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晨 刘珺 +1 位作者 赵涵 刘玲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蛋白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1(SRPK1)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俄广鑫 刘娣 +6 位作者 张冬杰 杨秀琴 崔羽 祝继原 杨少成 王嘉博 谢宇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9-1386,共8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SRPK1基因的分子特点和表达谱。以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SRPK1基因CDS区域,同时利用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技术得到猪部分SRPK1的5′UTR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RPK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SRPK1基因的分子特点和表达谱。以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SRPK1基因CDS区域,同时利用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技术得到猪部分SRPK1的5′UTR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RPK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的结构特点;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SRPK1在1和30日龄大白猪及杜洛克的心脏、肌肉、脾脏、肝脏、肾脏、肺脏、胃、小肠、大肠、脑的表达情况;构建猪骨骼肌损伤模型,研究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SRPK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将克隆片段拼接得到长2499bp的大白猪SRPK1基因序列,包含了1968bp完整CDS区域,分析表明其编码含65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2个P_Kc结构域,猪SRPK1蛋白序列与人和黑猩猩的相似性较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所得5′UTR含有多个转录结合位点:HSF1、HSF2、Ik-1、IK-2、SRY、SP1MyoD、USF、E47、p300、CP2、RREB-1、E2F和AP-1。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表达结果显示猪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和种间特异性,主要都是在胃、大肠和小肠中表达。SR-PK1基因在整个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反复出现升高和降低。5′UTR处有多个和肌肉生长相关蛋白的转录结合位点,主要在消化系统组织表达,在骨骼肌修复中表达上调,推测其可能与骨骼肌细胞发育或其他肌肉生长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蛋白激酶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反向PCR 骨骼肌损伤模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胆脂瘤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刃舆 迟放鲁 +2 位作者 陈建福 李智渊 王培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后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后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表达情况,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连续观察10例具有典型鼓膜松弛部穿孔的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不同部位(胆脂瘤上皮、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和磷酸化酪氨酸在耳道深部正常皮肤、鼓膜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和胆脂瘤上皮中呈一致性连续阶梯状上升,它们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阳性表达,以基底层和棘层为著;穿孔部位邻近皮肤则在基底层和棘层细胞阳性表达;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仅基底层阳性表达。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相关系数为0.989(P<0.01)。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中耳胆脂瘤 蛋白激酶 耳道 正常皮肤 阳性表达 EGFR 部位 后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对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分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延瑞 李修岭 +2 位作者 杨玉秀 曾晖 丁松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刺激 ,由酶联免疫法检验其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 ,并与地塞米松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组相比较。结果 :地塞米松在 10 -8,10 -7,10 -6,10 -5mol/L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和核比霉素A具有类似效应 ,但蛋白激酶C和A抑制剂却无抑制效应。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细胞介素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可能是促进胃部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抑制白细胞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蛋白激酶抑制剂 胃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慢性胃肠道炎症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雪莹 王占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4期23-24,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目的:通过比较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磷酸酪氨酸蛋白(P-Tyr)的表达,从而反映3组中TPK活性水平。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y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7.06%、14.29%,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PK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即子宫内膜癌组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低分化组P-Tyr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PK活性异常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β受体激动增加eNOS活性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蒲娟娟 李涛 徐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同位素两步色谱法检测eNOS活性,观察PTK特异性阻断剂Ty-phostin23(T23,1×10-4mol/L)及其无活性衍生物Typhostin1(T1,1×10-4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10min,再与异丙肾上腺素(ISO,1×10-...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同位素两步色谱法检测eNOS活性,观察PTK特异性阻断剂Ty-phostin23(T23,1×10-4mol/L)及其无活性衍生物Typhostin1(T1,1×10-4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10min,再与异丙肾上腺素(ISO,1×10-6mol/L)孵育30 min后eNOS活性变化。结果ISO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30 min后eNOS活性明显增加(30.7±3.9)%,P<0.001;Typhostin23阻断PTK后,ISO诱导的eNOS活性增加受到明显抑制,P<0.001,而Typhostin1不影响ISO激活eNOS的程度(28.9±3.75)%,P>0.05。证实酪氨酸蛋白激酶参与了ISO激活eNOS活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皮细胞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李惠 卢洪梅 +1 位作者 邹立华 陈小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槐角染料木素对小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哮喘模型组(n=11)和染料木素干预组(n=11)。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 目的探讨槐角染料木素对小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哮喘模型组(n=11)和染料木素干预组(n=11)。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于相同时间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OVA。干预组于雾化吸入前30 min给予染料木素30 mg/kg腹腔注射。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小鼠肺组织中JAK1的表达。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小鼠气道炎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评分分别是(9.697±1.768)分和(5.000±2.6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98±0.170)分(均P<0.01);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示,对照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干预组小鼠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伴随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小鼠支气管上皮脱落,少量出现严重的黏液分泌。结论染料木素可下调哮喘小鼠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可能是其缓解哮喘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鼠 染料木素 蛋白激酶 janus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_2合成增加中的作用
