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磁层顶K-H不稳定性与撕裂模的耦合及涡旋撕裂模不稳定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濮祖荫 严明 傅竹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5-373,共9页
本文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同时存在速度剪切和磁场剪切时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K-H)和撕裂模不稳定性(TM)的耦合过程。在雷诺数和磁雷诺数确定时,Alfvèn马赫数值(M_A)对耦合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在本文选取的参数... 本文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同时存在速度剪切和磁场剪切时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K-H)和撕裂模不稳定性(TM)的耦合过程。在雷诺数和磁雷诺数确定时,Alfvèn马赫数值(M_A)对耦合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在本文选取的参数条件下,若M_A<0.4,自发TM占主导地位;当0.4≤M_A<1.4时,TM受到K-H明显调制;如果M_A≥1.4,K-H引起的涡旋运动起控制作用,导致一种新的不稳定性产生。该不稳定性称作涡旋撕裂模不稳定性。其饱和后长时间渐近状态由一个大尺度的流体涡旋和同心磁岛组成。在地球磁层顶通量传输事件(FTEs)中它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层顶 k-h不稳定性 撕裂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路立 李中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05-310,共6页
本文对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要的综述.总结了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多元等离子体模型和尘埃粒子充电涨落情况下的尘埃等离子体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 本文对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要的综述.总结了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多元等离子体模型和尘埃粒子充电涨落情况下的尘埃等离子体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指出,尘埃等离子体的MHD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目前对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的研究仅局限于简单物理模型的线性理论探讨.当尘埃带电变化的阻尼效应很强时,其非线性效应的数值模拟将变得更有意义.尘埃颗粒的带电涨落与质量和体积变化也将使得这门学科更具有挑战性.随着对彗星大气和行星环等空间环境的卫星探测资料的积累,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将更接近空间物理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尘埃粒子充电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感应磁层边界不稳定性研究:K-H波及其产生的磁通量绳
3
作者 吴放 葛亚松 +2 位作者 黄灿 王磊 杜爱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01-3310,共10页
火星感应磁层边界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如边界层处速度剪切激发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对火星感应磁层结构和磁层离子输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卫星搭载的Magnetometer(M... 火星感应磁层边界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如边界层处速度剪切激发的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对火星感应磁层结构和磁层离子输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卫星搭载的Magnetometer(MAG)和Super Thermal and Thermal Ion Composition(STATIC)仪器所提供的磁场和等离子数据,分析了2018年5月21日火星感应磁层边界处观测到的K-H不稳定性事件,发现在磁场、重离子通量、离子成分与密度、和离子速度上存在五个连续的准周期变化,估算K-H波的周期为~100 s,同时在其中两个K-H涡旋内发现了磁通量绳结构.磁通量绳的轴向方向与边界层法向准垂直,且其中的离子成分与涡旋内电离层等离子体成分接近,表明此处的磁通量绳有可能是在K-H波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磁通量绳的整体速度也远大于此处的离子逃逸速度,这可能导致重离子O^(+)和O_(2)^(+)从火星大气中快速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不稳定性 磁通量绳 大气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诱发重联模型(Ⅰ)——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振兴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涡旋诱发重联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包括:涡旋诱发重联的物理机制;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和撕裂模不稳定性耦合过程;磁流体涡管的基本特性;不同尺度涡旋间的相互作用,动能和磁能间的转化及准稳态时流...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涡旋诱发重联的基本动力学特性.包括:涡旋诱发重联的物理机制;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和撕裂模不稳定性耦合过程;磁流体涡管的基本特性;不同尺度涡旋间的相互作用,动能和磁能间的转化及准稳态时流线、磁力线、等涡度线和等电流密度线的相似性等.用二维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述一些特性,并与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证实了理论推论.涡旋诱发重联是产生局部磁场重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模型在磁顶区的应用将另文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诱发重联 k-h不稳定性 撕裂模不稳定性 磁流体涡旋管 磁场重联 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再附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宇飞 魏中磊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7-96,共10页
综述了二维前后向台阶,T型结构以及轴对称纯体等典型几何结构的分离再附流动的实验研究.介绍了不同模型分离再附流场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详细论述了流动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分离再附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分离再附流动 剪切层 k-h不稳定性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多尺度旋涡结构分析
6
作者 黄彪 黄润航 +2 位作者 吕亚飞 刘涛涛 郝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2-949,共8页
为了研究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形态非稳态演化及流场中旋涡结构的多尺度演化过程,基于两步投影法和VOF界面捕捉方法,结合高分辨率网格策略,建立了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 为了研究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形态非稳态演化及流场中旋涡结构的多尺度演化过程,基于两步投影法和VOF界面捕捉方法,结合高分辨率网格策略,建立了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射流气泡初步形成、射流气液界面失稳和射流气泡充分发展3个典型阶段.在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的诱导下,气液界面发生形变并逐渐失稳产生破碎,导致射流形态由大尺度连续气泡逐渐转变为小尺度离散气泡.平板液相横流中气体射流的涡系结构主要包括射流内部和气液界面的反旋转涡对、近壁面和射流界面的剪切层涡以及通气孔前缘的马蹄涡.各种旋涡结构在流场不同发展阶段扮演不同的作用,并相互作用导致了射流气泡演变过程的复杂多尺度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射流气泡 k-h不稳定性 旋涡结构 多尺度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螺旋环状流界面波失稳机理
7
作者 刘莉 白博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为揭示气液螺旋环状流界面波失稳机理,基于经典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理论,利用双流体模型,建立螺旋涡流作用下界面波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界面波色散方程,给出界面失稳的准则并进行理论验证。研究表明,界面波的增长特性决定于... 为揭示气液螺旋环状流界面波失稳机理,基于经典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理论,利用双流体模型,建立螺旋涡流作用下界面波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界面波色散方程,给出界面失稳的准则并进行理论验证。研究表明,界面波的增长特性决定于气动力、离心力和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其中,不同气液动压相对大小条件下,离心力对界面波稳定性存在三重影响。基于此准则条件,系统分析气流速度、旋流强度及管径对界面波增长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环状流 界面波 k-h不稳定性 稳定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