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即墨郡置废考
1
作者 田炜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37-140,151,152,共6页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里耶8455号“同文字方”记载,“即墨太守”封泥中的“太守”写作“大守”,是“书同文字”政策推行之前的秦封泥,进而可以推断即墨郡的设立应在秦灭齐之后至“书同文字”政策推行之前的一段时间。又根据里耶8657号牍...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里耶8455号“同文字方”记载,“即墨太守”封泥中的“太守”写作“大守”,是“书同文字”政策推行之前的秦封泥,进而可以推断即墨郡的设立应在秦灭齐之后至“书同文字”政策推行之前的一段时间。又根据里耶8657号牍的记载,可知即墨郡的存在时间很短,可能在秦始皇“定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时已被琅邪郡合并。这也是前人论秦三十六郡以及其后四十八郡时都没有即墨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郡 即墨 封泥 书同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论君子的人格素养及其形成途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雨田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2期99-104,共6页
《周易》具有极为深刻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概括及其形成途径的探讨。在《周易》中,君子的人格素养主要有10项:仁爱、正义、知礼、知几、自强、谨慎、谦虚、诚信、持之以恒、勇敢。君子人格素养的形成途径以... 《周易》具有极为深刻的积极人格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君子人格素养的概括及其形成途径的探讨。在《周易》中,君子的人格素养主要有10项:仁爱、正义、知礼、知几、自强、谨慎、谦虚、诚信、持之以恒、勇敢。君子人格素养的形成途径以"感应万物"为前提,以"反身修己"为根本。具体的培养方法有5种:进行心性修养、坚持知识学习、加强情绪管理、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周易》强调"自我决定"的重要性与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不谋而合;它将君子人格的形成置于"天人合一"框架之下的主张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对本土的积极人格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积极人格 人格素养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君子观的四重面向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兆国 毛加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2-719,共8页
孟子的君子观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有着四重面向,即君子的本性、君子的修为、君子的教育和君子的理想。孟子的君子观不仅为构建传统社会君子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也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孟子 君子观 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人士》人物、结构及其主题思想新解 被引量:1
4
作者 索斌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42-44,共3页
《诗经·小雅·都人士》的文本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都人士 ,而非两个或三个人物形象 ;全诗共五章而非四章 ,首章不是所谓的“逸诗” ,而是起扬全诗的关键篇章———点明都人士的去处 ;全诗表达了女子担心自己心爱之人(都人... 《诗经·小雅·都人士》的文本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都人士 ,而非两个或三个人物形象 ;全诗共五章而非四章 ,首章不是所谓的“逸诗” ,而是起扬全诗的关键篇章———点明都人士的去处 ;全诗表达了女子担心自己心爱之人(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后而不得见面的失魂伤怀之情 ,而非“刺诗”、“怀旧”、“娶亲”和“怀念”之说 ;诗中“都人士”的“都人”指“都城人”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人” ;诗中“君子女”的“女”并非指女子及其大家闺秀 ,而是指做官 ,“君子女”并非指男女 ,而是指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小雅·都人士》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诗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冬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5期96-96,99,共2页
目的:观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82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82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五苓散 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原”何以为“德之贼”——早期儒家对“学为君子”思想的反向阐释
6
作者 赵清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乡原,德之贼也"的论断,是从教育者的角度,针对个体德性养成来说的。"乡原"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品质特征和为学态度,这种内在特征和态度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阉然媚世的深层依据。"乡原"自以为是的态度和似是... "乡原,德之贼也"的论断,是从教育者的角度,针对个体德性养成来说的。"乡原"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品质特征和为学态度,这种内在特征和态度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阉然媚世的深层依据。"乡原"自以为是的态度和似是而非的行为特征从根本上扼杀了通过教育和学习而进德成为君子的可能。"乡原,德之贼也"是早期儒家对"学为君子"思想的一种反向阐释,通过乡原形象的描绘和对"乡原"行为方式的明确反对,告诉学者进德的基本前提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原 孔子 早期儒家 君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木的批判 久远的启迪——也论《伤逝》兼及鲁迅的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淑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本文在对此问题展开探讨的基础上,阐述了鲁迅的爱情婚姻观。这些,对后人无疑具有教育启迪意义。
关键词 鲁迅 子君 爱情婚姻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