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蒸汽驱的高温调剖剂──碱法造纸黑液凝胶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宝岐 王小泉 +5 位作者 贾淑颖 周立民 李远林 张新贵 谢殿江 蒋新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本文对碱法造纸黑液胶凝反应原理和凝胶的综合性能作了研究,并介绍了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1-3区10口注蒸汽井进行蒸汽驱调剖现场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调剖剂配制液粘度低,易泵入,成胶时间可控制在8-48h,凝胶堵塞强... 本文对碱法造纸黑液胶凝反应原理和凝胶的综合性能作了研究,并介绍了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1-3区10口注蒸汽井进行蒸汽驱调剖现场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调剖剂配制液粘度低,易泵入,成胶时间可控制在8-48h,凝胶堵塞强度较高,成功率100%,有效期平均在7个月以上,增油减水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达1∶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液 调剖剂 注蒸汽 蒸汽驱油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泡沫调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玲莉 张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三相泡沫调剖剂的配方、性能及现场应用情况。
关键词 三相泡沫 调剖剂 注水井 采油井 堵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旷红伟 高振中 +1 位作者 王昌勇 邵鸿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学总体特征,特别是测井层序的分析,并与邻区进行对比研究,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层序、5个体系域,分别对应5个砂层组;同时简要论述了各体系域的特征,完成了八道...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学总体特征,特别是测井层序的分析,并与邻区进行对比研究,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层序、5个体系域,分别对应5个砂层组;同时简要论述了各体系域的特征,完成了八道湾组的地层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下侏罗统 八道湾组 层序地层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飞 罗静兰 +4 位作者 张有平 王安生 刘文峰 吴宝成 白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5,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配置关系以及...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配置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熔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与沉积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按孔隙结构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气孔、孔隙、裂缝3大类,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大类;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作用以及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类型 控制因素 石炭系 火山岩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微生物菌种筛选及驱油效率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代学成 张庭辉 +3 位作者 杨朝晖 杨晓红 付光慧 陈权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2,共2页
针对试验区油藏地质情况,从室内保藏菌种筛选出降解原油性能突出菌、产酸性能突出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菌等不同驱油菌种;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进行了室内微生物驱油试验,考察了不同功能菌种的驱油效率,菌种和营养剂不同注入方... 针对试验区油藏地质情况,从室内保藏菌种筛选出降解原油性能突出菌、产酸性能突出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菌等不同驱油菌种;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进行了室内微生物驱油试验,考察了不同功能菌种的驱油效率,菌种和营养剂不同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不同菌剂段塞质量分数的驱油效率,菌种在岩心中不同发酵时间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菌种产气量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微生物 菌种 筛选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乳菌种TR-1的筛选与破乳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翔峰 闻岳 +2 位作者 杨葆华 陆丽君 刘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9,165,共5页
从克拉玛依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原油破乳菌TR-1。介绍了筛选方法。筛选时使用含水原油静置分层产生的油、水相等体积混合制备的W/O乳状液.35℃、50天自发脱水率〈5%;细菌全培养液加量为100mL/L。培养温度35℃,最佳培养pH... 从克拉玛依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原油破乳菌TR-1。介绍了筛选方法。筛选时使用含水原油静置分层产生的油、水相等体积混合制备的W/O乳状液.35℃、50天自发脱水率〈5%;细菌全培养液加量为100mL/L。培养温度35℃,最佳培养pH值7~9.时间5~6天。所得培养液含菌1.1×100个/mL.含干菌体~8.68g/L,35℃、150min脱水率〉90%;2.0g/L干菌体水悬液相同加量时脱水率为80.0%;现用聚醚破乳剂加量100mg/L时脱水率~55%。TR-1菌主要以菌细胞破乳,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也起一定破乳作用。TR-1菌破乳性能稳定,第1、5、25代全培养液的脱水率分别为88.3%、91.7%、80.0%。2.0g/L干菌体水悬液用于克拉玛依采油一厂、二厂含水50.0%、66.7%的稀油破乳(50℃),加量100mL/L时脱水率为66.7%、88.2%.高于现用聚醚破乳剂的脱水率,但对二、三区混合稠油无破乳效果。50℃、150min自发脱水率为16.5%的含水50.0%的稀油,加入5、20、40mg/L聚合物PAM后自发脱水率变为2.0%、4.0%、43.9%,再加入100mL/L干菌体水悬液时脱水率分别为96.5%、80.5%、76.5%.均高于加入100mg/L。化学破乳剂时的相应值。图3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破乳剂 破乳菌 菌种筛选 破乳性能 菌培养液 干菌体水悬液 原油脱水 轻质原油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蒸汽吞吐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伟强 王利华 +2 位作者 陈忠强 郑爱萍 彭通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提高新疆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寻求更全面、更有效的油井增产措施,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8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用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的试验。采用物理模型和数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复合蒸汽... 为提高新疆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寻求更全面、更有效的油井增产措施,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8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用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的试验。采用物理模型和数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机理研究,对不同原油粘度下复合蒸汽吞吐增效剂进行了筛选,对复合蒸汽吞吐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复合蒸汽吞吐注入方式及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为提高蒸汽驱油效率和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稠油开采 复合蒸汽吞吐 增效剂 驱油效率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海发 彭仕宓 +3 位作者 蔡圣权 邹鲁新 何辉 王运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扇 辫状水道 沉积微相 岩石相 克拉玛依油田 八道湾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4
