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0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he Study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Typical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Youyu HorstZwingmann +2 位作者 AndrewTodd LiuKeyu LuoXiuqu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24,81,共14页
The Tarim Basin in China comprises eight set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five of which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res... The Tarim Basin in China comprises eight set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five of which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reservoirs by applying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s. The ages of authigenic illites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s in the Central Uplift area range from 383.5 to 235.2 Ma, suggesting that the Silurian oil accumulations were formed from the late Caledonian till the late Hercynian. The ages of authigenic illites from the Upper Devonian Donghe Sandstone reservoirs range from 263.8 to 231.3 Ma,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within the Donghe sandstone were formed mainly in the late Hercynian. The authigenic illites ages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Yangxia Group sandstones in the Yinan-2 gas reservoir (Yinan-2, Kuqa Depression) range from 28.1 to 23.9 Ma, suggesting that the initial hydrocarbon charging occurred in the Miocene. The ages of the authigenic illite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sandstones in the Akemomu gas field (Ake-1, Kashi Sag, Southwest Depression) range from 22.6 to 18.8 Ma, indicating a probable early oil accumulation or early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within this area. The illites from the Paleogene sandstones in the Dina-2 gas reservoir (Dina-201, Kuqa Depression) have a detrital origin; they cannot be used to study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The ages of authigenic illites in the underlying Cretaceous sandstones in the same well (Dina-201) range from 25.5 to 15.5 Ma,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charging in this reservoir probably occurred within the Miocen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applying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s to investigate the timing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the Tarim Basin reservoir sand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 dating authigenic illite hydrocarbon charge sandstone reservoirs Tarim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刘超 梁天 +5 位作者 杨文涛 陈浩 刘萧萧 安海花 李昕 马强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凝灰岩锆石颗粒呈粒状、短柱状,无磨圆;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振荡环带结构明显;根据阴极发光图像和Th/U,认为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中18颗锆石均为火山来源,剔除轻稀土富集的锆石后,选择其中15颗锆石进行计算,得到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41.4±1.3)Ma(1σ;MSWD=0.27),代表凝灰岩中锆石的结晶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计算出太山庙组下部平均沉积速率为20.6 m/Ma,太山庙组底界年龄约246 Ma,因此,太山庙组至少自中三叠世安尼期就开始沉积,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末结束;根据南召盆地遗迹化石组合演化规律和植物孢粉变化,认为太山庙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发生了明显转变,由干旱炎热气候转变为温暖、湿润气候。结论研究结果对北秦岭南召盆地三叠纪地层划分产生了新认识,有助于研究探讨南召盆地对卡尼期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洪水幕 U-PB同位素定年 三叠纪 南召盆地 太山庙组 陆相沉积 火山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买力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K-Ar测年与成藏年代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 利用沉降、离心和微孔滤膜真空抽滤相结合的综合分离提纯技术,分别提取不同粒级的自生伊利石进行K-Ar年龄测定,据此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盆地内进行对比。除局部地区外,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中的黏土矿物均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I/S)有序间层,具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属自生伊利石。英买力志留系沥青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为255~293Ma,主要集中在277~293Ma,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表明志留系古油藏成藏时间主要为早海西晚期—晚海西期。英买力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符合盆地内的整体分布规律。