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江—瑞昌M_S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顾左文 张毅 +5 位作者 姚同起 高金田 刘欣 陈斌 詹志佳 顾春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1-621,共11页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显示,震中周围100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而该异常在“1970.0中国...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显示,震中周围100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而该异常在“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中并不存在.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并建立了“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该模型显示,震后“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明显减弱.因此认为,“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曲面样条模型 地磁异常 九江-瑞昌ms5.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2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冯红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迁移;在2012年9月1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收缩,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同时发现该次亮温异常沿断层呈带状分布,应与活动构造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良5 7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亮温变化 相对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精确定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光明 朱良保 +1 位作者 苏有锦 王清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3-746,885,共14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同的数据组合,对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3种数据组合的主震定位结果、参与重定位的地震事件数、最终被定位的地震事件数及重定位结果标准差等对比结果表明,同时使用目录数据和波形互相关数据所获得的重定位结果最佳.重定位结果显示,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27.790°N、100.707°E),震源深度为10.4km,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5时59分32.74秒.本文结果表明,震源区附近NW走向的永宁断裂为宁蒗-盐源MS5.7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盐源ms5.7地震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永宁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吉林松原M_(S)5.7地震地磁异常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志宏 郭安宁 +2 位作者 李梦莹 黄明威 杨牧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406-12414,共9页
为了分析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_(S)5.7地震前后的地磁异常特征,通过收集2016—2019年东北地区固定地磁台连续观测波形,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分析地震前后数据。结果表明:2018年5月28日前半年内出现了地磁Z分量加... 为了分析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_(S)5.7地震前后的地磁异常特征,通过收集2016—2019年东北地区固定地磁台连续观测波形,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分析地震前后数据。结果表明:2018年5月28日前半年内出现了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多台同一天或相邻两天同步跨越式短期异常2次;三岗、铁岭地磁谐波振幅比存在同方向不同周期不同步趋势异常,异常形态表现为趋势下降-上升-恢复,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阶段;两种方法结合预测地震的发震时间和震中效果较好。可见,地磁多方法是地磁学预测地震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松原M_(S)5.7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东南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夏河M_(S)5.7地震关系分析
5
作者 苏鹤军 曹玲玲 +3 位作者 范兵 李晨桦 周慧玲 马东正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基于甘东南地区2019年地球物理场年度异常,对该区域的地球物理定点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9个台站18个台项在夏河M_(S)5.7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从异常的重复性、多学科前兆的协调性、异常的时空演化及震后异常变化4个方面对各个异常进... 基于甘东南地区2019年地球物理场年度异常,对该区域的地球物理定点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9个台站18个台项在夏河M_(S)5.7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从异常的重复性、多学科前兆的协调性、异常的时空演化及震后异常变化4个方面对各个异常进行信度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定量计算了各个异常与夏河地震关系的信度值。结果显示:18项异常的信度都在50%以上,表明作为夏河地震的前兆异常基本可信,但异常信度存在差异,其中临夏水位、临夏钻孔应变NS向和武都两水水位的信度最高,达到80%,临夏水温和天水钻孔应变NS、NW向的信度最低,低于60%。空间分布上,分布在光盖山—迭山断裂的异常信度较高,而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北侧的异常信度较低,这与该地区构造应力的集中和孕震机制有关。地球物理异常信度分析对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报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M_(S)5.7地震 甘东南 地球物理场 异常 协调性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NSS资料分析云南地区M≥5.7地震前应变场分布特征
6
作者 杨建文 叶泵 +2 位作者 陈佳 高琼 张华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对云南地区43个GNSS连续站2012-01~2018-12站点位移时间序列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期间发生的7次M≥5.7地震为样本,分别获取震前面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分布,并对震前应变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次M≥5.7地震前,云南地区存在显著的... 对云南地区43个GNSS连续站2012-01~2018-12站点位移时间序列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期间发生的7次M≥5.7地震为样本,分别获取震前面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分布,并对震前应变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次M≥5.7地震前,云南地区存在显著的面应变变化趋势,多数情况下存在强挤压和强拉张并存的格局,累积面应变一般超过±4.0×10^(-8),地震多发生在面应变(特别是面挤压)变化的高梯度带上;(2)7次M≥5.7地震前,云南地区存在显著的最大剪应变变化趋势,累积最大剪应变一般超过5.0×10^(-8),地震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变变化的高梯度带上;(3)面应变(特别是面挤压)和最大剪应变变化的高梯度带可作为研判未来M≥5.7地震发震地点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连续观测 面应变 最大剪应变 M≥5.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2日宁蒗M_(S)5.5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光明 吴中海 +2 位作者 刘昌伟 张天宇 彭关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3,共13页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呈NNE至近NS向分布,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走向(191°)一致,主震位于地震序列南段;地震序列主体活动区长约11 km,宽约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4—11 km的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深度剖面上呈现出两组倾向不同的活动分支,其中东侧分支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倾角(81°)一致。此外,本次地震还可能触发了邻区的局部断裂活动。综合分析认为,2022年宁蒗M_(S)5.5地震的发震构造应该是NNE至近NS向兼具正断层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倾向为WNW,倾角约为81°,其活动性质与震源区已知的活动断层均不一致。尽管本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发生在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序列的北侧,但是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并不相同。库仑应力反演结果显示,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对本次宁蒗M_(S)5.5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宁蒗M_(S)5.5地震 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 双差定位法 永宁断裂 古鲁—岩瓦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长宁地区地震活动及b值演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解孟雨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7,共14页
利用全国统一目录和流动台站目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地震活动在2015年后明显增强;在空间上,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 利用全国统一目录和流动台站目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地震活动在2015年后明显增强;在空间上,长宁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以28.3°N为界限的南、北2个地区,对于这2个区域的b值演化,计算结果显示出不同的分段特征。此外,研究了不同震中距下,长宁地区2018年兴文5.7级、2019年珙县5.3级和2019年长宁6.0级3次主要地震事件震前与震后的b值演化,结果表明统计范围会显著影响b值的变化特征,当计算范围为20km时,3次主震震前短期内均出现了低于背景b值90%的低b值异常,这表明在地震目录相对完备的情况下,利用低b值异常分析区域地震危险性,应采用较小范围的地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最大曲率法 兴文5.7级地震 珙县5.3级地震 长宁6.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