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十年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义军 吕伟涛 +7 位作者 陈绍东 郑栋 张阳 颜旭 陈绿文 董万胜 但建茹 潘汉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5-671,共17页
雷电野外科学试验是认识雷电发生、发展物理过程及其致灾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真实雷电电磁环境下雷电防护技术测试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持续合作开展了雷电野外综合... 雷电野外科学试验是认识雷电发生、发展物理过程及其致灾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真实雷电电磁环境下雷电防护技术测试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持续合作开展了雷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在人工触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物理过程及其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研究结果。十年期间共成功触发闪电94次,回击电流峰值最大值为42 kA,平均值为16 kA;分析给出了自然闪电预击穿过程电场变化脉冲特征类型和差异;观测发现高建筑物上行连接先导可达几百米甚至超过1 km,其发展速度可达106 m/s量级,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的连接呈多样性;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表明人工触发闪电近距离电磁场耦合在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压达到千伏量级,多回击、长连续电流和地电位抬升是造成浪涌保护器(SPD)损害的主要因素;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性能的评估结果显示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和回击的探测效率分别为96%和89%,定位误差算术平均值为532 m,回击电流强度的估算值约为真实值的0.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野外观测试验 人工触发闪电 雷电物理过程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山西部区域云降水物理野外观测科学试验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涛 杨莲梅 +1 位作者 李建刚 仝泽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2-1611,共10页
天山西部区域是中亚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区域,其向西开口独特河谷地形与西风环流构成了中亚区域独有的云降水物理过程,降水形成积雪、冰川和径流对中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成重要影响。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对中亚水资... 天山西部区域是中亚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区域,其向西开口独特河谷地形与西风环流构成了中亚区域独有的云降水物理过程,降水形成积雪、冰川和径流对中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成重要影响。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对中亚水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科技挑战,而该区域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观测和研究是科技基础,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为此于2019年建设了天山西部区域云降水物理野外观测科学试验基地,并对云宏微物理、层状云/对流云雨滴谱、中/西天山雨滴谱特征异同、冷锋暴雪微物理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前沿成果,本文对此进行提炼总结,以期推动中亚地区云降水物理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观测试验 云降水 宏微物理特征 研究进展 中国天山西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小流域水文观测试验与产汇流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艳 王强 +4 位作者 高斌 林芷欣 于志慧 许有鹏 傅维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变化环境下洪涝灾害呈加剧趋势,探讨暴雨洪水响应机理成为了地理、水文等学科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野外综合对比观测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下的土壤水响应特征及产汇流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长时间序列土壤含水... 变化环境下洪涝灾害呈加剧趋势,探讨暴雨洪水响应机理成为了地理、水文等学科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野外综合对比观测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下的土壤水响应特征及产汇流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长时间序列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较小,其变化幅度总体表现为表层和汛期较大,而深层和非汛期较小。杨梅林纵剖面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耕地和竹林趋势相反。从表层到深层,山坡地、城镇用地和荒地土壤含水率呈现反S型、W型和V型波动变化特征。试验流域洪水特征与总降雨量相关性较强,蓄满产流是该地区主要产流方式。城市化区域不透水面扩张,导致降雨下渗减少,径流系数增加,从而使得洪峰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野外对比观测试验 水文响应 产汇流特征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观测试验站网简介
4
作者 徐文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83-8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太湖流域的野外观测试验站网是以太湖北部无锡市大浮乡的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为中心,辅以太湖东部苏州市东山、西部宜兴和南部天目山三个不同专业职能的站点所组成。用来观测研究全流域的自然环境及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太湖流域的野外观测试验站网是以太湖北部无锡市大浮乡的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为中心,辅以太湖东部苏州市东山、西部宜兴和南部天目山三个不同专业职能的站点所组成。用来观测研究全流域的自然环境及经济活动的时空变化,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其趋势和研究相应的调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环境 观测试验 生态系统研究 专业职能 人类活动 经济活动 时空变化 野外观测 五大淡水湖 流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低海拔区牧草引种试验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健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4期13-15,34,共4页
