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t density peak-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 tracking 被引量:4
1
作者 SHEN Xinglin SONG Zhiyong +1 位作者 FAN Hongqi FU Q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435-447,共13页
The key challenge of the extended target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ET-PHD) filter i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y using a subset to approximate the full set of part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 The key challenge of the extended target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ET-PHD) filter i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y using a subset to approximate the full set of part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for the tracking results of different partitions is analyzed, and the form of the most informative partition is obtained. Then, a fast density peak-based clustering (FDPC) partition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set partitioning. Since only one partition of the measurement set is used, the ET-PHD filter based on FDPC partitioning has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an the other ET-PHD filters. As FDPC partitioning is able to remove the spatially close clutter-generated measurements, the ET-PHD filter based on FDPC partitioning has good tracking performance in the scenario with more clutter-generated measureme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get the most informative partition and obviously reduce computational burden without losing tracking performance. As the number of clutter-generated measurements increased, the ET-PHD filter based on FDPC partitioning has better tracking performance than other ET-PHD filters. The FDPC algorith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gineering realization of the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 tracking 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density peak-based clustering (FDPC) MULTIPLE extended target partition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PHD) filter tr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被引量:4
2
作者 Chonghui Guo Yunhui Z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es main swarm training models and in- creases their ability of space searching. Secondly, the radius of sub-swarms is defin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lus- tering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ful for the niches' forming and searching. At last, a novel method that distributes samples to the corresponding cluster is proposed.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i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could cluster unbalanced density datasets into the correct clusters auto- matically and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nichePSO)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utomatic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utlier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lustering and local density
3
作者 SHOU Zhao-yu LI Meng-ya LI S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299-1306,共8页
Outlier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data mining. In fac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clustering centers in some sophisticated multidimensional datasets and to measure the deviation degree of each potential outl... Outlier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data mining. In fac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clustering centers in some sophisticated multidimensional datasets and to measure the deviation degree of each potential outlier. In this work, an effective outlier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lustering and local density(ODBMCLD) is proposed. ODBMCLD firstly identifies the center objects by the local density peak of data objects, and clusters the whole dataset based on the center objects. Then, outlier object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clusters will be marked as candidates of abnormal data. Finally, the top N points among these abnormal candidates are chosen as final anomaly objects with high outlier factor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MINING OUTLIER DETECTION OUTLIER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clustering and local density (ODBMCLD) algorithm deviation DEG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K-Means局部最优性的高效聚类算法 被引量:118
