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vaBeans技术的快速流程建模工具研究
1
作者 陈亚奇 张树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37-39,共3页
利用JavaBeans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构造流程模型元素,并以现成的Java开发测试环境为组件框架实现了流程模型的设计。以该方式构建的流程建模工具环境,分离了应用程序环境处理逻辑与业务逻辑,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具体的业务逻辑,具有快速... 利用JavaBeans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构造流程模型元素,并以现成的Java开发测试环境为组件框架实现了流程模型的设计。以该方式构建的流程建模工具环境,分离了应用程序环境处理逻辑与业务逻辑,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具体的业务逻辑,具有快速、可靠、高扩展能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流程建模工具 javabeans组件 工具软件 事件处理 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转速基准建模方法研究
2
作者 徐茂峻 刘金鑫 +3 位作者 金泽熙 欧阳汀益 赵小天 宋志平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针对现阶段燃油流量测量置信度低,导致其测量误差影响航空发动机实时动态模型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以转速基准代替传统燃油基准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传统部件级实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将实测状态参数转速信号作为模型的参考目标,以燃油流... 针对现阶段燃油流量测量置信度低,导致其测量误差影响航空发动机实时动态模型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以转速基准代替传统燃油基准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传统部件级实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将实测状态参数转速信号作为模型的参考目标,以燃油流量作为调整参数进行模型转速和实测转速之间的对准控制,间接实现对输入燃油的自动校正进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此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约束PI控制算法,用于实现精准的转速对准控制。基于实际地面试车数据和模拟的燃油测量误差案例进行了建模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速基准模型较传统部件级模型相比,风扇转速、压气机转速、压气机后总压、涡轮后总温四个参数获得了更低的建模误差,其建模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90.0%,55.6%,27.1%,29.0%,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部件级模型 燃油测量 转速基准 自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元的二氧化碳驱模拟及窜流通道预测方法
3
作者 徐云峰 刘伟 +1 位作者 赵辉 陈奇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径追踪算法表征节点间连通性,同时运用同步随机扰动逼近算法进行历史拟合,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反演。结果表明:在概念算例中,模型历史拟合精度达95.17%,单次模拟耗时仅为23.33 s,计算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网格方法的140.28 s;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累产油和累产气的拟合精度分别达到96.1%和94.2%,单井日产油和日产气的平均拟合精度为91.21%;模型能够有效识别RA0050井组中的气窜通道,与示踪剂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全组分模型 连接元法 流动路径追踪 气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机车车侧部件检测研究
4
作者 黄洪 谢茂华 姚毅甡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1-57,共7页
随着重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关键部件的检测与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机车车底及车侧由于环境复杂,存在较大检测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1种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检测方法,利用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深度处理,使模型更关... 随着重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关键部件的检测与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机车车底及车侧由于环境复杂,存在较大检测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1种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检测方法,利用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深度处理,使模型更关注待检测区域,将多层特征图合并,从而对分层处理的特征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在MVTec AD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与同类型模型Fastflow和CS-flow相比,所提方法的AUROC达到了98.6%。在机车车侧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达到了98.44%的检出率和1.6%的误报率,通过对机车车侧部件异常的定位和检测,可以有效地确保机车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关键部件检测 归一化流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式膜元件内部结构设计与通量优化研究
5
作者 戴启军 康燕 +4 位作者 吴宗策 金焱 韩前武 张玲玲 唐伦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为了研究卷式膜元件产水量与膜片性能不匹配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卷式膜元件内浓网、淡网流道压力分布,通过建立卷式膜元件产水流量数学模型计算淡网流道的压力损失,评估不同构型膜元件产水流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产水流道... 为了研究卷式膜元件产水量与膜片性能不匹配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卷式膜元件内浓网、淡网流道压力分布,通过建立卷式膜元件产水流量数学模型计算淡网流道的压力损失,评估不同构型膜元件产水流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产水流道内的压降梯度沿涡旋线方向,且随汇聚的纯水增加压降梯度逐渐变大;在不同条件不同构型的八寸工业膜元件中,淡网流道总压力损失为60~170 kPa,当膜页长度减小、淡网流阻系数减小、淡网厚度增加时,淡网流道的总压力损失减小,膜元件产水量有所提升;对于低阻力膜,不同构型的膜元件的产水量差异最大达14%,而对于高阻力膜,不同构型的膜元件的产水量差异最大则只有4.8%,膜元件产水差异在低阻力膜中更显著。本文开发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于定量计算不同构型、不同流阻淡网、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膜元件产水量,并评估其与膜片性能的差异,确定产水流量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膜元件 组件构型 淡网流阻 压力损失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的薄壁构件注塑充填模拟
