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涂纯 罗为群 +3 位作者 李发东 岳祥飞 刘朋雨 吴泽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9,共14页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结合野外调查,以县域尺度探讨了南方16省(自治区、直辖市)岩溶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2020年南方岩溶石漠化面积为8.45×10^(4) km^(2),其中轻度石漠化占南方岩溶石漠化总面积的62.75%。2015—2020年,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400 km^(2)的县域数量减少了19个,广西都安县、马山县、德保县,贵州思南县、威宁县,云南会泽县、丘北县,四川巴塘县石漠化问题改善显著,云南广南县、文山市和砚山县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 km^(2),石漠化治理形势严峻。【结论】以溶蚀作用为主塑造形成的峰丛洼地区,集中分布了30%的石漠化严重县;灰岩区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和水土流失过程,导致石漠化面积占比超过33%。随着农村人口减少,耕地石漠化面积占比降低至26.54%,而灌木地和草地石漠化面积占比升高至20.51%和24.11%。研究将为制定县域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区 石漠化 地质地貌条件 土地利用类型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岩溶地质与铁路勘察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莹鹤 孙红林 王祥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1,29,共6页
研究目的:绵延于湘西、鄂西、渝东、黔东的武陵山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推进,本区域铁路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且在持续推进。本文对武陵山区已建铁路工程经验进行总结,并对... 研究目的:绵延于湘西、鄂西、渝东、黔东的武陵山区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推进,本区域铁路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并且在持续推进。本文对武陵山区已建铁路工程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研究结论:(1)武陵山区大部分位于碳酸盐台地,可溶岩面积占区域面积60%以上,岩溶强烈发育,岩溶及岩溶水成为控制铁路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2)本区域岩溶发育形态、规模及强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总体表现为规模大、深度深、规律性差;(3)本地区应按“减灾防灾”理念进行地质选线,勘察期间开展岩溶专项勘察查清沿线岩溶分布情况,“绕避”为第一选线原则;无法绕避时应按“分带走高”的原则确定线站位方案;(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新的技术装备,向更精细识别、更可靠分析、更精准处治方向发展,成为本地区控制岩溶地质风险、解决工程面临问题的必然要求和趋势;(5)本文研究可为武陵山区将来铁路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岩溶 铁路 地质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芳 刘鸿雁 +4 位作者 王旭莲 居贤杭 李春燕 赵群 彭贵兰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马铃薯(‘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3号’)健康植株和晚疫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检测土壤p 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用... 探究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晚疫病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集马铃薯(‘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3号’)健康植株和晚疫病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检测土壤p H、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采集马铃薯块茎,测定重金属含量。试验区土壤Cd、Cr和Zn含量均值分别为2.14、170和220 mg/kg,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风险管制值,Cr和Zn含量超筛选值。马铃薯块茎仅1个样品Cd含量为0.103 mg/kg,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值标准。发病马铃薯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及其相对丰度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39.0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45%~17.11%;优势菌属主要为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8.78%~12.30%、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6.22%~7.61%,发病植株优势菌相对丰度与健康植株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细菌多样性与丰度不同,马铃薯感染晚疫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升高,细菌菌群丰度下降。主成分分析显示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细菌群落差异性贡献率为29.5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和pH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对优势菌群的影响尤为明显,健康与发病植株间细菌群落的差异受土壤Pb、Cr胁迫的影响更大。因此,地质高背景区重金属胁迫下马铃薯可实现安全生产,染病马铃薯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丰富度上升,土壤Pb、Cr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有益菌类而影响晚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 重金属 马铃薯晚疫病 土壤根际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乔小娟 侯泉林 +3 位作者 琚宜文 刘凯 张玉修 郭高轩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4-191,共8页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系列北...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系列北东—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及裂隙网络的制约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经历了侏罗世逆冲推覆活动与白垩世的伸展构造,先压后张两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条区域性断裂,其导水性能大为增强。