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抗倒高含油甘蓝型油菜CMS汉11A的选育及应用
1
作者 孙晓敏 谌国鹏 +4 位作者 邢丽红 瞿丽英 薛艳 张雁霞 裴璐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1-13,61,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用汉3A与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 a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CMS。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经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 甘蓝型油菜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用汉3A与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 a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CMS。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经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效果良好。综上,汉11A是集丰产、稳产、抗倒、抗病及高含油于一体的高配合力的不育系,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晋玲 杨鹏 +2 位作者 李炳林 安泽伟 孙黛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研究了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1晋 A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退化解体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开始减数分裂 ,但都仅... 研究了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1晋 A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退化解体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开始减数分裂 ,但都仅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 ,该不育系绒毡层提早解体与小孢子母细胞解体有关。 2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中的线粒体异常 ,对晋 A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有直接的影响。线粒体异常表现的特征为 :线粒体肿胀破裂 ,内嵴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小孢子 超微结构 棉花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利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玉英 姚文岳 +5 位作者 张素琴 凌超 沈凤英 龚静 吴晓光 金海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9-24,共6页
利用Ogura不育源,对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的甘蓝材料进行转育,获得了两个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94BC-15,94BC-12。这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克服了不育源存在的蜜腺退化及雌蕊畸形造成结实不良的生理缺陷,并基本克服了苗期低温... 利用Ogura不育源,对上海地区不同类型的甘蓝材料进行转育,获得了两个Ogura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94BC-15,94BC-12。这两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克服了不育源存在的蜜腺退化及雌蕊畸形造成结实不良的生理缺陷,并基本克服了苗期低温黄化现象,具有利用价值。利用不育系94BC-15与亲本92-B6杂交育成了杂种一代“沪甘一号”,该杂种一代具有生长势强、耐热性好、抗霜霉病和TuMV、综合园艺性状优良等特点,产量比“夏光甘蓝”增产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Ogura细胞质 雄性不育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K、V、T、CHA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乔晓琳 高庆荣 +3 位作者 张爱民 赵桂清 刘正斌 邱新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材料中表现不同,K、V、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在各个材料中表现不同,K、V、T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相差不大,也未表现出不良效应,CHA型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为2.368—1.253mg/g,较K、V、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低0.668~1.719mg/g,差异显著,开花期后差距不断缩小,趋于一致;(2)K型不育系的Fv/Fm值大多保持在0.84以上,其他不育系及保持系多在0.77~0.84之间,其中ФPSⅡ也相对较高,而T型胞质类型的Fv/Fm值相对要低,在孕穗期仅为0.77~0.806,后期有所增加;(3)保持系从抽穗期到灌浆后期Pn值多在10以上,而K、V、T型3种不育胞质类型表现出负效应,尤其在灌浆后期差异显著。在抽穗期,K型不育系的Pn值较低,T型不育系的Pn值下降幅度最大,在灌浆后期降到1.45~1.9,显著低于K、V型的1.55~2.85,太911289CHA型不育系的Pn值较高而冀5418CHA不育系Pn值较低;(4)不同不育类型的光合产物积累存在~定差异,K、V、T型3种不育系的千粒重为29.1~37.82g,CHA型不育系仅22.73~23.51g,均低于保持系,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上也有类似的表现,但是CHA型不育系蛋白质含量为19.13%-19.93%,高于其他类型不育系0.58%-3.08%,保持系最低,仅15.47%~15.38%,说明CHA造成的伤害对光合产物积累造成的影响要大于胞质效应;(5)不同基因型对细胞质的反应不同。冀5418不育系与其B系在光合速率及光合产物积累上的增减幅度小于太911289,说明后者对胞质反应较前者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胞质效应 雄性不育系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V、CHA型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庆荣 张爱民 +2 位作者 王瑞霞 乔晓琳 张永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 2个母本基因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对T、K、V、CHA型杂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K、V、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某些品质性状具有正向效应 ,其中K型细胞质效应较大 ,其杂种的千粒重、面... 采用 2个母本基因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对T、K、V、CHA型杂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K、V、T型细胞质对杂种小麦某些品质性状具有正向效应 ,其中K型细胞质效应较大 ,其杂种的千粒重、面粉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 ,超MP 2 .0 8%~ 16 .82 % ,与V、T、CHA型相比有多个性状优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容重和吸水率的杂种优势在细胞质间差异不显著 ,无细胞质优势效应 ;母本基因型与细胞质具有交互作用 ,对杂种F1 代的性状表现具有一定影响。杂种F1 的容重和评价值的互作值较大 ,分别为 2~ 34g·L- 1 和 2~ 2 8,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的互作值较小 ,分别为0 .4 2 %~ 2 .4 %和 0 .2~ 2 .2min。对优势效应大的细胞质类型 ,选择敏感的母本基因型配制杂种有利于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效应 杂种小麦 雄性不育系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晋玲 杨鹏 李炳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酶活性的变化与育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与线粒体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进行了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晋A不育系的酶活性比其保持系明显要低。这表明了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 酶活性的变化与育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与线粒体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进行了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晋A不育系的酶活性比其保持系明显要低。这表明了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体内代谢强度的差异,也说明酶活性的变化与雄性不育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a细胞质 雄性不育系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_(945)A、W_(948)A的选育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张丽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用大豆W202(中油89B)作母本,分别与W210、W212二个品种杂交的F1 发现不育株,通过正反交测定属质核互作型不育,通过连续四代核置换回交,获雌雄育性较稳定的二个不育系W945A和W948A。