6
作者 邹书琴 董勤喜 +1 位作者 贾伟 于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数的网格,分别进行充填模拟,分析相关物理量计算的准确性,得出当薄壁构件在厚度上的网格层数不少于7层时,能够对注塑充填过程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据此标准,对两个薄壁构件进行了填充模拟,其中,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471 mm,网格总数551124个,厚度方向为7层;不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857 mm,网格总数为2262498个,厚度方向为7层。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商业软件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此薄壁构件网格划分标准的可行性。此外,对两个薄壁构件充填过程中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型腔内部压力均在充填结束时表现为浇口周围较大,沿着熔体前沿流动方向的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厚度方向上分布均匀,但速度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通常在壁面附近速度较小,在型腔中心位置速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两相流模型 薄壁构件 网格划分标准 网格尺寸 充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热源对掘进巷道热环境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孝东 张玉 +3 位作者 刘杰 贺德幸 张佳琳 程玥淞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8-100,共13页
以铲运机为例的移动热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掘进巷道,继而影响巷内风流温、湿度的分布。在云南某矿掘进巷道进行现场实测试验,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与实际生产设备一致的移动热源几何模型,基于组分输运模型以及自然... 以铲运机为例的移动热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掘进巷道,继而影响巷内风流温、湿度的分布。在云南某矿掘进巷道进行现场实测试验,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与实际生产设备一致的移动热源几何模型,基于组分输运模型以及自然对流传热类型下的Realizablek-ɛ湍流模型,采用重叠网格法、动网格法对移动热源影响下风流温、湿、焓的纵向、垂向及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中的移动热源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巷内宏观温度场的结构状态;移动热源运行周期试验中,近工作面处风流温、湿度随远离工作面而缓慢上升,距工作面12 m处测得风流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峰值分别为32.35℃和92.46%;风流焓值符合规则性概率分布,拟合的焓值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间极度重合,说明移动热源运行环境内风流焓值符合正态分布特征;移动热源运行区域的中段及近壁面处出现高焓区域,峰值为89.80(kJ/kg空气);同种监测环境下,不同监测组别下的风流焓值平均值、中位数组间差值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 组分输运模型 风流焓值 Realizablek-ɛ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台风动态过程的电网故障路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汤耀景 林雅 +4 位作者 张彩友 潘福荣 王星洁 郑杨 陆旭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台风等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电力系统难以承受大停电事故带来的后果,研究台风灾害下电网故障路径的准确推演方法,对降低停电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台风导致的高故障概率元件作为初始故障集,综合...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台风等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电力系统难以承受大停电事故带来的后果,研究台风灾害下电网故障路径的准确推演方法,对降低停电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台风导致的高故障概率元件作为初始故障集,综合考虑台风动态路径导致的线路故障概率指标和交流潮流分析得到的潮流波动关联性指标,判断出下级故障元件;若该过程中不满足风险约束条件,还需采用GPU并行加速最优潮流计算,进行下级故障的最小切负荷计算,最后可以得到台风动态路径影响下的树状故障演变路径。通过IEEE39节点系统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说明了电力系统的故障路径与强台风的动态路径之间的强相关性,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加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路径树 事故链 风场模型 元件脆弱性 并行潮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JB和HLA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明彦 陆铭华 史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59-4163,4217,共6页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具有重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在分析了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JB(企业级JavaBean)和HLA(高层体系结构)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架构,建立了包含基础模型、装备模型和兵力模型的潜艇作战仿真...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具有重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在分析了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JB(企业级JavaBean)和HLA(高层体系结构)的潜艇作战仿真系统架构,建立了包含基础模型、装备模型和兵力模型的潜艇作战仿真模型系。详细描述了基于EJB的潜艇作战仿真模型、仿真数据库访问、基于HLA的联邦对象模型以及联邦成员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的部署以及一个仿真实例的运行过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部分模型得到重用,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级JavaBean 高层体系结构 潜艇作战仿真 组件开发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约束流道环境下的软性磨粒流流场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计时鸣 池永为 +3 位作者 谭大鹏 唐波 李琛 付有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77,F0003,共8页
