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天坑略论 被引量:64
1
作者 朱学稳 朱德浩 +3 位作者 黄保健 陈伟海 张远海 韩道山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65,共15页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小岩湾"的大型喀斯特漏斗,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为我们对这一现象...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小岩湾"的大型喀斯特漏斗,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喀斯特天坑"(karst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四川 形成条件 成因类型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利娜 侯满福 +5 位作者 许为斌 黄云峰 梁士楚 张远海 蒋忠诚 陈伟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1-764,共14页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丰富,有137科445属863种;在科级和属级水平上,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成分相对贫乏;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大石围天坑群的热带科和温带科之比以及热带属和温带属之比,均小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其种子植物区系更能反映该地区过去植物组成的"原貌",即温带成分比例过去的比现代的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天坑群保育了82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30属67种野生兰科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群 种子植物区系 气候变暖证据 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天坑纵向分带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1 位作者 覃建雄 黄保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穿洞天坑—科普科考旅游产品体系;大曹天坑—探险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天坑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和各自的发育特征,将岩溶天坑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概括为纵向分带式:顶部,以观光或生态旅游为主;中部,外侧以登山观景体验为主,内侧以极限体验为主;坑底,地质科普游,或地下河、洞穴探险,或森林休闲、环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分带旅游产品开发方式 岩溶天坑 大石围天坑群 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学稳 陈伟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7-24,共18页
中国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喀斯特区域,最多样化的喀斯特景观和为数极多的漏斗与洞穴。中国南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峰丛和峰林喀斯特,在全球锥状和塔状(coneandtower)喀斯特类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形态。而峰丛喀斯特区则是天坑(tiank... 中国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喀斯特区域,最多样化的喀斯特景观和为数极多的漏斗与洞穴。中国南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峰丛和峰林喀斯特,在全球锥状和塔状(coneandtower)喀斯特类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形态。而峰丛喀斯特区则是天坑(tiankeng)的重要分布区域。近十几年来,已有近50个天坑在中国南方的峰丛喀斯特区被发现。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目前的研究表明,天坑主要发育在特定的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下,并因此区别于常态的喀斯特漏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漏斗 发现 天坑 地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铭 黄林娟 +2 位作者 黄贵 刘昕宇 薛跃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31-2844,共14页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调查样地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4科71属98种,以鳞毛蕨科、荨麻科、凤尾蕨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2)后期天坑草本植物的Pielou′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初期天坑(P<0.05),表明随着天坑发育到后期,草本层物种数逐渐增多,物种分布更为均匀。(3)随着天坑的发育,草本层喜阴植物重要值下降,喜阳、半阴植物重要值上升,喜阳植物逐渐取代喜阴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草本层将经历喜阴植物—喜阴、半阴植物—喜阳植物的三个生态型转变过程。(4)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均<0.5,表明天坑不同发育时期对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影响较小,各时期草本层总体呈现生态分化明显、种间竞争较弱的特点。(5)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重叠值大、相对高度差小的种对数中,不同生态习性的种对数占比不同,中期天坑种对数远高于初期和后期天坑,表明不同发育时期中不同生态习性的草本对光能的竞争程度存在差异,中期天坑草本植物对光能竞争最为激烈。综上所述,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各发育时期草本层生态分化明显、群落结构稳定,后期天坑草本多样性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草本植物 喀斯特天坑 大石围天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喀斯特天坑演化及植被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蒲高忠 王柯懿 +2 位作者 莫凌 曾丹娟 陈霞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32-1643,共12页
喀斯特天坑(Tiankeng)是近年来在喀斯特地区发现的一类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地质奇观,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及地形的约束,喀斯特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该文在系统梳理前... 喀斯特天坑(Tiankeng)是近年来在喀斯特地区发现的一类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地质奇观,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及地形的约束,喀斯特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该文在系统梳理前期天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为重点,兼顾天坑分布和演化规律,综述了天坑在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新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目前天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上述天坑研究领域,提出了天坑研究未来发展的5个研究方向:(1)系统性、大尺度和多学科联合探究天坑成因及其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2)天坑内生物资源对坑外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作用及其机制;(3)天坑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4)环境变化对喀斯特天坑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5)旅游开发对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形成与演化 植被生态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的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研究——以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惠军 李晓琴 朱创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岩溶天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出了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即按照生态组织系统体系由小到大...