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型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雨芳 高鹏 +3 位作者 罗国澳 张闯闯 严怀成 黄文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改进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出系统总扰动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动能力;然后,设计电流内环自适应PI均流移相控制方法,将总电流均分并分别控制,可降低电流纹波量;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降低电流纹波量,可提高电池储能系统抗扰动能力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DC-DC变换 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 均流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直流变换器网络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时延补偿滑模控制器设计
2
作者 王艳敏 袁世博 +1 位作者 张伟琦 杨铭洋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8,共17页
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网络控制系统(NCS)受到信号传输时延的影响时会损失理想的输出性能。针对典型的并联Buck变换器,设计离散域内的滑模控制器(SMC)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保证变换器的均流输出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时延对变换... 并联直流变换器的网络控制系统(NCS)受到信号传输时延的影响时会损失理想的输出性能。针对典型的并联Buck变换器,设计离散域内的滑模控制器(SMC)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从而保证变换器的均流输出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时延对变换器NCS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得到长/短时延对变换器NCS的实际影响特性。为进一步解决长时延对变换器NCS传输信号的损害问题,基于多步预估法对所设计的SMC控制器进行改进,对系统控制信号进行超前预测并建立缓冲区,从而有效预估与补偿NCS所丢失时延信号进而保证并联Buck变换器的输出性能,同时利用预估误差分析给出改进系统的稳定条件。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在0.6 ms时延情况,最大误差和上升时间分别减少37.4%、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直流变换 网络控制系统 多步预估法 传输时延 时延补偿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
3
作者 汤建 邹志翔 +4 位作者 薛明军 杨黎明 陈琦 袁帅 姚屹洋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 在构网型变换器和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中,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该系统存在中低频振荡问题。以一台构网型变换器和一台跟网型变换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为研究目标,建立两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阻抗模型并分析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锁相环带宽或线路阻抗过大会导致系统失稳。为提升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双二阶滤波器的稳定控制策略,并从构网型变换器输出阻抗零极点的角度研究双二阶滤波器参数与系统特性根的关系,提出通用的参数设计准则,保证稳定控制策略在多工况运行的设计通用性和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稳定控制策略和参数设计准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 跟网型变换 并联系统 稳定性分析 双二阶滤波器 稳定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光伏系统共模电压的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4
作者 潘尧 孙孝峰 +2 位作者 蔡瑶 李昕 赵巍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1235,共15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压抑制方案的抑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够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MMC-PVS的共模电压。通过分析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MMC-PVS,实现零共模电压的条件,表明理论上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具备实现零共模电压的能力,而由调制策略生成的子模块驱动脉冲是产生共模电压的关键因素。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将子模块驱动脉冲依次衔尾排布,即后一子模块的上升沿时刻与前一子模块的下降沿时刻对齐,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保证三相上桥臂总电压与三相下桥臂总电压的形状相同,达到理论上零共模电压的效果,实现共模电压抑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脉冲衔尾排布调制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共模电压的可行性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 光伏系统 光伏功率不平衡 共模电压 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多尺度动态分析的基于环节激励-响应关系的变换器并网设备级联多尺度建模方法
5
作者 黄谨 袁小明 王思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7-5479,I0012,共14页
随着变换器并网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电网强度持续降低,除了设备网侧电流尺度控制,直流电压尺度控制也在系统动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中各并网设备相互作用时,设备内直流电压、电流等多尺度环节所包含的储能元件在相应控制调节下持续... 随着变换器并网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电网强度持续降低,除了设备网侧电流尺度控制,直流电压尺度控制也在系统动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中各并网设备相互作用时,设备内直流电压、电流等多尺度环节所包含的储能元件在相应控制调节下持续交换能量,使得系统出现了多时间尺度振荡等动态问题,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表征动态现象背后设备各尺度环节参与多机相互作用功率交换机制的设备模型,是实现上述系统动态问题机制分析的基本需求。然而,现有的变换器并网设备建模工作对直流电压、电流多尺度环节参与多机系统动态的方式缺乏充分认识,模型难以表征各尺度环节在多机相互作用中调节功率的功能性角色。鉴于此,该文旨在提出表征直流电压、电流多尺度环节参与系统多机相互作用机制的变换器并网设备多尺度建模方法。首先,说明对变换器并网设备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参与系统动态的基本认识;其次,揭示设备直流电压、电流尺度环节各自根据功率或电流不平衡激励改变自身状态响应,进而调整内电势幅值和频率以参与系统动态的运行机制;然后,根据各尺度环节的激励-响应关系及其间的联系,建立表征各尺度环节在多机相互作用中功能性角色的设备模型。最后,结合仿真阐述各尺度环节参与系统多机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各尺度环节对系统多尺度动态的统一影响机制,可为系统动态分析和控制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 变换器并网设备 建模方法 多时间尺度环节 激励-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DC-DC变换器大信号致稳策略设计
