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1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谷鸟算法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
2
作者 李进 张怀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1520,共10页
由于地球物理重、磁、电、震等实际勘测数据不够完备,部分数据信噪比较低,使得传统的以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为基础的反演理论存在分辨率较低、适定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以贝叶斯(Bayesian)反演为代表的随机反演日趋成熟.该方法具... 由于地球物理重、磁、电、震等实际勘测数据不够完备,部分数据信噪比较低,使得传统的以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化为基础的反演理论存在分辨率较低、适定性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以贝叶斯(Bayesian)反演为代表的随机反演日趋成熟.该方法具备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全局收敛性更好、更易于与人工智能(AI)结合等优势,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贝叶斯反演方法最主要的瓶颈在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采样算法计算量大、收敛速度慢且不稳定.本文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构建了地球物理反演的目标参数,利用数据与待反演参数之间存在的物理关系,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引入布谷鸟算法优化采样,实现了对重力场和地震波平均速度的反演,并与传统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比传统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反演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为今后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实现吉洪诺夫正则化与随机反演相结合的非线性反演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反演 贝叶斯反演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 布谷鸟算法 重力反演 地震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球物理勘查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陈实 李平 +3 位作者 李大海 牛辉 胡尊平 张静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0,共13页
新疆北部造山带内产出的岩浆型铜镍矿床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查过程中,总结建立了高磁化率、高重力、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三高一低”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进而指导发现和评价了一批... 新疆北部造山带内产出的岩浆型铜镍矿床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查过程中,总结建立了高磁化率、高重力、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三高一低”的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进而指导发现和评价了一批中大型矿床。随着重要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升,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方向逐渐转向深边部隐伏矿,对深部矿体的勘查需求明显增加。笔者结合新疆北部造山带环境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区内近年来铜镍矿勘查中地球物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难点,针对性的探讨多项地球物理新技术应用前景,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实现大深度、精细化探测目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无人机航空磁测技术 三维激电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重磁三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阳 王延光 +2 位作者 刘浩杰 陈雨茂 薛兆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提出的背景和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总结了在油藏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地球物理约束确定性建模、时移地震剩余油气预测、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微地震油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效果。面对中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层、深水、非常规及老油田(“两深一非一老”)形势和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挑战,油藏地球物理在油气产业技术致胜阶段仍然大有可为,要持续创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井、震、动、模一体化联合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高水平的油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油藏全生命周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 井中地震 联合反演 油藏建模 油藏动态监测 剩余油预测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凯军 季春晖 庞朝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单一井中重磁方法解决问题有限,其三维反演具有严重的多解性。开展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采用交叉梯度函数对密度和磁化率进行耦合,综合井中重磁多参数信息进行联合反演,减少反解的多解性,提高深部矿体... 单一井中重磁方法解决问题有限,其三维反演具有严重的多解性。开展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采用交叉梯度函数对密度和磁化率进行耦合,综合井中重磁多参数信息进行联合反演,减少反解的多解性,提高深部矿体识别的准确性。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井中重磁交叉梯度联合反演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深部矿体识别的准确性,特别是能有效识别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重力 井中磁力 交叉梯度 三维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例