裂隙中频度较大的NE和NW向是优势裂隙,表现出构造节理的共轭特征,多高倾角或直立,导致雨水的直接下渗;在裂隙交汇带构成了区域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存储空间,控制了白岱、甘池—长沟、高庄—石窝富水区的形成以及岩溶泉的出露,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地质构造 裂隙网络 构造控水 张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岩溶区地质结构电磁法精细探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底青云 安志国 +2 位作者 马凤山 付长民 许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2-698,共7页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时,需要获知隧道洞线附近的地质结构,特别是要了解是否有岩溶和破碎带的发育,这些不良地质结构体对于隧道安全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时,需要获知隧道洞线附近的地质结构,特别是要了解是否有岩溶和破碎带的发育,这些不良地质结构体对于隧道安全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频率-电阻率测深曲线,将之与钻孔标本的电阻率相比较,检验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然后对CSAMT数据进行了反演及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SAMT法在岩溶区进行隧道围岩地质结构探测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隧道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隧道勘探 地质结构 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夏日元 邹胜章 +3 位作者 唐建生 梁彬 曹建文 卢海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地区 水文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河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形成地质条件与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晓娟 姜伏伟 +2 位作者 陈友智 董颖 杨宏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5-951,共7页
武陵山地区出露着层层叠叠,形似宫殿、堡垒,且与沟壑相嵌、具有较强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类红色岩溶地貌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此红色岩溶景观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溶蚀作用等主要... 武陵山地区出露着层层叠叠,形似宫殿、堡垒,且与沟壑相嵌、具有较强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类红色岩溶地貌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此红色岩溶景观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溶蚀作用等主要影响因素,以进一步解析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抬升剥蚀、土下溶蚀成景三个主要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红色岩溶景观 地质条件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演化过程及预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光泉 孙丰英 +3 位作者 刘丽红 李佩全 汪敏华 刘满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深埋矿山开采岩溶通道的突水致灾问题,依据近年淮南潘谢矿区揭露资料,讨论了该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特征;在分析宏观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沉积史、构造史、古岩溶发育史及地下水流作用等方面追踪其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古地貌... 针对深埋矿山开采岩溶通道的突水致灾问题,依据近年淮南潘谢矿区揭露资料,讨论了该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特征;在分析宏观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沉积史、构造史、古岩溶发育史及地下水流作用等方面追踪其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古地貌与矿区不同深度放水试验水文地质特征,间接分析深埋条件下的古岩溶信息,并预测潘谢矿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分布位置,从而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灰岩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谢矿区 地质异常体 岩溶陷落柱(带) 演化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评价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云 刘长礼 +6 位作者 叶浩 董华 侯宏冰 姜建梅 裴丽新 宋超 史金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3-171,共9页
岩溶地区的垃圾填埋选址较为困难,现行的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方法又存在较大局限。笔者等依据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宗旨和选址基本原则,结合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特点,探讨提出一套适用于岩溶地区的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 岩溶地区的垃圾填埋选址较为困难,现行的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方法又存在较大局限。笔者等依据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宗旨和选址基本原则,结合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特点,探讨提出一套适用于岩溶地区的垃圾填埋场选址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在现行较难选出垃圾填埋场的岩溶地区,优选出适宜性较好的未来垃圾填埋场,能够担当起解决岩溶地区的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填埋处置的难题和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垃圾填埋场 选址评价 影响因子 评价模型 环境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分类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静芸 李守定 +3 位作者 李滨 李晓 毕鑫涛 方然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8-491,共14页
岩溶山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社会损失。研究岩溶山区崩滑灾害特征,建立相应的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对于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风险防控与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文章以... 岩溶山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社会损失。研究岩溶山区崩滑灾害特征,建立相应的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对于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风险防控与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文章以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演化过程为例,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区典型崩滑灾害地质背景、影响因素、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崩滑成灾基本因素(崩滑灾害体势能、岩溶结构面、岩组结构、斜坡地貌和斜坡结构)、影响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活动、地震、降雨)和变形运动特征(运动形式和变形机制)三个方面,据此建立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地质分类指标体系。(2)结合研究区特征对模型体系里面的每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各个要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3)总结了研究区内5种典型崩滑地质模式:高势能反倾降雨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模型、高势能斜倾视向采矿型高速远程崩滑灾害模型、超高势能横向陡倾地震型高速远程滑坡、高势能采矿型高速崩塌—碎屑流模型、低势能差异风化崩塌模型。