8
作者 濮伟 陈明 +1 位作者 肖伟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紫外线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增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紫外线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增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PGE2浓度的变化,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的合成明显增加(对照组1h200.0±24.8ng/g,2h253.7±45.7ng/g,4h279.1±21.6ng/g,6h255.6±43.8ng/g,UV组1h613.4±43.5ng/g,2h452.9±87.4ng/g,4h538.2±33.5ng/g,6h776.8±42.0ng/g,P<0.05);照射前给予吲哚美辛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UV+Indo组1h93.2±10.8ng/g,2h64.7±12.1ng/g,4h117.2±17.5ng/g,6h132.2±34.3ng/g,P<0.05);事先给予genistein处理也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Gen+UV组1h161.2±18.5ng/g,2h240.3±25.0ng/g,4h357.7±28.1ng/g,6h478.6±62.4ng/g,P<0.05)。紫外线照射可以使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增强,并可以被genistein抑制。结论: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合成增加可能由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状体上皮细胞 紫外线 前列腺素E2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倩 李泽 冯红蕾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05例(胰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以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05例(胰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以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为临界值,将105例胰腺癌患者分为EphA2蛋白高表达者、EphA2蛋白低表达者,分析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为临界值,将随访资料完整的胰腺癌患者分为EphA2蛋白高表达组、EphA2蛋白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健康组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956±216)ng/L、(474±51)ng/L,两组相比,P<0.05。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无关(P均>0.05)。EphA2蛋白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14.9%,EphA2蛋白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37.7%,两组相比,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胰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受体EphA2 外泌体 胰腺肿瘤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沉默对喉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建成 刘鑫国 邢金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9期476-480,共5页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基因对喉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喉癌细胞Hep-2、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基因对喉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喉癌细胞Hep-2、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ALAT-1mRNA表达水平。采用RNAi技术将MALAT-1阴性对照质粒、si-MALAT1分别转染至Hep-2细胞,命名为si-NC组、si-MALAT1组,未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Hep-2细胞中MALAT-1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水平、Bcl-2、Bax、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蛋白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细胞相比,喉癌Hep-2细胞中MALAT-1mRNA表达水平(3.24±1.02)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相比,si-MALAT-1组Hep-2细胞中MALAT-1mRNA表达水平(0.47±0.08)及Bcl-2mRNA(0.56±0.09)及蛋白(0.31±0.05)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20.48±3.41)%]均升高,Bax、caspase-3mRNA(3.02±0.50、2.58±0.43)及蛋白表达(0.86±0.14、0.94±0.16)均升高,p-PI3K、p-Akt蛋白表达(0.57±0.10、0.51±0.08)均降低(P均<0.05)。结论 MALAT-1沉默可抑制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增殖并提高其凋亡率,推测可能通过影响Akt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丽娜 崔文华 +1 位作者 梁珊 宋春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49例(GD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正常组)。两组均于孕24~28周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胰岛...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盘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49例(GD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正常组)。两组均于孕24~28周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采用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两组分娩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组织IRS-1、PTP 1B。结果 GDM组FP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HOMA-ISI、HOMA-β%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正常组胎盘组织IRS-1阳性表达率为100%,GDM组为63.26%,两组比较P<0.01。正常组胎盘组织PTP 1B阳性表达率为56.00%,GDM组为91.83%,两组比较P<0.01。GDM患者胎盘组织PTP 1B与IRS-1表达呈负相关(r=-4.85,P<0.01);IRS-1与HOMA-IR呈负相关(r=-0.552,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PTP 1B与HOMA-IR呈正相关(r=0.563,P<0.01),与HOMA-β%和HOMA-ISI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组织IRS-1表达降低,PTP 1B表达升高,且均与HOMA-IR相关;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中信号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GDM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蛋白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多糖SJB的结构分析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玮 张文清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05-2208,共4页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主链由1,2-、1,2,4-连接的鼠李糖和1,4-、1,3,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组成;侧链包括末端、1,5-、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1,4-连接的葡萄糖以及末端、1,3-、1,4-、1,6-连接的半乳糖,主要通过鼠李糖的O4位和半乳糖醛酸的O3位与主链相连.该多糖为首次从桑叶中获得的酸性杂多糖.20μg/mL SJB对PTP1B的抑制率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结构鉴定 蛋白酯酶PTP1B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三唑并噻二唑-均三嗪的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成路 李传银 +3 位作者 杨蒙 朱长安 孙晓娜 李益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B),然后将1A和1B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2A和2B)。通过熔融法将8种脂肪酸与二氨基硫脲缩合得1,2,4-三唑衍生物3a^3h,最后将2A和2B在三氯氧磷和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分别与3a^3h反应得目标产物。为了进一步比较3-脂肪基和3-苯基对药效活性的影响,利用相同方法设计合成了目标产物4i和5i。