6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4 位作者 张建华 班丽 吴微 郭涛 冯国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储-震对应关系不明确,且实钻井少,难以建立有效的地震反演初始模型,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地震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 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超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储-震对应关系不明确,且实钻井少,难以建立有效的地震反演初始模型,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地震反演技术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重力反演作为一种重要的定量解释手段,可以得到地下的密度分布特征,为地质解释提供支持,根据密度模型可以为地震反演建立相对可靠的低频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震资料在超深层应用的困难,同时重力资料的取得相较于地震资料经济便捷,更易于在实际中应用。因此,提出一种将重力反演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的新技术。首先针对重力反演不适定问题,提出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的拟神经网络重力反演技术,提高了重力反演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其次将重力反演获得的密度模型作为训练数据,与地震和测井数据共同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地震反演的初始模型;最后在初始模型约束下开展地震反演。该技术突破了单一地震资料在超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瓶颈,克服了测井约束的限制,为地震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初始模型。应用该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超深层碎屑岩储层进行预测,结果符合现有地质认识,说明该技术对超深层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可以为超深层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演 联合反演 神经网络 超深层 储层预测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鑫月 石磊 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9-1453,共15页
华北是克拉通破坏的典型案例,也是陆内强震活动最为强烈、频繁的地区之一,对该区壳幔速度结构进行研究,可为深化认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板内强震与火山发生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深部约束.利用202个固定台站、360个流动台站所记录到的天... 华北是克拉通破坏的典型案例,也是陆内强震活动最为强烈、频繁的地区之一,对该区壳幔速度结构进行研究,可为深化认识克拉通的形成演化、板内强震与火山发生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深部约束.利用202个固定台站、360个流动台站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P波资料和实测布格重力异常,采用近震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地壳、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重力资料的引入不仅对壳幔结构进行了更合理的约束,而且有效提高了浅层和边缘射线分布稀疏区的成像能力.联合成像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平原浅层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其存在厚的松软沉积层有关;鄂尔多斯东部上地壳存在明显的P波高速异常,推测该高速异常与古元古代孔兹岩带的形成有关.大同火山区15~25 km和25~40 km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且这两个低速层是连通的,推测与地幔热物质上涌导致的多期次岩浆侵位有关.三河—平谷8.0级地震和邢台7.2级地震震源都位于脆性的上地壳,均下伏低速异常,推测在区域动力环境加载作用下,韧性的壳内蠕变导致脆性上地壳岩石中弹性应变能的局部积累,从而引起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重力异常 近震走时 联合成像 P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河坳陷高效油气勘探综合物探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索孝东 王泽丹 +3 位作者 石东阳 杨俊 李燕丽 张宇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力正演剥层为核心,利用深层目标重力异常提取技术重新认识了临河坳陷地质结构。淖西深洼槽是临河坳陷的主力生烃区,临河坳陷南斜坡受黄河断陷槽控制,发育了中央断垒式潜山披覆构造带,具备两侧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提出并应用基于井、震资料控制的时频电磁模拟退火电阻率约束反演及基于精细地电结构模型的极化率约束反演等时频电磁目标储层油气检测技术,提高了深层目标的电性分辨率及目标储层的油气预测精度,快速锁定JH2x、LH1x及XH1井等靶区目标,为临河坳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发挥了关键先导性作用,为低勘探程度新区、特别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勘探 重力多界面反演 重力剥层技术 时频电磁 电磁—井—震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和InSAR联合反演2018年M_(L)5.7兴文地震破裂过程
9
作者 缪思钰 张海江 +4 位作者 古宁 李俊伦 谭玉阳 华思博 张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13,共17页
2018年12月16日发生的M_(L)5.7兴文地震很可能是由页岩气水力压裂所诱发,确定此类震级较大的诱发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近震数据和InSAR数据联合反演,获得了兴文地震的破裂过程。与单独使用地震数据或InSAR数据进行... 2018年12月16日发生的M_(L)5.7兴文地震很可能是由页岩气水力压裂所诱发,确定此类震级较大的诱发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近震数据和InSAR数据联合反演,获得了兴文地震的破裂过程。与单独使用地震数据或InSAR数据进行反演相比,联合反演得到的地震破裂过程可同时拟合2种类型数据,因此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联合反演结果显示该地震为典型的单侧破裂,破裂方向近N向。破裂过程的持续时间为6s,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前5s,呈分段式破裂。主震破裂过程分为2个阶段:沿着断裂的走向,紧挨着震中的0~5km范围内为破裂的第1阶段(1~3s);距震中6~8km处为破裂的第2阶段(3~5s)。同震滑移主要集中在5km以浅的区域,峰值滑移约为0.27m,这可以解释为何M_(L)5.7兴文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结合前震和余震分布可以看出,前震主要集中在滑移区的东部,说明该区域在主震发生之前就已发生破裂,意味着该区域可能存在注入的流体。余震主要分布在滑移区周围,是由主震破裂后的余滑引起的。对比单独反演结果,联合反演克服了台站分布不均匀的影响,提高了破裂分布的分辨率,所得结果更加符合真实物理过程。文中联合反演得到的破裂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诱发地震机理、地震灾害评估和震后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文地震 地震破裂过程 诱发地震 有限断层反演 InSAR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泸定M W6.7地震滑动模型及地震风险性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浪 陈强 +2 位作者 吴远昆 杨莹辉 赵晶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利用D-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卫星升降轨数据,提取2022年泸定M W6.7地震同震形变场,并联合GNSS和强震动数据反演同震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走向为164.3°、倾角为73.7°、滑动角为-3.2°,以左旋走滑为主... 利用D-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卫星升降轨数据,提取2022年泸定M W6.7地震同震形变场,并联合GNSS和强震动数据反演同震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走向为164.3°、倾角为73.7°、滑动角为-3.2°,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正断层和逆冲运动,并破裂至地表;断层滑动主要分布在0~18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为1.67 m,位于7 km深度处。利用震间GNSS速度场估计泸定地震前磨西断裂闭锁深度为17.8 km,与同震滑动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断层长期构造滑动速率为10.8 mm/a。磨西断裂自1786年来积累的地震矩为9.52×1019 Nm,本次泸定地震释放的能量仅占积累地震矩的12.3%,因此磨西断裂的地震风险性依旧很高。安宁河断裂北段处于应力加载状态,未来发震风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联合反演 滑动模型 库仑应力 地震风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