为后续开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稳定性计算和变形破坏预测等工作奠定基础。下一步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建立研究区的崩滑灾害模式,并进行崩滑灾害的危险性分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崩滑灾害 地质模式 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春田 王红梅 +5 位作者 谢代兴 李水新 潘晓东 唐建生 孟小军 李兆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为了解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奥陶系、泥盆系、寒武系,有效铜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奥陶系、... 为了解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奥陶系、泥盆系、寒武系,有效铜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有效锌和有效铁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泥盆系、奥陶系。p H值、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质量比与p H值呈正相关,有效铁质量比与p H值呈负相关;有效硼、有效铜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锌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有效铁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中科院微量元素组制定的标准,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有效锌质量比级别为极低或低,有效铜质量比级别为中,有效铁质量比为高或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微量元素 岩溶区 地质条件 有效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勘察实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吴有信 方含珍 +1 位作者 潘启章 徐奭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阐述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同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工程实例说明 ,地球物理勘察在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中所能解决的有关地质问题和地质效果。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陷落柱 采空区 构造与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苍地区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明 王运生 +1 位作者 曹水合 杨栓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7,共7页
旺苍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主要以峰丛-溶蚀洼地、大-中型岩溶漏斗、溶蚀峡谷以及地下溶洞和洞内化次生化学沉积物最具特色。通过对研究区存在的夷平面进行探讨,认为本区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形成了米仓山期、元... 旺苍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主要以峰丛-溶蚀洼地、大-中型岩溶漏斗、溶蚀峡谷以及地下溶洞和洞内化次生化学沉积物最具特色。通过对研究区存在的夷平面进行探讨,认为本区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形成了米仓山期、元山坪期岩溶夷平面和盆地期剥蚀面。米仓山期仅存保留于2 000 m左右的峰顶平坦面,主要以丘峰-岩溶洼地组合为主;元山坪期以峰丛-峡谷、大型溶洞组合为主,海拔高程在1 200~1 500 m;盆地期剥蚀面以溶蚀漏斗、落水洞、中-小型溶洞及地下河流组合为主要特征,海拔高程在500~900 m。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旺苍地区岩溶发育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岩性、水的侵蚀、地质构造等为旺苍地区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并且还受到地形地貌、气候等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岩溶成因 地质构造 旺苍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源地震面波勘探方法在岩溶区浅覆盖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伟 吕勇 +3 位作者 梁东辉 邬健强 刘伟 朱超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6-424,共9页
采用主-被动源地震面波勘探方法,对桂林市兴安县典型浅覆盖层实验区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结合主-被动源面波数据提取的频散曲线,拓宽了频带,提升了低频信号的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测区内地下介质横波速度值范围为161.5~519.5 m/s... 采用主-被动源地震面波勘探方法,对桂林市兴安县典型浅覆盖层实验区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结合主-被动源面波数据提取的频散曲线,拓宽了频带,提升了低频信号的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测区内地下介质横波速度值范围为161.5~519.5 m/s,根据速度值的差异将实验区地下介质大致分为4个层位,第一层速度范围为161.5~281 m/s,第二层速度范围为281~360.5 m/s,第三层速度范围为360.5~400.2 m/s,第四层速度范围为400.2~519.5 m/s。结合钻孔资料,对应的第一层岩性为粘土层,第二层为粉砂质粘土,第三层为细砂-砂砾岩,第四层为灰岩,且局部土洞、溶洞等构造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瑞雷面波勘探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刻划浅覆盖层地下介质土层厚度、结构分布及土层与基岩面接触带起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面波 岩溶区 浅覆盖层 土层厚度 结构分布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水库的地质成库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丽艳 袁彦超 +1 位作者 刘芙荣 曹荣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70-173,共4页
贵州某拟建水库位于岩溶发育区,通过地质调查及测绘,结合钻孔勘探及相关试验,对水库成库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可疑渗漏带提出防渗处理措施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库区 工程地质条件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溶蚀地区采煤扰动与地质灾害空间相关分析——以六盘水市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鑫 金丹 李效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为了定量化分析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程度,以六盘水市为例,采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对六盘水市矿点核密度与6大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六盘水市采煤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育存... 