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2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型卤水Li^(+),Na^(+),K^(+),CO_(3)^(2-)-H_(2)O体系热力学与相图模型化
3
作者 王偲凡 栗一帆 +1 位作者 陈江波 周桓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70-4785,共16页
碳酸盐型卤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业过程,新型资源和过程的开发同样需要相图和热力学模型的支持。碱金属(Li,Na,K)的碳酸盐卤水体系是典型和普遍的,补充必要的相图数据完善卤水体系热力学模型是亟需的。为此,本研究首先对多温相图... 碳酸盐型卤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业过程,新型资源和过程的开发同样需要相图和热力学模型的支持。碱金属(Li,Na,K)的碳酸盐卤水体系是典型和普遍的,补充必要的相图数据完善卤水体系热力学模型是亟需的。为此,本研究首先对多温相图数据缺乏的Li_(2)CO_(3)-K_(2)CO_(3)-H_(2)O体系实验补充了273.15、323.15、348.15 K的相图数据;而后在完善Li_(2)CO_(3)、Na_(2)CO_(3)、K_(2)CO_(3)三个二元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获得CO_(3)^(2-)离子多温等压摩尔热容参数;构建了Li_(2)CO_(3)-Na_(2)CO_(3)-H_(2)O、Li_(2)CO_(3)-K_(2)CO_(3)-H_(2)O、Na_(2)CO_(3)-K_(2)CO_(3)-H_(2)O三个体系的多温热力学模型,获得了Li^(+),Na^(+),K^(+),CO_(3)^(2-)-H_(2)O体系全部多温液相特征参数(3组离子对与水、3组离子对之间的交互作用参数)和9个固相物种热力学参数;预测得到三元体系的完整相图结构。对相图数据一致性较差的Na_(2)CO_(3)-K_(2)CO_(3)-H_(2)O体系,给出了各种盐类稳定平衡相区的判断。结果表明,所获得热力学参数对碳酸盐卤水体系的溶液物性和固液相平衡规律表达具有合理性和热力学一致性,可满足计算准确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型卤水 相图 热力学模型 Li^(+) Na^(+) K^(+) CO_(3)^(2-)-H_(2)O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K^+、Na^+吸收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29
6
作者 赵昕 赵敏桂 +1 位作者 谭会娟 刘玉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盐胁迫下植物对K+和Na+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Na+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 盐胁迫下植物对K+和Na+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Na+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少,K+/Na+逐渐降低;盐芥则完全不同,盐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00mmol/L,N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K+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K+/Na+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100和200 mmol/LNaCl胁迫下,盐芥的K+/Na+分别比拟南芥的高2和5倍。随着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00 mmol/L,盐芥和拟南芥根中Na+和K+的增加和降低趋势相同,盐芥K+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拟南芥K+的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根的K+/Na+始终是盐芥高于拟南芥。盐芥表现出盐生植物吸钾拒钠的特性。SNa+/K+值表明盐芥限制地上部分吸收Na+的能力比拟南芥更强。分析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与K+含量变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盐芥吸收的Na+与K+含量完全不相关,具有各自独立的载体或通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芥 拟南芥 NACL K+ Na+ K+/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碱胁迫对春小麦K^+、Na^+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树华 许兴 +2 位作者 惠红霞 米海莉 马向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87-594,共8页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植株中 K+ 、Na+ 含量均有所增加 ,但 K+ 增加的幅度小于 Na+ 的增加幅度 ,因而 K+ /Na+ 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不同土壤盐分胁迫下 ,小麦品种 K+、Na+随生育进程在体内各器官的分配发生动态变化 ,在分蘖期地上部 K+ /Na+ >根部 ,孕穗期各器官 K+ /Na+ 依次为 :幼穗 >旗叶 >茎 >倒 4叶 ,而灌浆期则依次为 :籽粒 >旗叶 >茎 >倒 4叶 ,说明生长旺盛的器官拒 Na+能力强于其它器官 ;不同品种的 K+ 、Na+ 含量及 K+ /Na+ 不同 ,一般抗盐性强的品种在各时期均具较高的K+ /Na+ ,反之则 K+ /Na+ 较低 ;小麦的籽粒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K+ /Na+ 呈一定的正相关 ,其中与分蘖期植株地上部的 K+ /Na+ 及叶 (K+ /Na+ ) /根 (K+ /Na+ )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此时期的 SNa+ K+ 相关性最强 ,r为 - 0 .96 70。因而 ,以分蘖期的K+ /Na+ 尤其是 SNa+ K+ 作为小麦田间抗盐性的指标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胁迫 春小麦 K^+ NA^+ 选择性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棉花K^+和Na^+离子转运的耐盐性生理机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宁 杨杰 +5 位作者 黄群 苏桂兰 周红 许庆华 董合林 严根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N)。与中棉所49和中棉所35相比,中51504的干物质累积受盐胁迫影响最小,且保持较高的Pn、ΦPSII、ETR和q N值及较低的ETR/Pn值。