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卑佳怡 张宏 刘鼎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 比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组(... 目的 比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组(Limberg组,采用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和Karydakis皮瓣技术组(Karydakis组,采用Karydakis皮瓣技术),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以及随访3年的复发及处理情况。结果 与Karydakis组比较,Limberg组手术时间较长(P <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返回工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Limberg组、Karydakis组并发症(浅表性水泡、切口血清肿、切口裂开、皮瓣坏死、切口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出现了1例复发;复发患者均接受了再次手术切除,术后效果较好(Ⅱ期愈合)。结论 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疗效显著;与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比较,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改良Limberg技术 karydakis皮瓣技术 骶尾部藏毛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在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雷 巨积辉 +3 位作者 周正虎 方利平 徐军 邓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应用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进行术前定位,统计其定位准确性,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06月应用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对154例160块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前穿支及旋股外侧动脉走形分布定位,以此指... 目的应用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进行术前定位,统计其定位准确性,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06月应用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对154例160块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前穿支及旋股外侧动脉走形分布定位,以此指导手术中的皮瓣分叶设计及血管切取,统计术前定位准确性,皮瓣切取时间及移植成活率。结果本组154例160块皮瓣术前经DSA结合多普勒彩超定位穿支,与术中实际对比,穿支定位、血管分布均一致,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取皮瓣时间:25 min(10~60 min)。结论DSA技术结合多普勒彩超在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术前定位准确,可在临床中有选择地应用,利于指导术中寻找皮瓣穿支、减少供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技术 多普勒彩超 穿支 穿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常树森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598,共3页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技术是指术前采用血管影像学方法对穿支血管特点的完整描绘,术中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指导并最终获得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手术效果。关于穿支血管影像学术前导航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便携式多普勒(ultraportable Doppler...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技术是指术前采用血管影像学方法对穿支血管特点的完整描绘,术中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指导并最终获得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手术效果。关于穿支血管影像学术前导航技术目前主要包括:便携式多普勒(ultraportable Doppler)、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ntrasoun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方法 穿支 导航技术 术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OPPLER 血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形状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凌宇 田光磊 王满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应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及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的形状。方法复制20名健康成人正常右手拇、示、中、环指、右足第2趾的石膏模型,采集其三维CT数据并重建,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趾腹减凸术、趾狭窄膨隆术,... 目的应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及CAD(computeraided design)技术,估算再造手指整形皮瓣的形状。方法复制20名健康成人正常右手拇、示、中、环指、右足第2趾的石膏模型,采集其三维CT数据并重建,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趾腹减凸术、趾狭窄膨隆术,勾画出所需皮瓣形状。结果模拟趾狭窄膨隆术所需皮瓣形态大致分为两型:蟹爪型和十字型。模拟趾腹减凸术所需皮瓣也可分为两型:水滴型和椭圆型。同一患者的拇、示、中、环指的皮瓣基本属于同一型。结论本方法可较为直观地估算出第2趾与拇、手指指腹的形态差异,可以获得整形皮瓣的立体形状,皮瓣形状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为每一名患者个性化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三维重建 外科 第2足趾移植 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辅助治疗儿童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的效果及皮瓣成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玉龙 彭涛 杨毅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的效果及皮瓣成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采...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的效果及皮瓣成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辅助手术操作,对照组患儿在放大镜下手术操作。比较两组患儿皮瓣成活情况、整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医生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瓣存活率、医生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畸形均得到矫正,指蹼长度良好,功能及外观与健侧手指十分接近;对照组患儿9处畸形矫正不理想,外观和功能与健侧手指差异较大。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辅助治疗儿童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治疗结果,患儿患指功能和外观与健侧手指接近,并发症少,皮瓣存活率高,医生和家属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先天性肤并指畸形 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万能皮瓣,修复利器——历38年逾千例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体会
6
作者 张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9,共6页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的过程,总结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以期为股前外侧皮瓣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作出绵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连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 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解丽娟 王蓓 +1 位作者 杜艳鸣 杨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307-3310,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80例,遵循自愿入组的原则,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80例,遵循自愿入组的原则,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单手起床操、患肢制动专用袖套、皮瓣固定包扎改良法、负压最优组合方案等方式。结果本组180例患者中,对比术后带管期间引流总量及带管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至拔管期间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特点,实施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形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护理技术 乳腺癌 下积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Masquelete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衍松 张允会 +4 位作者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刘爱蓬 曹天勇 张文汉 冯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Masquelete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患者1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33~64岁,平均42.2岁,修复...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Masquelete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患者1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33~64岁,平均42.2岁,修复前骨质缺损2 cm×2 cm×1 cm~3 cm×4 cm×3 cm,皮肤软组织缺损5 cm×1 cm~7 cm×2.5 cm。采用分次住院手术的方式:第1次住院予以清创、病灶清除后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骨质缺损、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第2次住院取出骨水泥、游离植骨修复骨质缺损。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皮瓣存活情况,监测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的变化,随访观察评估皮瓣质地变化、骨质愈合、骨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创面均愈合,其中3例于皮瓣修复术前行2次清创,并辅助以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术后各炎症指标均趋向正常,皮瓣均存活良好,各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骨质缺损较浅,骨水泥取出后以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机化填塞骨缺损空腔,未行髂骨植骨。