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睒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生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2-50,共9页
本文从《 子经变》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之间既斗争又吸收的经历和佛教艺术中忠君孝道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 睒子经变 佛教艺术 孝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须达拏太子本生故事画研究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景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6,127-129,共13页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本生故事画 须达拏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平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佛教本生故事大施抒海,并对吐峪沟第44窟相关壁画进行了释读。结论认为,吐峪沟壁画莲华夫人缘应该更名为抒海本生。
关键词 抒海本生 壁画 吐峪沟 龟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贝叶经全集》九大问题述略
4
作者 周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3,共7页
《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经典著作的选编集粹,它以"贝叶经原件扫描图像、老傣文、国际音标、新傣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的方式编纂结集。《中国贝叶经全集》正式出版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 《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经典著作的选编集粹,它以"贝叶经原件扫描图像、老傣文、国际音标、新傣文、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六对照"的方式编纂结集。《中国贝叶经全集》正式出版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日本首先引进,现已开始对前10卷进行翻译研究;泰国的一些学者建议集合中国、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相关学者,对各国存在的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贝叶经全集》 南传佛教 本生经 特殊词汇 专有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54窟割肉贸鸽图的艺术表现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琦 陈海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8,共7页
本文围绕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的割肉贸鸽图,以对壁画的临摹体验及视觉表现研究为出发点,尝试探索壁画的视觉艺术表现特征及内在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 莫高窟 割肉贸鸽 视觉趋势 科技观测 轴心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本生故事画的形式——以睒子本生图为中心 被引量:9
6
作者 东山健吾 李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共11页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 啖子本生图盛行于北朝时期,莫高窟与西千佛洞保存着诸多图例。啖子故事以孝道为主题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十分吻合,特别是北周至隋代十分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啖子本生图,对其构图形式,即横幅多场景画卷形式的展开与样式上的发展进行探讨;并与印度、犍陀罗、克孜尔及麦积山、云冈石窟的例证进行比较,详细验证敦煌壁画中啖子本生的画卷形式、连环画形式及异时同图法等,认为敦煌壁画中的睒子本生并非汉代传统形式的延续,而是在印度·犍陀罗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睒子本生 故事画 画卷 连环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舍身饲虎本生与睒子本生图像的对应组合关系——兼论麦积山第127窟功德主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海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8,共10页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作为"布施"和"孝道"类主题的代表,"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在一些佛教石窟中同时出现并呈明显的对应组合关系。这...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作为"布施"和"孝道"类主题的代表,"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在一些佛教石窟中同时出现并呈明显的对应组合关系。这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组合,而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宗教原因,且它们与洞窟里的其他佛教内容往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进一步探讨麦积山第127窟功德主,更具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身饲虎本生图像 睒子本生图像 麦积山第127窟功德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419窟须大拏本生图新探 被引量:3
8
作者 樊雪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根据壁画榜题痕迹,对敦煌莫高窟第419窟须大拏本生图中约50处情节进行了重新整理。针对图像中新发现的几处线索,参考南传本生经,推测在《太子须大拏经》之外,此图很可能还受到某些部派佛典或图像的影响,个别仅出现于敦煌的画面应是本地... 根据壁画榜题痕迹,对敦煌莫高窟第419窟须大拏本生图中约50处情节进行了重新整理。针对图像中新发现的几处线索,参考南传本生经,推测在《太子须大拏经》之外,此图很可能还受到某些部派佛典或图像的影响,个别仅出现于敦煌的画面应是本地画师的独特创制。敦煌须大拏图像中普遍缺失"布施妻子"的画面,应是石窟营造者在引入外来佛教文化时,为避免某些可能发生的观念冲突而舍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须大拏本生 《太子须大拏经》 《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史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孜尔壁画“阿修罗王持儿浴海”考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平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7,共7页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佛传描绘世尊为青年比丘说法,旁边复绘一大汉,手持男童,站立水中。比照《增一阿含经》相关内容,壁画再现世尊讲述十二因缘所作的譬喻。水中大汉及男童,为阿修罗王携子入海洗浴之景。阿修罗王父子即为往昔佛陀、阿难。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本生 阿修罗 阿难 十二因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峪沟石窟第44窟兔王本生故事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阳 陈爱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2,137,共5页
吐峪沟石窟第44窟正壁南侧起第二幅壁画内容,一般认为是"婆罗门妇欲害姑缘"。文章通过文图对读,认定此幅壁画应为"兔王本生",出自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下《兔品第六》。
关键词 吐峪沟石窟第44窟 兔王本生 《菩萨本缘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419窟萨埵太子本生图补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雪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9,共10页
通过参照榜题痕迹和相关佛典,本文试将莫高窟隋代第419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图分为38个画面进行情节标注,对其中一些较为独特的内容进行了补充解读。此图首尾两端绘制出故事序分和结分的内容,使其完整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对序分画面... 通过参照榜题痕迹和相关佛典,本文试将莫高窟隋代第419窟的萨埵太子本生图分为38个画面进行情节标注,对其中一些较为独特的内容进行了补充解读。此图首尾两端绘制出故事序分和结分的内容,使其完整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对序分画面的细读中,可以发现此图与克什米尔和古高昌地区的同题材例证具有相似元素,序分画面很可能亦表现出《金光明经·授记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19窟 《金光明经》 萨埵太子本生 舍身饲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第257窟提婆达多图像试论——敦煌“弊狗因缘”献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雪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6,共9页
文章对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主室南壁西端壁画的主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不是1986年定名的"弊狗因缘"。通过分析此图与相邻壁画"鹿王本生"图的联系,论证其与"提婆达多破僧事"情节中的"如佛而卧"&qu... 文章对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主室南壁西端壁画的主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不是1986年定名的"弊狗因缘"。通过分析此图与相邻壁画"鹿王本生"图的联系,论证其与"提婆达多破僧事"情节中的"如佛而卧""自投于地""热血从面孔出""之喻"等内容相关,与《鼻奈耶》《十诵律》《四分律》等律典匹配度较高,尤其是《四分律》所记,与几项画面要素皆可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57窟 弊狗因缘 提婆达多 《四分律》 鹿王本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本生——兼谈西藏大昭寺、夏鲁寺和新疆石窟中的相关作品
13
作者 任平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5,130-131,共9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佛经中的兔本生故事,它们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版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昭寺、夏鲁寺及新疆石窟中的相关艺术作品进行了释读。
关键词 本生 大昭寺 夏鲁寺 克孜尔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戏传统剧目的佛教渊源新证
14
作者 康保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4-61,共8页
该文对《诺桑法王》等几个传统藏戏的题材来源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传统藏戏剧目的题材多源自佛经,尤多敷演佛本生故事;说明藏戏并不属于“傩戏型”戏剧,而是典型的佛教戏剧。
关键词 藏戏 传统剧目 佛教 佛经 佛本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