2004~2006年在重庆市巴南区渔洞低海拔试验基地对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4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从中选择出生长状况好、产量高的6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游客等)和3... 2004~2006年在重庆市巴南区渔洞低海拔试验基地对由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引进的43个豆科牧草品种和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从中选择出生长状况好、产量高的6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游客等)和3种禾本科牧草扁穗牛鞭草(重高)及一年生黑麦草(特高、Ya97-2)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引种试验 营养成分 野外生长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观测桩起拔器的研发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祝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起拔 观测 野外作业 深层 地块 土层 验证 测桩 固定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世婷 刘明蕊 +5 位作者 李国娥 王明霞 马春燕 付永硕 侯扶江 刘永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2-2418,共17页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植物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综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能够为理解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物候动态、物种共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 地上物候 地下物候 野外试验 遥感观测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地表宽波段发射率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志远 韦志刚 +2 位作者 李振朝 文小航 陈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7-1241,共15页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站偏低;戈壁宽波段发射率(GbBE)、沙漠宽波段发射率(De BE)和黄土宽波段发射率(LoBE)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日变化特征;观测期内GbBE、DeBE和Lo BE平均值分别约为0.926±0.0452、0.916±0.0419和0.881±0.049。三站点地表宽波段发射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特征与陆面模式中所指定的参数化情况不符。地表发射率会受站点周围环境和当时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湿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将来的野外观测试验中需加强相关影响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野外观测试验 地表宽波段发射率 典型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修复草被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春霞 李永丽 +2 位作者 李莉 奇水云 王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6,共3页
自然修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的一种,研究自然修复措施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对客观评价生态蓄水能力和认识黄河水沙锐减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标准小区,研究了天然降雨和径流冲刷模拟试验条件下,坡面自然... 自然修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的一种,研究自然修复措施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对客观评价生态蓄水能力和认识黄河水沙锐减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标准小区,研究了天然降雨和径流冲刷模拟试验条件下,坡面自然修复草被对径流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低强度降雨时,自然修复草被坡面降雨入渗率可达97%,高强度降雨时更容易产流;同一径流冲刷试验条件下,自然修复草被坡面、人工草被坡面和裸坡坡面的径流入渗率分别为90.1%、49.1%和3.4%,自然修复草被坡面的产流时间最长,阻延径流、增加入渗的作用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修复措施 阻滞径流 野外试验 天然降雨观测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内容与技术路线
10
作者 刘平乐 吴明山 +2 位作者 王刚 叶跃年 张益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68,共1页
介绍了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体目标。其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型观测系统、野外试验小区、室内比尺模型;技术路线是在不同类型区选择典型小流域建立模型,通过扩大试验区,采集相关数据,将模型外延,进而建立黄土高原模型群体系;主要研究内... 介绍了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体目标。其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型观测系统、野外试验小区、室内比尺模型;技术路线是在不同类型区选择典型小流域建立模型,通过扩大试验区,采集相关数据,将模型外延,进而建立黄土高原模型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模型黄土高原 原型观测系统 野外试验小区 室内比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介绍
11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8-,共1页
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6月15日,地址在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主要建设内容有:(1)海洋原型观测基地建设。以申报建设国家级野外观测基地为目标进行海洋观测基地建设。在达成土地... 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6月15日,地址在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主要建设内容有:(1)海洋原型观测基地建设。以申报建设国家级野外观测基地为目标进行海洋观测基地建设。在达成土地使用协议的基础上,按新的实验功能和观测要求对现有基建设施进行改建和装修,建立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通讯、网络和交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工程 基地建设 原型观测 交通条件 实验功能 使用协议 野外观测 减灾研究 试验观测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态
12
作者 陈伟 任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技术动态 地震采集 震源激发 Edge 地震试验 地震数据 地震能量 野外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巫山县牧草引种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健 毛凯 +2 位作者 黄勇富 粟剑 黎远伦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1999~ 2 0 0 0年在重庆市巫山县花竹坪综合试验基地对引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 17个豆科牧草品种和 2 1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 ,其中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阿尔冈金 )、百脉根和禾本科牧草... 1999~ 2 0 0 0年在重庆市巫山县花竹坪综合试验基地对引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 17个豆科牧草品种和 2 1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野外生长观测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 ,其中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阿尔冈金 )、百脉根和禾本科牧草饲用高粱 (大力士 )及狼尾草生长状况好、产量高 ,值得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巫山县 牧草 引种试验 营养成分 野外生长观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