4
作者 雷小锋 谢昆青 +1 位作者 林帆 夏征义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83-1692,共10页
K-Means聚类算法只能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导致聚类结果对初始代表点的选择非常敏感.许多研究工作都着力于降低这种敏感性.然而,K-Means的局部最优和结果敏感性却构成了K-MeanSCAN聚类算法的基础.K-MeanSCAN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多次采样... K-Means聚类算法只能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导致聚类结果对初始代表点的选择非常敏感.许多研究工作都着力于降低这种敏感性.然而,K-Means的局部最优和结果敏感性却构成了K-MeanSCAN聚类算法的基础.K-MeanSCAN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多次采样和K-Means预聚类以产生多组不同的聚类结果,来自不同聚类结果的子簇之间必然会存在交集.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这些交集构造出关于子簇的加权连通图,并根据连通性合并子簇.理论和实验证明,K-MeanScan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聚类结果的质量和算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CAN 基于密度 k-means 聚类: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密度的K-means算法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琳 陈燕 +1 位作者 汲业 张金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071-4073,4085,共4页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必须事先确定聚类数目以及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比较敏感的缺陷,采用基于密度的思想,通过设定Eps邻域以及Eps邻域内至少包含的对象数minpts来排除孤立点,并将不重复的核心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采用类内距离和类间距...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必须事先确定聚类数目以及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比较敏感的缺陷,采用基于密度的思想,通过设定Eps邻域以及Eps邻域内至少包含的对象数minpts来排除孤立点,并将不重复的核心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采用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的比值作为准则评价函数,将准则函数取得最小值时的聚类数作为最佳聚类数,这些改进有效地克服了K-means算法的不足。最后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改进后算法的具体应用,实例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原算法有更高的聚类准确性,更能实现类内紧密类间远离的聚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算法 基于密度 类内距离 类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中心的高密度不唯一的K-means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云斌 刘雪娇 +2 位作者 王知强 万静 李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传统的K-means算法敏感于初始中心点的选取,并且无法事先确定准确的聚类数目k,不利于聚类结果的稳定性。针对传统K-means算法的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全局中心的高密度不唯一的新方法——NDK-means,该方法通过标准差确定有效密度半径,并... 传统的K-means算法敏感于初始中心点的选取,并且无法事先确定准确的聚类数目k,不利于聚类结果的稳定性。针对传统K-means算法的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全局中心的高密度不唯一的新方法——NDK-means,该方法通过标准差确定有效密度半径,并从高密度区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此外算法针对最高密度点不唯一的情况进行特别分析,选取距离全局中心最远的点集作为最优的初始中心点集合。在NDK-means算法基础上结合有效性指标BWP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了最佳有效聚类数目无法事先确定的不足。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聚类结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算法 初始中心 聚类数 基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K-means聚类中心初始化方法 被引量:87
7
作者 熊忠阳 陈若田 张玉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88-4190,共3页
传统K-means算法由于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使得聚类结果波动性大;已有的最大最小距离法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过于稠密,容易造成聚类冲突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对最大最小距离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最大距离积法。该方法在基于密度概念的基础上... 传统K-means算法由于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使得聚类结果波动性大;已有的最大最小距离法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过于稠密,容易造成聚类冲突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对最大最小距离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最大距离积法。该方法在基于密度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到所有已初始化聚类中心距离乘积最大的高密度点作为当前聚类中心。理论分析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相对于传统K-means算法和最大最小距离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算法 基于密度 初始聚类中心 最大最小距离 最大距离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异构无人机集群覆盖路径规划方法
8