9
作者 宋子齐 杨立雷 +2 位作者 程英 王楠 丁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9,425,共6页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以其特高非均质性和复模态孔隙结构特点区别于砂岩储层,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影响,岩矿组分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纵横向相带变化剧烈,层内、层间渗透性变化大。通过对反映砾岩储层特征的多种参数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利用砾岩储层储能参数、储量参数、油层分布、规模、连片性、钻遇率、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该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建立起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利用灰色理论有机集成和综合了非均质砾岩储层的多种信息,对非均质砾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从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非均质砾岩储层静态质量,从宏观上认识和评价微观结构特殊的砾岩储层及其非均质性,有效控制和划分了非均质砾岩储层开发的有利井区、层位及类型,为指导油田开发决策和增产措施提供了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非均质性 复模态孔隙结构 砾岩储层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有利目标区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砾岩油藏孔隙结构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卫东 佟占祥 +2 位作者 徐国勇 聂小斌 李荣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用激光散射仪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M标称值分别为1.0×10^7、1.5×10^7、1.8×10^7、2.5×10^7的4种KY系列商品抗盐聚合物(梳状聚合物)及M标称值分别为3.0×10^7和3.5×10^7的2种K系列商品普通聚合物(H... 用激光散射仪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M标称值分别为1.0×10^7、1.5×10^7、1.8×10^7、2.5×10^7的4种KY系列商品抗盐聚合物(梳状聚合物)及M标称值分别为3.0×10^7和3.5×10^7的2种K系列商品普通聚合物(HPAM)在水溶液中的分子线团平均水动力学半径Rh;用压汞法测定了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克下组砾岩油藏的渗透率由0.055μm^2递增至4.75μm^2的5个岩心的孔喉直径均值Dm。根据Rh〉0.46(Dm/2)规则计算了这些聚合物可堵塞的最大孔喉直径,结果表明M标称值最大的聚合物不会在渗透率最小的岩心中造成严重堵塞。实测了浓度1200mg/L的6种聚合物溶液注入渗透率0.057-4.66μm^2的5个砾岩岩心和渗透率0.1231.562μm^2的4个砂岩岩心产生的阻力系数Fr和残余阻力系数Frr,Fr和Frr值合理,均随聚合物M值增大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增大而减小,渗透率相同时,在砂岩岩心中的Fr和Frr较大。在克拉玛依油田一砾岩油藏试验区近一年前已开始注入M=2.5×10^7、浓度1200mg/L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顺利。表7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聚合物驱 驱油聚合物 注入性 相对分子质量 水动力学半径 孔喉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砾岩油藏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英 刘卫东 +3 位作者 孙灵辉 陈权生 董玲 修建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再注水5PV,定时测定流出液中碱、石油磺酸盐、聚合物浓度,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相对浓度C/C0~注入量曲线,列表给出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和C/Cn=0.1时聚-碱、碱-表、聚-表产出时间差(均以流出液体积PV为单位)。结果表明该三元驱替液在填砂管中渗流时发生了色谱分离,聚合物先突破,碱随后突破,表面活性剂最后突破,产出时间差表明石油磺酸盐与聚合物、碱的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因此降低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损耗是减缓三元复合驱替液色谱分离的主要途径。在较长的填砂管中,渗流距离较长,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增大注入段塞尺寸可减小色谱分离程度。图6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替液 色谱分离 石油磺酸盐 碳酸钠 聚合物 岩心渗流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沉积相新认识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雨韩 吴采西 +2 位作者 瞿建华 马辉树 郭文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0-592,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具有水力梯度大、相带变化快、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中拐地区侏罗系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以岩心微相标定测井相,以测井相标定地震相。综合研究分析表明,中拐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具有水力梯度大、相带变化快、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中拐地区侏罗系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以岩心微相标定测井相,以测井相标定地震相。综合研究分析表明,中拐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道湾组以发育中小型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划分为5个相、16个亚相4、3个微相,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储集层位及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中拐地区 侏罗系 构造 沉积微相 储集层 有利相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解释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长福 彭寿昌 +2 位作者 王晓光 李洪奇 谭锋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5,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矿化度变化大,水淹层定量解释较困难。通过多元回归建立分岩性的饱和度模型以及产水率、水洗指数等解释模型,结合地层电阻率变化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满足...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矿化度变化大,水淹层定量解释较困难。通过多元回归建立分岩性的饱和度模型以及产水率、水洗指数等解释模型,结合地层电阻率变化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砾岩油气藏 测井解释 饱和度 产水率 水洗指数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彦尧 宋新民 +1 位作者 郝志海 俞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砾岩储层测井参数的解释精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合理的参数,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从其砾岩油藏主控因素的沉积微相-岩石相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流砂坝... 为了进一步提高砾岩储层测井参数的解释精度,为计算储量提供合理的参数,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从其砾岩油藏主控因素的沉积微相-岩石相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识别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辫流砂坝砂砾岩相、辫流砂坝粗砂岩相、漫流带粉砂岩相5种类型的沉积微相-岩石相,然后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用取心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参数的解释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误差降低幅度分别平均为:孔隙度3.09%,渗透率6.95%,饱和度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岩石相 砾岩油藏 测井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注蒸汽加氮气吞吐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陈荣灿 霍进 郭新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9-64,70,共7页