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岩溶天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出了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即按照生态组织系统体系由小到大(单体—种群—群落—系统)、由内及外进行资源整合,并将该整合模式运用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开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整合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生态学 岩溶天坑 旅游整合开发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天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保健 张远海 +4 位作者 陈伟海 韦跃龙 张晶 翟秀敏 罗书文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67-578,共12页
【目的】查清广西天坑资源状况及其资源可利用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测量、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与对比,总结广西区内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的发育背景和资源特征,提出广西天坑资源类型划分方案,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天坑开发利用现状的... 【目的】查清广西天坑资源状况及其资源可利用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测量、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与对比,总结广西区内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的发育背景和资源特征,提出广西天坑资源类型划分方案,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天坑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天坑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广西天坑的品质在全国、全球都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数量上位居全球、全国之最。广西天坑资源划分为12个类型,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探险猎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影视拍摄、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重要价值。【结论】建议进一步查清广西天坑资源家底、统筹规划利用天坑资源、深化与拓展已经开发的天坑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型天坑 天坑资源类型 天坑资源开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1 位作者 黄保健 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岩溶 大石围天坑 大气干湿沉降 广西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伟海 朱德浩 朱学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3,96,共5页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发育有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岩溶峡谷等独特的岩溶景观。多次中外联合探险和地质科学综合调查发现,它们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中,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发育有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岩溶峡谷等独特的岩溶景观。多次中外联合探险和地质科学综合调查发现,它们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中,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1900万m3;后者延续长度6162m,最大深度229m,最小宽度1m。与世界同类型岩溶景观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形态典型、规模最大的天坑,天井峡地缝属较为罕见的地缝式岩溶峡谷。它们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岩溶地质遗迹和景观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典型性、系统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自然遗产属性,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地缝 岩溶景观 风景名胜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坑释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学稳 Tony WALTHAM +1 位作者 朱学稳(著译) 张远海(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35-42,共8页
天坑是一种特大型塌陷漏斗,它的演化包括大型洞穴厅堂的洞顶崩塌和大型暗河对大量崩塌块石的搬运。天坑这个术语,首先在中国使用,随后成为世界性的喀斯特词汇。
关键词 喀斯特 漏斗 天坑 中国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多介质中多环芳烃的环境存在特征——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选择典型岩溶地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08年同期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空气、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试数据,运用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成分谱、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 选择典型岩溶地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08年同期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空气、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试数据,运用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成分谱、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大气干湿物/土壤/地下河沉积物均以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4种4~6环PAHs为主;同期天坑空气/秋冬季干湿沉降物/地下河水以萘(Nap)、芴(Flu)、菲(Phe)和蒽(Ant)4种2~3环PAHs为主;各组介质中的PAHs存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利用这种方法初步解释了岩溶地区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中PAHs污染的来源(或输入);同时证明了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偏远岩溶地区土壤和地下河中PAHs的主要来源。因此建议在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应把大气干湿沉降物列为PAHs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成分谱 环境介质 大石围天坑 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喀斯特退化天坑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及适应策略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税伟 郭平平 +3 位作者 朱粟锋 冯洁 孙祥 李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5-1306,共12页
