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晋辟雍碑》看晋武帝立嗣 被引量:6
1
作者 方韬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晋武帝立嗣是事关西晋政权存亡的重大问题。而《晋辟雍碑》为探究该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将碑文与史籍相互比证,可知皇太子司马衷莅临辟雍观礼虽不合古制,但此举却是晋武帝提升太子在士林声誉的重要措施。陪同太子辟雍观礼的贾充、司马攸... 晋武帝立嗣是事关西晋政权存亡的重大问题。而《晋辟雍碑》为探究该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将碑文与史籍相互比证,可知皇太子司马衷莅临辟雍观礼虽不合古制,但此举却是晋武帝提升太子在士林声誉的重要措施。陪同太子辟雍观礼的贾充、司马攸、杨珧分别代表着功臣、宗室、外戚三派政治力量,是咸宁二年后晋武帝对西晋政局改组后的集体亮相。晋武帝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确保太子司马衷顺利继位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辟雍碑 立嗣 晋武帝 皇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在金隄译《尤利西斯》中的体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平 杨娇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尤利西斯》翻译中,金隄作为翻译主体之一,不但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尽可能照顾到了作者、读者、赞助人等翻译主体。其等效翻译理论为译者协调主体间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利西斯》的翻译是文学翻译... 在《尤利西斯》翻译中,金隄作为翻译主体之一,不但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尽可能照顾到了作者、读者、赞助人等翻译主体。其等效翻译理论为译者协调主体间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利西斯》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共同发挥作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主体间性 金隄 《尤利西斯》 等效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隄等效翻译理论的衍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贺桂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8-38,112,共12页
文章从历时角度梳理了金隄等效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以求动态把握该理论自身思想的衍变。该理论的衍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的尝试与摸索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的吸收与融合阶段,2000年以后的超越与创新阶段。对该理论发展... 文章从历时角度梳理了金隄等效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以求动态把握该理论自身思想的衍变。该理论的衍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的尝试与摸索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的吸收与融合阶段,2000年以后的超越与创新阶段。对该理论发展历程的动态分析,印证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互补互促的关系,有助于当下译界认识到“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如同火花与火炬,前者为随意零散如星的感性认识,后者为成片如柱的系统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隄 等效翻译理论 尝试与摸索阶段 吸收与融合阶段 超越与创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史·地理志》抉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良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4-103,155,156,共12页
《金史·地理志》的编纂并无国史旧文可资参考,元初由王鹗奠定规模,至元末修史终有所成。志文大致以辽、宋旧疆为界,材料来源犁然可分。具体来说,契丹地面以陈大任《辽史·地理志》为底本略加删削,北宋旧境则依据政和重修《九... 《金史·地理志》的编纂并无国史旧文可资参考,元初由王鹗奠定规模,至元末修史终有所成。志文大致以辽、宋旧疆为界,材料来源犁然可分。具体来说,契丹地面以陈大任《辽史·地理志》为底本略加删削,北宋旧境则依据政和重修《九域志》确立规模,又参核宋朝国史略作补苴。其本朝建制沿革则杂抄《大定职方志》《正隆郡志》一类文献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地理志》 文献来源 编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