古构造格局和生烃中心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区成藏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英买力地区成藏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与其距生烃中心相对较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买力地区 志留系沥青砂岩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成藏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研究与成藏年代探讨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有瑜 Hors Ztwingmann +1 位作者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 据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对塔中隆起志留系沥青砂岩油藏成藏年代的测定,并与孔雀河地区进行对比。塔中隆起及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383.45—203.96Ma,表明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边部的乔1井、孔雀1井及龙口1井、英南2井相对较早(383.45—271.20Ma),主要为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成藏,位于盆地中心的塔中37井、塔中67井、塔中12井及塔中32井相对较晚(203.96—235.17Ma),主要为晚海西期成藏,部分井如塔中23井、塔中30井相对较早(293.54和296.31Ma),为早海西期成藏。自生伊利石年龄与沥青砂岩厚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古构造格局可能是主要的成藏控制因素之一,位于沉降中心及其周围的古油藏如乔1井、孔雀1井成藏较早。测年结果不仅与油气系统等常规油气成藏史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进一步反映了油藏形成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测年 自生伊利石 成藏年代 志留系沥青砂岩 孔雀河地区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格式及DATE方法在SIMPLE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向小华 苏长城 +1 位作者 王船海 吴晓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4,共4页
为了提高N-S方程数值计算的精度并解决压力-速度的耦合问题,将GAMMA格式、DATE方法与SIMPLE算法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高精度非结构同位网格下的SIMPLE算法.该算法用GAMMA格式离散对流项,用DATE方法处理方程求解过程中压力-速度的耦合问题,... 为了提高N-S方程数值计算的精度并解决压力-速度的耦合问题,将GAMMA格式、DATE方法与SIMPLE算法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高精度非结构同位网格下的SIMPLE算法.该算法用GAMMA格式离散对流项,用DATE方法处理方程求解过程中压力-速度的耦合问题,可以弥补传统动量插值法不能处理强非线性压力场的不足,保证对流项离散的稳定性及高精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方程 GAMMA格式 DATE方法 SIMPLE算法 非结构同位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玄武岩K-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丹丹 李宝龙 +2 位作者 于小鸽 朱德全 范海滨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2-39,共8页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区,包括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五大矿田。卡房铜矿主要的矿床类型有两类:玄武岩层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床和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型矿床。以矿区内玄武岩型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矿化...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区,包括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五大矿田。卡房铜矿主要的矿床类型有两类:玄武岩层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床和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型矿床。以矿区内玄武岩型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矿化玄武岩进行同位素K-Ar定年。热史信息揭示矿区内存在一期66~68 Ma的成矿作用,表明玄武岩的冷却时间与其喷发期次和顶板高程具有极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型铜矿 k-ar 热演化史 个旧锡多金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白国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利用伊利石K Ar测年确定油气成藏期 ,能够得出其绝对年龄 ,因而备受人们重视。可是在解释K Ar测年资料时 ,存在一些问题和假设。如果解释者对这些问题和假设没有足够的认识 ,其解释结果就会有误。文中以几个具体实例讨论了利用伊利石K
关键词 伊利石 k-ar测年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在焉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永林 卜翠萍 +1 位作者 南红丽 宋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年龄测定表明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两个时间段即两次成藏期 :晚白垩世 (10 7 8~ 6 7 8Ma)和始新世后 (5 1 3~ 34 8Ma)。平面上各构造成藏期不尽相同 ,北部凹陷由南往北油气成藏时间依次变晚 ... 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年龄测定表明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两个时间段即两次成藏期 :晚白垩世 (10 7 8~ 6 7 8Ma)和始新世后 (5 1 3~ 34 8Ma)。平面上各构造成藏期不尽相同 ,北部凹陷由南往北油气成藏时间依次变晚 ,宝南和宝中区块油藏形成于晚白垩世 ,油气来自晚燕山期的产物。宝北区块油藏形成于渐新世 ,油气来自于宝中区块原生油气藏的调整及喜山期的二次成烃。南部凹陷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纵向上同一构造带内 ,K -Ar年龄随埋深减小而变小 ,反映油气自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逐渐充注运移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K—Ar测年 成藏期 油气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温度对藜麦种子萌发出苗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王慧丽 钟苑宁 +5 位作者 杨晗 马玉诏 乔匀周 张小帅 黄欣莉 董宝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藜麦作为富含营养物质且喜冷凉的旱地作物,温度和水分是限制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明确温度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出苗和生长情况对雨养旱作区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藜麦品种‘冀藜3号’为试验材料,... 