平均住院次数2.13次,人均住院治疗时间31.3 d。随访6~35个月,植骨处骨质愈合满意,无感染复发。结论利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Masquelete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骨感染伴组织缺损创面覆盖成功率高,植骨愈合满意,感染控制佳,疗效显著,且手术难度相对较低,易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髓炎 骨水泥 Masquelet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胤瑜 于文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6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所有... 目的探讨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6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乳腺切除后所有患者均选用腹部皮肤作为皮瓣来源进行自体皮瓣移植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纱布敷于创面,常规引流换药,定期查看伤口状况并及时更换敷料;研究组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持续引流,负压治疗7~10天后拆除敷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皮瓣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皮瓣坏死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伤口愈合程度和美观性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皮瓣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皮瓣坏死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对伤口愈合程度和美观性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降低乳腺切除后皮瓣移植的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皮瓣坏死程度,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乳腺切除术 移植 同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办第二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宁波)”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穿支皮瓣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11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2-352,共1页
由《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温州医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宁波)”定于2012年9月21-28日在浙江宁波召开,同... 由《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温州医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宁波)”定于2012年9月21-28日在浙江宁波召开,同时举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穿支皮瓣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12-04—06—010(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技术学习班 穿支 高峰论坛 宁波市 手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高峰论坛(宁波)”暨国家级学习班《断指再植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12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3-483,共1页
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温州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国际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断指再植与手外科... 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宁波市第六医院、温州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国际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断指再植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2013—04—07-128(国)]拟定于2013年9月24—3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技术学习班 断指再植 高峰论坛 穿支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60
13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 移植 血管蒂 局部旋转 游离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创面和进行拇指再造。之后的20余年间,10余种带知名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被开发出来,主要用于修复肢体远端损伤。该类皮瓣采用逆行血流的方式,能在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前提下,将近侧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单且一期完成,这对修复容易受伤而又缺乏远侧组织、不能应用近端蒂皮瓣的腕踝和手足肢端等部位,极具临床价值。本文对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 静脉回流 肢体远端损伤 逆行岛状筋膜 颞浅血管为蒂 显微外科技术 面部创面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皮瓣外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庄跃宏 徐达传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是利用CT容积扫描技术,采集流经血管内腔造影剂信息的成像技术。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采集造影剂高峰值时相的血管影像(源影像)容积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图像软件[MT1]进行...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是利用CT容积扫描技术,采集流经血管内腔造影剂信息的成像技术。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采集造影剂高峰值时相的血管影像(源影像)容积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图像软件[MT1]进行包括仿真内镜、仿真外视镜[M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外科 容积数据 血管影像 仿真内镜 扫描技术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陶友伦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608,618,共4页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再者,如果所需的穿支皮瓣面积不大,穿支血管蒂的口径再细些也无妨碍,因此在人体可切取的穿支蒂皮瓣数量众多。将穿支皮瓣的理念与带蒂皮瓣的转移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穿支血管 穿支 血管蒂 带蒂 转移技术 深筋膜 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新红 吴水培 +3 位作者 俞立新 于凤宾 朱亚中 周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53-755,共3页
关键词 修复 股前外侧 带感觉神经 肤缺损 足部肤软组织缺损 足部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股外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力 黄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8,共3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的特殊形式皮瓣日趋多样化。根据受区复杂的创面缺损,选择适宜形式的穿支皮瓣修复,能最大限度的修复各种组织创面、重建受区功能。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较广泛,其穿支血管...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的特殊形式皮瓣日趋多样化。根据受区复杂的创面缺损,选择适宜形式的穿支皮瓣修复,能最大限度的修复各种组织创面、重建受区功能。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较广泛,其穿支血管解剖较恒定、临床应用形式多样化、修复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对近年来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设计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穿支 移植 穿支血管 受区 肤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血管蒂长 供区 复合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stilo Ⅲ型骨折患者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惠玲 张英英 +3 位作者 胡兰平 胡婧 肖卫东 喻爱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接受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治疗患者加强围术期疼痛护理、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抗感染及VSD引流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失访4例,获访的52例... 目的总结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接受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治疗患者加强围术期疼痛护理、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抗感染及VSD引流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失访4例,获访的5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7±1.1)个月,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精细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围术期康复的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tiloⅢ型骨折 Masquelet技术 移植 功能锻炼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伟 刘圣曜 +5 位作者 刘强 陈铭青 严志强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0-2343,共4页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浅腹股沟皮瓣8例,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20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伸、屈0°-150°。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安全有效,因此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难治性创面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