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松海 叶林强 +1 位作者 周泽霖 卢国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锚定式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anchor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采用PPSAVA治疗的20例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56~88 (74.95±9.93)岁,病程7~60(21.35±14.46)d。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水泥松动、移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6(41.15±7.65) min,骨水泥注入量6.0~12.0(9.30±1.49) ml。术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12(8.43±2.8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3d比较,末次随访时的VB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椎体中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出现骨水泥松动、移位的情况。结论:PPSAVA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降低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经皮椎体强化术 kümmell病 骨水泥松动 骨水泥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1例
2
作者 王国军 刘昱彰 +6 位作者 靳蛟 林海 时福东 陈春 吴冠男 黎作旭 张世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29-1231,共3页
患者,男,8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5 d”于202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15 d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翻身及起床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8分,无下肢无力麻木,美国脊髓损... 患者,男,8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5 d”于202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15 d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翻身及起床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8分,无下肢无力麻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tation,ASIA)分级^([2])E级。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年,无肝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专科查体:外观胸腰段后凸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胸腰段棘突及两侧压痛、叩击痛阳性,咳嗽,双侧下肢浅深感觉、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硬膜外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短节段和长节段强化固定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轩赓 熊小明 +6 位作者 万趸 石华刚 崔伟 陈星 梅国龙 宋偲茂 侯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598-603,共6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宜的固定节段。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因不同的骨水泥钉棒固... 目的:比较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宜的固定节段。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胸腰椎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因不同的骨水泥钉棒固定方法分为短节段固定组(病椎上下各1椎)和长节段固定组(病椎上下各2椎)。其中短节段固定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75.3±4.5)岁,腰椎骨密度T值(-3.1±0.3) g/cm^3,随访时间(13.0±2.3)个月;长节段固定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74.5±3.9)岁,腰椎骨密度T值(-3.2±0.3) g/cm^3,随访时间(14.7±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节段固定组少于长节段固定组,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骨水泥渗漏(9/25 vs 11/21)及邻椎骨折发生(4/25 vs 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短节段固定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后凸、提高功能指数,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短节段骨水泥钉棒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因此对于胸腰椎单节段Ⅲ期Kümmell病无需延长固定节段,短节段固定更符合临床需要,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内固定 椎体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树强 吴瑞 +6 位作者 周纪平 杨永军 谭远超 杨凯 李佳佳 姜泽威 刘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ümmell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网袋组及PKP组。网袋组20...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ümmell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网袋组及PKP组。网袋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54~83(67.40±7.44)岁;T_(10)骨折1例,T_(12)骨折3例,L_(1)骨折9例,L_(2)骨折5例,L_(3)骨折2例。PKP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56~81(67.20±7.01)岁;T_(10)骨折2例,T_(11)骨折1例,T_(12)骨折6例,L_(1)骨折10例,L_(3)骨折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网袋组术后1年VAS(1.20±0.4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50±3.10)%,Cobb角(17.20±3.12)°,椎体前缘高度(20.20±1.35)mm;PKP组术后1年VAS(1.15±0.4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20±3.00)%,Cobb角(17.10±3.19)°,椎体前缘高度(20.10±1.37)mm;组内对比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袋组共20例20椎,其中1例出现骨水泥向上终板处渗漏,渗漏率为5%;PKP组20例20椎,骨水泥向上终板渗漏3例,向下终板渗漏1例,向椎体前方渗漏1例,向椎体侧方渗漏2例,共7例,渗漏率为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术在Kümmell病的治疗中可更好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减少并发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兆波 颜少峰 +3 位作者 李生鋆 刘军辉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694-700,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例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例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8例,年龄63~85(73.1±6.5)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以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5±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5.21±1.06下降至术后3 d的2.38±0.5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71±0.75;ODI由术前的(50.4±13.5)%下降至术后3 d的(20.9±8.0)%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7±9.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8.0±4.2)mm恢复至术后3 d的(18.1±5.0)mm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8±5.1)mm;Cobb角由术前的(19.5±6.3)°下降至术后3 d的(7.6±2.1)°以及末次随访时的(8.4±1.7)°。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ODI、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1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浅表切口感染。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临床效果优良、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角度纠正满意、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伴有明显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骨折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Kümmell病中期疗效随访
7