6
作者 陈林爽 雷勇 +2 位作者 姜文涛 张梦超 刘嘉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具有负阻抗特性的恒功率负载大量接入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对其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威胁。为保证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必须克服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中源侧Buck-Boost接口变... 具有负阻抗特性的恒功率负载大量接入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对其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威胁。为保证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必须克服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中源侧Buck-Boost接口变换器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反步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平均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布鲁诺夫斯基标准形式;利用观测器对系统存在的干扰和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并将观测器估计作为前馈信号设计反步控制律,保证了系统母线电压的大信号稳定;通过仿真和实验等手段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飞机 直流供电系统 反步控制 恒功率负载 BUCK-BOOST变换 大信号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红外成像系统鉴定典型鱼种消化道内微塑料的比较
7
作者 刘子祺 王俊杰 +4 位作者 柯怡 于璐 邬艳妮 孟龄 罗维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7,共8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生物体内微塑料的鉴定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关于常规和最新先进仪器系统鉴定水生动物体内微塑料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常规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生物体内微塑料的鉴定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关于常规和最新先进仪器系统鉴定水生动物体内微塑料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常规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μ-FTIR)和最新先进的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aser Direct Infrared Imaging System,LDIR)鉴定我国海岸带常见罗非鱼的消化道微塑料丰度及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改进微塑料的鉴定方法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鱼消化道微塑料丰度(数量)相差1个数量级,LDIR鉴别的微塑料丰度为346个/条,μ-FTIR鉴定结果为66个/条。两种方法鉴定的微塑料主要化学组分皆以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主,其占比相差不大、其中LDIR鉴定的PET占比是42%~51%,而μ-FTIR鉴定的PET占比是64%。两种仪器鉴定的主要微塑料大小及占比不同,LDIR鉴定的微塑料以50~100μm的小粒径为主,其占比为76%~87%,而μ-FTIR鉴定的微塑料以≥100μm的大粒径为主,其占比为80%~94%。与常规μ-FTIR相比,LDIR不仅准确地鉴别了更多微塑料的化学组分,也获得了微塑料的大小和形状等关键信息,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推荐LDIR作为生物体内微塑料鉴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废物 水生动物 微塑料的丰度和特性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 微塑料的分析和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氏变换的变频器IT系统的人身触电电流暂态分析方法
8
作者 袁广忠 柳海生 +2 位作者 杨志佳 孙宝金 张伟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8-647,共10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消防低压变频IT供电系统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由脉冲调制波造成的人身电流有效值难以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氏变换的人身触电电流暂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分段线性模型(PLM)分析变频器输入侧和输出侧的人身触电电流有...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消防低压变频IT供电系统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由脉冲调制波造成的人身电流有效值难以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氏变换的人身触电电流暂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分段线性模型(PLM)分析变频器输入侧和输出侧的人身触电电流有效值、搭建MATLAB/Siumlink仿真模型,探究变频器两侧的分布参数、载波频率、输出频率以及输出侧负载对触电电流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分布电容为0.01~1.0μF、输出频率为30~60 Hz、载波频率为1~3 kHz的情况下,人身触电电流的大小与每相对地分布的电容和变频器载波频率均呈正相关,而与变频器输出频率、输出侧所接负载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系统 拉氏变换 人身触电电流 分段线性模型 变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换模型的光伏系统Boost变换器功率控制和数字孪生故障诊断方法
9
作者 窦真兰 张骋 +2 位作者 沈晓枉 张春雁 沈主浮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8-385,共8页
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精确建模是其高性能控制和精确故障诊断的基础。传统变换器线性化建模方法无法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并因此影响系统控制及故障诊断性能的提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切换模型的Boost变换... 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精确建模是其高性能控制和精确故障诊断的基础。传统变换器线性化建模方法无法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并因此影响系统控制及故障诊断性能的提升。基于切换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切换模型的Boost变换器功率切换控制方法和数字孪生故障诊断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建立Boost变换器切换模型实现变换器工作过程的精确描述及数字孪生状态估计。同时,切换控制器被设计以实现变换器功率控制及实现变换器功率开关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的检测和识别。所提控制方法具有实现简单、无控制参数、对于电路参数不敏感等优势。所提故障诊断方法具有故障诊断灵敏度高,故障识别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BOOST变换 切换模型 功率控制 数字孪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涛 刘博涵 +2 位作者 李雪 陈厚合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I0004,共13页
