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微粒饲料中花生四烯酸含量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镜恪 陈晓琳 +1 位作者 李岿然 徐世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8-422,共5页
采用花生四烯酸即廿碳四烯酸(AA,20∶4n-6)含量梯度法,制备了四种n-3HUFA含量相等、DHA/EPA比例相同、AA含量分别为0.06%、1.00%、1.5%、2.0%的实验微粒饲料,进行了AA的不同含量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耐... 采用花生四烯酸即廿碳四烯酸(AA,20∶4n-6)含量梯度法,制备了四种n-3HUFA含量相等、DHA/EPA比例相同、AA含量分别为0.06%、1.00%、1.5%、2.0%的实验微粒饲料,进行了AA的不同含量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耐受性的影响研究。26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AA的含量为1.5%时,牙鲆仔稚鱼的生长、存活以及对不同压力的耐受性都达到最佳。养殖试验结束后,对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稚鱼体内AA的含量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A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微粒饲料 花生四烯酸 牙鲆仔稚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金属标签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苗种标记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2 位作者 张凯 蓝功岗 史宝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4,共7页
为了开发适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苗种放流的标志技术,利用编码金属标签(CWT)对不同规格牙鲆苗种进行了标记实验,并从标记死亡率、脱标率、适宜标记鱼规格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种规格的牙鲆苗种后,脱... 为了开发适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苗种放流的标志技术,利用编码金属标签(CWT)对不同规格牙鲆苗种进行了标记实验,并从标记死亡率、脱标率、适宜标记鱼规格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种规格的牙鲆苗种后,脱标均发生在标记后的4 d内,其后未再发生脱标现象。小规格苗种[全长为(5.92±0.41)cm]死亡率较高(13%),中规格苗种[全长(8.92±0.36)cm]死亡率为2%,大规格苗种[全长为(12.06±0.62)cm]死亡率为1%。小规格、中规格和大规格苗种脱标率分别为3.3%、2.4%和0.7%。建立了标记死亡率(M)与苗种全长(TL)、体厚度(BT)的关系模型:M=0.7254 TL^2–15.3220TL+79.4260(R^2=0.9601);M=1.3627 BT^2–15.5610 BT+44.4330(R^2=0.9645),为适宜苗种规格选择与标记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今后利用CWT标签进行牙鲆苗种标志放流时,建议选择全长6 cm以上的苗种进行背部肌肉标记,标记对苗种游泳行为和生长无影响,表明CWT是一种适宜在牙鲆大规模标志放流中应用的理想标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金属标签 牙鲆苗种 标记效果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饲料中以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生长存活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乔洪金 王际英 +5 位作者 张利民 孙春晓 李宝山 丛超 宋志东 柳旭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3,共8页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FO组和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DHA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DHA/EPA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DHA含量和DHA/EPA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稚鱼 微粒饲料 微藻 鱼油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腹水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壮春 史相国 +5 位作者 张淑杰 姜广健 邢朝斌 赵亚龙 李占军 吴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25-329,共5页
描述了牙鲆腹水病的症状,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用分离菌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表明,对供试17种抗生素中的氨曲南等15种药物敏感... 描述了牙鲆腹水病的症状,经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表明所检病例均为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单独感染。用分离菌做对健康牙鲆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表明,对供试17种抗生素中的氨曲南等15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表现了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钝爱德华氏菌 腹水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8
5
作者 田永胜 徐田军 +5 位作者 陈松林 邓寒 王磊 季相山 丁浩 武鹏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借助线形混合模型(Linear mixedmodel)、"加性-显性"模型、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别估计亲本效应值、体重和体长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父母本效应和杂交效应。预测结果显示,其中父本130,141,146,170,218,229,303和308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效应水平(P<0.01),父本112,122,141,190,212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有母本体重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两性状的加性、显性、表型和基因型相关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的加性方差比率均大于显性方差比率,可见两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体长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1.20%,体重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3.58%,体长和体重的随机方差比率分别达到68.80%和66.41%,说明养殖环境等因素对牙鲆体长和体重的影响较大,同时说明在牙鲆选择育种中消除环境影响极为重要。体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99和0.256(P<0.01),广义遗传率分别为0.312和0.336(P<0.01),牙鲆在以上两性状上属于中等遗传力,通过选择育种可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对3个牙鲆育种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抗病群体和黄海群体在体长和体重两性状上加性随机效应显著(P<0.05);抗病群体分别与日本群体、黄海群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显性随机效应达到0.10的水平(P<0.10),黄海群体自交、日本群体和黄海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杂交组配中选择抗病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交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 随机效应 遗传相关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鲆(牙鲆♀×夏鲆♂)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于道德 肖志忠 +2 位作者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60,共6页