为了定量化分析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程度,以六盘水市为例,采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对六盘水市矿点核密度与6大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六盘水市采煤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育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其中与地裂缝相关性最大,未考虑地裂缝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674,考虑地裂缝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683;采煤活动对山地灾害的发育促进作用较大,未考虑山地灾害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427,考虑山地灾害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380。(2)贵州省喀斯特溶蚀地区地面塌陷主导诱发因素为地下水过度开采的人为因素,区域内地面塌陷与采煤活动之间相关性很小,以六盘水市为例,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09 7。(3)基于核密度估算的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在定量化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分析 地质灾害 采煤扰动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黔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洋 吕勇 +1 位作者 涂杰楠 童立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1-932,共12页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 以西南岩溶区特殊的资源和环境特点为导向,利用多源、多时相、多尺度遥感数据,采用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遥感技术系统应用于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提供系列的基础图件辅助岩溶区区域地质填图,提高了岩溶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效率。初步建立了适合西南岩溶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方法体系,快速准确地解译出了岩溶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水文等要素,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西南岩溶区 区域地质调查 计算机自动提取 人机交互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山隧洞潘所海段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伟 朱国金 李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43,46,共4页
大公山隧洞过潘所海段位于复杂岩溶地区,施工中容易发生涌水、突泥、岩溶漏斗塌陷等事故。为了查清潘所海段的地质情况,采用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钻孔以及与地表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该段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地质分析... 大公山隧洞过潘所海段位于复杂岩溶地区,施工中容易发生涌水、突泥、岩溶漏斗塌陷等事故。为了查清潘所海段的地质情况,采用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钻孔以及与地表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该段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地质分析成果,调整了隧洞线路,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了超前地质预报、地表截水、隧洞抽排、临界距离开挖、超前处理、加强支护等措施。实际施工实践表明,综合勘探方法可有效分析岩溶发育规律,所拟定的岩溶隧道施工方案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下隧洞 岩溶地区 地质分析 综合勘探 施工方案 大公山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线路关键技术问题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云 何伟 朱国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6,共6页
作为西部地区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典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以滇池水环境治理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工程由水源、提水泵站、输水线路多个工程组成。输水工程线路沿途,地质条件复杂,且多经过昆明附近人口较为密... 作为西部地区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典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以滇池水环境治理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工程由水源、提水泵站、输水线路多个工程组成。输水工程线路沿途,地质条件复杂,且多经过昆明附近人口较为密集的城镇区,交叉干扰多。对输水工程隧洞通过复杂富水岩溶区、浅埋不良地质区工程措施,倒虹吸过大型区域活断裂带结构措施、高烈度软土区大跨度预应力渡槽结构适应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行阐述,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和对策,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工程 富水岩溶区 浅埋不良地质区 渡槽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土壤碳酸酐酶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伟志 Sila Onesmus Nzung’a +3 位作者 申泰铭 李为 王晨玮 余龙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为了探讨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碳酸酐酶(CA)活性、有机碳含量及CA固碳之间的潜在关系,选取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沿岸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的10个样地,比较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表层土壤(0--20cm)中的碳酸酐酶(CA)活性与土壤有... 为了探讨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碳酸酐酶(CA)活性、有机碳含量及CA固碳之间的潜在关系,选取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沿岸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的10个样地,比较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表层土壤(0--20cm)中的碳酸酐酶(CA)活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岩溶区的表层土壤CA活性要高于非岩溶区(P〈0.01),土壤CA活性的差异与样地的地质类型及植被类型不同有关;(2)位于岩溶区高场(GC)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高(1.09%),而位于非岩溶区外洲(WZ)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低(0.29%),而且总体比较而言,长江流域冬季表层土壤的平均SOC含量显著高于夏季(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长江流域岩溶区表层土壤CA活性与SOC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A与土壤固碳能力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不同地质生态环境 碳酸酐酶(CA) 土壤有机碳(SOC)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