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北彭山还原性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Sn富集的启示:来自锆石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青青 唐菊兴 +8 位作者 项新葵 赵晓彦 汪方跃 徐裕敏 郭虎 余振东 谢金玲 代晶晶 彭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9,共17页
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区划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江南钨多金属成矿带的过渡部位。以前研究认为与锡大规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通常为高分异的过铝质岩浆,但是关于Sn在还原性岩浆中与矿物相的分配和迁移的氧逸度阈值犹未可知,锡与钨在赣... 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区划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江南钨多金属成矿带的过渡部位。以前研究认为与锡大规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通常为高分异的过铝质岩浆,但是关于Sn在还原性岩浆中与矿物相的分配和迁移的氧逸度阈值犹未可知,锡与钨在赣北地区成矿的分带分区(解耦)究竟是受岩浆源区特征的控制还是为氧逸度所制约,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区内花岗岩岩石成因、锡的来源、岩浆演化早期的氧化还原条件,及其对锡在岩浆中的分配、萃取和迁移的控制过程开展了研究,即对彭山岩体进行了精细的锆石原位微区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锆石P含量普遍较高,结合P(∑REE+Y)拟合的3条趋势线的斜率分别为0.91、0.85和0.81,与S型花岗岩(∑REE+Y)<1.15×P演变规律相符。在Eu/Eu^(*)Yb N/Gd N关系图解中未显示出与Ti分离曲线的同步协变关系,相反,各组岩石均显示为负相关关系,说明3组锆石Eu/Eu^(*)的比值受榍石与斜长石的共结晶的影响较为有限。依据Hf Ce^(4+)/Ce^(3+)zircon和Ti Ce^(4+)/Ce^(3+)zircon关系图,白云母花岗岩数据区域均位于趋势线末端,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相比,显示出更低的氧逸度特点。Eu/Eu^(*)与Ce^(4+)/Ce^(3+)zircon比值在各岩石单元中所表现出的还原程度是相耦合的,即组成彭山岩体的3个岩石单元——成矿后花岗斑岩岩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基和白云母花岗岩成矿岩株,其锆石Eu异常(Eu/Eu^(*))和Ce^(4+)与Ce^(3+)比值(Ce^(4+)/Ce^(3+)zircon)呈逐渐递减趋势。双桥山群中1.5~1.3 Ga砂泥质沉积岩与细碧角斑岩系组成的海相古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可能提供了本区Sn的初始来源。白云母花岗岩成矿岩株的氧逸度显著低于大湖塘石门寺矿床的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揭示了富锡岩浆演化比富钨岩浆具有更低的氧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 s型花岗岩 sn富集 锆石 赣北 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彭山矿田S型花岗岩成岩时代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项新葵 徐裕敏 +3 位作者 尹青青 潘大鹏 余振东 钟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51-352,共2页
1矿田地质概况 江西彭山矿田为一以锡、铅、锌、萤石为主,并存在锑、铜、金等矿产的大型多金属矿田。地处江西省德安县,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钨锡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南... 1矿田地质概况 江西彭山矿田为一以锡、铅、锌、萤石为主,并存在锑、铜、金等矿产的大型多金属矿田。地处江西省德安县,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钨锡金多金属成矿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南,钦杭结合带以北,九江坳陷南缘偏九岭-障公山隆起带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时代 s型花岗岩 彭山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江西省再生稻种植气候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淑娥 李迎春 殷剑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73-576,共4页
针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充分采用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3S”技术 ,对江西省再生稻种植进行气候可行性研究 ,对再生稻生产、布局进行综合气候区划 ,为江西省再生稻的推广和发展提... 针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充分采用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3S”技术 ,对江西省再生稻种植进行气候可行性研究 ,对再生稻生产、布局进行综合气候区划 ,为江西省再生稻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气候 可行性研究 江西 GIs GP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G滤波的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恒 沈润平 +1 位作者 吴立叶 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01-106,共6页
