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余琪祥 田蜜 +5 位作者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准,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成藏主控因素 富集成藏模式 煤层气 东部隆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逆冲褶皱带霍−玛−吐逆冲岩席发育力学机制与模拟实验
2
作者 杨庚 陈竹新 +1 位作者 鲁雪松 张欲清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3,共16页
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厘定是认识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基础与难点。文章以准南冲断带为研究实例,结合力学模型与物理模拟对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探讨。依据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证实霍-玛-吐背斜核部和南翼发育有逆冲断... 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厘定是认识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基础与难点。文章以准南冲断带为研究实例,结合力学模型与物理模拟对逆冲岩席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探讨。依据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证实霍-玛-吐背斜核部和南翼发育有逆冲断层,断层向南延伸到第一排背斜之下,并形成广泛分布的霍-玛-吐逆冲席体,席体内部基本上无构造变形。霍-玛-吐构造带的钻井资料显示准南逆冲带前缘逆冲断层及滑脱断层均发育在流体压力系数较高的异常超压层中,说明该逆冲岩席属于强干变形席体、弱滑脱断层组合。根据玛纳斯构造带的钻井实测地层压力计算出逆冲断层的上下盘压力系数明显不同,且逆冲断层上盘的流体压力系数在逆冲断层处急剧降低,说明上盘逆冲岩席底部为弱滑脱层,有效分隔了上、下盘流体压力系统。文章依据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标定获得的霍-玛-吐逆冲岩席变形几何学特征,建立了后缘挤压下逆冲席体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计算出逆冲席体后缘水平挤压应力与垂直方向的重力比值与逆冲席体几何参数及断层摩擦系数和断坡角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分别给出了无流体超压的逆冲席体和含有流体超压滑脱层逆冲席体的数学关系式。为了验证力学模型可靠性,对准南逆冲带中的霍-玛-吐逆冲席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类型的刚性逆冲席体变形规律前缘逆冲断层发育样式符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认识,也佐证了简化的力学模型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逆冲席体底部大位移是多地段同时发生的小范围位移累积而成大位移,为认识造山带内推覆体或造山带前缘逆冲席体大规模远距离推覆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逆冲褶皱带 霍-玛-吐逆冲岩席 构造超压 力学模型 物理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3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
4
作者 关旭同 王国荣 +4 位作者 孙潇 张亚楠 初亚男 任楚梵 吴朝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9,共19页
中亚内陆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准噶尔盆地发育风成沉积,该风成沉积的分布范围和共存的沉积体系还有待研究。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之下... 中亚内陆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准噶尔盆地发育风成沉积,该风成沉积的分布范围和共存的沉积体系还有待研究。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之下,沉积记录范围东西向可达100 km,最厚处约250 m,其中建功煤矿剖面的风成沉积砂体厚度十余米,受到多期砾质辫状河的冲刷。风成沙具有较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以跳跃组分为主。风成沙丘具有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和反粒序层理,风成沙席发育平行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侧向延续性好。河流沙和同期的风成沙具有相似的粒度组成和沉积物源,古风向与河流古流向正交,这说明了风成物源来自于附近河流沙,河流沙来自于风成沙地。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受到气候干旱化和天山构造活动的控制,气候干旱导致沉积物供给减少,基准面上升,辫状河转换为季节性曲流河;天山的构造活化导致基准面下降,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风成沉积扩大,且形成广泛分布的冲积扇砾岩。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发生了从沼泽遍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到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再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2次重要变化,记录了中亚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变干和早白垩世气候转为半湿润的气候变化,可能与侏罗纪真极移事件和古天山水汽阻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扎砾岩 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 盆缘沉积 干旱环境 无人机建模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el三维地质建模的单元容积法优化及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地热资源评价为例
5
作者 李冲达 管全中 +3 位作者 芦慧 张超 黄荣华 张浩竹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2,共10页
单元容积法是地热资源评价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在二维平面上刻画参数,将各单元参数计算后累加总量,对于范围过大且不规则的研究区,计算精度降低且计算繁复。因此,本研究基于石西油田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地温参数模拟成孔隙度,建立Petrel... 单元容积法是地热资源评价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在二维平面上刻画参数,将各单元参数计算后累加总量,对于范围过大且不规则的研究区,计算精度降低且计算繁复。因此,本研究基于石西油田丰富的地质资料,利用地温参数模拟成孔隙度,建立Petrel属性模型(即地温场模型)对单元容积法进行优化,实现相关参数三维上的精细刻画,自动得出温差与体积的乘积,直接用于后续计算。优化的单元容积法计算的研究区10 km以浅地热资源量为2521.58×10^(18) J,对比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模型的热储法的计算结果低12.57%,优化的单元容积法突出了热储温度的不均匀性和体积估算的准确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基于地温模型分析了现今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优选出研究区A、B两口井及周边区域为有利区。本研究明确了石西油田地热资源潜力及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油田 地热资源 Petrel三维地质建模 单元容积法优化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6