11
作者 张永祺 唐勇 +6 位作者 董崇志 吴招才 李赫 郭楚枫 任建业 巢鹏 杨天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9,共17页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洋陆过渡带呈现出典型的转换型陆缘的构造特征。结合地壳密度模型和板块重建研究,重建了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发育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分离、东非被动陆缘的发育演化和海域划界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陆边缘 戴维断裂带 洋陆过渡带 转换型陆缘 重震联合反演 深度地壳结构 地壳密度模型 下地壳高密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玲珑复式岩体深部形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贺春艳 王润生 +7 位作者 魏印涛 宋明春 刘洪波 刘晨成 王冉 郭国强 李振涛 李娜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64,共16页
玲珑复式岩体是胶东西北部著名的花岗大岩体,也是胶东金矿集区最为重要的赋矿岩石,以花岗岩为围岩或主要以花岗岩为围岩的金矿约占胶东金矿集区总金金属储量的90%以上。以胶东地区21世纪以来完成的1/5万高精度重磁数据为基础,在已知地... 玲珑复式岩体是胶东西北部著名的花岗大岩体,也是胶东金矿集区最为重要的赋矿岩石,以花岗岩为围岩或主要以花岗岩为围岩的金矿约占胶东金矿集区总金金属储量的90%以上。以胶东地区21世纪以来完成的1/5万高精度重磁数据为基础,在已知地质、钻探和大深度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等资料的约束下,采用人机交互的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综合解释了胶东西北部47条剖面的二维地质特征,利用三维可视化平台构建了玲珑复式岩体三维模型,综合解释的玲珑复式岩体中心厚度约为15 km,呈不规则蘑菇云状,其核部可能有较大规模白垩纪A型花岗岩侵入。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胶东金矿成矿后的变化保存情况和深部金资源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玲珑复式岩体 重磁联合反演 三维可视化 剥蚀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与地震资料的模拟退火约束联合反演 被引量:50
13
作者 于鹏 王家林 +1 位作者 吴健生 王大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定量解释手段.本文在总结和分析重力与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全局寻优的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了重力和地震资料的约束同步联合反演.针对性地设计了密度和速度界面不完全一致的... 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定量解释手段.本文在总结和分析重力与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全局寻优的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了重力和地震资料的约束同步联合反演.针对性地设计了密度和速度界面不完全一致的模型,理论模型的试验说明了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性.结合最近完成的广东徐闻地区实际资料的处理和解释,表明该方法可准确确定复杂构造物性界面的密度和速度结构,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作用.在先验信息约束下,该联合反演方法要明显优于单独的重力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地震 联合反演 约束反演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力地震剥层联合反演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辉 戴世坤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1,共4页
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三维构造图作为模型,用重力三维正演剥离基底及基底以上界面所产生的重力效应,然后对分离后的基底岩性异常进行反演求取基底密度。在具体联合反演算法上,首次将广泛用于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的DLSQR法引入位场反演,不仅增... 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三维构造图作为模型,用重力三维正演剥离基底及基底以上界面所产生的重力效应,然后对分离后的基底岩性异常进行反演求取基底密度。在具体联合反演算法上,首次将广泛用于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的DLSQR法引入位场反演,不仅增加了联合反演结果的稳定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反演速度。理论模型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两者反演的剩余密度等值线图形十分相似,剩余密度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对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重力 地震资料解释 位场 地震层析成像 正演 基底 上界 演算 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结构与属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俊猛 黄英 +4 位作者 马宗晋 邵学钟 程宏岗 王伟 徐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67-1775,共9页
准噶尔盆地的基底结构与属性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横跨准噶尔盆地北部,走向近东西的克拉玛依—喀姆斯特地震剖面提供了该盆地北部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别是基底顶界面的速度.沿剖面发现了数条走向近南... 准噶尔盆地的基底结构与属性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横跨准噶尔盆地北部,走向近东西的克拉玛依—喀姆斯特地震剖面提供了该盆地北部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与构造,特别是基底顶界面的速度.沿剖面发现了数条走向近南北的"H"型超壳断裂,它们没有明显的断差,断裂处反射系数明显降低,介质的Q值减小,推测具"开裂"性质;利用盆地内1:20万重磁数据完成了重磁联合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二维密度结构与二维磁性结构.根据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介质的速度-密度-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盆地北部基底岩性分布.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基底多处为基性和超基性物质,推测为深部(上地幔)物质沿超壳断裂进入地壳内部并对地壳物质进行改造的结果.这一推断得到盆地内部高磁性、高重力异常的支持,也与盆地具有较高的地壳平均速度相一致.综合其他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给出了综合地质解释剖面,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结构与属性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天然地震转换波探测 重磁联合反演 基底结构 基底属性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速度随机分布共网格模型的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25
16