利用2004~2013年MODIS-EVI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S-G滤波数据重建技术,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趋势分析法对江西省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时空动态监测.结果表明:S-G滤波能够有效提高植被指数产品数据质量;2013年江西省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9.3%,... 利用2004~2013年MODIS-EVI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S-G滤波数据重建技术,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趋势分析法对江西省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时空动态监测.结果表明:S-G滤波能够有效提高植被指数产品数据质量;2013年江西省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9.3%,处于中高覆盖度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东西南三面高,中部和北部较低”的特点.2004年植被覆盖度最小为65.4%,2012年增加至最大值69.6%,整体呈现改善增加趋势.过去的10年中,植被覆盖增加面积为5.87×104 km2,主要集中在抚州,萍乡市和赣州市以北地区;植被覆盖减少面积为4.53×104 km2,主要集中在九江,宜春,南昌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植被覆盖度 s-G滤波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H-O-S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 于长琦 +4 位作者 曾载淋 刘翠辉 贺根文 陈伟 邬思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20,共8页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测试结果,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矿石硫化物中δ^(34)S组成特征(-5. 50‰~-0. 20‰,集中于-3. 0‰~0. 0‰)显示,硫源以岩浆硫为主,较宽的变化范围预示成矿流体遭受了叠加和改造作用。δD-δ^(18)O同位素组成主要集中于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区域(δD=-74. 4‰~-48. 0‰,δ^(18)O_(H_2O)=3. 76‰~10. 86‰),说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天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岩浆热液与含钙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大规模变质流体,再加上少量的天水混入,流体间的不混溶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岩体与含钙层位接触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钨多金属矿床 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的制约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世伟 王凯兴 +1 位作者 刘晓东 雷勇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809,共22页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a 2 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 2 O 5、TiO 2、TFeO/MgO、Al 2 O 3/TiO 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t)值(-8.22~-13.93),高(87 Sr/86 Sr)i=(0.71283~0.72410)。锆石176 Hf/177 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 s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早古生代 宜黄岩体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中部新丰街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书奇 姜耀辉 +2 位作者 王国昌 倪春雨 青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对江西中部新丰街花岗质岩体开展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新丰街岩体由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组成;两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148 Ma);二云母... 对江西中部新丰街花岗质岩体开展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新丰街岩体由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组成;两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148 Ma);二云母花岗岩SiO_2含量为75.71%~78.36%,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Mg#变化于0.26~0.34,具有较低的Ga/Al比值(绝大部分<2.6×10^(-4))和较低的Zr+Nb+Ce+Y含量(<350×10^(-6)),全岩εNd(t)为-10^-8.2,锆石原位ε_(Hf)(t)为-15.7^-9.4;黑云母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25%~74.41%,主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也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Mg#变化于0.32~0.37,同样具有较低的Ga/Al比值(绝大部分<2.6×10^(-4))和较低的Zr+Nb+Ce+Y含量(<350×10^(-6)),全岩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136~0.7153,εNd(t)为-10.0^-8.9,锆石原位ε_(Hf)(t)值为-16.5^-10.9。通过综合研究认为二云母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是由下地壳中变质泥岩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是由下地壳中长英质火成岩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岩体侵位于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街岩体 江西中部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s型和I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福泉山岩体高分异S型花岗岩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文坦 刘广虎 +3 位作者 马虎超 贾旭 张斌斌 张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7-589,共13页