评价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目标分子对Cdc25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2.40~0.31 mg/L之间,目标分子4a^4f和5a^5i的IC_(50)值均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1.25±0.14)mg/L],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在PTP1B测试中,14个目标分子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IC_(50)值在0.98~0.37 mg/L之间,低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1.19±0.27)mg/L],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三嗪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酯酶B 蛋白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迎春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6-308,共3页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甚至在同一种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EphA1基因表达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提示该基因功能的多元性。深入研究EphA1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1 EPH 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萍 刘文秀 +5 位作者 邵加庆 杜宏 卢斌 王燕燕 蒋卫民 江时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上海、南京地区汉族高血压患者393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8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6.59岁)和非高血压患者266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25例;年龄28~72岁,平... 目的探讨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上海、南京地区汉族高血压患者393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8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6.59岁)和非高血压患者266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2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7.03岁),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是否≥24kg/m2分为超质量高血压组242例,单纯高血压组151例,超质量对照组116例,正常对照组15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的多态性。结果超质量高血压组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超质量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超质量人群中,位点IVS6+G82A等位基因G、性别、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以AA基因型为参照,GG基因型患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比值比(OR)为2.29(P<0.01)。在超质量高血压组中,GG基因型人群血清TC、LDL-C水平高于AA和AG(P<0.05)基因型人群。结论位点IVS6+G82A变异与肥胖高血压相关,并与患者脂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1B 肥胖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IVS6+G8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氟甲基磷酸类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巍 张怀 计明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8-676,共9页
通过分子对接建立了一系列含二氟甲基磷酸基团(DFMP)或二氟甲基硫酸基团(DFMS)的抑制剂与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PTP1B)的相互作用模式,并通过1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olecular mechanics/generalized Born surface area(MM/GBSA)方法计... 通过分子对接建立了一系列含二氟甲基磷酸基团(DFMP)或二氟甲基硫酸基团(DFMS)的抑制剂与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PTP1B)的相互作用模式,并通过1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olecular mechanics/generalized Born surface area(MM/GBSA)方法计算了其结合自由能.计算获得的结合自由能排序和抑制剂与靶酶间结合能力排序一致;通过基于主方程的自由能计算方法,获得了抑制剂与靶酶残基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DFMP/DFMS基团的负电荷中心与PTP1B的221位精氨酸正电荷中心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强弱决定了此类抑制剂的活性,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位于DFMP/DFMS基团中的氟原子或其他具有适当原子半径的氢键供体原子会增进此类抑制剂与PTP1B活性位点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酯酶1B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计算 自由能分解 MM/G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第7内含子多态性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霞 魏金涛 +3 位作者 冉志平 钱运国 喻婷 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这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体现。而GG基因型个体的胸腰椎间背膘厚最低(GG基因型个体<GA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提高G等位基因频率可显著减少脂肪沉积,该SNP可能是改良猪脂肪沉积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1B 基因 脂肪沉积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英俊 杨鸿境 +6 位作者 曹欣 高立信 靳焜 盛丽 刘季红 刘雪洁 李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4-1002,共9页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讨论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a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分别为(0.46±0.02)μg/mL和(1.77±0.40)μg/mL。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Cdc25B/PTP1B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苯并咪唑 芳氧乙 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酶抑制剂 蛋白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和胎盘生长因子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为子痫前期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所有患者未发动宫缩即接受剖宫产...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为子痫前期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所有患者未发动宫缩即接受剖宫产,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轻度组(35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妇产科收治的正常妊娠分娩孕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sFlt-1/PLGF值。结果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PLGF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sFlt-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sFlt-1/PLGF值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sFlt-1/PLGF值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者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LGF水平较低,sFlt-1水平及sFlt-1/PLGF值较高,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子宫螺旋动脉 可溶性激酶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Ca^(2+)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世杰 张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IL-1β对RPE细胞进行刺激,RT-PCR法观察细胞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Genistein对RPE细胞培养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L-1β诱导RPE细胞IL-8和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Fura2/AM、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IL-1β和Genistein对RPE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0.1μg.L-1、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IL-8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46±0.133、0.727±0.054和0.523±0.106,对照组为0.272±0.088;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10μg.L-1IL-1β诱导的RPE细胞MCP-1 mRNA相对表达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10mg.L-1、50mg·L-1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L-1β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Genistein对细胞内Ca2+作用与之相反。结论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IL-1β诱导的细胞内Ca2+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趋化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剂 白介素-1Β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