不同外显子的sgRNAs,分别连接至pGL3-U6-sgRNA-PGK-puromycin质粒,并与pCMV-AncBE4 max-P2A-GFP质粒共转染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CruiserTM酶酶切检测、Sanger测序和TA克隆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可以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外显子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的2条sgRNAs,其中STOPsg-1靶位点编辑效率为26.7%,STOPsg-2靶位点的编辑效率为6.7%。本研究成功运用CBE(AncBE4 max)技术在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STN基因编码区实现定点编辑,为培育精确编辑MSTN基因的哈萨克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单碱基编辑 MS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诱导舍饲哈萨克羊非繁殖季节卵巢组织中miRNAs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小萍 林杉 +2 位作者 于要升 梁慧慧 赵宗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旨在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分析、挖掘营养诱导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期和乏情期卵巢组织micro RNAs(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参与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不同营养水平饲喂的哈萨克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在非繁殖... 旨在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分析、挖掘营养诱导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期和乏情期卵巢组织micro RNAs(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参与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不同营养水平饲喂的哈萨克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在非繁殖季节前后分别屠宰已鉴定的3只发情(EN)和乏情(AN)母羊,分别采集卵巢(O)组织,构建两个小片段RNA文库(OEN和OAN),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在哈萨克羊卵巢中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两文库分别获得8 665 978(发情期)和9 071 102条(乏情期)clean reads,且绝大多数小RNA序列长度为21~23nt。两文库相比较,发现有9个已知和104个未知miRNAs表达差异显著(P<0.01)。利用qRT-PCR随机选择的6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其表达水平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miRNAs的靶基因主要参与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精氨酸和鸟氨酸代谢及甘油磷脂代谢等营养调控通路。结合靶基因预测及通路富集分析,推测差异表达的miRNAs是通过营养代谢通路对绵羊的非季节性发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发情期 乏情期 卵巢 Solexa测序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羊iNOS基因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凡 徐杰 +5 位作者 李刚 周永顺 何营 韩凯 陈福龙 高剑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2-1111,共10页
试验旨在探讨哈萨克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对231只哈萨克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参考GenBank中绵羊iNOS基因序列,针对其第6、7、8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 试验旨在探讨哈萨克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对231只哈萨克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参考GenBank中绵羊iNOS基因序列,针对其第6、7、8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片段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231只哈萨克羊的iNOS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SNPs与哈萨克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7只哈萨克羊为布鲁氏菌感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9.00%。在哈萨克羊iNOS基因的外显子6和8片段上未检测到多态位点,在外显子7片段上检测出F7-T18054C和F7-C18084T 2个多态位点,在F7-T18054C多态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TC、TT、CC),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C型和CT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660和0.446。在F7-C18084T多态位点上检测到2种基因型(CT、CC),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别是C和CC型,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46和0.892。F7-C18084T属于低度多态(PIC<0.25),F7-T18054C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相关性分析表明,F7-T18054C和F7-C18084T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哈萨克羊iNOS基因F7-T18054C和F7-C18084T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病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基因 哈萨克羊 PCR-SSCP SNPS 布鲁氏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对3月龄哈萨克羊羔羊消化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雪洁 李凤鸣 +5 位作者 李超楠 付睿 袁鹏 孙梦悦 王家豪 杨开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2-47,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对3月龄哈萨克羊羔羊养分消化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3月龄、健康哈萨克大尾羊公羔羊(后简称哈萨克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0、2、4、8 g/d过瘤胃甜菜碱(即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预试期10... 为探究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对3月龄哈萨克羊羔羊养分消化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3月龄、健康哈萨克大尾羊公羔羊(后简称哈萨克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0、2、4、8 g/d过瘤胃甜菜碱(即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中剂量组绵羊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P<0.05),在不同程度减少粪中各营养物质排出量。(2)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对氮、钙和磷的保留量和保留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羔羊氮、钙和磷的保留量和保留率。(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各组间体重、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中剂量组具有增加体增重和日增重的趋势。由此得出,在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甜菜碱对绵羊消化代谢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保留率,提高绵羊体增重和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甜菜碱 哈萨克羊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绵羊DRB1基因外显子1和4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雪珍 徐杰 +1 位作者 高剑峰 李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44-3851,共8页
