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义述闻》因文求义说略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谢俊涛
张其昀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30-436,共7页
-
文摘
因文求义的训诂手段,在《经义述闻》中有着精彩的运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据词语之连列求义;2)据句式、语段之平行求义;3)据语境、文脉求义。
-
关键词
训诂
因文求义
训诂类别
《经义述闻》
-
Keywords
exegesis searching for the term meaning in its context exegesis types Jing Shu Wen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
- 2
-
-
作者
相宇剑
赵慧芳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6期155-156,共2页
-
文摘
王引之《经义述闻》在研究训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当时修辞学尚未 脱离训诂学而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背景下,《经义述闻》在修辞学上的成绩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
关键词
王引之
《经义述闻》
修辞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经义述闻》疏证四则
- 3
-
-
作者
房柯君
王永祥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青州市东坝初级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1期22-27,共6页
-
文摘
《经义述闻》卷五至卷七是清代学者王引之对于《毛诗》的勘误与疏解,其中一些训释仍有可补充之处。“我马玄黄”条,“虺隤”本字应为“瘣”“穨”,二字连言则为病之通名;“玄黄”本义应指“草木枯萎凋零”,进而引申为“萎靡羸弱之病貌”;“佻佻公子”条,“佻佻”应释为“轻薄不耐劳苦之貌”;“我心则休”条,“休”字由“息止”这一核心义引申为“安闲、安定”义;“四牡骙骙,旟旐有翩”条,“骙骙”应为“盛”义。
-
关键词
《经义述闻》
《毛诗》
疏证
-
Keywords
jingyishuwen(《经义述闻》)
MaoShi(《毛诗》)
annotations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经义述闻》看王氏之俗字观
- 4
-
-
作者
何和平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出处
《语文学刊》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通俗类书的文献整理及语言文学研究”(19ZDA248)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俗字源远流长,古时却未被足够重视,经过近现代学者的不断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敦煌俗字的相继探讨,俗字研究已成为文字学界的研究方向之一,成果较多,并有逐渐向近古延伸的趋势。王引之《经义述闻》是清代朴学的代表作,其论述中所涉俗字问题,属于近古俗字的研究范畴。相比之下,同时期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论俗字已有专论,然而,《经义述闻》所论俗字的研究却尚未发现。以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论俗字为研究对象,在点校的基础上,穷尽式探讨其类型、作用、方法、对比等问题,可以发现:王氏俗字有7种类型,以补证形讹为主要作用;通过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论俗字与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玉篇》《广韵》等所论俗字的对比,将有益于管窥王氏父子的俗字观、补证单个俗字的考辨、总结整个俗字演变史的规律,甚至纠正现代字典辞书中的错误。
-
关键词
王念孙
王引之
《经义述闻》
俗字类型
俗字作用
俗字对比
-
Keywords
Wang Niansun
Wang Yinzhi
Jing Yi Shu Wen
the vernacular characters’type
the vernacular characters’function
the vernacular characters’comparisons
-
分类号
H124.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讀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札記二則
- 5
-
-
作者
郭鵬飛
-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
出处
《岭南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
基金
“王引之《經義述間》斠正”研究計劃階段性成果
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編號:143808)
-
文摘
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爲清代樸學巨擘,學養深邃,其於典籍訓釋,論述嚴密,舉證精確,故結論往往一言九鼎,阮元(1764—1849)稱其'一字之證,博及萬卷'2,誠非謬讚。王氏之學,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然智者千慮,容或有失,今就《經義述聞·爾雅》'業,叙也'及'揚,續也'兩則,檢其可議之處,略陳己見,以供斟酌。
-
关键词
《經義述聞》
《爾雅》
王念孫
王引之
經學訓詁學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經義述聞》中“音”“聲”有别
- 6
-
-
作者
魏鵬飛
-
机构
洛陽理工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1期43-52,共10页
-
文摘
《經義述聞》在因聲求義時,主要使用了"音"與"聲"兩類用語。研究發現,前者多與中古的反切連用,實指語詞的中古音,而後者多指上古音,上下文中多無反切出現。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對這兩類用語分别較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術研究的嚴謹性。
-
关键词
《經義述聞》
音
聲
因聲求義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诸葛孔明的“孔”不可释作“甚、很”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颜春峰
汪少华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39,共2页
-
文摘
诸葛孔明的“孔”不可释作“甚、很□颜春峰汪少华《语文建设》1996年第7期《也说“孔明”的“孔”》一文认为:“孔”字当作副词“甚”“很”讲,“孔明”即“甚明、很明”;《诗经·小雅·鹿鸣》“德有孔昭”及缪悦字孔怿、刘昼字孔昭,俱可为证。训“孔”为“甚、...
-
关键词
孔明
《说文解字》
诸葛亮
《经义述闻》
嘉字
南昌大学
中国人名
《玉篇》
春秋时代
容美
-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经传释词》“今”字条的训释与词典释义
- 8
-
-
作者
贾璐
章也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
出处
《辞书研究》
2015年第5期78-81,共4页
-
文摘
《经传释词》是清代小学家王引之的代表作。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之长子。王引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父子二人对经传名物实义的研究成果,都收入《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和《经义述闻》中,而发明虚字古训的心得,则大部分反映在《经传释词》中。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序》中说:"自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之书,凡助语之文,遍为搜讨,分字编次,
-
关键词
释词
王引
广雅疏证
助语
经义述闻
九经
读书杂志
王念
假设复句
江苏高邮
-
分类号
H13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
- 9
-
-
作者
王大新
-
机构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10,共4页
-
文摘
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问题□王大新在科学论文中,有时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引用他人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论据,这时要用引号把别人的话标示出来,同时在引文后再用括号注明引文出处。这样就出现了引号、括号与句号、逗号的连用的情况。如果引文处在一段文字的...