为实现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快速、准确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multivariate synchrosqueezingtransform,MSST)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系统的广域量测信息构建发电机的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采... 为实现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的快速、准确定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变换(multivariate synchrosqueezingtransform,MSST)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系统的广域量测信息构建发电机的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采用MSST对多通道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对应的三维MSST系数矩阵;然后通过能量权重筛选出表征强迫振荡模式的MSST系数矩阵;进一步,构建基于MSST的发电机强迫振荡耗散能量计算模型,通过筛选出的表征发电机强迫振荡模式的MSST系数矩阵计算各发电机的耗散能量;然后,依据所提的强迫振荡源判据,定位出系统的强迫振荡源;最后,通过WECC-179节点测试系统仿真数据和辽宁电网PMU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强迫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变换 耗散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变换轨迹跟踪系统
11
作者 陈炜峰 仇昊 +1 位作者 吉爱红 胡凯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0,共7页
针对常规无人驾驶轨迹跟踪过程依据一个给定的参考轨迹,存在跟踪角度及速度协同性较差、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变换轨迹跟踪系统。设计包含激光传感器、电机控制、液晶显示、上位机通讯模块、键盘控制、微控制器... 针对常规无人驾驶轨迹跟踪过程依据一个给定的参考轨迹,存在跟踪角度及速度协同性较差、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变换轨迹跟踪系统。设计包含激光传感器、电机控制、液晶显示、上位机通讯模块、键盘控制、微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根据角速度及速度误差调整角速度协同控制器误差,通过神经元加权处理偏置数,优化双推角速度协同控制效果;引入滑模控制器,得到速度控制指令及角速度控制指令回角速度协同控制器,通过轨迹控制器和角速度协同控制器的设计,实现无人驾驶变换轨迹跟踪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后,角度轨迹跟踪结果更接近期望角度,直线状态和曲线状态下的轨迹跟踪误差均较小,最高为4 cm,轨迹跟踪精度高、定位准,整体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激光传感器 变换轨迹跟踪系统 期望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12
作者 孙帅 付婷婷 宋小娜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变换器的连续工作模式和断续工作模式的正确性,验证了应用于电池充电电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切换时间小于1 ms,电压波动小于1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DC)-DC电路 反激变换 连续模式 断续模式 电压电流双闭环 恒流充电 恒电压充电 电池充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极管钳位磁集成Boost变换器
13
作者 赵兴宇 万会雄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将磁集成耦合技术引入高增益变换器,提出1种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磁集成Boost变换器。对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论分析表明,该变换器在兼具原变换器电压增益较高和控制策略较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体积减少及电感电流纹波降低。... 将磁集成耦合技术引入高增益变换器,提出1种基于二极管钳位的磁集成Boost变换器。对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论分析表明,该变换器在兼具原变换器电压增益较高和控制策略较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体积减少及电感电流纹波降低。通过开关电容技术使所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有效提高了变换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系统 二极管钳位 磁集成耦合电感 升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一):系统结构和电力电子变换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亚宇 邰能灵 +2 位作者 黄文焘 马建军 方斯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47-6665,共19页
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运行灵活性等优势,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该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从拓扑结构、电压等级、接线形式、接地方式等角度梳理了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 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运行灵活性等优势,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该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从拓扑结构、电压等级、接线形式、接地方式等角度梳理了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特殊系统结构;然后,根据现有文献详细阐述了发电侧整流器、推进变流器、DC-DC变换器等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关键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详细对比;最后,总结了船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与陆上直流微电网的典型差异,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直流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系统结构 电力电子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装备电源变换系统高低压线缆串扰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瑛 李小健 +4 位作者 王彪 张莹 杜晓琳 聂秀丽 王天楠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电源变换系统中功率器件如MOSFET和IGBT开关管的高速切换将产生高幅值和宽频段的电磁干扰,是电动车辆最为常见也无法避免的电磁干扰源。同时,互连线缆是机电设备传递信号和能量的载体,是实现设备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线缆的天线效应... 电源变换系统中功率器件如MOSFET和IGBT开关管的高速切换将产生高幅值和宽频段的电磁干扰,是电动车辆最为常见也无法避免的电磁干扰源。同时,互连线缆是机电设备传递信号和能量的载体,是实现设备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线缆的天线效应使其成为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途径,是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为了分析高压电源变换系统对低压控制系统的电磁耦合,以某典型地面装备电源变换系统IGBT开关管产生的脉冲宽度调制波(PWM波)作为电磁干扰源,以实装线缆作为分析对象,构建高低压线缆串扰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线缆对地距离、线缆间距条件下单线、屏蔽线、双绞线等多类低压线缆的近端串扰电压,得出低压线缆的抗干扰性,为系统线缆的布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缆 电磁兼容 电源变换系统 线缆串扰 共模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面混合控制策略的矿用机车充电机CLLC谐振变换器研究