方法 在室内试验和数模的基础上 ,对注蒸汽和加氮气吞吐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稠油的开发效果。结果 注蒸汽加氮气吞吐优于单注氮气吞吐和单注蒸汽吞吐 ;注氮气时机最早应在第三周期 ,而第四、五周期注入效果最好 ;影响注氮气最敏感... 方法 在室内试验和数模的基础上 ,对注蒸汽和加氮气吞吐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稠油的开发效果。结果 注蒸汽加氮气吞吐优于单注氮气吞吐和单注蒸汽吞吐 ;注氮气时机最早应在第三周期 ,而第四、五周期注入效果最好 ;影响注氮气最敏感的因素是混注比、地层渗透率、渗透率比值及其原油粘度。结论 现场实施注蒸汽加氮气吞吐 1 6井次 ,措施有效率达 92 3% ,油井生产时率提高 45 %以上 ,周期产油提高 34 6t,油气比提高 0 1 6 ,投入产出比 1∶9,累积增油41 5 8t ,净增产值 395 3× 1 0 4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成本低 ,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 吞吐试验 注氮气 油田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宇 王剑峰 +4 位作者 向前 周春霞 刘斌 张军 邱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1-553,共3页
阐述了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对象、项目内容、必要性及特点,从项目本身、油田公司及集团公司的层面上分析了二次开发与一般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重大区别,并就具体评价编制了案例。该项研究已在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于... 阐述了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对象、项目内容、必要性及特点,从项目本身、油田公司及集团公司的层面上分析了二次开发与一般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重大区别,并就具体评价编制了案例。该项研究已在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于老油田进行开发调整研究,努力稳定老区产量和提高油藏采收率,正确认识二次开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二次开发 经济效益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组合模型预测聚合物驱产油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海燕 丁显峰 +1 位作者 胡晓云 刘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聚合物驱产油量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部署,因此预测模型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简要介绍组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ibull预测、HCZ预测和广义翁氏预测3种单项预测方法的最优加权法组合预测模型... 聚合物驱产油量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年度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部署,因此预测模型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简要介绍组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ibull预测、HCZ预测和广义翁氏预测3种单项预测方法的最优加权法组合预测模型;以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确定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中的加权系数,实现产量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并利用实际生产数据通过与Weibull预测模型、HCZ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的预测精度对比分析,验证了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组合模型 聚合物驱 产油量预测 加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驱油过程中碱对油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炜 程鹏燕 +1 位作者 王双德 张卫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过程中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及预防油层伤害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二中试验区,碱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原因是Na2CO3溶液引起地层微粒及粘土运移;碱垢产生的油层伤害是次要的。采...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过程中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及预防油层伤害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二中试验区,碱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原因是Na2CO3溶液引起地层微粒及粘土运移;碱垢产生的油层伤害是次要的。采用KCl作粘土稳定剂并配合适当的KCl注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伤害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管网清垢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述银 王国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报道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一厂注入水水质状况及注水井油管和地面注水管网腐蚀情况,分析了发生结垢、腐蚀的原因,介绍了目前油田注水管网清垢使用的两种方法(机械清垢法和常规酸洗清垢法),针对采油一厂含大量硫化亚铁的垢物,推... 报道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一厂注入水水质状况及注水井油管和地面注水管网腐蚀情况,分析了发生结垢、腐蚀的原因,介绍了目前油田注水管网清垢使用的两种方法(机械清垢法和常规酸洗清垢法),针对采油一厂含大量硫化亚铁的垢物,推荐了一种新的化学清垢方法(二氧化氯加盐酸清垢法),讨论了三种清垢方法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注水管网 清垢 清垢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风城超稠油资源规模开发构想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武生 罗东坤 张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780,共3页
超稠油规模开发既有热能高效利用的技术及经济问题,也有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克拉玛依风城地区超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下一步规模开发时,要以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工艺技术基础,综合考虑以煤代气、热电联产、高温产出液余热综合利... 超稠油规模开发既有热能高效利用的技术及经济问题,也有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克拉玛依风城地区超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下一步规模开发时,要以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工艺技术基础,综合考虑以煤代气、热电联产、高温产出液余热综合利用、含油污水处理再回用、锅炉烟气作为驱油剂回注油层驱油及保护环境等措施,确保风城超稠油油藏经济环保高效开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 乌尔禾地区 超稠油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