作者 陈进朝 王洋 +3 位作者 张营 尤涛 卢岩涛 杜承烈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覆盖路径规划是无人机集群实现搜索、搜救等全面探测性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区域内飞行路径的设计与优化,而较少能在多区域环境中依据无人机的性能实现区域的合理分配和区域间路径的高效寻优.同时,现有方法大多采... 覆盖路径规划是无人机集群实现搜索、搜救等全面探测性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区域内飞行路径的设计与优化,而较少能在多区域环境中依据无人机的性能实现区域的合理分配和区域间路径的高效寻优.同时,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同构无人机集群来执行覆盖路径规划任务,忽略了无人机个体的能力差异,致使集群资源利用率不足且难以适应任务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本文聚焦于异构无人机集群在多区域上的覆盖路径规划问题.首先,构建了具有异构特性的无人机模型,分析了覆盖路径规划问题的路径要求和能耗约束,并以最小化任务完成时间为目标,给出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精确求解公式,以获得无人机集群的最佳飞行路径方案.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启发式算法来提高覆盖路径规划问题的求解效率,依据区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度进行汇聚,形成各个无人机待覆盖的区域簇,并优化簇内区域间的覆盖顺序和区域内的扫描路径,以保证覆盖任务的高效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有效的飞行路径,且路径长度可缩短10.55%、任务完成时间可降低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路径规划 异构无人机集群 时空密度 密度聚类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的多度量空间数据聚类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轶凡 罗程阳 +3 位作者 马瑞遥 陈璐 毛玉仁 高云君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873,共23页
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数据聚类(DBSCAN)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经典方法之一,其不仅能发现数据中潜藏的复杂关系,还能过滤其中的数据噪声,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聚类.然而,现有的基于密度的数据聚类算法仅支持单模态(类型)数据的聚类,难... 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数据聚类(DBSCAN)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经典方法之一,其不仅能发现数据中潜藏的复杂关系,还能过滤其中的数据噪声,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数据聚类.然而,现有的基于密度的数据聚类算法仅支持单模态(类型)数据的聚类,难以应对多模态(类型)数据并存的应用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呈现多模态化的发展态势,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不再是单一的数据类型,而是多种数据模态(类型)的组合,如文本、图像、地理坐标、数据特征等.因此,现有的数据聚类方法难以对复杂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建模,更无法进行高效的多模态数据聚类.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多度量空间聚类算法.首先,为了刻画多模态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利用多度量空间表征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关系,并且利用聚合多度量图索引(AMG)实现多模态数据建模.接着,利用差分化的相似性关系优化聚合多度量图的图结构,并且结合最优策略优先的搜索策略进行剪枝,以实现高效的多模态数据聚类.最后,在真实与合成数据集上针对多种参数设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运行效率提升了至少1个数量级,并具有较高的聚类精度与良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量空间 多度量图 基于密度的数据聚类 数据挖掘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波传播特性的半监督密度聚类算法
10
作者 冯彦超 王杰 +2 位作者 栗雅婷 蔡江辉 杨海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9-2334,共6页
半监督密度聚类通过融合监督信息与密度特征优化聚类性能,但在数据分布不均时,传统半监督密度聚类算法常因全局密度阈值设定与约束信息利用不足,难以捕捉局部密度差异,导致稀疏区域簇识别能力受限。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波传... 半监督密度聚类通过融合监督信息与密度特征优化聚类性能,但在数据分布不均时,传统半监督密度聚类算法常因全局密度阈值设定与约束信息利用不足,难以捕捉局部密度差异,导致稀疏区域簇识别能力受限。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波传播特性的半监督密度聚类算法(SDR)。受水波“波心恒定”和“振幅衰减”特性的启发,SDR模拟簇心稳定性及密度从中心向边界递减的趋势,通过局部密度差异识别初始子簇。进一步利用邻居影响力分配剩余点,并结合标签附着度动态合并子簇。在5个合成数据集和7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实了SDR算法在稀疏区域聚类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学习 密度聚类 水波传播 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集群优化配置
11
作者 黄蔚亮 王斐 +3 位作者 张扬 莫理莉 兰峻焜 陈皓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1-461,共11页
针对大型城市电网中灵活资源存在聚合及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资源集群优化配置算法。首先,提出基于灵活资源特征及辅助服务需求的分层分区集群策略,并采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对资源进行聚类,以资源集群参与虚拟... 针对大型城市电网中灵活资源存在聚合及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资源集群优化配置算法。首先,提出基于灵活资源特征及辅助服务需求的分层分区集群策略,并采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对资源进行聚类,以资源集群参与虚拟电厂任务;其次,根据虚拟电厂所需调节功率和资源集群容量潜力,优化配置其参与任务的时间段,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虚拟电厂运行效益的最大化;然后,引入状态势博弈理论和惩罚机制,优化时间段内资源配置确保任务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给出算例,证明该方案下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可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博弈论 优化算法 DBSCAN算法 资源集群 惩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时频特征的新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12
作者 鲁晓天 唐金锐 +3 位作者 尹昕 黄云辉 周克亮 袁成清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3-914,I0038-I0042,共17页