以云南省沾益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而宏大的喀斯特中度退化天坑—深陷塘为例,分析了该天坑地下森林的34种木本植物的8个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并从种内和种间水平进一步探究功能性状变异与科类群、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 以云南省沾益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而宏大的喀斯特中度退化天坑—深陷塘为例,分析了该天坑地下森林的34种木本植物的8个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并从种内和种间水平进一步探究功能性状变异与科类群、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对植物性状变异的解释效应。结果表明:天坑地下森林内分布的木本植物具有叶厚度大、比叶面积较小、叶干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灌木植物性状种间变异普遍小于乔木,植物性状变异程度在常绿和落叶间相差不大,大部分叶性状的种内种间变异大于小枝性状;天坑内植物性状的平均种内变异系数达23.45%,相较于其他非喀斯特区域的植被类型,其性状种内变异幅度较低,表明喀斯特天坑区域的植物具有较小的形态可塑性;土壤养分是决定样地尺度上群落性状变异的主导环境因素,但物种系统发育历史及其生活史特性也是该地带性植被功能性状变异的内生动力。综上,表明天坑地下森林的木本植物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功能性状及其变异程度受非生物环境因素、系统发育过程、生活史策略等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负地形的喀斯特天坑的物种避难所价值提供材料和证据,为提升云南高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开展天坑外部区域和地带性植被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植物功能性状 种内变异 种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2 位作者 Oramah I T 黄保健 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8,159,共8页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46~1 220.79 ng/g,大部分采样点上、下层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显示,沉积物中PAHs浓度进口高于出口,进口以4~6环的为主,出口以2~3环的为主;由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的差异,在地下河中4~6环PAHs显示近距离迁移,而2~3环PAHs显示远距离迁移;由于沉降和吸附作用,地下河环境对污水中的PAHs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通过PAHs成份谱比较,发现沿途大石围天坑群的"冷陷阱效应"富集作用及土壤侵蚀作用使大石围河段沉积物中的PAHs增加了106%;比值法来源分析,表征县城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石油类和燃烧源的混合源,乡村区域以草、木燃和煤燃烧源为主;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群 地下河 沉积物 喀斯特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3 位作者 Oram ah IT 何师意 张原 黄保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均值为2.74 ng/g。百朗河流域历史上主要使用的有机氯农药有六氯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狄氏剂和艾氏剂5种表层沉积物分析显示近年地下河流域仍有新的γ-HCH(林丹)和DDTs输入。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表征百朗地下河流域在1955-1960年间六氯苯被最先使用,1961年替换为六六六,同时使用的有狄氏剂、艾氏剂农药,而滴滴涕使用可能稍晚,与我国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历史基本一致。研究提出了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污的染峰值滞后于使用高峰期,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在地下河中的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OCPs) 百朗地下河 大石围天坑 沉积柱芯 污染历史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3
16
作者 苏宇乔 薛跃规 +2 位作者 范蓓蓓 莫佛艳 冯慧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00-2306,共7页
以广西乐业流星天坑为研究对象,在流星天坑腰部与底部设置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冠层树种及林下植物群落;并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天坑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探讨其生境关联。结果表明:(1)在天坑调查的样地中,胸径大于10c... 以广西乐业流星天坑为研究对象,在流星天坑腰部与底部设置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冠层树种及林下植物群落;并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天坑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探讨其生境关联。结果表明:(1)在天坑调查的样地中,胸径大于10cm的冠层树种个体60株,隶属于13科、17属、18种,个体密度约为188株/hm2。林下植物种群共记录到94株个体,隶属于28科、38属、43种,个体密度为23 500株/hm2。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冠层树种的科属多样性很高,体现出群落组成的古老和隔离性质。(2)樟科是流星天坑植物群落的优势科,在群落冠层包含4个种14株个体,在林下包含3个种,7株个体,其中2种与群落冠层共有;群落的林下层含物种数较多的科包括大戟科(4种)、菊科(3种)、凤尾蕨科(3种)、鳞毛蕨科(3种),但天坑植物群落中种群水平的优势现象不明显。(3)林下植物包含了各种生长型,以灌木数量最多,禾草类植物数量最少,乔木的幼苗也较少,体现出天坑的生境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生态位,同时也表明乔木的幼苗更新不良。(4)流星天坑大树数量比例高,在样地中记录到的60株个体中,最小胸径为17.0cm,最大胸径104.0cm,胸径>30cm的大树共34株,占全部立木比例56.6%,体现出天坑森林群落的原始性并且未受到干扰破坏。(5)双向指示种分析表明,广西乐业天坑林下植物对生境的响应更为敏感,但无论冠层还是林下层其现状分布并不能完全把坑腰和坑底两种生境分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天坑这种特殊生境下植物种群以及群落的发生、演替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植物群落 地理成分 物种多样性 双向指示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猴耳天坑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小芳 张朝晖 +2 位作者 李承义 吴金 王智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4-2333,共10页