藜麦作为富含营养物质且喜冷凉的旱地作物,温度和水分是限制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明确温度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出苗和生长情况对雨养旱作区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藜麦品种‘冀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种子萌发试验:3个干旱胁迫处理(PEG-6000溶液渗透势分别为0、-0.3、-0.6MPa)和4个种子萌发温度(10℃/0℃、15℃/5℃、20℃/10℃、25℃/15℃),分析干旱和温度胁迫及其互作效应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阐明其对环境胁迫因素的响应机制。2)播期试验:在河北坝上地区设置5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6月1日和6月11日),探究不同播期下环境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对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河北坝上冷凉地区藜麦高产的适宜种植时间。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逐渐增加,20℃/10℃和25℃/15℃处理下种子萌发率较高。在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标整体下降。当干旱胁迫较轻(PEG-6000为-0.3MPa)时,SOD和CAT活性较高,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较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藜麦出苗期间温度和籽粒产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以6月1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出苗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产量与株数呈显著正相关。6月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气温为17.77℃,出苗率为95.72%;5月1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温度为5.90℃,出苗率为6.58%。与5月11日播期相比,6月1日播期产量提高435.67 kg·hm^(-2)。以上结果表明,藜麦种子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在低于15℃/5℃的温度下萌发表现较差。在河北坝上冷凉地区,为确保藜麦的出苗率免受低温的负面影响,不宜过早播种;适宜播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以保证藜麦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此结果可为优化坝上冷凉地区藜麦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播期 干旱胁迫 温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构建
10
作者 关丛鑫 张伟 +2 位作者 亓立强 石文强 李金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型;并利用2个不同生态点的气象与土壤温湿度等参数,结合模型决策日期与2年中各地实际播期及出苗情况,对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21年北15、2022年北14两块试验地播期确定模型输出结果与农田实际播期分别为4月23日、4月24日与5月7日、5月10日,月度误差分别为3.33%和9.68%,模型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0.32%。模型设计结果与当前高产春大豆实际农作制度体现较好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应用信息化手段确定春大豆播种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知识模型 农田信息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of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1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The journal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published bimonthly since 1984.The journal publishes research articles,letters/communications and rev... The journal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published bimonthly since 1984.The journal publishes research articles,letters/communications and reviews written by faculty members,researchers and post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ll over China and overseas.It reports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creative results of important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all aspects of chemistry and of developments with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across sub-disciplines.This journal is sponsored by Jilin University and mand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R.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RNAL consequences da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肥对不同播期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阿尔力色 张荣萍 +5 位作者 马鹏 张坷塬 廖雪环 杨尔倮 邓俊 周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36-139,176,共5页