通过人工调控促使亲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舍的性腺发育,人工干法授精获得杂交受精卵。杂交受精卵在温度为16.5~17.5℃,光照为100-400lx,微充气条件下孵化。对杂交鲆胚胎发育全... 通过人工调控促使亲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舍的性腺发育,人工干法授精获得杂交受精卵。杂交受精卵在温度为16.5~17.5℃,光照为100-400lx,微充气条件下孵化。对杂交鲆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与牙鲆度夏鲆的胚胎发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鲆卵裂方式与其他大部分硬骨鱼类一样,属于盘状卵裂。受精后经过2h30min进入2细胞期,7h45min进入囊胚期,15h10min进入原肠胚阶段,25h30min进入神经胚期,49h左右进入尾芽期。授精后63h左右发现初孵仔鱼,68h左右50%的仔鱼孵出。在杂交鲆的胚胎发育中,主要有2个发育特征与母本类似而与父本不同:视囊的出现要早于体节的分化;孵化前,仔鱼在卵膜内环绕卵黄囊不到1周。但是在其孵化时间上却与父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 杂交鲆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永新 刘奕 +1 位作者 刘英杰 杨润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分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与形态性状之间异速生长的遗传规律,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建立牙鲆19个全同胞家系,测量了牙鲆不同日龄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最优联合异速生长模型,将此模型镶嵌到体质量... 为分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与形态性状之间异速生长的遗传规律,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建立牙鲆19个全同胞家系,测量了牙鲆不同日龄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最优联合异速生长模型,将此模型镶嵌到体质量动物模型的每个遗传和环境效应中,进一步分析对多个形态性状异速生长遗传规律。静态异速生长分析表明:体质量与全长之间存在最大异速生长指数(1.415 5),表现为正异速生长,剩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为0.061 5~0.718 0,皆表现为负异速生长。全长与尾柄高之间异速生长指数的正遗传相关最大(0.907 8);全长与尾柄长之间的负遗传相关最大(-0.946 8)。不同模型通过统计标准比较,确定模型Ⅰ为进行牙鲆动态异速生长分析的最优随机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体质量 形态性状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选育F3代家系的建立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永胜 陈红林 +7 位作者 齐文山 姜静 张英平 刘万军 李宝玉 刘寿堂 孙德强 陈松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1,共12页
牙鲆是太平洋西岸海水养殖、捕捞和自然增殖的主要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病害多、生长慢,针对这一问题,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牙鲆选择育种。本文利用筛选和培育的F1、F2代牙鲆家系核心群体,构建了F3代家系52个,在生长到196d时,对家系1 560尾... 牙鲆是太平洋西岸海水养殖、捕捞和自然增殖的主要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病害多、生长慢,针对这一问题,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牙鲆选择育种。本文利用筛选和培育的F1、F2代牙鲆家系核心群体,构建了F3代家系52个,在生长到196d时,对家系1 560尾鱼苗全长、体宽、体质量、全长日增量和体重日增量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和计算,获得7 800个数据。采用"加性-显性"线性模型、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计法(MINQUE)对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加性方差分量、显性方差分量、随机方差分量、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亲本加性效应、杂交随机效应等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202、1206、1226和1211家系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同时显著高于其他家系。以上5个生长性状的加性方差分量比率为(0.099±0.01)^(0.24±0.02),显性方差分量比率(0.30±0.02)^(0.31±0.02),随机方差分量比率(0.48±0.02)^(0.61±0.01),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0.099~0.24,广义遗传力0.38~0.54,以上遗传参数均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综合比较18个亲本5个性状的加性效应预测值,发现F0917、F0908、F0905、F0915、F09125和KS(韩国牙鲆)亲本在5个性状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正向效应(P<0.01),其他亲本5个性状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向加性效应。对42个杂交组合显性随机效应进行预测,D(2×6)、D(2×18)、D(3×4)、D(7×12)、D(7×14)和D(8×13)6个杂交组合在5个性状上都表现为极显著(P<0.05)正效应,利用这些杂交组合建立家系将促进牙鲆以上5个性状的生长。本文研究结果,为牙鲆优良家系的建立及新品种的培育初步筛选出了性状优良的亲本、杂交组合和家系,同时为牙鲆进一步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F3代家系 遗传力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鲽、牙鲆精子冷冻保存研究及其在人工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季相山 陈松林 +1 位作者 赵燕 邓寒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冷冻保存 石鲽 牙鲆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对牙鲆营养效应的研究:Ⅱ消化率和消化生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君明 麦康森 +1 位作者 艾庆辉 张文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9-375,共7页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胃、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胃、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I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饲料FMO、SPIO分别在饲料FM、SPI基础上添加10%SBOS(水苏糖:2.61%;棉籽糖:0.61%)。试验表明:①饲料中添加SBOS普遍降低了牙鲆消化道和肝脏蛋白酶活性,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肝脏脂肪酶活性(p<0.05),而对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前肠脂肪酶活性,降低了胃和中肠脂肪酶的活性,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中肠淀粉酶活性,提高了胃淀粉酶活性(p<0.05),而对幽门盲囊、前肠、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胃和前肠淀粉酶活性,降低了中肠脂肪酶活性(p<0.05),而对幽门盲囊、后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②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降低了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而对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③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胃和小肠组织结构均无明显负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消化道和肝脏消化酶活性、饲料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道组织结构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大豆蛋白源中含有的SBOS不是影响牙鲆对其利用率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大豆低聚糖 营养效应 消化率 消化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松波 龚丽 刘海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86,共5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牙鲆EST-SSRs的分布频率及碱基重复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5 927条牙鲆非冗余EST序列通过在线搜索共检索出471个SSRs,分布于390条EST中,出现频率为7.95%,平均分布距离为7.9 kb。包括了112种重复基元,其...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牙鲆EST-SSRs的分布频率及碱基重复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5 927条牙鲆非冗余EST序列通过在线搜索共检索出471个SSRs,分布于390条EST中,出现频率为7.95%,平均分布距离为7.9 kb。包括了112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占总SSR的59.02%。AC是二核苷酸中的优势基元,占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16.9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四核苷酸重复基元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布比较分散,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中GAG数量最多,但仅占三核苷酸重复类型的7.26%。研究结果为牙鲆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EST SSR信息 EST-SSR 重复基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不同组织抗菌肽的提取及部分性质检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辉 安利国 杨桂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新鲜的牙鲆为试验材料,用100%丙酮和90%甲醇配制的提取液,从牙鲆的鳃、皮肤、肝、肾组织中提取抗菌肽,并对牙鲆抗菌肽粗提物进行部分性质检测。