16
作者 岳云涛 赵宏维 +1 位作者 庄致钧 王颢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7,共8页
针对CLLC变换器高阶系统在全负载状态下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快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面控制的PFM-PWM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谐振变换器轻载和满载状态下分别采用PFM和PWM控制算法,实现了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详细... 针对CLLC变换器高阶系统在全负载状态下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和快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面控制的PFM-PWM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谐振变换器轻载和满载状态下分别采用PFM和PWM控制算法,实现了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快速性。详细分析了C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阐述了欠谐振状态、谐振点状态及过谐振状态的工作模式,搭建了基于动态面混合控制策略的CLLC变换器仿真和实验平台,并结合矿用机车充电机特性,利用仿真和实验输出波形验证了动态面混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LC谐振变换 动态面控制 非线性系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评估的多重谱变换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玉磊 李崇涛 何劲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6,共9页
针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遗漏不稳定特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大规模系统不稳定特征值的多重谱变换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所提出的多重谱变换将全部不稳定特征值映射为主导特征值;在利用Krylov-Schur方法收敛得到全部主导... 针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遗漏不稳定特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大规模系统不稳定特征值的多重谱变换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所提出的多重谱变换将全部不稳定特征值映射为主导特征值;在利用Krylov-Schur方法收敛得到全部主导特征值之后,通过逆变换得到相应的不稳定特征值;该方法还揭示了指数变换与位移逆变换以及凯莱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相较于位移逆变换和凯莱变换,多重谱变换方法由于具有类似于指数变换的良好谱特性,从而有利于特征值收敛;同时其又避免了指数变换引起的指数矩阵与向量的乘积,从而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Xingo6u和Xingo3012这两个源于巴西互联电网上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重谱变换方法不仅保证了不遗漏不稳定特征值,而且相较于指数变换方法,计算精度提升了约3个数量级,计算耗时减少了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性 Krylov-Schur方法 变换 大规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解耦的三电平Buck变换器反步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经纬 陆益民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0,共8页
多电平变换器因其可以降低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减小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体积,被广泛应用在直流微电网中。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飞跨电容电压和输出电压存在耦合,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逆系统... 多电平变换器因其可以降低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减小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体积,被广泛应用在直流微电网中。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飞跨电容电压和输出电压存在耦合,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逆系统解耦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采用逆系统方法实现输出电压控制和飞跨电容电压控制的解耦,采用反步滑模法控制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状态反馈控制将飞跨电容电压平衡在输入电压的1/2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使得飞跨电容电压和输出电压均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Buck变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解耦控制 反步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混沌系统的双随机相位编码和压缩感知的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雪妍 张钊 +2 位作者 贾静雯 周红艳 陈雪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3,共9页
通过将一维Logistic混沌系统、四维新超混沌系统NHS、压缩感知CS理论和双随机相位编码DRPE技术以及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利用二维DCT对灰度图像进行稀疏表示,对通过索引排序置乱得到的稀疏矩阵... 通过将一维Logistic混沌系统、四维新超混沌系统NHS、压缩感知CS理论和双随机相位编码DRPE技术以及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利用二维DCT对灰度图像进行稀疏表示,对通过索引排序置乱得到的稀疏矩阵进行置乱;其次,利用CS进行测量,测量矩阵由四维NHS生成;最后,进行DRPE的二次加密,使用Logistic混沌映射和四维NHS作为双重密钥,实现DRPE,得到最终加密图像。该算法充分利用了CS的优点,同时实现压缩和加密,并将CS理论与DRPE技术相结合,既减少了存储空间、降低了传输带宽,又提高了加密的安全性能。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图像加密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鲁棒性和解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混沌系统 压缩感知 双随机相位编码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双路径变换器研究
20
作者 魏芳宜 李艳 +3 位作者 田野 曹博武 张峻豪 张成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4,共7页
提出一类具有部分功率处理特性的变换器——双路径功率变换器(DPPC),利用电压源串联的思想衍生其不同结构,从结构维度定义并推导DPPC的增益和效率特征关系,利用仿真对不同结构DPPC的增益与效率特性进行验证。最后选取最佳升压结构得到... 提出一类具有部分功率处理特性的变换器——双路径功率变换器(DPPC),利用电压源串联的思想衍生其不同结构,从结构维度定义并推导DPPC的增益和效率特征关系,利用仿真对不同结构DPPC的增益与效率特性进行验证。最后选取最佳升压结构得到的变换器作为实验验证对象,搭建2 kW样机证明该变换器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 光伏系统 效率 部分功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