新型配电系统柔性消弧装置及定位技术均需充分挖掘相电流暂态特征来实现选相、选线和故障定位。针对此问题,对新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相电流暂态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电流多维时频分布特征差异的新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 新型配电系统柔性消弧装置及定位技术均需充分挖掘相电流暂态特征来实现选相、选线和故障定位。针对此问题,对新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相电流暂态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电流多维时频分布特征差异的新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新方法。依据故障相电流故障暂态量与非故障相电流故障暂态量的差异性,通过灰色关联度算法完成故障选相;对各出线始端监测点以及疑似故障馈线分支监测点的相电流暂态波形进行26维多维时频特征的提取,通过经方差优化的t-分布近邻嵌入算法(variance-optimized 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VTSNE)进行筛选和降维,并对处理后的特征数据进行基于密度的有噪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ec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聚类完成故障选线和故障区段定位。该方法在某绿色港口10 kV新型配电系统模型中得到验证,在不同故障初相角、不同过渡电阻等故障场景下均可准确可靠定位故障位置,对采样同步精度及采样频率要求低,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配电系统 故障定位 多维时频特征 t-SNE降维 DBSCAN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二次相关和改进飞蛾扑火算法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技术
13
作者 蔡谦 钱勇 +2 位作者 徐治仁 王辉 盛戈皞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224,共7页
在当前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研究中,针对存在复杂噪声环境下对局部放电信号处理不足、信号时延估计误差大、由时延误差引起的定位算法失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二次相关和改进飞蛾扑火算法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技术。对测得的特高频... 在当前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研究中,针对存在复杂噪声环境下对局部放电信号处理不足、信号时延估计误差大、由时延误差引起的定位算法失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二次相关和改进飞蛾扑火算法的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技术。对测得的特高频信号采用广义二次相关求得信号的时延,具有抗噪性能好的优点;对基本飞蛾扑火算法进行改进,对定位方程问题进行求解;采用改进飞蛾扑火算法和几种传统智能优化算法对基本检测函数进行求解,对比最优目标函数值、运算时间和迭代曲线,证明该改进优化算法的正确性和速度性;针对定位检测的误差,采用密度聚类算法,传感器阵列对局放多次测量并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排列组合,对得到的多个局放源定位结果基于密度进行聚类,取最大簇的几何中心位置作为最终的局放源位置。通过仿真和现场实验,验证了所提定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局部放电 定位 广义二次相关 飞蛾扑火算法 密度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与惯导融合的掘进机定位方法
14
作者 刘京 魏志强 +1 位作者 蔡春蒙 刘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95,共9页
煤矿掘进机精准定位是智能掘进的基础,但井下低光照、高粉尘等恶劣作业环境导致单一定位方法精度低、稳定性差。为提高掘进机在恶劣环境中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的激光雷达与惯导融合的掘进机定位方法。首... 煤矿掘进机精准定位是智能掘进的基础,但井下低光照、高粉尘等恶劣作业环境导致单一定位方法精度低、稳定性差。为提高掘进机在恶劣环境中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的激光雷达与惯导融合的掘进机定位方法。首先,以悬挂在巷道顶部的球靶中心为巷道坐标系原点,设计基于密度的噪声鲁棒空间聚类(DBSCAN)算法和基于形状特征的球靶点云提取算法,解决传统依靠反射强度区分球靶的方法在粉尘堆积时易失效的问题,结合坐标变换方法构建雷达位置测量系统以获得融合定位基准。其次,利用惯导积分得到掘进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然后,基于一阶高斯马尔可夫过程进行误差状态建模,采用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雷达和惯导的输出,得到掘进机在巷道中的融合定位结果,并将融合定位结果反馈给惯导,以校正其累计误差,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掘进机静止状态下,不同位置和姿态角下雷达定位系统的位置误差小于10 cm,惯导定位系统的位置误差小于70 cm;在掘进机运动状态下,融合系统的位置误差为5.8 cm,相比雷达系统的位置误差降低了12.1%。基于激光雷达与惯导融合的掘进机定位方法可以在复杂掘进工况中满足煤矿掘进机自动截割时的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定位 激光雷达 惯导 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 基于密度的噪声鲁棒空间聚类算法 球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航道事故黑点识别自适应参数DBSCAN聚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程鹏 郭世龙 +2 位作者 曹德胜 范亮 张金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65-3172,共8页
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路运输安全、高效发展带来威胁。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用于识别内河事故黑点水域。该方法支持对邻域半径ε和邻域中... 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路运输安全、高效发展带来威胁。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用于识别内河事故黑点水域。该方法支持对邻域半径ε和邻域中数据对象数目阈值P_(min)参数的自动选取,可提高聚类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基于2010—2019年长江干线下游散货船舶事故数据开展案例研究,对各典型事故黑点段的事故特征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得到8个事故黑点。此外,采用Getis-Ord General G聚类识别事故黑点中的高等级事故区域,得到事故黑点及高等级事故主要分布于江心洲、桥区、港口码头区域。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方法在内河水上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交通运输安全 自适应参数DBSCAN 事故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波 杨扬 +5 位作者 宋毅 陈珂 徐尔斯 王怡亭 徐颖洁 裴婧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93,共10页