作者 何岩 许维娜 +3 位作者 党思思 牟蕾 林少玲 雷章树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发育特征、成因、分布模式及三维模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主要分布在致密中细砂岩中,是典型的物性夹层,具有特低孔、低渗、较明显的“三低两高”的测井响应等特征。②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丰富的沉积物供给以及在三角洲前缘生物碎屑矿化过程溶解的Ca^(2+)和CO_(3)^(2-)离子转化为固态碳酸钙,为钙质夹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钙质夹层主要形成于成岩期,按照成因可划分为2类,一类发育于近泥岩地层的薄砂层中,为成岩演化胶结型;另一类发育于物性较好、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中—底部及河道叠置处,为次生孔隙充填胶结型。③研究区钙质夹层厚度为0.25~2.00 m,长为200~1300 m,宽为100~900 m,平面分布较连续,在垂直物源方向变化较大,呈薄层透镜状。④钙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明显,易形成透镜状、条带状等形态的剩余油富集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于J_(2)x_(4)^(1-3)和J_(2)x_(4)^(2-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夹层 储层构型 储层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孔隙结构 剩余油 西山窑组 侏罗系 陆梁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南江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砾岩体储层预测--基于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
7
作者 龙涛 刘明 +1 位作者 张玉玺 孙均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川东北山前带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规模典型砂砾岩含气储层,勘探程度低、潜力巨大,其中须四段是重要的含气储层,构造与岩性复杂、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差、多解性强,储层表征难度大,有利储层分布特征与规律认识不清。鉴于此,... 川东北山前带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规模典型砂砾岩含气储层,勘探程度低、潜力巨大,其中须四段是重要的含气储层,构造与岩性复杂、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差、多解性强,储层表征难度大,有利储层分布特征与规律认识不清。鉴于此,针对勘探初期的砂砾岩储层预测方法进行攻关研究,将地震正演、反演与序贯高斯模拟的岩相建模方法相结合,形成了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即应用地震正演确定储层边界、地震反演初步预测储层空间分布、测井与反演协同建模精细预测岩相空间概率分布,最终实现储层精细预测。研究表明:基于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以岩相建模为桥梁,将测井数据与地震反演结果相结合,实现了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结合地震正演精细刻画的储层边界,有效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应用该方法精细刻画了南江地区须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分布,其中有利储层主要位于砂砾岩相辫状河道,地震上表现为中—弱振幅和微幅下切的特征,砂质含量越高、泥质和砾质含量越低,地震振幅越弱,储层越好;从北向南有利储层逐渐增厚,呈条带状分布,厚度主体介于15~30m。该研究既为目标区后续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又为相似区块的储层预测提供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正演 地震反演 概率模型 砂砾岩储层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储层砂体及沉积相特征:基于地震正演模拟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恩波 丁艳雪 +3 位作者 石新朴 贺陆军 侯玉峰 刘泽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3-1814,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基于最新地震资料,综合薄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石物性、物理参数,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波阻抗属性和波形聚类属性,表征了储层基本特征,厘清了梧桐沟组一段上、下砂组地震波形识别方...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基于最新地震资料,综合薄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石物性、物理参数,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波阻抗属性和波形聚类属性,表征了储层基本特征,厘清了梧桐沟组一段上、下砂组地震波形识别方法,刻画了上、下砂组砂体厚度分布规律,明确了上、下砂组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梧桐沟组砂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低孔低渗储层。砂体地震波形特征受地震分辨率、砂体厚度、泥岩夹层厚度、砂体叠置关系和下伏岩性影响显著。基于正演模型砂体波形特征解释的砂体展布规律与平均波阻抗属性分布规律吻合度高。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水下支流间湾微相和席状砂微相,上、下砂组沉积相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西地区 梧桐沟组 地震正演 波形聚类 沉积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提孜那甫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赵纳言 周金龙 +1 位作者 姜凤 丁启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432,共12页