作者 蓝芳 林伟龙 林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Kümmell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Kümmell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96个月,平均72.5个月.手术时间0.8~1.5h,平均1.2h;未发生骨水泥渗漏、临椎骨折、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伤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8.28±6.92)°改善至术后1周的(9.28±2.46)°及末次随访的(10.24±2.74)°;ODI评分由术前(68.72±3.64)改善至术后1周的(22.62±4.52)及末次随访的(26.75±5.84);VAS由术前(7.92±0.51)分改善至术后1周的(2.41±0.63)分及末次随访的(2.86±0.68)分.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VAS、ODI及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ODI及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Kümmell病,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况,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椎弓根螺钉 椎体成形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树良 徐彬 +1 位作者 劳杨骏 盛红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用明胶海绵置入椎体前壁处预防骨水泥渗漏,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73.84±8.4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X线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1±0.83)分、(2.92±1.13)分、(1.69±1.11)分,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ODI分别是(71.08±9.46)%、(17.85±7.82)%,治疗后3个月的ODI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示椎体前壁无骨水泥渗漏。结论:明胶海绵可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的渗漏,降低椎体前方主动脉等软组织的热损伤和机械损伤风险,不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明胶海绵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乔 周晓 +5 位作者 陆惠根 陈宝 俞叶锋 胡旭琪 胡民结 潘学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65-472,共8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Ⅲ期Kümmell's...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Ⅲ期Kümmell's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60~81(69.1±8.3)岁;Ⅱ期9例,Ⅲ期11例,均为单椎体病变;T_(11)3例,T_(12)5例,L_(1)8例,L_(2)3例,L_(3)1例;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根据术后CT二维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及裂隙内骨水泥填充、渗漏情况。并对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3个时间点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侧位X线片的后凸Cobb角、病椎楔形角、椎体前后缘高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6(16.0±5.1)个月。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8~160(122±24)min,术中出血量25~95(45±20)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共置入螺钉120枚,按照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定螺钉置入情况,A级111枚,B级9枚。术后CT提示病椎内裂隙骨水泥填充良好,4例患者病椎骨水泥渗漏。术前VAS、ODI分别为(6.05±0.18)分、(71.10±5.37)%,术后1周为(2.05±0.14)分、(18.57±2.77)%,末次随访为(1.35±0.11)分、(15.71±2.12)%,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病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病椎楔形角分别为(45.07±1.06)%、(82.02±2.11)%、(19.49±0.77)°、(17.56±0.94)°,术后1周为(77.00±0.99)%、(83.04±2.02)%、(7.34±0.56)°、(6.15±0.52)°,末次随访为(75.13±0.86)%、(82.39±0.45)%、(8.38±0.63)°、(7.09±0.59)°;术后1周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病椎楔形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缘高度术后1周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术后出现谵妄,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2个月出现远端椎弓根螺钉断裂,术后8个月病椎骨水泥团块碎裂移位,后凸畸形加重,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Ⅲ期Kümmell病早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手术时间较长,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骨质疏松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矫正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杭海峰 王宏伟 +2 位作者 陈礼鑫 汤新兵 黄爱兵 《中国骨伤》 2025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矫正Ⅲ期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1(67.4±5...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矫正Ⅲ期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无神经症状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1(67.4±5.2)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和强化钉组。PKP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1~78(66.2±5.5)岁;病程5~12(7.33±1.78)个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为-2.45~-4.00(-3.08±0.46);T_(8)-T_(9)2例,T_(10)-T_(12)10例,L_(1)-L_(2)6例;予PKP治疗。强化钉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65~81(68.5±3.8)岁;病程4~15(7.86±2.73)个月;BMD的T值-2.40~-4.50(-3.18±0.54);T_(8)-T_(9)3例,T_(10)-T_(12)12例,L_(1)-L_(2)7例;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和12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获得随访,PKP组随访时间11~14(11.97±0.96)个月,强化钉组随访时间10~14(12.05±1.0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钉组术后3 d、12个月Cobb角分别为(7.34±2.26)°、(18.86±1.96)°,PKP组分别为(18.88±1.89)°、(23.2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钉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5.28±1.33)、(19.62±2.22)mm,与PKP组(18.61±2.16)、(15.93±1.3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及12个月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KP组、强化钉组VAS分别为(2.00±0.69)、(1.91±0.61)分,ODI分别为(13.44±4.02)%、(10.18±4.26)%,均较术前(6.89±0.76)、(7.23±0.75)分及(36.33±3.40)%、(37.09±3.7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钉组术后12个月ODI较PKP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结论:PKP与骨水泥强化钉联合伤椎PKP两种术式均可改善脊柱后凸畸形和术后功能,缓解疼痛。骨水泥强化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能提供一个更稳定的支撑,功能恢复更明显,伤椎再塌陷的风险更低,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长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螺钉 kümmell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凸畸形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 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立来 童培建 +2 位作者 肖鲁伟 戎露江 娄云龙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Kümmell病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平均4.7个月。回顾性分析所有...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Kümmell病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平均4.7个月。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椎X线片,CT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与MRI矢状位T1WI、T2WI及STIR影像学资料。结果:正侧位X线片病椎可见线形透亮线样"椎体裂缝征",CT可见椎体内伴有气体和(或)液体的空壳样改变,MRI提示椎体出现边界完整的液体信号区域。结论: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发病特点,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影像学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