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反思
1
作者 曹龙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I0004,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积极寻求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虽然“语言学转向”拓展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议题思路,并提供了新的方法资源,但政治思想史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也存在创新有效性有限、学科主体性困境更为突出以及无法解决“理论贫困”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后半叶以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危机问题异常复杂,除了知识层面的议题拓展、方法创新等问题外,还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定位,甚至与政治学、历史学等政治思想史所根植的相关主学科的研究取向变化等紧密相关,如何让政治思想史研究重获新生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史 语言学转向 剑桥学派 概念史 新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时空坐标及其可能转换——基于三种方法论进路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台辉 魏德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2,共11页
政治思想史研究必然涉及情境、问题、文本、思想家、研究者诸要素。对这些要素的不同侧重,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形成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不同时空坐标系。运用去时空化、再时空化、时空变迁的时空坐标分析框架,比较三种成熟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史研究必然涉及情境、问题、文本、思想家、研究者诸要素。对这些要素的不同侧重,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形成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不同时空坐标系。运用去时空化、再时空化、时空变迁的时空坐标分析框架,比较三种成熟的政治思想史方法论进路,即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文本主义研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历史语境主义研究与以科塞雷克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可知,三种时空坐标图式对诸要素的不同侧重有各自理据,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共识、分歧与融合,亦可有条件地转换。这有助于在方法论层面丰富和扩展当下及未来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时空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8-628,共11页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葛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现代政治学”三个流派。其中,新学历史学流派在三四十年代最为活跃,可谓大师辈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的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陆学术界;现代政治学流派源起颇早,兴盛却晚,然而这一流派代表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新学历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 现代政治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谊政治思想的再发现 被引量:5
5
作者 邵金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贾谊的政治思想是与秦汉中央集权新体制紧密相连的。贾谊论秦之过的重点落在秦“不改暴政”上 ,暴政是由“弃礼义”造成的。因而 ,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这正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也是贾谊为汉... 贾谊的政治思想是与秦汉中央集权新体制紧密相连的。贾谊论秦之过的重点落在秦“不改暴政”上 ,暴政是由“弃礼义”造成的。因而 ,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这正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也是贾谊为汉王朝制定的“治安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政治思想家 西汉 中国 古代 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宏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 ,略人之所详”之旨 ,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 ,结合文本分析 ,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 ,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 :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 ;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 ;三。
关键词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中国新闻史研究述略 被引量:4
7
作者 武志勇 王泽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5,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与政治制度变革和政治路线变迁相顺应,前30年的新闻史研究,“革命史范式”占据主导地位,研究队伍人数较少,研究对象局限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后40年的新闻史研究,新闻史的学科地位确立,汲取传播学及其他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与政治制度变革和政治路线变迁相顺应,前30年的新闻史研究,“革命史范式”占据主导地位,研究队伍人数较少,研究对象局限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后40年的新闻史研究,新闻史的学科地位确立,汲取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新闻本体范式”兴起,研究范式多样化,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学术队伍人才济济,学术成果丰硕并走向世界。此后的新闻史研究,须更多负起“资治”“知来”之责,创新研究范式,填补研究空缺,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中国新闻史研究 新闻史学科建设 学术思想变迁 研究范式与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nomy、Economics中译考——以“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邹进文 张家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尽管中国近代Economy、Economics中译名五花八门,数以十计,但最主要的有"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四个,而且它们之间呈现出前后递进的比较清晰的演进路线。其演进过程既受到西方"... 尽管中国近代Economy、Economics中译名五花八门,数以十计,但最主要的有"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四个,而且它们之间呈现出前后递进的比较清晰的演进路线。其演进过程既受到西方"经济学"含义演变的"外因"的影响,也与当时中国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内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国策 理财学 计学 经济学 西学东渐 经济思想史 传教士 亚当·斯密 政治经济学 严复 日本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无为而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即所谓德政只不过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或途径罢了,它是以建立礼的秩序,发扬...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即所谓德政只不过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或途径罢了,它是以建立礼的秩序,发扬仁爱精神和坚持富而后教为基础的。