抑菌试验证明,牙鲆各组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鳗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不同组织的抑制... 以新鲜的牙鲆为试验材料,用100%丙酮和90%甲醇配制的提取液,从牙鲆的鳃、皮肤、肝、肾组织中提取抗菌肽,并对牙鲆抗菌肽粗提物进行部分性质检测。抑菌试验证明,牙鲆各组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鳗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不同组织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别,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提取物经过加热处理后,抑菌圈略有变小。相反,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略有变大。牙鲆的多种组织中含有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抗菌肽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不同发育期形态性状与体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佟雪红 葛宝明 +4 位作者 王欢莉 杨小兰 张振铭 雎燕 路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5,870,共4页
对20~40日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生长测定,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变态期间(20~32日龄... 对20~40日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生长测定,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变态期间(20~32日龄)生长缓慢,体重、体长和体高的增长幅度较小,变态完成后呈迅速升高的趋势。绝对增重率在牙鲆变态期间呈降低趋势,并在31日龄时降至最低值,变态完成后呈升高趋势,且在变态后期(28~32日龄)和变态后(34~40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发育期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变态期间和变态后均差异显著(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日龄时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远大于体长的直接作用,说明体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在其他发育期,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均大于体高的直接作用,体长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相关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云国 陈松林 李八方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33,共7页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牙鲆一个养殖群体的30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比其他标记具有更高的多态性,10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4~10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23~5.82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群体平...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牙鲆一个养殖群体的30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比其他标记具有更高的多态性,10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4~10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23~5.82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960,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的平均值为0.1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遗传变异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对牙鲆营养效应的研究:Ⅰ摄食、生长和代谢酶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君明 麦康森 +1 位作者 艾庆辉 张文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4,共8页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摄食率、生长性能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I...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蛋白源(鱼粉,FM;大豆分离蛋白,SPI)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摄食率、生长性能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FM、SPI分别以FM、SPI作为主要蛋白源;饲料FMO、SPIO分别在饲料FM、SPI基础上添加10%SBOS(水苏糖:2.61%;棉籽糖:0.61%)。试验表明:①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前两周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显著降低了整个养殖周期FMO组牙鲆总摄食率,提高了SPIO组牙鲆总摄食率(p<0.05);②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对FER和PER无显著影响,却显著提高了SGR(p<0.05);③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提高了牙鲆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但仅AST差异显著(p<0.05),而对肝脏AST、ALT、AKP、LDH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血浆ALT和LDH活性,而对AST、AKP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同时,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显著提高了肝脏AST和ALT活性,而对AKP、LDH和γ-GT活性无显著影响;④饲料中添加SBOS对牙鲆血浆中尿素氮和游离氨基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源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效应;其中,FM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生长效应,而SPI基础饲料中添加SBOS却表现出促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大豆低聚糖 营养效应 摄食 生长 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牙鲆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小强 田青杰 +1 位作者 石洪玥 姜志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0、300、600、900、1 200、1 500 mg/kg 6个L-肉碱添加水平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 200 mg/kg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 研究0、300、600、900、1 200、1 500 mg/kg 6个L-肉碱添加水平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 200 mg/kg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L-肉碱含量的增加,肝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添加量为900~1 500 mg/kg时,各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显著降低各实验组脏体比(P〈0.05),而对各处理组间存活率和肥满度均无影响(P〈0.05);肌肉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负相关,当添加量为1 200~1 500 mg/kg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蛋白含量与L-肉碱添加量呈正相关,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肉碱降低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且添加量1 200 mg/kg组各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1 200 mg/kg组血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41.6%(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随着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却得以提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促进牙鲆幼鱼生长,且降脂效果显著。建议L-肉碱最适添加量为1 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饲料添加剂 L-肉碱 生长指标 生化组成 血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董晓煜 张秀梅 张沛东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6,共7页