盐胁迫提高了棉花组织中Na+的浓度,降低了K+的浓度;但中51504组织中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浓度和较高的K+浓度,维持了较高的K+/Na+比;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的离子流结果也表明,中51504的根系对Na+有较强的外排能力,而对K+有较强的保留和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能够有效地调节Na+和K+的跨膜转运进而维持K+/Na+平衡是棉花耐盐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耐盐性 离子流 Na+/K+离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K^+吸收和Na^+、K^+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晓冬 王成 +3 位作者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2-2830,共9页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非损伤微测技术 K+离子流 Na+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碱化草地披碱草生物量形成及根系对K^+、Na^+的选择性吸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慧森 方志红 +2 位作者 杨桂英 赵祥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3-387,共5页
于2008年7月选取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草地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通过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Na+、K+、Ca2+、Mg2+、Fe2+、Zn2+含量、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粗蛋白(CP)含量,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生... 于2008年7月选取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草地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通过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Na+、K+、Ca2+、Mg2+、Fe2+、Zn2+含量、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粗蛋白(CP)含量,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生长及离子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耐盐碱饲草选育及盐碱地生物治理提供理论参数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随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强,披碱草地上部、地下部Na+含量显著增加(P<0.05),K+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系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显著下降(P<0.05);不论盐碱胁迫的强度如何,披碱草地上部始终较地下部保持较高的K+/Na+值;地上、地下生物量,CP含量均随盐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因此,披碱草地上部保持较高的K+含量和K+/Na+比值可能是其耐盐碱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盐碱度 K+-Na+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春生 张光辉 +1 位作者 杨国宇 王艳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4,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采用ρ(Cu2+)为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的试验液分别刺激黄河鲤1,3,5和7 d后,测定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Cu2+对黄河鲤的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采用ρ(Cu2+)为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的试验液分别刺激黄河鲤1,3,5和7 d后,测定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Cu2+对黄河鲤的96 hLC50为1.67 mg/L;低浓度Cu2+(ρ(Cu2+)为0.01和0.05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且随着ρ(Cu2+)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也越明显(P<0.05);黄河鲤暴露于0.10 mg/L的Cu2+溶液时,鳃组织Na+-K+-ATP酶活性5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高浓度Cu2+(ρ(Cu2+)为0.30,0.50,0.70和1.00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ρ(Cu2+)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越明显(P<0.05或P<0.01).提示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对铜的污染均具有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是鳃组织Na+-K+-ATP酶活性),且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可以用来指示低剂量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鳃组织 肝胰脏 肾组织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碱条件下白榆器官中K^+、Na^+、Ca^(2+)和Mg^(2+)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炳响 梁海永 +5 位作者 李子敬 袁玉欣 王颖 王印肖 纪清巨 王连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a2+和Mg2+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白榆各部位K+、Na+含量随着生长地区土壤盐分的增加而增加;K+/Na+幼嫩器官显著高于成熟器官,茎叶显著高于根部;含盐中低等土壤中生长的白榆K+/Na+高于高盐和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白榆。