为了解决软性磨粒流加工中工件表面特定加工区域材料去除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约束模块结构控制约束流道内流场的方法。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两相流模型,建立了面向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湍流流型分析的动力学模型。以波浪... 为了解决软性磨粒流加工中工件表面特定加工区域材料去除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约束模块结构控制约束流道内流场的方法。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两相流模型,建立了面向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湍流流型分析的动力学模型。以波浪形和矩形2种约束流道为具体模拟仿真对象,研究软性磨粒流流经2种约束流道过程中压力、速度等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简单流道内的湍流动能小于复杂流道内的湍动能,因此在流道内加入约束模块可提高湍流的紊乱程度;流道加工表面的静压力、动压力在波浪形约束模块作用下比在矩形约束模块的作用下流道性能有所提高,同时在波浪形流道内可根据约束形状形成明显的压力差值;加入不同形状的约束模块改变流道横截面积,可以改变加工表面压力、速度、磨粒入射角等工艺参数,并且能够获得更加明显的小涡流以提高加工精度。数值模拟结果为软性磨粒流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部分通过试验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数值方法 动力学模型 软性磨粒流 约束模块 Mixture模型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ttice Boltzmann模型的液-液混合流模拟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红斌 刘学慧 +1 位作者 柳有权 吴恩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71-2079,共9页
引入了一种二元Lattice Boltzmann Model(LBM),实现了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流的模拟.不同于其它的类似模型,它区分考虑了流体的粘性和扩散特性,可以很容易地模拟各种互溶或者不互溶的混合流现象.此外,由于LBM的运算大都是线性的局部运算,... 引入了一种二元Lattice Boltzmann Model(LBM),实现了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流的模拟.不同于其它的类似模型,它区分考虑了流体的粘性和扩散特性,可以很容易地模拟各种互溶或者不互溶的混合流现象.此外,由于LBM的运算大都是线性的局部运算,这使得它很容易在可编程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 Unit,GPU)上进行加速,从而进行实时模拟.给出了若干二元混合流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 LATTICE Boltzmann模型 GPU 粘性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元分析与现场数据的过热汽温动态建模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小桃 倪维斗 +1 位作者 李政 郑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为克服试验建模与机理建模方法的不足,对利用现场数据建立过热汽温的动态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过热汽温的12个主要过程变量的运行数据进行主元分析,得到了2~3个主元,计算了各主元的贡献率、T2统计量以及在T2统计量较大时12个过程... 为克服试验建模与机理建模方法的不足,对利用现场数据建立过热汽温的动态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过热汽温的12个主要过程变量的运行数据进行主元分析,得到了2~3个主元,计算了各主元的贡献率、T2统计量以及在T2统计量较大时12个过程变量对第1主元的贡献,确定出过热器喷水流量是引起过热汽温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现场数据,证明了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满足闭环可辨识性条件;并且建立了过热器喷水流量扰动下过热汽温的动态数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模型反映了过热汽温的实际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现场数据 过程变量 动态建模 动态数学模型 过热器 运行 主元分析 行数据 可辨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新生 吴百锋 朱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根据嵌入式软件的特点,提出一种以模型为中心、基于组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它以动态数据流图为系统模型对嵌入式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了描述,由此提供了强大的描述和分析能力;通过基于特定组件模型的实现结构和实现代码框架的... 根据嵌入式软件的特点,提出一种以模型为中心、基于组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它以动态数据流图为系统模型对嵌入式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了描述,由此提供了强大的描述和分析能力;通过基于特定组件模型的实现结构和实现代码框架的自动生成,以DDF定义的系统可以被有效地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组件,合适的DDF调度算法一致地表示了系统组件的执行语义,使得并发开发的组件具有良好的可集成性。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嵌入式开发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支持系统组件的并发开发和复用,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率并降低了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软件 组件模型 动态数据流图 软件工程 体系结构 DDF模型 嵌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识别中步态特征的提取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开娜 刘玉栋 马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3,共6页
阐述了2种简单有效的基于步态的身份识别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利用人体的骨骼化模型,首先对输入的图像序列自动进行背景初始化;然后分割图像中运动人体的侧面影像,并进一步细化为人体的骨骼化模型;... 阐述了2种简单有效的基于步态的身份识别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利用人体的骨骼化模型,首先对输入的图像序列自动进行背景初始化;然后分割图像中运动人体的侧面影像,并进一步细化为人体的骨骼化模型;接着从模型中提取人体的静态参数以及动态参数作为特征.非基于模型的方法计算图像间的光流场,从光流场中进一步提取可识别特征.将2种方法应用于室内拍摄的视频,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可靠的步态特征,降低了数据处理的代价,而且得到了较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骨骼化模型 光流场 主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和ICA的AR模型在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斌 白宏震 黄咏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89-2795,共7页