-
关键词
标点符号用法
后括号
逗号
引号
《经义述闻》
《马氏文通》
句号
王引之
《说文释例》
结构层次
-
分类号
H15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当年”补义
- 10
-
-
作者
王诚
-
机构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史研究中心
-
出处
《辞书研究》
2017年第4期91-91,92,共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复音词核心义研究”(项目编号15JJD740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项目编号14ZDB09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汉语大词典》中“当年”条列有三个义项: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3.往年;昔年。其中第一个义项依据的是清儒的解释,即“当”可通“丁”,而“丁”有壮义。这是因声求义的典型例子。但是,清儒的考证并未周全,还有所缺失,“当年”还应补充一个自先秦就有且多见于中古的义项。下面先看王念孙、
-
关键词
因声求义
王引
汉语大词典
王念
经义述闻
清儒
读书杂志
故训
非儒
求自试表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病”义补正
- 11
-
-
作者
任远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辞书研究》
2000年第6期140-142,共3页
-
-
关键词
士冠礼
汉语大词典
《古代汉语》
郑玄注
经义述闻
王引
子病
狐疑犹豫
语文课本
吴武陵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夏)小正》校释
被引量:9
- 12
-
-
作者
张汝舟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3年第1期106-135,共30页
-
文摘
自序《小正》旧《题夏小正》,“夏”字后人妄加。王筠云“传文‘小正’字凡四见,《竹书》亦曰‘颂小正’,知此书本以‘小正’名。盖大戴以其书最古,特题曰‘夏’也。”谓此书本以“小正”名,是也。但传数以夏正解经,且曰“夏有煮祭”,迷误已久,题曰“夏”,未必始于大戴也。传大率能达经旨,且属辞古奥,有清人不能通者,非汉人所能为。但已误认“小正”为夏正,必在三正论流行之后。
-
关键词
校释
小正
孔广森
夏正
贵州文史丛刊
经义述闻
建丑
逸周书
群经平议
祭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
- 13
-
-
作者
陈海英
刘松来
-
机构
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2,共2页
-
文摘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黄之讹,黄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差错,过失.这样诗句“爽”“贰”同义对举,翻译为:女子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出现了差错.
-
关键词
“行”
辨正
读音
《经义述闻》
王引之
孔颖达
句意
词性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奖率”释义异议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杨宝生
-
机构
天津市武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5,共1页
-
文摘
“奖率”释义异议□杨宝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对此句中的“奖率”一语,《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语文一室编著)及笔者见到的所有译注本,都将其释为“勉励(或...
-
关键词
同义连文
释义
现代汉语
同义词
《古书疑义举例》
古代汉语
《经义述闻》
教师教学用书
古汉语
时代特征
-
分类号
H193.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释“花言巧语”
- 15
-
-
作者
周婷婷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辞书研究》
2017年第4期85-88,共4页
-
文摘
一、引言“花”是现代汉语常用词,其常用义为花朵,通过查检古代文献,笔者发现表示花朵义的本字当作“■”,它是象形字,其金文字形为“■”“■”,表示下有花蒂上有层层花瓣的花朵之形,《说文解字》小篆作“■”,下部讹为“亏”。后在象形字“”基础上加“艹”义符,而原来的象形字变为其声符,用来标记读音。另“”亦作“華(华)[1],《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义符
常用词
常用义
《大词典》
现代汉语
声之转
尚书古义
经义述闻
《朱子语类》
-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古书疑义举例》在语法、修辞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刘冠才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6-40,共5页
-
-
关键词
修辞学
《古书疑义举例》
古代汉语
《经义述闻》
《马氏文通》
实词活用
文学批评
汉语修辞学
王引之
词类活用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尔雅诂林》序
- 17
-
-
作者
朱祖延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7-149,共3页
-
文摘
《尔雅诂林》序朱祖延吾国辞书之业,如长江大河,汪洋浩汗,沿波讨源,《尔雅,实为滥觞。《尔雅》之为书也,类列词语,同义相训。古书读应《尔雅》,则古今异言,方俗殊语,豁然可得而解。故孔子答问,称《尔雅》足以辨言;子长作史,引经辄易以雅训.《尔雅》之为用宏...
-
关键词
《尔雅》
《小尔雅》
《经籍纂诂》
朱祖延
《尔雅》注
王引之
《经义述闻》
“雅”
《叠雅》
说文解字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一个长期误引的篇名
- 18
-
-
作者
荆贵生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1997年第3期119-119,共1页
-
-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说文解字注》
《经义述闻》
说文通训定声
共同根源
材料研究
王引之
《辞源》
段玉裁
杨伯峻
-
分类号
H1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落成”解
- 19
-
-
作者
张子才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
文摘
“落成”解张子才“落成”是一个古今常用词。其语源怎样?“落”到底作何解?还是值得探讨的。《辞源》“落”字义项九释云:“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以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硫:‘以其言落,必是以酒浇...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王引之
《左传》
《辞源》
“祭”
《辞海》
《斯干》
《春秋左传注》
《尔雅·释诂》
《经义述闻》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更正启事
- 20
-
-
作者
《辞书研究》编辑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辞书研究》
2020年第4期124-124,共1页
-
文摘
本刊2020年第3期冯蒸先生《论新三分框架体系下的三十一个训诂学理论——兼论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例和王力〈古代汉语〉“通论”对构建训诂学理论体系的启示》一文遗漏了一条参考文献:申小龙.训诂:中国文化阐释的前沿——评《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中的训诂学思想,读书1988(2).特此更正!
-
关键词
语言学论文集
说文解字注
经义述闻
训诂学
古代汉语
张世禄
王引之
王力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