福泉山岩体位于赣东北地区,为揭示其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对福泉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其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约为130 Ma,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 福泉山岩体位于赣东北地区,为揭示其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对福泉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其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约为130 Ma,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5.47~-1.51,t DM2为1255~1668 Ma。该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较高的SiO_(2)(73.45%~74.56%)、富碱(7.61%~7.9%)、富铝(13.22%~13.5%),亏损Ba、Nb、Sr、Ti等元素,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87.1×10^(-6)~263.9×10^(-6)),并具有负Eu异常,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分布曲线等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福泉山岩体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产生的拉张构造背景,为岩石圈地幔上涌导致的中元古代下地壳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s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赣东北地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
9
作者 汤兰荣 董非非 +1 位作者 曾新福 项月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182,共6页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且值相近,拟合平均值为QP(f)=(20.76+1.67)*f(1.03±0.04),寻乌台和安远台(流逝时间均为21 s)拟合平均值为QS(f)=(18.86+1.46)*f(0.84±0.04)。Q值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这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也和该地区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归一化 P波衰减 s波衰减 Q值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构建门阀制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海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北魏宗室鲜卑勋贵执政力退化,是促使孝文帝迁都构建门阀制的核心因素。定姓族是北魏皇帝和宗王、八姓勋贵主导,以巩固其政治社会地位为核心,以在官僚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八姓和其他鲜卑勋贵、汉人士族为主要实施对象,自上而下对统治集... 北魏宗室鲜卑勋贵执政力退化,是促使孝文帝迁都构建门阀制的核心因素。定姓族是北魏皇帝和宗王、八姓勋贵主导,以巩固其政治社会地位为核心,以在官僚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八姓和其他鲜卑勋贵、汉人士族为主要实施对象,自上而下对统治集团内各阶层政治等级秩序的再调整。排斥在门阀制外的代人鲜卑军士,是北魏宗室鲜卑勋贵掌权的武力基础。北魏朝廷为安抚其群体,滥授军阶,使其群体侵占了士族门阀拥有的政治身份和官位,造成孝文帝所建官分清浊、士庶有别的门阀制难以维系,引发胡汉门阀与下层军人、代北六镇酋豪之间的政治残杀,导致北魏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改革 宗室 勋贵 门阀 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东乡—相山中生代火山岩中富铝矿物的发现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昌实 楚雪君 +2 位作者 沈渭洲 陈繁荣 王德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7-163,T001,共8页
本文讨论在江西东乡上侏罗统虎岩组凝灰岩和相山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中新发现的石榴石、红柱石等富铝硅酸盐矿物。石榴石呈自形的菱形十二面体,常包裹含钛磁铁矿、针状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东乡产出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 本文讨论在江西东乡上侏罗统虎岩组凝灰岩和相山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中新发现的石榴石、红柱石等富铝硅酸盐矿物。石榴石呈自形的菱形十二面体,常包裹含钛磁铁矿、针状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东乡产出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相山为钙质铁铝榴石。根据石榴石—熔体成分计算石榴石形成时温度为1060℃,压力为6×10~8Pa。二长温度计计算长石形成温度为785℃。从而证实石榴石为岩浆成因,厘定了本区火山岩是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富铝 矿物 石榴石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02
12
作者 蒋少涌 彭宁俊 +3 位作者 黄兰椿 徐耀明 占岗乐 但小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9-655,共17页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年代学 矿床成因 高分异s型花岗岩 大湖塘钨矿床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8
13
作者 崔圆圆 赵志丹 +5 位作者 蒋婷 杨金豹 丁聪 盛丹 侯青叶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11-4024,共14页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留纪。岩体总体为过铝质到强过铝质(A/CNK=1.05~1.28)、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花岗岩和包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一致,均富集Rb、Th、U、K、Pb,亏损Ba、Sr、P、Ti,Eu负异常明显。岩石属于S型花岗岩。花岗岩和包体εHf(t)均为负值,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3.7^-3.3,-8.4^-3.2),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较老(总体为1.6~2.3G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早古生代晚期赣南地区,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范围的成熟地壳的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源于中、下地壳的熔体在约425Ma侵位形成中酸性岩浆,再向上侵位形成会同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晚期 地球化学 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 s型花岗岩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赣民系、广府民系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潘莹 施瑛 《南方建筑》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湘赣民系和广府民系是中国南方汉族五大民系中的两支。