为了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的AR模型的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通过EMD技术对其进行分解,对分解出来的高频模态进行小波包消噪,然后通过ICA技... 为了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独立成分分析(ICA)的AR模型的流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气液两相流动态差压信号,通过EMD技术对其进行分解,对分解出来的高频模态进行小波包消噪,然后通过ICA技术实现原始信号的降维处理。对通过ICA得到的独立分量建立AR模型,将模型参数和残差方差作为特征向量,建立不同流型的模板向量。计算未知流型信号的特征向量与模板特征向量的综合Mahalanobis距离,通过比较各判别距离的大小得到流型识别的结果。对40mm水平管气水两相流进行实验,利用文丘里管采集动态差压信号,采用上述处理过程可以对泡状流、弹状流、塞状流进行有效识别,识别率达94.3%。该方法受环境条件影响小,可以有效滤除信号中的噪声成分,识别率高,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经验模态分解 独立成分分析 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重载滚滑工况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浩洋 陈晓阳 杨沛然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流速主矢量方向使用Eyring流变模型,用多重网格法求出接触压力高达1.04GPa的相交圆弧修形滚子的热弹流完全数值解.研究表明:随着Eyring流体非牛顿效应的增强,有限长线接触弹流二次压力峰的高度明显降低,每次工作循环中摩擦副受第二次... 在流速主矢量方向使用Eyring流变模型,用多重网格法求出接触压力高达1.04GPa的相交圆弧修形滚子的热弹流完全数值解.研究表明:随着Eyring流体非牛顿效应的增强,有限长线接触弹流二次压力峰的高度明显降低,每次工作循环中摩擦副受第二次高压的强度减小;热效应显著减弱,有助于防止由热效应导致的各种形式的失效;最小油膜厚度略有增加,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因此,使用Eyring非牛顿流体有利于延长线接触副的寿命.与此同时,使用Eyring非牛顿流体时,非牛顿效应对滚子端部的压力分布影响很小,因此Eyring非牛顿效应对有限长摩擦副的凸度设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线接触 非牛顿效应 热弹流 凸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检验在构件数据流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红卫 缪淮扣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0年第12期1121-1130,共10页
模型检验输出的反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产生测试用例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用模型检验进行构件数据流测试的方法。利用构件状态机描述构件的外部行为,用带有变量定义和使用标记的Kripke结构描述构件状态迁移中的数据流信息;给出了从构件状... 模型检验输出的反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产生测试用例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用模型检验进行构件数据流测试的方法。利用构件状态机描述构件的外部行为,用带有变量定义和使用标记的Kripke结构描述构件状态迁移中的数据流信息;给出了从构件状态机到Kripke结构的转换方法,并建立了全定义覆盖和全使用覆盖准则的陷阱性质构造公式。陷阱性质将使模型检验器NuSMV输出反例,从而产生构件的数据流测试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数据流测试 模型检验 陷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L的CORBA/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领域模型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泉彻 陈镜全 林彩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33-1436,共4页
探讨了一种借助UML构建的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建模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研究设计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软件模型,使用UML建模方法完成了系统分析、设计和建立领域模型的全过程。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给予详细说明,实例表明,利用UML对... 探讨了一种借助UML构建的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建模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研究设计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软件模型,使用UML建模方法完成了系统分析、设计和建立领域模型的全过程。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给予详细说明,实例表明,利用UML对复杂的软件系统建模,有助于实现软件的重组和复用,为快速、高效地构建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建模语言 组件 重用 开发流程 分布式应用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构件化操作系统的内核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龚育昌 张晔 +1 位作者 李曦 陈香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构件化模型是当前操作系统设计新的发展趋势.构件化操作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集中反映在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中.本文首先介绍已有的内核结构以及操作系统新的抽象——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进而介绍基于SEFM的构件化操作系统Minicor... 采用构件化模型是当前操作系统设计新的发展趋势.构件化操作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集中反映在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中.本文首先介绍已有的内核结构以及操作系统新的抽象——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进而介绍基于SEFM的构件化操作系统Minicore中内核(核心服务体)的设计技术.最后以实际的测试数据验证了所采用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化操作系统 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 内核/核心服务体 服务体间通信 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入下的电力系统概率潮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维荣 姜天 +1 位作者 戴朝华 袁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899-6900,6901-6907,共9页
随着我国铁路爆发式发展,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其三相变两相、单相独立运行,兼具随机性、冲击性的特有性质,给电力系统带来重大挑战。为了从电力系统侧考察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对系统的影响,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单相概率潮流算法同基... 随着我国铁路爆发式发展,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其三相变两相、单相独立运行,兼具随机性、冲击性的特有性质,给电力系统带来重大挑战。为了从电力系统侧考察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对系统的影响,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单相概率潮流算法同基于相序混合建模的三相潮流算法相结合,把分析对称系统的概率潮流算法推广到不对称系统。最终提出适合具有三相不对称性和随机性的电气化铁路接入的电力系统概率潮流算法。使用牵引变电所的有功和无功概率模型描述牵引负荷,并采用相序混合法对电力系统建模,既便于使用相模型表示牵引负荷,又便于使用序模型建立对称元件的概率模型。基于MATPOWER中的Case 30算例进行仿真,获取各节点的三相电压概率分布,以及各支路的三相潮流概率分布,分析牵引负荷接入对系统节点电压和支路潮流的影响,仿真结果不仅反映了牵引负荷随机性的影响,也体现了其不平衡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三相概率潮流 蒙特卡罗法 相序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