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 雄性不育系 选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稻Wanilav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AFLP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永军 谢崇华 +6 位作者 张景荣 郑文静 胡尚连 魏炘 王琦琳 杞从婷 刘永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初步鉴定了爪哇稻Wanilav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并以2套水稻(Oryza sativa)同核异质材料27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273D(D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273B,80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803WA(野败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 初步鉴定了爪哇稻Wanilav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并以2套水稻(Oryza sativa)同核异质材料27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273D(D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273B,80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803WA(野败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803B为研究对象,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JW型不育胞质的指纹图谱,分离了JW型胞质与野败型胞质及保持系的差异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同核异质材料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指纹图谱 爪哇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 MS22A的选育与遗传 I.双低不育系C MS22A的选育及其败育类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田保明 王建平 +3 位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朱家成 赵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5,共4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 2A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 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 ,配合力高 ,抗病抗倒 ,品质优良。CMS2 2A属...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 2A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 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 ,配合力高 ,抗病抗倒 ,品质优良。CMS2 2A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 ,雄蕊败育短缩至雌蕊基部 ,♂ /♀ <0 .5 ,花药退化变小、无花粉。雌蕊发育正常 ,花瓣虽变小皱缩 ,但花瓣开张正常 ,可以正常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不育率稳定保持在 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不育系 CMS22a 选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平 丛玲 +4 位作者 王春语 朱振兴 A Ashok Kumar 张丽霞 陆晓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7,共6页
线粒体基因组易位是导致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产生的重要遗传机制。比较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寻找易位区为克隆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高粱A1型细胞... 线粒体基因组易位是导致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性状产生的重要遗传机制。比较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寻找易位区为克隆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以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x623A和其保持系Tx623B为试验材料,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结合三代PacBio测序技术,对2个样品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比较和分析不育系和保持系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差异。高粱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49 727 bp和452 772 bp,预测编码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分别为147和145个,且两基因组特有基因分别为8个和6个。两线粒体基因组共线性比较分析,发现存在一个57 kb的基因组片段易位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区域,该易位区可能与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Tx623A和Tx623B线粒体基因组中易位区为高粱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克隆提供了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不育系 保持系 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MS恢复基因Rf2功能性分子标记开发及恢复系新种质创制
11
作者 赵天宇 杨绪磊 +5 位作者 王孟磊 韩忠旭 王铭钰 林春晶 张井勇 张春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8-1795,共8页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 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的组成及数量直接决定恢复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通过“三系”法育成的杂交大豆的育性稳定性。Rf1基因广泛存在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而Rf2作为新发现的强恢复基因仅在极少数恢复系中存在。为此,通过开发Rf2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利用常规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聚合恢复基因Rf1和Rf2,可创制具有强恢复能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新种质。结果表明,Rf1和Rf2分子标记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目标恢复基因类型,显著提高基因聚合恢复系新种质的育种效率。同时,创制出的恢复系新种质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表现优异。本研究为“三系”杂交大豆育种提供了优异的恢复系新种质,也为今后更多强恢复系的高效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不育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宝存 沈银柱 +7 位作者 黄占景 刘植义 何聪芬 柏峰 马闻师 封树梅 王京兆 王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genome)的指纹图谱进...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e,CMS)与mtDNA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DNa RaPD 保持系 小麦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afstu棉花雄性不育系遗传类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万发 邢宏宜 +2 位作者 贺道华 杨安民 左田夫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以中棉所41、陕7359(系)、陕2089(系)、陕2234、陕024(系)5个陆地棉种质和8046-1、8046-2、8046-3三个与不育系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种质为测试父本,采用连续多代和多父本分别株对株测交,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的暂定名Wnafstu的雄性... 以中棉所41、陕7359(系)、陕2089(系)、陕2234、陕024(系)5个陆地棉种质和8046-1、8046-2、8046-3三个与不育系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种质为测试父本,采用连续多代和多父本分别株对株测交,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的暂定名Wnafstu的雄性不育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陆地棉种质父本与不育系测交后,子代均为100%不育株;3个与不育株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株分别与不育株测交后,子代有不育和可育株两种类型,分离没有规律。据此认为,该不育系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一般陆地棉种质与其杂交,都可保持其不育性。与其具相同遗传背景的可育种质对不育系育性有恢复功能。提出了对该不育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Wnafstu胞质不育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CMS-WA和CMS-Y育性恢复基因Rf3和Rf4的等位性分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健 兰伟 +1 位作者 廖秋平 马同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0-757,共8页