为了探索苔藓在地下森林中的多样性特征,采用梯度划分法,对贵州猴耳天坑(深度280m,坑口直径300m)地下森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猴耳天坑地下森林共有苔藓植物71种,包含5种不同生长基质苔藓,其中树附生苔藓物种最为丰富有41种... 为了探索苔藓在地下森林中的多样性特征,采用梯度划分法,对贵州猴耳天坑(深度280m,坑口直径300m)地下森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猴耳天坑地下森林共有苔藓植物71种,包含5种不同生长基质苔藓,其中树附生苔藓物种最为丰富有41种,其余基质苔藓物种数量依次为:土附生>石面生>腐木生>叶附生。(2)地下森林苔藓生活型共计10种,喜阴暗潮湿环境的生活型种类达88%,而适应于强光干旱环境的生活型种类仅12%。(3)对地下森林不同梯度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坡中最高(8.461 7),依次是坡底(7.502 0)和坡顶(6.978 5),而苔藓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依次为:坡顶(0.945 4)>坡底(0.907 2)>坡中(0.844 5)。(4)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地下森林不同梯度群落间的相异性都介于(0.75~1.00)之间,底部与顶部的相异系数高达0.960 8。(5)地下森林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热条件,不仅各个梯度群落间异质性较高,而且各个群落间相异性也都较高,结构分异明显,生境复杂。(6)RDA分析表明,光照、湿度和温度是影响天坑地下森林苔藓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光照度影响最大。(7)坑内与坑外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表明,天坑地下森林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高,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物种的天然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活型 多样性 地下森林 喀斯特天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谷睿 唐健民 +3 位作者 韦霄 邹蓉 朱成豪 熊忠臣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本研究拟探究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旅游开发现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查阅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境内的天坑资源进行详细调研。结果显示,广西的天坑资源共有130多处,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河池、桂林;天坑资源... 本研究拟探究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旅游开发现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查阅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境内的天坑资源进行详细调研。结果显示,广西的天坑资源共有130多处,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河池、桂林;天坑资源是中国旅游业重要的后备资源和巨大财富,本文不仅基本探清了广西的天坑资源状况,而且还分析了广西天坑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坑旅游开发应遵循生态保护、突出特色、游客参与、差异发展的原则。对未开发的天坑资源应加强生态保护和基础研究,对已开发的天坑资源要强化科普宣讲和人文呈现,对待开发的天坑资源应具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分期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天坑 旅游开发 资源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退化天坑负地形倒石坡的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江聪 税伟 +2 位作者 简小枚 陈毅萍 郭平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642-5652,共11页
喀斯特退化天坑倒石坡作为一种负地形坡面,在退化天坑植物避难所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坡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助于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探索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多样性关联,挖掘退化天坑... 喀斯特退化天坑倒石坡作为一种负地形坡面,在退化天坑植物避难所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坡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助于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探索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多样性关联,挖掘退化天坑负地形倒石坡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价值。研究以云南沾益天坑群中的退化天坑?巴家陷塘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坡面环境梯度(坑口﹑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以及坑底)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坑底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碳源利用程度均显著高于坑口。下坡位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略高于坑底,显著高于中坡位,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趋势。坡面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为糖类和氨基酸类。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所有方差变量的31.9%和28.7%,能区分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坑内外草本植物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坑坡木本层植物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下坡位木本层植物多样性最高。β多样性指数显示不同坡位的生境具有差异性,但下坡位生境类型最多样。研究发现,喀斯特退化天坑倒石坡的独特负地形和土壤环境孕育了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未来在退化天坑物种多样性保护中应特别注意倒石坡地下森林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 倒石坡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金 李承义 +1 位作者 李小芳 张朝晖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3,共9页
喀斯特天坑是一种独特的负地貌,拥有巨大而封闭的空间,形成了适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殊生境。为了探索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贵州猴耳天坑为代表(坑口直径300 m,坑深280 m),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鉴... 喀斯特天坑是一种独特的负地貌,拥有巨大而封闭的空间,形成了适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殊生境。为了探索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贵州猴耳天坑为代表(坑口直径300 m,坑深280 m),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鉴定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对该天坑内12个样点孔雀藓科植物的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与其它样地的比较(喀斯特石漠化地带、天坑边缘地带),探讨其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采集到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3属9种,占中国该科物种总数的47.37%,贵州该科物种总数的69.23%,其中黄边孔雀藓(Hypopterygiumflavo-limbatum C.Muell)较常见,分布于6个样点,出现频率为50%;(2)空气湿度、光照度、林冠郁闭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贵州猴耳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坡度>空气温度;(3)孔雀藓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喀斯特天坑内>天坑边缘地带>喀斯特石漠化地带;(4)孔雀藓科植物在垂直分布格局上呈现以天坑底部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由坑口至坑底种类分布逐渐增加,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物天然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孔雀藓科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