作者 于鹏 戴明刚 +1 位作者 王家林 吴健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5-852,共8页
针对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实现了速度和密度随机分布共网格单元模型的建模技术,以适应密度和速度剧烈变化的复杂模型及联合反演的计算要求.重力正演利用了该网格的二度半体模型,并进一步改进了地... 针对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实现了速度和密度随机分布共网格单元模型的建模技术,以适应密度和速度剧烈变化的复杂模型及联合反演的计算要求.重力正演利用了该网格的二度半体模型,并进一步改进了地震走时的二维射线追踪计算方法,以适用于速度随机分布的网格介质.结合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了这种共网格条件下的重力与地震资料的同步联合反演.模型试验证明了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可以准确确定复杂物性界面的密度和速度结构,适用于物性界面不完全一致和物性变化剧烈的复杂模型,并且联合反演结果要优于单独的重力反演.带先验信息约束下的实际资料的联合反演,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可提高反演精度并减少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地震 联合反演 模拟退火 网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华根 李嘉虓 +1 位作者 吴健生 于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3-670,共8页
为了合理互补不同地球物理场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研究了MT与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的技术.在分析MT与重力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讨论并研究了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解决了模型扰动、MT与重力界面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函数的加权... 为了合理互补不同地球物理场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研究了MT与重力模拟退火联合反演的技术.在分析MT与重力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讨论并研究了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解决了模型扰动、MT与重力界面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函数的加权联合问题,提出MT-重力模拟退火反演(MT-GSA)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模拟退火 MT 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松林 张先康 +5 位作者 宋占隆 石金虎 邓宏钊 杨健 张成科 任青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0-368,T001,共10页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 ,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 ,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 ,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 .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 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 为了对多条二维剖面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和解释 ,本文考虑了各剖面交点处的约束条件 ,通过建立统一的偏导矩阵 ,将各剖面资料联立求解 .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首都圈内 6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和解释 ,得到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 .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确定了壳内存在的 4处低速层 (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人工地震测探 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孕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自适应正则化同步联合反演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晓 于鹏 +2 位作者 张罗磊 李洋 王家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73-2681,共9页
在传统的联合反演研究中,地球物理学者往往更多地关注数据拟合,很少涉及正则化理论.本文在电阻率和速度随机分布的大地电磁测深(MT)与地震联合反演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正则化思想引入到同步联合反演中,加入先验信息进行模型约束,选取最小... 在传统的联合反演研究中,地球物理学者往往更多地关注数据拟合,很少涉及正则化理论.本文在电阻率和速度随机分布的大地电磁测深(MT)与地震联合反演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正则化思想引入到同步联合反演中,加入先验信息进行模型约束,选取最小模型为稳定泛函,并首次采用自适应正则化算法来确定联合反演的正则化因子.根据以往研究成果,采用非线性模拟退火方法来实现MT视电阻率或相位与地震走时的同步联合反演.此外,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在模型对比试验中设计了4种不同方案.通过模型试验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加入有效模型约束的自适应正则化联合反演,可以有效地提高解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加权系数人为选取问题,模型试验结果也表明了自适应正则化联合反演优于MT单独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化 自适应 联合反演 大地电磁测深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梯度耦合的大地电磁与地震走时资料三维联合反演 被引量:31
20
作者 彭淼 谭捍东 +2 位作者 姜枚 钱辉 谭嘉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28-2738,共11页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大地电磁和地震走时资料单方法反演结果一致性不好的问题,同时克服基于岩石不同物性参数间关系耦合约束联合反演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了基于交叉梯度耦合约束的大地电磁与地震走时资料的三维联合反演算法.以较为成熟的天...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大地电磁和地震走时资料单方法反演结果一致性不好的问题,同时克服基于岩石不同物性参数间关系耦合约束联合反演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了基于交叉梯度耦合约束的大地电磁与地震走时资料的三维联合反演算法.以较为成熟的天然地震走时资料三维正反演和大地电磁三维正反演算法为基础,实现了具有共同的反演网格,以交叉梯度结构耦合约束,并能同时获得电阻率和速度模型的三维联合反演算法.分别利用单棱柱体模型和双棱柱体模型合成数据进行了联合反演试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棱柱体模型还是双棱柱体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比单独反演对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都有更好的恢复,其中单棱柱体模型反演的异常体电阻率更接近于真实电阻率,双棱柱体模型的联合反演结果不仅消除了围岩的部分电阻率假异常,而且增强了对异常体深部速度结构特征的恢复程度.联合反演还能同时改善电阻率和速度反向变化异常体的单独反演结果,进一步证明交叉梯度耦合不依赖于岩石物性关系,而强调地下结构的相似性,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交叉梯度 大地电磁测深 折射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