在新疆提孜那甫河流域平原区采集23组地下水水样、6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水化学法和正演模型,定性-定量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SO_(4)^(2-)和... 在新疆提孜那甫河流域平原区采集23组地下水水样、6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水化学法和正演模型,定性-定量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SO_(4)^(2-)和Na^(+);单一结构含水层的潜水、多层结构含水层的潜水和多层结构含水层的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由SO_(4)·HCO_(3)-Na型→SO_(4)·Cl-Na型→Cl·SO_(4)-Na型转变;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而岩石风化中蒸发盐岩的风化是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单一结构含水层的潜水、多层结构含水层的潜水和多层结构含水层的承压水中岩石风化是地下水溶质的主要来源(分别占80.29%、89.04%和93.99%),河水输入具有一定影响(分别占18.37%、10.64%和5.75%),人类活动影响最小(分别占1.34%、0.32%和0.26%)。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孜那甫河流域 平原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成因 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典型三维正演模型的建立和正演模拟
10
作者 李培明 于海生 +4 位作者 武威 刘永雷 赵会兵 方勇 高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50,共14页
三维典型数值模型和模拟对地震处理和解释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检验和测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性。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长期存在地震偏移成像困难、构造难以落实的问题,急需建立代表中国前陆盆地双复杂特征的三维典型模型与正... 三维典型数值模型和模拟对地震处理和解释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检验和测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有效性。中国西部双复杂探区长期存在地震偏移成像困难、构造难以落实的问题,急需建立代表中国前陆盆地双复杂特征的三维典型模型与正演模拟数据。文中以西部双复杂典型代表的克拉苏地区克深区块为例,综合西部前陆盆地山前带地表、地下典型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充分利用地震深度偏移速度、声波测井、VSP测井、微测井等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双复杂典型数值模型(BGP-DC2GModels),包括声波速度模型、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模型、TTI/TORT模型、黏滞介质模型,具备复杂近地表、复杂地下构造、高速砾岩扇体、膏盐体、滑脱层(煤层)、Q异常体、各向异性等典型特征。基于该模型,利用谱元法模拟生成了各向同性声波、各向同性弹性波、各向同性黏弹性波、TTI黏弹性波、TORT黏弹性波等5套高质量地面与井中立体观测的正演模拟数据,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的声波逆时偏移、各向异性偏移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典型模型和数值模拟数据能够测试和验证采集、处理、解释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模型 前陆盆地 正演模拟 双复杂探区 弹性介质 黏弹介质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璠 孔庆圆 +3 位作者 张学才 曹海防 焦国华 杨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5-1288,共14页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干旱气候背景、水体间歇振荡、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较为复杂的浅水三角洲研究报道较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根据现代沉积分析与沉积数值模拟,对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干旱气候背景、水体间歇振荡、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较为复杂的浅水三角洲研究报道较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根据现代沉积分析与沉积数值模拟,对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齐古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转为干旱,齐古组沉积水体变浅且频繁振荡,1砂组—3砂组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4砂组物源供给减弱、气候持续干旱,沉积相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2)与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浅水三角洲相比干旱型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变化较快,随着河道延伸逐渐分叉、改道出多种类型的河道砂。三角洲砂体颜色呈红灰间互的变化规律,砂岩岩性较细、成熟度低、分布规模不大。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湖盆可容空间不断减小,三角洲朵叶体中几乎不发育河口砂坝,沉积砂体主要为多种形态类型的水下分流河道砂。(3)单一供给河道控制的沉积体规模有限且顺水流方向分异明显,发育高能水下主干河道、中-高能网状分流河道和低能改造型分流河道3种沉积微相。单砂体间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 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 齐古组 侏罗系 永进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勇 袁云峰 +8 位作者 李辉 王亚飞 吕正祥 卿元华 李树博 陈洪 秦志军 王秋玉 谢知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5-978,共14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存在的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该类储层的勘探。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存在的砂砾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该类储层的勘探。