其主要聚居区均为耕作条件较好的低丘平原。但不同的民系发展历程,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聚落形态呈现鲜明的差异。本文旨在分析这种差异和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湘赣民系 广府民系 传统聚落形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家菁 王登红 +5 位作者 刘善宝 陈郑辉 施光海 王静 王永庆 魏英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25-3333,共9页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 江西省铅山县篁碧铅锌矿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的北武夷地区,该地区是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主要特征。篁碧铅锌矿之西侧冷水坑地区,东侧的梨子坑、仙霞岭都已有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篁碧矿石中闪锌矿进行同位素年代学测试;Rb-Sr法和Sm-Nd法两种同位素年龄测试,得到其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5.4±4.4Ma(SMWD=0.52)和139±15Ma(SMWD=0.118)。结果表明该矿床系形成于早白垩世,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闪锌矿可以作为测年的理想矿物。V5号矿脉的铅锌矿石和方解石脉的C、S、O同位素分析结果:铅锌矿的34SV-CDT为2.5‰~5.1‰,方解石脉的13CV-PDB为-2.6‰~-4.7‰,18OV-PDB为-23.9‰~-27.7‰,18OV-SMOW为2.3‰~6.2‰。以上数据显示矿石中S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方解石脉中C、O显示其来源比较复杂,指示源于基性岩或地幔源,并有大气降水。综上说明该矿床为早白垩世的岩浆热液矿床。上述研究丰富了北武夷地区的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中生代成矿时代由西往东渐新。岩浆源方解石脉的发现暗示北武夷隐伏基底断裂可能深达地幔,为钦杭结合带南界的厘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C、s、O同位素 闪锌矿Rb-sr和sm-Nd定年 江西篁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与钨锡矿化有关的九曲二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岩石成因初探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希林 毛建仁 +2 位作者 刘凯 叶海敏 王开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6,共14页
九曲二云母花岗岩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U-Pb和LA-ICP-MSU-Pb测试结果分别为169±8Ma和169.6±0.8Ma,属于中生代中侏罗世。九曲岩体的钾长石和白云母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100.80±0.76Ma和169.7±1.2Ma,反等时... 九曲二云母花岗岩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U-Pb和LA-ICP-MSU-Pb测试结果分别为169±8Ma和169.6±0.8Ma,属于中生代中侏罗世。九曲岩体的钾长石和白云母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100.80±0.76Ma和169.7±1.2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04.1±3.5Ma和170.4±2.2Ma,分别代表了钾长石和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九曲岩体具有两阶段的冷却速率,在早阶段其冷却曲线为近垂直于年龄轴的直线,晚阶段的冷却速度为2.90℃/Ma;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总的特点是富硅、碱,贫钙、镁、钛、磷;DI介于95.04~95.57之间,反映了岩体经历了高程度分异演化作用;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呈稍向左倾的重稀土富集型,Eu强烈负异常,εNd(t)值介于-9.51~-10.12之间,计算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介于1.83~1.87Ga,推测其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的陆壳富泥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类,较低的K/Rb值暗示了在演化过程中有挥发分流体参与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曲岩体 锆石U—Pb年龄 s型花岗岩 高分异 流体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花家涛 戴国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对史志与传说的分析,解读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三元素的文化复合体的变迁。结果显示:远古时期,在祭祀"火与始祖"的"火节"中,通过"扭结滚摔"的仪式性摔跤动作祈求"种族绵延"... 通过对史志与传说的分析,解读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三元素的文化复合体的变迁。结果显示:远古时期,在祭祀"火与始祖"的"火节"中,通过"扭结滚摔"的仪式性摔跤动作祈求"种族绵延",表征"生殖崇拜"观念;汉唐时期转换为"鬼神崇拜"下的"人神扭打"的摔跤仪式,祈求人畜平安的"除秽禳灾";明清之际转变为"祖灵崇拜"下以"一跤定胜负"预测农业丰歉,以"战无不胜"演绎护卫寨民的英雄故事,以"谦逊礼仪"表征民族融合的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村寨 火把节 摔跤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芳荣 沈渭洲 +1 位作者 舒良树 向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56-3468,共13页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 上犹、陡水、龙回和乐安岩体是江西省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较高的S iO2含量(平均73.80%)、K2O/Na2O比值(平均为1.33)和ACNK值(平均为1.05);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P、Ti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比值平均为6.78),Eu亏损相对明显(δEu值平均为0.39)。