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7,共11页
二战期间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是可以从日方侵略政策的角度得到论证与阐释的。即日本在太平洋以英美为主要对象的南进政策,与在华北以中共为主要对象的侵略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虽然在日本战败时很多重要文件已...
二战期间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是可以从日方侵略政策的角度得到论证与阐释的。即日本在太平洋以英美为主要对象的南进政策,与在华北以中共为主要对象的侵略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虽然在日本战败时很多重要文件已被销毁,但我们仍能从相关文献中考证其具体实情。当时日军为配合'南进',曾对中国战场的行动方针进行过重大调整。而华北日军则早在1940年底便提前开始了政策研究。然而这些政策却因'南进'的受挫、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而在1942年以后逐渐走向了被动,并最终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战场
太平洋战场
日本
华北方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四军的公共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柴文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开展了全方位的公关工作。对内,从物质上关心将士的生活,从精神上鼓舞其抗日斗志,优待抗属;对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开展国际公关等。公共关系增强了新四军的凝聚力,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扩大了新四军的知名度和美...
抗战期间,新四军开展了全方位的公关工作。对内,从物质上关心将士的生活,从精神上鼓舞其抗日斗志,优待抗属;对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开展国际公关等。公共关系增强了新四军的凝聚力,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扩大了新四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新四军的良好形象,优化了当时的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公共关系
公众
华中抗日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常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贴近生活、通俗生动的求实风格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研究(1941—1945)——基于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考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曲利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日军俘虏
华中抗日根据地
日本人反战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1-1943年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闵海霖
曹景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主力部队得以灵活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来临之际,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又为其提供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干部与兵源。实践证明,新四军的主力地方化在巩固和坚持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主力部队地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日本‘亚洲主义’政策化的批判研究”(18CSS0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政军档案整理与研究”(16JZD036)
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世界史)资助项目
文摘
二战期间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是可以从日方侵略政策的角度得到论证与阐释的。即日本在太平洋以英美为主要对象的南进政策,与在华北以中共为主要对象的侵略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虽然在日本战败时很多重要文件已被销毁,但我们仍能从相关文献中考证其具体实情。当时日军为配合'南进',曾对中国战场的行动方针进行过重大调整。而华北日军则早在1940年底便提前开始了政策研究。然而这些政策却因'南进'的受挫、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而在1942年以后逐渐走向了被动,并最终归于失败。
关键词
华北战场
太平洋战场
日本
华北方面军
Keywords
north
china
theater
Pacific theater
Japan
jncaa
(
japanese
northern
china
area
army
)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四军的公共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柴文杰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批准号AHSKD3-04027安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批准号143-120456
文摘
抗战期间,新四军开展了全方位的公关工作。对内,从物质上关心将士的生活,从精神上鼓舞其抗日斗志,优待抗属;对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开展国际公关等。公共关系增强了新四军的凝聚力,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扩大了新四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新四军的良好形象,优化了当时的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关键词
新四军
公共关系
公众
华中抗日根据地
Keywords
the New Fourth
army
public relations
the public
the Anti-
japanese
Base
area
s in Mid
china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常松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基金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为05BWXOB
文摘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贴近生活、通俗生动的求实风格三个方面。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报刊
Keywords
New Fourth
army
Central
china
Anti -
japanese
Base
area
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研究(1941—1945)——基于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考察
被引量:
4
4
作者
曲利杰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战俘改造工作研究”(22CDJ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关键词
新四军
日军俘虏
华中抗日根据地
日本人反战同盟
Keywords
New Fourth
army
japanese
prisoners
Anti
japanese
Base
area
in Central
china
japanese
Anti-War Alliance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1-1943年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闵海霖
曹景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文摘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主力部队得以灵活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来临之际,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又为其提供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干部与兵源。实践证明,新四军的主力地方化在巩固和坚持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主力部队地方化
Keywords
the New 4th
arm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Central
china
Anti-
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area
localization of main forces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
刘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四军的公共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柴文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
常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研究(1941—1945)——基于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考察
曲利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941-1943年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问题探析
闵海霖
曹景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