20±0.4℃及循环水条件下,研究了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全长11.84±0.45cm)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设置为两种模式:5.5±0.5mg/L(空气充氧)对应养殖密度为100、200、300和400ind/m2... 20±0.4℃及循环水条件下,研究了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全长11.84±0.45cm)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设置为两种模式:5.5±0.5mg/L(空气充氧)对应养殖密度为100、200、300和400ind/m2与14±2mg/L(纯氧充氧)对应养殖密度为200、400、600和800ind/m2。实验历时30d,存活率均达到94%以上。结果表明,(1)空气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RBC)、白细胞数目(WBC)、血红蛋白(Hb)含量均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纯氧充氧条件下,3项指标也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中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3)养殖密度为2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P<0.05),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为4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P<0.05)。实验结果支持提高溶解氧水平可以缓解养殖密度带来的拥挤胁迫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幼鱼 溶解氧 养殖密度 血细胞数目 血红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方式植酸酶处理豆粕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京华 麦康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1-488,共8页
以初始平均体重(2.02±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植酸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5000.0g豆粕中添加2.5g植酸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进... 以初始平均体重(2.02±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植酸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5000.0g豆粕中添加2.5g植酸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植酸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粗蛋白49.7%、总能20.9kJ/g)饲料,对照饲料主要以鱼粉为蛋白源;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每千克豆粕组饲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配制成植酸酶组饲料;用植酸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植酸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直接添加植酸酶组、植酸酶预处理豆粕组牙鲆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与鱼粉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不添加植酸酶的豆粕组相比较,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1000IU/kg饲料的植酸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氮贮积率(P<0.05)和磷贮积率(P<0.01),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和磷排放率(P<0.01),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豆粕中添加植酸酶进行发酵预处理,降低了豆粕中植酸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显著降低氮(P<0.05)、磷和钙的排放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豆粕 植酸酶 生长 饲料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吉伦 李超 +5 位作者 王桂兴 张晓彦 孙朝徽 王玉芬 姜秀凤 刘海金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32,共7页
通过对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再度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首次获得三个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Meio-G3-1,Meio-G3-2,Meio-G3-3)。选用重组率高、中、低的3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该三个家系的... 通过对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再度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首次获得三个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Meio-G3-1,Meio-G3-2,Meio-G3-3)。选用重组率高、中、低的3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该三个家系的遗传构成。30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家系中扩增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5、38、3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7、1.27、1.2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1467、0.2556、0.2056,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853 3、0.744 4、0.794 4。三个家系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91 3、0.991 8、0.983 8,母本与子代之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94 6、0.996 8、0.992 3,三个家系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1 7(Meio-G3-1和Meio-G3-2)、0.981 0(Meio-G3-1和Meio-G3-3)、0.971 4(Meio-G3-2和Meio-G3-3)。结果表明,连续三代诱导雌核发育能进一步提高个体的纯合度、个体间以及家系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是快速建立鱼类近交系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连续三代雌核发育 纯合度 近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MHC-DAA结构及其等位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田军 陈松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0-1028,共9页
为了探讨牙鲆MHC-DA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根据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DAA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内含子序列。牙鲆DAA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DAA基因结构相同,在内含子2中存在一个高度多... 为了探讨牙鲆MHC-DA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根据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DAA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内含子序列。牙鲆DAA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DAA基因结构相同,在内含子2中存在一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位点(GT)n。根据获得的MHC-DAA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45尾牙鲆中扩增了包括完整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长度约670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后共发现30个MHC-DAA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的频次及其各主型中亚型的数目都不均衡。在249bp的外显子2序列中共有55个位点发生变异,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88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多态变异位点31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0个,单变异位点1个。非同义替代与同义替代的比率在PBR(Peptide binding region)和非PBR结合区分别为3.30和2.43,分析证明平衡选择是牙鲆存在众多DAA等位基因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DAA基因结构 等位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