为研究不同播期下功能肥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功能肥在不同播期下的最佳增产效应,筛选出最合适的播期和功能肥组合,以C两优919和川作6优17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播期分别为B1(5月16日)、B2(5月23日)、B3(5月30日),4种功能肥分别... 为研究不同播期下功能肥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功能肥在不同播期下的最佳增产效应,筛选出最合适的播期和功能肥组合,以C两优919和川作6优17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播期分别为B1(5月16日)、B2(5月23日)、B3(5月30日),4种功能肥分别用T1、T2、T3、T4表示,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全生育期随着播期延迟缩短,不同功能肥对不同播期的C两优919的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显著影响;对川作6优178的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C两优919在播期B2和功能肥T3组合下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最高,为12.09 t/hm^(2);而川作6优178在播期B3和功能肥T3组合下增产明显,产量最高,为12.59 t/hm^(2)。综上所述,T3功能肥对2个品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因为T3处理主要增加了杂交稻的穗粒数,说明功能肥有利于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功能肥 直播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班轮运输Sailing Date B/L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明 王学锋 《集装箱化》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近几年来,在集装箱班轮运输实践中,班轮公司对签发提单的规定与以前的规定有所不同:规定提单要在集装箱货物装船完毕后签发,并且提单上显示的日期是船舶开航的日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的很多情况下,提单上显示的日期并非就是集装... 近几年来,在集装箱班轮运输实践中,班轮公司对签发提单的规定与以前的规定有所不同:规定提单要在集装箱货物装船完毕后签发,并且提单上显示的日期是船舶开航的日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的很多情况下,提单上显示的日期并非就是集装箱货物实际装船的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班轮运输 DATE 集装箱货物 班轮公司 提单 装船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温室西瓜生育期气象服务指标研究
14
作者 雷玉红 李春晖 +4 位作者 邓海峰 马亮 颜亮东 哈金龙 李积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0,共9页
为凝练柴达木盆地西瓜温室种植的气象服务指标,于2022—2023年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开展了为期2 a的西瓜温室栽培试验,观测获取不同播期设施西瓜的生长周期、各阶段发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数据,利用同期温室内对应气温、空气相对... 为凝练柴达木盆地西瓜温室种植的气象服务指标,于2022—2023年在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开展了为期2 a的西瓜温室栽培试验,观测获取不同播期设施西瓜的生长周期、各阶段发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数据,利用同期温室内对应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地温及CO_(2)浓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设施西瓜的生育期平均日数为80~135 d,4月中旬~6月上旬热量条件较好,西瓜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两年产量可维持于7.12~16.14 kg之间;对病虫害红蜘蛛、白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发现,5—9月的气象条件均能引起这两种病虫害的发生;将西瓜产量与不同气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膨大~成熟期、成熟~收获期日平均气温与产量之间,抽蔓~坐果期相对湿度与产量之间,坐果~膨大期CO_(2)浓度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得出了西瓜各发育期气象要素适宜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西瓜 播期 观测试验 气象服务指标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对比试验
15
作者 王宏辉 张仙平 +4 位作者 王琴霞 朱伟君 秦叶波 王志刚 江立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为探索温岭市早稻的适宜播种期和机械移栽方式,开展早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秧及毯苗机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钵苗处理的抗性、生产稳定性要明显好于毯苗,播种期可以比毯苗提前10~15 d,最佳播种期为3月1日;早稻钵苗处理的成熟期比毯... 为探索温岭市早稻的适宜播种期和机械移栽方式,开展早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秧及毯苗机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钵苗处理的抗性、生产稳定性要明显好于毯苗,播种期可以比毯苗提前10~15 d,最佳播种期为3月1日;早稻钵苗处理的成熟期比毯苗提早3~6 d,比直播早稻成熟期提前7~10 d;早稻生产中,钵苗带土无植伤移栽有利于活棵发苗,与毯苗移栽相比,有10 d的早发优势,栽后15~20 d是分蘖爆发期,分蘖多为低节位有效分蘖,易成大穗;相同播种期下,早稻钵苗摆栽比毯苗机插有增产优势,增产主要是钵苗活棵早发带来的穗多、穗大和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播种期 钵苗 毯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有瑜 罗修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 作为油气成藏史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充分发育的伊利石成岩作用及伊利石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埋藏较浅或尚未固结成岩 ,虽埋藏较深但含有蒙皂石和 /或伊利石 /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 ,高岭石、绿泥石含量较高以及虽然自生伊利石发育但与油气注入事件没有成因联系等特征的砂岩储层 ,可能并不适用。其次对年龄数据必须结合样品特征和各种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运用并允许所测得的年龄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开展模拟自然风化过程的冷冻 -加热样品解离试验和X射线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伊利石 k-ar测年 样品选择 分离提纯 分析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黄沙寺铷多金属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17
作者 周念峰 张遵遵 +3 位作者 卢友月 夏杰 杨奇荻 付建明 《矿产勘查》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湘南黄沙寺铷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铷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中。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87.7±0.7)Ma(95%置信度,MSWD=4.6),显示其为华南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_(Hf)(t)值为-3.... 湘南黄沙寺铷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铷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中。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87.7±0.7)Ma(95%置信度,MSWD=4.6),显示其为华南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_(Hf)(t)值为-3.7~-7.0,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08~1223 Ma,暗示花岗斑岩岩浆可能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下地壳物质重熔。