孔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进步呼声,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治,是对于老子消极的无为而治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汉武帝以后对于儒术的独尊已经完全丢弃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千年来的尊孔只是利用亡灵的作用而根据自己需要的对于孔子的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学 政治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基础矢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锐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儒家政治思想是一个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政治设计学说。为了实现其基本的价值主张,儒家设计了一系列用以维系其政治秩序运作的基础矢量,包括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其中均平是经济基础的范畴,德治、礼治、仁政、三纲则... 儒家政治思想是一个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政治设计学说。为了实现其基本的价值主张,儒家设计了一系列用以维系其政治秩序运作的基础矢量,包括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其中均平是经济基础的范畴,德治、礼治、仁政、三纲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德治、礼治表征着五常,三纲表征着主从分明的等级结构体系,而仁政则是三纲五常规范体系发生作用后对执政者权力运作方式的必然要求,它们合在一起从经济和政治的方向,为儒家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保证了其基本价值维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线 议题 取向:民国新闻史的整体面相及书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天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0,共10页
就舆论动员时空而言,近代中国传播议题多与救亡图存的政治语境紧密联系。民国新闻史中传播行为关联不同的媒介生态网和社会关系网。传播与政治关系语境中考察民国新闻史,当注意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国新闻传播以时间为主轴对1912—194... 就舆论动员时空而言,近代中国传播议题多与救亡图存的政治语境紧密联系。民国新闻史中传播行为关联不同的媒介生态网和社会关系网。传播与政治关系语境中考察民国新闻史,当注意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国新闻传播以时间为主轴对1912—1949年这一历史时段进行分期。首先,结合反帝、反封建议题的宣传和国民革命的政治舆论动员,探析报刊传媒对国民革命的记忆与展示;其次,聚焦十年内战时期报刊格局变化,探析京派、海派人士组成的“记者座谈”“左联”等文化共同体的舆论呈现;再次,顺延时间脉络至全面抗战时期,对沦陷区报刊的亲日立场,国统区、革命根据地新闻纸的抗日立场三个不同场域的记忆文本进行梳理,考察历史空间上的横截面,特别是“抗战新闻学”的兴起,如“抗战建国”在不同政治空间的表述;最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及其军队在大陆溃败,涉及新闻刊物多面临政治或新闻职业主义的抉择。简言之,探讨民国时期的政治生态与舆论生态关联的主线,意在揭示民国新闻史不仅指涉新闻纸的历时性,更涉及新闻纸作为时代记录者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责任感。由此而论,民国新闻史书写应在舆论新陈代谢中呈现报刊流行话语分析及其变迁,从而展示新闻纸的时代抉择及舆论上的方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闻史 救亡图存 政治传播 报刊 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贯通性理解与整体性呈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师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3,共11页
通史编撰既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史之编撰并非仅仅是将思想的历史事实摆放在博物架上,而是要追求理解的贯通性和呈现的整体性,其学术使命在于从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的角度描述、批... 通史编撰既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史之编撰并非仅仅是将思想的历史事实摆放在博物架上,而是要追求理解的贯通性和呈现的整体性,其学术使命在于从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的角度描述、批判和继承中国优秀政治理论资源,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因此,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编撰的核心在于一个"通"字,一是要以尽可能完整的政治知识,追求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编撰的理论上的"通",在这方面,《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所体现的"王权主义学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二是要关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思潮在概念、问题、思维方式及具体观点等方面的连通性,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宏观整体发展;三是要关注同一个时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在概念、话语、问题、观点等方面的相同、相通和互补,从时代的整体性来理解不同流派思想之间的根本共性。三方面的贯通性理解共同支撑起一个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上的整体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贯通性理解 整体性呈现 王权主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政治经济学”正名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炼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从最初由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提出 ,到被普遍接受 ,再到被“经济学”代替 ,被各种各样的名称如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从最初由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提出 ,到被普遍接受 ,再到被“经济学”代替 ,被各种各样的名称如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取代 ,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为“政治经济学”正名 ,现在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第二 ,必须加强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第三 ,由国家社科院和教育部牵头 ,组织全国经济学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创新的研究 ,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编写出一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教材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派系问题研究——一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简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成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国家治理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追求稳定,然而,无原则的派系乱斗从古至今一直是困扰国家治理的一个顽疾。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再到近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无不闪现着派系的身影及其对政治秩序的冲击和破坏。派系问题由此激... 国家治理的一个根本目的是追求稳定,然而,无原则的派系乱斗从古至今一直是困扰国家治理的一个顽疾。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再到近代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无不闪现着派系的身影及其对政治秩序的冲击和破坏。派系问题由此激起了不同时代政治思想家的思考,人们就派系的危害、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抑制方式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对公共利益的背离与危害是判定派系行为的根本标准。从政治思想史来看,休谟和伯克对派系问题的思考成为一个转折,休谟不但对派系进行了类型学的分析,而且注意到了派系的现代形式,伯克则从规范的意义上首次对派系与政党作出了有效的区分,从而为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政治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派系 公共利益 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近代早期政治学说中的“抵抗权”思想——日本近代公权思想的表现之二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6,共8页