白榆器官中K+、Na+、Ca2+对盐碱的敏感性高于Mg2+,K+和Na+是4种金属盐离子中白榆在盐渍生境下进行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胁迫 K^+/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向日葵K^+、Na^+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建华 于海峰 +4 位作者 安玉麟 陈泽彬 李素萍 聂惠 郭树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了研究盐分胁迫对向日葵幼苗K+、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在大田和室内盆栽环境下通过不同浓度盐分胁迫,研究K+、Na+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含量的升高,向日葵根、茎、叶中Na+含量均有所增加,K+表现为减少,因而K+/Na+值明显下降;各器官... 为了研究盐分胁迫对向日葵幼苗K+、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在大田和室内盆栽环境下通过不同浓度盐分胁迫,研究K+、Na+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含量的升高,向日葵根、茎、叶中Na+含量均有所增加,K+表现为减少,因而K+/Na+值明显下降;各器官K+/Na+值表现为:叶>茎>根部,且叶与根和茎的K+/Na+值差异显著。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各器官的K+/Na+下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叶的K+/Na+下降显著。不同品种的K+、Na+含量及K+/Na+不同,耐盐性强的品种在盐碱胁迫下K+/Na+值降低幅度小。油用向日葵吸收的Na+主要积累于根部,阻止Na+向地上部运输的拒盐机制是向日葵具有较强耐盐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向日葵 K+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胁迫下水稻体内的Na^+、K^+响应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志春 杨福 +1 位作者 陈渊 梁正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8-1203,共6页
土地盐碱化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盐碱地种植水稻(OryzasativaL.)是土壤盐碱化治理、改良、利用的有效途径。土壤盐碱对水稻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产量降低和生理异常等。深刻认识盐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对耐盐... 土地盐碱化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盐碱地种植水稻(OryzasativaL.)是土壤盐碱化治理、改良、利用的有效途径。土壤盐碱对水稻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产量降低和生理异常等。深刻认识盐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对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碱性鉴定和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比例的苏打盐碱土和非盐碱旱田土充分混合配制不同盐碱梯度的实验土壤。根据苏打盐碱土的特殊性,采用土壤ESP作为胁迫指标因子,观察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对Na+、K+的吸收、运输和分配,分析植株体内的离子响应及植物与盐碱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Na+在根、叶和叶鞘中浓度的次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叶鞘>叶。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叶和叶鞘的Na+/K+升高更加显著。水稻分蘖期叶片Na+/K+与土壤ESP相关性更好,可以采用分蘖期叶片Na+/K+来指示水稻对盐碱胁迫的离子响应。水稻生殖生长阶段,Na+的累积以根为主。Na+、K+在穗部、籽粒和颖壳中的浓度,在不同盐碱胁迫强度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胁迫 钠离子浓度 钾离子浓度 N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胁迫对长穗冰草幼苗生长和K^+、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立华 梁正伟 +2 位作者 王志春 杨福 陈渊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60-65,共6页
在人工模拟不同pH梯度的苏打盐碱土上种植长穗冰草,旨在探讨长穗冰草苗期耐碱性和盐碱胁迫下K+、Na+含量的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长穗冰草是一种耐碱性较强的植物,在土壤pH≤10.5的苏打盐碱土上可以出苗和生长。与对照(pH7.5)相比... 在人工模拟不同pH梯度的苏打盐碱土上种植长穗冰草,旨在探讨长穗冰草苗期耐碱性和盐碱胁迫下K+、Na+含量的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长穗冰草是一种耐碱性较强的植物,在土壤pH≤10.5的苏打盐碱土上可以出苗和生长。与对照(pH7.5)相比,pH≤8.5的土壤对长穗冰草出苗有促进作用,pH>10.5时对出苗产生严重抑制,长穗冰草出苗最适宜的pH为8.5。长穗冰草的株高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下降(r=-0.9406**),地上部干重和分蘖数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增加(r=0.8834**和r=0.9787**)。苏打盐碱胁迫抑制长穗冰草顶端生长优势的同时,促进了幼苗地上部干重与分蘖数的增加。分蘖数可以作为衡量长穗冰草耐碱性强弱的生长指标。随着苏打盐碱胁迫的增强,长穗冰草地上部K+含量不断降低,Na+含量显著升高,K+/Na+比值减小,表明Na+含量的升高和K+/Na+比值的降低可能是抑制长穗冰草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K+、Na+的含量变化对维持长穗冰草植物细胞的离子平衡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冰草 幼苗 苏打盐碱胁迫 PH K+/Na+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西伯利亚白刺幼苗Na^+、K^+分配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晓倩 李焕勇 +2 位作者 杨秀艳 刘正祥 张华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 [目的]为探究西伯利亚白刺盐适应机制。