试验旨在对哈萨克绵羊DRB1基因外显子1和4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对试羊的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参考GenBank中绵羊MHC ClassⅡ区DRB1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40271.1),对其外显子1和4片段设计引物... 试验旨在对哈萨克绵羊DRB1基因外显子1和4多态性与布鲁氏菌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对试羊的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参考GenBank中绵羊MHC ClassⅡ区DRB1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40271.1),对其外显子1和4片段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230只哈萨克绵羊的DRB1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多态位点与哈萨克绵羊布鲁氏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RBPT检测发现66只哈萨克绵羊为布鲁氏菌感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8.7%。外显子1片段存在一个SNP位点(F1-G22A),测序确定两种基因型(GG、GA),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为G、GG,F1-G22A多态位点的易感基因型为GA。卡方检验表明,哈萨克绵羊DRB1基因F1-G22A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易感性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得出,F1-G22A多态位点导致了RNA二级结构的改变和最小自由能的降低,引起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DRB1基因外显子4片段未发现SNPs。由此得出,哈萨克绵羊DRB1基因F1-G22A多态位点与布鲁氏菌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绵羊 DRB1基因 PCR-SSCP SNP 布鲁氏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素α主动和被动免疫对哈萨克羊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丽娜·沙肯 巴合提·博代 +3 位作者 杨华 解津刚 董巧燕 吾热力哈孜·哈孜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8-667,共10页
为了研究抑制素α(INHα)主动和被动免疫对哈萨克羊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在对抑制素α重组质粒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的基础上,将经纯化、鉴定的抑制素α重组蛋白免疫接种新疆双峰骆驼,制备驼抗抑制素α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纯化,... 为了研究抑制素α(INHα)主动和被动免疫对哈萨克羊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在对抑制素α重组质粒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的基础上,将经纯化、鉴定的抑制素α重组蛋白免疫接种新疆双峰骆驼,制备驼抗抑制素α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纯化,检测抗体效价,验证抗体的特异性。之后选择3~5岁、发情时间相近并处于间情期的45只成年哈萨克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作为抑制素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A组)、抑制素α重组蛋白免疫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隔10 d连续进行3次加强免疫,应用ELISA法检测在绵羊繁殖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的5种生殖激素: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素(P 4)、雌激素(E 2)、抑制素(INH),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IPTG的最佳诱导浓度是0.6 mmol/L,在4 h时诱导出产量较高的抑制素α包涵体蛋白,纯化后的抑制素α重组蛋白纯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经进一步验证发现,制备的抑制素α抗体效价为1∶512000,该抗体可与抑制素α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成功制备了具有免疫原性的抑制素α重组蛋白和高效价的驼抗抑制素α多克隆抗体。免疫后A组LH、P 4含量和B组FSH、LH、P 4、E 2、INH含量与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FSH含量和E 2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INH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通过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发现,抑制素α蛋白和抑制素α抗血清两种免疫制剂免疫后,试验动物均没有出现不良症状。说明两种抑制素α抗原均可对哈萨克羊血液生殖激素的分泌产生良好效果,相比之下抑制素α抗血清免疫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α 免疫 哈萨克羊 多克隆抗体 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角与无角哈萨克羊生长规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玛尔孜娅·亚森 买坎·沙力 +6 位作者 张恺 拉扎特·艾尼瓦尔 于丽娟 热孜亚·阿山吐尔 叁都哈西·加吾丁 别克火加·库齐尔拜 张艳花 《草食家畜》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哈萨克羊生长发育规律,比较有角与无角哈萨克羊的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的差异,分别挑选1~5岁哈萨克羊2911只,其中无角哈萨克羊数量为1023只。对羊只的体重、体高、体斜长、管围、胸围、胸宽、胸深、尾宽、尾长等九个生... 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哈萨克羊生长发育规律,比较有角与无角哈萨克羊的生长规律和生产性能的差异,分别挑选1~5岁哈萨克羊2911只,其中无角哈萨克羊数量为1023只。对羊只的体重、体高、体斜长、管围、胸围、胸宽、胸深、尾宽、尾长等九个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用SPSS 22.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2岁期间的体重、体高、胸宽、胸深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3岁和2岁期间的体尺基本一致,4岁期间的体高差异显著(P<0.05),5岁期间的胸宽差异显著(P<0.05)。在1~2岁时无角与有角哈萨克羊的体重差异显著(P<0.05);无角与有角哈萨克羊1~5岁的体高、体斜长、管围基本一致;在1岁、2岁、3岁、5岁时无角与有角哈萨克羊的胸围差异显著(P<0.05),2岁、3岁、5岁无角与有角哈萨克羊的胸深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哈萨克羊1~5岁期间的体重及体尺差异较小,生长速度较缓慢,无角与有角哈萨克羊各年龄阶段的其他体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羊 体尺指标 有角 无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亲子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彬 任亭亭 +6 位作者 邱梅玉 李志强 阎晓菲 韩冰 刘明军 贺三刚 依明·苏来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1-218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亲子关系的鉴定体系。试验选取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进行组合扩增,通过优化微卫星标记位点组合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反应体系等条件,建立了4组多重PCR体系,对多重PCR扩增产物采用毛...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亲子关系的鉴定体系。试验选取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进行组合扩增,通过优化微卫星标记位点组合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反应体系等条件,建立了4组多重PCR体系,对多重PCR扩增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基因型分型,经PROSize3.0软件读取基因型分型结果,Cervus 3.0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鉴定特克塞尔×哈萨克级进F2代(特哈级进F2)和横交F2代(特哈横交F2)的亲子关系。结果表明,特哈级进F2和特哈横交F2的等位基因数为180和140、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364和12.72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33和0.54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07和0.83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3和0.803。对特哈级进F2和特哈横交F2两个品种70只候选亲本和64只候选子代的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进行亲子关系鉴定,结果表明: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的累积排除概率(CE-1P)为0.9995和0.9997;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的累积排除概率(CE-2P)均达到1.0000;双亲基因型已知的累计排除概率(CEPP)均达到1.0000。说明选择的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较高的排除概率,适用于遗传分析和个体的亲子鉴定。利用微卫星标记建立的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亲子鉴定体系为分析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辅助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 微卫星标记 多重PCR 亲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