日本近代早期,由于社会转型的需求和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思想界受西方先进国家政治学说的影响,提出了人民拥有抵抗权的思想学说,主张人民在必要时可对实行专制统治的政府履行抵抗权利。思想家们宣传了人民抵抗权利的正当性,并就抵抗权... 日本近代早期,由于社会转型的需求和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思想界受西方先进国家政治学说的影响,提出了人民拥有抵抗权的思想学说,主张人民在必要时可对实行专制统治的政府履行抵抗权利。思想家们宣传了人民抵抗权利的正当性,并就抵抗权履行的方式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近代政治史 公权思想 抵抗权 明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政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汉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共6页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的前进。研究《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对于深化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恢复高一涵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一涵 政治思想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 中国现代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图绘公共行政学史——兼评何艳玲教授《公共行政学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康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4,共7页
公共行政所拥有的独特思路和具体性思维方式从哪里来的问题显然要溯及公共行政自身历史。新著《公共行政学史》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将理论与行政实践联系的理论导向的叙事方式,对西方的公共行政历史脉络提出了新的解释视角。从... 公共行政所拥有的独特思路和具体性思维方式从哪里来的问题显然要溯及公共行政自身历史。新著《公共行政学史》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将理论与行政实践联系的理论导向的叙事方式,对西方的公共行政历史脉络提出了新的解释视角。从公共行政学历史脉络的缘起、历史梳理的基本方式和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以公共行政学史的历史脉络研究及其叙事方式为契机,提出关于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如何书写的重要问题。在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情况下,如何形成自己独立和更为专业化的研究和叙述,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者们有待反思与推进的重要议题。而前现代的行政思想史是否应当由政治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去代写,这是一个更需要思考和有待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史》 学科 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史视野下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项松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成为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题域。然而,无论是自然法研究传统,还是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抑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知识的"诠...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成为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题域。然而,无论是自然法研究传统,还是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抑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知识的"诠释方式,由于不同程度忽视了社会生活环境与思想的互动,都难以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做整全性的解读。通过考察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逻辑地再现其思想与情境的互动:基于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苏格兰启蒙运动首先是一种生存论关怀;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其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资助、公共生活等生存情境深刻地影响着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稳健、渐进、调适的思想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启蒙运动 苏格兰启蒙运动 西方思想史 西方政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语境主义中开拓概念史的研究——读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内,以英国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居主流地位。他在《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中将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视为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大大向前推进了"历史语境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斯金纳将历史语境主义、概念史、修辞学三者通恰相融,不仅推进了"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而且最终由此成为一位学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昆廷·斯金纳 历史语境主义 现代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玛共和国政治教育思想述评
20
作者 彭涛 傅安洲 李正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0-94,共5页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政治教育制度的制订吸纳了不同学者的进步思想。本文归纳了以李特、施普朗格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从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公民、政党、国家三...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最早时期。政治教育制度的制订吸纳了不同学者的进步思想。本文归纳了以李特、施普朗格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从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公民、政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角度,提出了“为国家服务”和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等思想。这些思想符合魏玛政府巩固政权、缓和国内外局势、积极重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因此,这些思想被吸纳到《魏玛宪法》中,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魏玛政府据此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体系和制度,开创了德国历史上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先河。同时,这些包含资产阶级民主进步观念的思想为当代德国民主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共和国 政治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