[方法]以1年生西伯利亚白刺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0、200、300 mmol·L-1)胁迫24 h后根系Na^+、K^+离子流的动态变化(利用扫描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SIET)及植株各器官中Na^+、K^+含量的静态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结果]表明:(1)短期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Na^+含量,其中,叶中Na^+含量是根中的3倍以上;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含量保持稳定或上升;(2)盐胁迫下,西伯利亚白刺根、茎、叶中K^+/Na^+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300 mmol·L-1NaCl胁迫下,根中K^+/Na^+差异不显著;(3)离子流结果显示,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西伯利亚白刺根系Na^+的外流;对照和200 mmol·L-1NaCl胁迫下,K^+净流量分别为156、159 pmol·cm-2·s-1,差异不显著;300 mmol·L-1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K^+的内流,净流量为-370 pmol·cm-2·s-1。[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西伯利亚白刺通过叶片对Na^+区隔,加强根系对Na^+的外排和K^+内流,进而维持植株根系K^+/Na^+的相对平衡,以此适应盐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NACL胁迫 离子流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K^+、Na^+吸收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武俊英 刘景辉 李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采用NaCl与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进行盆栽试验。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受盐胁迫影响程度的顺序是单株干质量>单株绿叶面积>株高;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小于0.3%含盐量的下降幅度大于高... 采用NaCl与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进行盆栽试验。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受盐胁迫影响程度的顺序是单株干质量>单株绿叶面积>株高;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小于0.3%含盐量的下降幅度大于高盐胁迫,盐胁迫对叶绿素b(Chlb)的影响大于叶绿素a(Chla);燕麦幼苗的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根具有贮Na+的作用,茎具有贮K+的功能,随着盐胁迫的加强,各器官K+的含量在逐渐下降,Na+的含量逐渐上升,大于0.6%盐胁迫幼苗丧失了对离子的选择性。盐胁迫Pn、WUE呈下降趋势,Gs、Tr和Ci的变化趋势是低盐胁迫下升高、高盐胁迫下降低。0.2%盐胁迫可促进燕麦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加强;燕麦对于0.3%含盐量有一定的耐性;大于0.3%盐胁迫时,燕麦幼苗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大于0.5%盐胁迫时,光合受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光合性能 K+、Na+含量 燕麦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Na^+、K^+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萨如拉 刘景辉 +3 位作者 刘伟 焦伟红 白建慧 王占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和生物量下降,盐胁迫下K+/Na+及生物量降幅小于碱胁迫,Na+含量增幅小于碱胁迫;且同浓度胁迫下,盐胁迫较碱胁迫叶片中Na+含量较低,K+含量、K+/Na+较高。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盐、碱胁迫下白燕二号中增加的Na+含量小于草莜一号,减少的K+含量、K+/Na+及生物量小于草莜一号,尤其在高盐、碱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及K+/Na+远大于同浓度下的草莜一号;白燕二号比草莜一号根中截留Na+和地上部选择性吸收K+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碱胁迫 K^+ NA^+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a^+二次离子交换制作玻璃波导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腾超 沈亦兵 +2 位作者 侯西云 侯昌伦 白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25-1328,共4页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K + Na+ 二次扩散玻璃波导的折射率轮廓 ,阐述了利用K + Na+ 二次离子交换的方法 ,在BK7玻璃上制作波导的过程 ,分析了极化率不同的扩散离子对的选择对波导有效折射率变化的影响 ,以及扩散平衡时体积变化对表面折...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K + Na+ 二次扩散玻璃波导的折射率轮廓 ,阐述了利用K + Na+ 二次离子交换的方法 ,在BK7玻璃上制作波导的过程 ,分析了极化率不同的扩散离子对的选择对波导有效折射率变化的影响 ,以及扩散平衡时体积变化对表面折射率的影响 ,描述了扩散引起的波导内部诱导应力变化 设计了测试波导损耗以及波导表面折射率改变的实验装置 ,对尺寸 1 0mm×1 0mm× 1 .5mm和 1 0mm× 5mm× 1 .5mm两组BK7玻璃基片上的玻璃波导进行了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a^+离子交换 波导 极化率 诱导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芨芨草种子萌发苗Na^+,K^+含量与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董秋丽 夏方山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3-828,共6页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增加,K+含量下降,K+/Na+比值下降,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中Na+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叶片的K+/Na+比值均大于1并明显高于根系,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与NaCl相比,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向叶片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TSK,Na)较高,叶片和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与NaCl胁迫相比,芨芨草对Na2SO4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性 芨芨草 NA^+ K^+ TSK Na 质膜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