利用显微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以及成储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具有“双填隙物”特征,砾石间主要被较粗的砂质组分填隙,胶结作用主要发生于砂质组分之间;砂砾岩孔隙度低,砾石中基本不发育孔隙,砂质填隙物中孔隙较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和次生溶孔;与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演化现象主要发生在砾石之间的粗填隙物砂质组分中,主要为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形成较多的溶蚀孔隙;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高能沉积微相中储层更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与长石溶蚀有关,裂缝、不整合面是酸性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早成岩期酸性流体主要为沿不整合面下渗的大气水,尤其是靠近北三台凸起的区域大气淡水溶蚀更为显著,中成岩期主要为有机酸溶蚀;砂砾岩中发育大气酸溶蚀型、有机酸溶蚀型和双源酸叠加溶蚀型等3类储层,不同类型储层分布决定了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斜坡区、凹陷区的砂砾岩+断裂发育叠合区是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上乌尔禾组 二叠系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美 任新成 +2 位作者 商丰凯 徐佑德 曲彦胜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控制因素及模式不清等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重矿物及微量元素... 准噶尔盆地腹部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控制因素及模式不清等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研究区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浅水河控三角洲形成于多物源供给、水体较浅且频繁震荡、水动力中等的沉积环境,砂体类型以河坝复合体为主,岩石普遍为氧化色。根据砾石层厚度、粒径、层理规模等将河坝复合体划分为主水道+残余河口坝、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3类。其中,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的河坝复合体为有利砂体,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基准面变化、河道供源与古地貌、河流与波浪作用影响。有利砂体纵向上分布在基准面上升的中期;平面上分布在与主水道距离适中的斜坡区和平台区。该研究成果深化了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优选区带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河控三角洲 沉积环境 砂体类型 沉积模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进油田致密储集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盖姗姗 王子振 +4 位作者 刘浩杰 张文盛 于文政 杨崇翔 王玉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0,共9页
为评价低渗致密储集层可压裂性,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永进油田Y301井和Y3井的6块岩心进行实验,获得岩心矿物组分、孔隙度、应力—应变曲线、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测井、录井数据基本吻合,构建了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经验... 为评价低渗致密储集层可压裂性,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永进油田Y301井和Y3井的6块岩心进行实验,获得岩心矿物组分、孔隙度、应力—应变曲线、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测井、录井数据基本吻合,构建了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经验模型。同时,基于等效介质模型,考虑矿物组分和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井数据的低渗致密储集层力学参数剖面构建方法,并以Y301井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Y301井齐古组可压裂性良好,为致密砂岩储集层可压裂性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齐古组 致密储集层 岩石力学 等效介质模型 脆性指数 可压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常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伟 王志维 +2 位作者 刁志龙 周长发 卢红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I0001,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自北部向南部,研究区逐步由常规油藏转化为致密油藏,沉积作用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岩性及原始物性,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作用加剧储层常规—致密差异演化;研究区成岩相带划分为泥质充填带、贫泥—弱胶结带、浊沸石胶结带和强压实—弱溶蚀带4种相带,其中贫泥—弱胶结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致密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东斜坡 上乌尔禾组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模式研究——以玛西地区风二段为例
16
作者 李卉 刘新龙 +6 位作者 周作铭 阿不力孜·克力木 姜懿洋 任海姣 刘得光 李娜 马银山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32,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全油气系统的典型实例,是未来规模油藏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本文以岩心、铸体薄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模式。取得认识如下:1)晚二叠世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全油气系统的典型实例,是未来规模油藏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本文以岩心、铸体薄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模式。取得认识如下:1)晚二叠世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风二段盐类矿物、结晶白云石脱玻化作用形成较多微小孔隙空间;早三叠世有机酸的溶蚀作用促进了储层空间的有效发育,早侏罗世白云化作用强烈,有机酸进一步溶蚀长石、碳酸盐矿物;2)晚二叠世风城组储层未致密,早三叠中后期部分岩相开始致密化,至早侏罗世开始大部分储层已致密,仅储层局部存在甜点区;3)晚二叠世成藏动力表现为浮力和生烃增压共同发挥作用,早三叠世以后逐渐以生烃增压为主要动力,发展成为源内—近源—源外的全油气系统成藏特点。