压裂实时监测是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和工程参数优化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传统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监测效果。为了提高裂缝参数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捕食者密度聚类混合优化算法的电磁监测裂缝参... 压裂实时监测是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和工程参数优化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传统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了监测效果。为了提高裂缝参数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捕食者密度聚类混合优化算法的电磁监测裂缝参数识别方法。利用海洋捕食者算法(MPA)进行多次寻优,以每次寻优结果作为初始数据集,然后,利用密度聚类算法(DBSCAN)进行聚类,构建中间样本数据集,最后,抽取该样本数据中值作为最终输出结果。采用Rastrigin函数进行测试,分析混合优化算法寻优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相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MPA算法单次寻优效果较佳。但两种算法寻优结果均具有较强随机性,其中,PSO和MPA算法50次寻优精度分别为10^(-7)~10^(2)和10^(-10)~10^(-2),而改进的混合优化算法寻优效果更稳定,寻优精度达10^(-7)。构建缝长、方位压裂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低于15%时,缝长和方位识别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小于1 m和1°。利用改进的算法对四川盆地某井页岩气压裂电磁监测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裂缝改造的长度(缝长)与方位。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电磁法 海洋捕食者算法 密度聚类算法 实时监测 裂缝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盖树的自适应均值漂移聚类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柳英 庞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58,共7页
为解决均值漂移聚类算法聚类效果依赖于带宽参数的主观选取,以及处理密度变化大的数据集时聚类结果精确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覆盖树的自适应均值漂移聚类算法MSCT(MeanShift based on Cover-Tree)。构建一个覆盖树数据集,在计算漂移向量... 为解决均值漂移聚类算法聚类效果依赖于带宽参数的主观选取,以及处理密度变化大的数据集时聚类结果精确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覆盖树的自适应均值漂移聚类算法MSCT(MeanShift based on Cover-Tree)。构建一个覆盖树数据集,在计算漂移向量过程中结合覆盖树数据集获得新的漂移向量结果KnnShift,在不同数据密度分布的数据集上都能自适应产生带宽参数,所有数据点完成漂移过程后获得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SCT算法的聚类效果整体上优于MS、DBSCAN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均值漂移 覆盖树 滑动窗口 最近邻 密度聚类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BSCAN的船舶会遇识别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蜀喆 龚彪 +1 位作者 康杰 孙俊博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解决大数据下船舶会遇识别算法效率不高且存在误判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COLREGs)的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 为解决大数据下船舶会遇识别算法效率不高且存在误判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COLREGs)的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建立船舶会遇识别模型。在DBSCAN算法对邻域内的船舶数量进行统计时,计算船舶间的最近会遇距离(distanc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DCPA)和最近会遇时间(time to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TCPA),初步筛选邻域内的噪声点;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船舶会遇风险,对邻域内的船舶进行二次筛选,实现船舶会遇态势的提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BSCAN算法过滤掉传统DBSCAN算法识别到的非会遇局面,并且在同一会遇局面下的船舶数量均保持在4艘以内;输出的会遇船舶风险演变趋势对实际水域内高风险船舶的监控适用性较好,能有效辅助船舶避碰。所提识别模型对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海事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 模糊综合评价 船舶会遇 海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雾天车道线快速检测
19
作者 陈琼 李小玲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28,共9页
当前主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路面车道线,并设计能见度检测网络,根据车道线可见长度检测路面车道线。但是,在雾天,基于深度分割神经网络设计编码解码结构非相关因素过多,无法通过其提取车道线特征图,无法准确检测图像坐标系下可见... 当前主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路面车道线,并设计能见度检测网络,根据车道线可见长度检测路面车道线。但是,在雾天,基于深度分割神经网络设计编码解码结构非相关因素过多,无法通过其提取车道线特征图,无法准确检测图像坐标系下可见车道线的高度。针对雾天驾驶时的视觉障碍问题,以激光雷达技术为支撑,提出雾天车道线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激光雷达回波信号中每个回波脉冲宽度级的扫描点数,采用最小类内方差算法,阈值分割路面与车道线扫描点,由3σ准则分离出车道线的种子点后,基于高斯核函数加权搜索的生长准则,经区域生长得到完整的车道线种子点集。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二次聚类获取的车道线种子点集,得到车道线的识别结果。以识别结果为基础,建立抛物线模型,结合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和最小二乘法,依据拟合分值迭代取得最优模型,通过拟合完成车道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屏蔽雾天干扰引起的非相关因素,清晰检测出雾天环境中的多种车道线。在雾天环境车道线检测中,交并比高于0.95,F1值高于96%,可以满足准确性和实时性需求,为雾天驾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天环境 激光雷达 回波信号脉冲宽度 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 抛物线 车道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孟长青 董子娇 +3 位作者 刘柯莹 王远坤 张验科 钟德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58,共9页
为探究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可识别特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标准化蒸发胁迫比研究了1980—2020年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密度聚类算法提取骤发干旱斑块分析了斑块质心的轨迹变化,并探讨了骤发干旱暴发初期气象要素的异常... 为探究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可识别特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标准化蒸发胁迫比研究了1980—2020年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密度聚类算法提取骤发干旱斑块分析了斑块质心的轨迹变化,并探讨了骤发干旱暴发初期气象要素的异常情况。结果表明:流域西北部骤发干旱强度更高且发展速度更快,流域南部骤发干旱持续时间更长;流域骤发干旱事件主要发生在4—11月,且骤发干旱事件的质心主要沿东北和西北方向迁移;嘉陵江流域的骤发干旱主要由高温和降水共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密度聚类算法 质心迁移 时空演变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