同时,它们具有稍高的εNd(t)值(平均为-5.7)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平均为1617M a)。它们在ACF和(La/Yb)N-δEu图解中,投影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范围内;在εNd(t)-t图解中,位于华南元古代地壳演化域内;在Rb/Sr-Rb/Ba和A/MF-C/MF图解中,它们的源区物质是泥质岩和砂质岩而不是幔源基性岩;此外,在研究区域内,迄今未发现早古生代幔源岩浆活动。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应归属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与早古生代晚期的板内作用有关,即早先受区域挤压应力场影响,武夷、南岭、赣中等块体彼此拼贴,进而增生到扬子地块之上;稍后,由于应力场的转化,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并在减压、导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位于中、上地壳层位的低成熟度泥砂质碎屑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 陆内造山 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应用与农户收入增长:以江西农户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波 于冷 史清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关于农业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围绕农户收入影响农业技术应用这一分析路径考查两者关系,而从农业技术应用影响农户收入增长这一分析路径探讨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为此,探讨现阶段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 关于农业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围绕农户收入影响农业技术应用这一分析路径考查两者关系,而从农业技术应用影响农户收入增长这一分析路径探讨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为此,探讨现阶段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江西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通过对江西省农业技术应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可以更加精确地估计和验证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应用 农户收入 固定效应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地区昆山钨-钼-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明玉 丰成友 +4 位作者 武广 王辉 吴玉 韩梅梅 武文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15-2631,共17页
昆山矿床位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的南部,产出石英细脉带型W-Mo-Cu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阶段(Ⅰ)、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 昆山矿床位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的南部,产出石英细脉带型W-Mo-Cu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阶段(Ⅰ)、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昆山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昆山矿床发育纯气相型(PG)、纯液相型(PL)、富液两相水溶液型(WL)三类包裹体。Ⅰ阶段主要发育WL型流体包裹体,并有少量PG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6~388℃,盐度为0. 5%~13. 8%NaCleqv,密度为0. 54~0. 90g/cm^3;Ⅱ阶段亦主要发育WL型和少量PG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1~390℃,盐度为0. 5%~12. 7%Na Cleqv,密度为0. 51~0. 93g/cm^3;Ⅲ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8~376℃,盐度为0. 7%~11. 2%NaCleqv,密度为0. 57~0. 91g/cm^3;Ⅳ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并有少量的P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73~288℃,盐度为0. 4%~11. 8%NaCleqv,密度为0. 76~0. 97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流体,成矿晚阶段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亦有少量CH_4和CO_2,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Ⅰ、Ⅱ和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值为-92‰~-56‰,计算获得的δ^(18)O水值为3. 8‰~6. 4‰;石英-方解石阶段的δD值为-68‰~-58‰,δ^(18)O水值为0. 5‰~0. 7‰。H-O同位素结果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集中,其值为-1. 5‰~3. 0‰,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辉钼矿-石英阶段的石英包裹体中CO_2的δ^(13)CV-PDB值为-6. 6‰和-5. 9‰,平均-6. 3‰;晚阶段石英-方解石脉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为-12. 3‰~-10. 2‰,平均-11. 0‰,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中的碳主要由花岗岩浆提供,且受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而晚阶段方解石脉中的碳还受到了双桥山群沉积有机物质的影响。成矿流体的冷却作用是导致昆山矿床钨、钼和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C-s同位素 昆山W-Mo-Cu矿床 大湖塘矿田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