近年来研究表明,湘南地区上堡、拖碧塘、界牌岭等燕山晚期小岩体均与锂铷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加强它们之间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区域燕山晚期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开展区域锂铷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花岗斑岩 铷矿 黄沙寺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机构学落地红枣聚拢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陈棒棒 王立强 +3 位作者 马保建 刘泽锋 李昆 卢佳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针对南疆地区目前落地红枣无法聚集、人工捡拾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分析枣树种植模式及红枣物料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仿人手臂聚集红枣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快速聚拢装置,并确定了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 针对南疆地区目前落地红枣无法聚集、人工捡拾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分析枣树种植模式及红枣物料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仿人手臂聚集红枣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快速聚拢装置,并确定了各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与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对聚拢装置进行了建模与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红枣在聚集过程中,接触的速度都是从小到大再到小,没有急剧的突变现象,对红枣的损害程度较小,符合设计工作要求。以红枣聚集率为响应指标,以前进速度、曲柄转速、滚筒转速为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组合试验,建立了各因素对聚集率指标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各因素对聚集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多重响应方法中的主目标函数法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影响红枣聚集率的最佳参数,即前进速度为0.37 m/s、曲柄转速为58 r/min、滚筒转速为32 r/min,此时红枣聚集率为88.65%。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落地红枣聚拢装置的改进和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红枣 聚拢装置 仿生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旱地春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应对氮肥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模拟
19
作者 杨婷婷 刘强 马晓艺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为了探索不同播期下施氮量的变化和CO_(2)浓度升高对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调参后的APSIM模型,设置了3个不同播期,分别为早播ESW(3月3日)、正常播NSW(3月19日)、晚播LSW(3月31日),5个施氮处理N1(0 kg/hm^(2))、N... 为了探索不同播期下施氮量的变化和CO_(2)浓度升高对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调参后的APSIM模型,设置了3个不同播期,分别为早播ESW(3月3日)、正常播NSW(3月19日)、晚播LSW(3月31日),5个施氮处理N1(0 kg/hm^(2))、N2(52.5 kg/hm^(2))、N3(105 kg·hm^(2))、N4(157.5 kg/hm^(2))、N5(210 kg/hm^(2))和5个CO_(2)浓度C1(370 ppm)、C2(420 ppm)、C3(470 ppm)、C4(520 ppm)、C5(570 ppm)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区有较好的适用性;施氮量和CO_(2)浓度均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和生物量产生影响,且不同播期下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和CO_(2)浓度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施氮量的影响远大于CO_(2)浓度的影响;在特定施氮量和CO_(2)浓度下,播期选择对产量和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正常播种期通常产量较高,而晚播则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当气候和土壤条件变化时,通过调整播期可优化小麦生产。如当施氮量为N4、CO_(2)浓度为C1时,正常播下小麦产量最大,晚播下小麦生物量最大。本研究对于指导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调整播期、施氮量和CO_(2)浓度等参数,来优化小麦生产,提高产量和生物量。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为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PSIM模型 播期 施氮量 CO_(2)浓度 产量 生物量 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李春红 任明刚 +3 位作者 何大智 陈维 杨平 陈发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索金花葵在黔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推迟,金花葵株高、茎基直径、花冠直径等... 为探索金花葵在黔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推迟,金花葵株高、茎基直径、花冠直径等主要农艺性状和每株开花数、百果重、百粒重等产量性状显著减小。同一播期,随着密度增加,金花葵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花冠直径、百果重和百粒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基直径、每株开花数和果荚籽粒数减少。花蕾、荚果和籽粒产量在同一密度不同播期间表现为A1>A2>A3>A4>A5>A6,同一播期不同密度间表现为B4>B5>B3>B2>B1,均在A1播期B4密度下最佳,花蕾鲜质量产量达8 958.76 kg/hm^(2),干质量产量达832.60 kg/hm^(2),荚果产量达2 071.79 kg/hm^(2),籽粒产量达1 206.87 kg/hm^(2)。因此,不同播期、密度对金花葵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黔中地区宜在4月中上旬播种,5.25万~6.0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金花葵,其中4月9日播种5.25万株/hm^(2)密度下可获得较好的植株性状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 播期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