为了检测水稻第1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第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4的等位性分化,利用8个携带Rf3基因座位,16个携带Rf4基因座位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substitution line,SSSL)和华粳籼74(HJX74)为父本,野败型(WA... 为了检测水稻第1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第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4的等位性分化,利用8个携带Rf3基因座位,16个携带Rf4基因座位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substitution line,SSSL)和华粳籼74(HJX74)为父本,野败型(W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ZsA)和Y型(Y)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HnA)为母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鉴定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的F1杂种株并对其花粉和小穗育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24个SSSLs和HJX74对于2个不育系的恢复力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携带Rf3基因座位的SSSLs恢复力均低于携带Rf4基因座位的SSSLs,并且低于对照品种HJX74;SSSL S6对于WA-CMS的花粉小穗育性分别为7.2%和15.5%,对于Y-CMS的花粉小穗育性分别为1.3%和12.4%,表现出最弱的恢复力;SSSLs S14-S18和SSSL S20对这2种不育系的平均花粉和小穗育性分别高于70%和85%,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2)在恢复基因Rf3和Rf4基因座分别鉴定出3个和4个等位基因,由弱到强依次命名为Rf3-1、Rf3-2、Rf3-3和Rf4-1、Rf4-2、Rf4-3、、Rf4-4,受体亲本HJX74的基因型为Rf3Rf3/Rf4Rf4,其Rf3的恢复性强于Rf4恢复性。(3)在HJX74的遗传背景下,WA型不育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Y型不育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 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育性鉴定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施展 万正杰 +3 位作者 徐跃进 邹瑞昌 黄涛 傅廷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及其保持系6w-9605B的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确定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并对不育系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和育性鉴定。...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及其保持系6w-9605B的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确定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并对不育系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保持系6w-9605B花药发育正常;不育系6w-9605A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分化时期,占总败育花药的66.7%,不形成花粉囊和花粉粒,属于无花粉囊型败育;另外33.3%的败育花药可形成花粉囊,小孢子均受阻于单核靠边期或者二胞期,败育特点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挤压小孢子,导致小孢子和绒毡层解体;6w-9605A的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花药发育 小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士云 王守海 +4 位作者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8,共6页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1单株谷重普遍有正向超高亲优势,与亲本不育系S和A配制的组合相比,有些组合具更强的产量超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F1单株谷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选育的2310SA在2个试验点的一般配合力均强于亲本不育系2310S和2277A,其配制的组合有的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另外,SA配制的组合在产量经济性状上,陵水点的单株有效穗数变异较大,合肥点的每穗总粒数变异较大,它们各自对产量的贡献也都最大;陵水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A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S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A配制的组合而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 产量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雄性不育系117A的选育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天华 毛伟海 +5 位作者 包崇来 胡海娇 朱琴妹 杜黎明 赵小明 韦顺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30,共3页
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浙3A为不育源,萝卜自交系117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选育出优良萝卜雄性不育系117A。117A经济性状优良,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开花结实性状优良,有效花数多,结实性好... 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浙3A为不育源,萝卜自交系117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选育出优良萝卜雄性不育系117A。117A经济性状优良,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开花结实性状优良,有效花数多,结实性好,利用117A选配的组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胞质雄性不育系 选育 回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线粒体DNA片段转化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宝存 葛荣朝 +1 位作者 沈银柱 黄占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其不育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利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75 3369B线粒体的基因文库,选取其中所载外源片段较大的重组子转化T型不育系小麦75 3369A,结果重组子ME252和ME317的转...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其不育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利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75 3369B线粒体的基因文库,选取其中所载外源片段较大的重组子转化T型不育系小麦75 3369A,结果重组子ME252和ME317的转化后代变成可育,表明线粒体的部分片段可以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小麦 不育系 果重 外源 花粉管通道法 重组子 植物界 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庆军 张福耀 +4 位作者 李团银 柳青山 杜志宏 平俊爱 侯爱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5,共8页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转育 抗丝黑穗病 抗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晋玲 安泽伟 樊冬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两种同工酶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时期与其细胞形态...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两种同工酶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的时期与其细胞形态学观察到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一致。这说明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同工酶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