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玛湖凹陷风城组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前哨地区有利砂体展布规律及演化模式——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一砂组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恩波 仇鹏 +4 位作者 石磊 郭巧珍 雍建兴 闫利恒 兰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I0005,I0006,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前吵地区三工河组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不明,砂体类型不清,制约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根据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90°相位转换技术及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明确有利砂体... 准噶尔盆地前吵地区三工河组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不明,砂体类型不清,制约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根据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90°相位转换技术及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明确有利砂体类型、砂体展布规律和砂体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有利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砂体为主;顺物源方向,2级坡折带控制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逐渐向3级坡折带之下的湖底扇砂体过渡;有利砂体为湖侵阶段产物,由3个退积旋回演化形成;受控于多级坡折带,初次退积旋回与二次退积旋回形成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砂体,三次退积旋回形成浅水三角洲外前缘砂体和浅水三角洲内前缘砂体。该结果对前哨地区三工河组岩性油气藏的下一步勘探开发目标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前哨地区 三工河组 砂体展布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永进地区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成因物理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婧琪 于福生 +2 位作者 庞福基 王千军 王岳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20,共24页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走滑断裂体系,平面上呈“网格状”展布,剖面上具有不同深度几何学形态差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四组砂箱模拟对比实验,重现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这类走滑断裂的形成与基底先存断层的发育位置有关,是受先存构造和地层属性双重控制的广布式走滑断裂系统,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成因模式。研究成果对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走滑断裂成因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地区 广布式走滑断裂 构造物理模拟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程度风化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慧妹 孟凡超 +3 位作者 王千军 陈林 张曰静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8,共12页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风化程度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土壤带、水解带、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母岩带的6层划分方案。利用研究区玄武安山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4种测井数据,结合过采样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进行分类判别,准确率达87.8%。综合分析认为:低风化程度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结构带发育程度、横纵向分布等具有非均质性;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作用的控制,淋滤带、崩解带是主要有利储层发育区,常分布于古地貌的斜坡地带,一般厚度在350 m以内;受断裂作用影响,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可达4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化程度火山岩 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决策树判别模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机制及灌溉适宜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启振 周殷竹 +4 位作者 周金龙 孙英 韩双宝 姜凤 刘金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18-5829,共12页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性-弱碱性,而南盆地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均分别为SO_(4)^(2-)和K^(+)+Na^(+).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和南盆地深层地下水相比,南盆地部分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以蒸发盐岩为主;河流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分别对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及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为(10.23%,1.25%,88.52%)、(10.72%,0.66%,88.62%)和(5.30%,0.44%,94.26%).吐鲁番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到溶滤-蒸发作用(54.31%)和农业活动-有机质含量(35.36%)的影响,而溶滤作用(58.96%)和环境(28.97%)2个因子为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控因素.南盆地深层地下水基本适合灌溉,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以及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和高%Na的共同影响,导致部分地区不适合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成因 灌溉水质量 稳定同位素 正演模型 因子分析 吐鲁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