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Java芯片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1
作者 陈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6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JAVA语言 je-java芯片系统 虚拟机指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M的PCIe交换芯片Switch子系统验证平台的设计
2
作者 郑锐 沈剑良 +2 位作者 刘冬培 李智超 曹睿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0-1489,共10页
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据此设计的PCIe交换芯片可将CPU提供的PCIe通道扩展出更多的PCIe接口。然而,随着PCIe交换芯片设计复杂度和验证向量剧增,传统基于Verilog搭建的验证平台难以实现对逻辑复杂的Switch子系统高效地验... 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据此设计的PCIe交换芯片可将CPU提供的PCIe通道扩展出更多的PCIe接口。然而,随着PCIe交换芯片设计复杂度和验证向量剧增,传统基于Verilog搭建的验证平台难以实现对逻辑复杂的Switch子系统高效地验证,且缺乏功能覆盖率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UVM通用验证方法学,搭建了针对PCIe交换芯片中Switch子系统的验证平台,采用层次划分设计,支持覆盖率驱动,且较于一般UVM验证平台作出效率优化。具体而言,首先,对平台组件Reference Model建立通信对象和通信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其次,对平台组件ScoreBoard的比对方式和接收报文端口进行改进;最后,依据PCIe协议及交换芯片特点,对功能点进行梳理分类后针对性地设计了测试用例,对Switch子系统进行全面验证。经信号波形及覆盖率数据的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验证平台在没有人为过滤的情况下实现了96.8%的代码覆盖率和100%的功能覆盖率,仿真时间平均减少了约10%。该平台显著提升了验证效率,高效地支撑了PCIe交换芯片的验证工作,为相关UVM验证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e交换芯片 Switch子系统 UVM验证平台 reference model ScoreBoard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群组列控系统安全计算机国产芯片替代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丁欢 戴鹏飞 黄彬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7-2267,共11页
为解决重载群组列控系统装备安全计算机平台国产芯片替代的问题,制定了安全计算机平台全部采用国产芯片的总体目标,使用平台构建的列控设备具备在役设备的整机级替代能力。分析总结了安全计算机平台进行国产芯片替代的3个难点,进而提出... 为解决重载群组列控系统装备安全计算机平台国产芯片替代的问题,制定了安全计算机平台全部采用国产芯片的总体目标,使用平台构建的列控设备具备在役设备的整机级替代能力。分析总结了安全计算机平台进行国产芯片替代的3个难点,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措施。构建模型论证了电路单元采取异构设计是降低共因故障的直接且有效的方式。通过异构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国产芯片可选种类少的问题,从而保证平台安全性不降低。通过全面降额设计的方法加强平台的可靠性设计,并采用高加速寿命试验等加强验证措施寻找器件、设计等方面的潜在缺陷,解决了国产芯片一致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平台内系统级和单板级优化设计,研制车地统一平台,降低了列控装备国产芯片替代难度。采用上述技术措施,成功解决了替代的难点问题,完成了基于国产芯片的安全计算机平台的研制。研制的基于国产芯片的安全计算机平台通过了测试和安全认证,在重载群组列控系统中的群组控制中心、群组临时限速服务器和群组ATP设备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重载群组列控系统装备底层软硬件完全自主可控。研制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满足高铁、地铁等领域车、地多种列控装备应用需求。研究结果为彻底实现我国列控装备的软硬件完全自主可控和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群组控制 列控系统 安全计算机平台 国产芯片 替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国产芯片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博 吴欣宸 +1 位作者 董霈 刘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针对现有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自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国产芯片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方案。所设计的国产控制单元选用兆易创新的GD32F450芯片为控制核心,承担发动机数据采样、处理、存储与控制任务。首先... 针对现有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自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国产芯片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方案。所设计的国产控制单元选用兆易创新的GD32F450芯片为控制核心,承担发动机数据采样、处理、存储与控制任务。首先,采用Boost升压电路提供喷油器峰值电流,利用分立器件设计双边驱动与电流反馈电路,在不依赖进口专用芯片的条件下,对喷油器驱动电流进行闭环控制;然后,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开发高压共轨柴油机底层驱动软件,实现对不同任务调度周期的精准控制;最后,对所设计的电控单元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国产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功能齐全、工作稳定,双边驱动电路典型峰值电流为22 A,维持电流为10 A,最小喷射间隔时间为200μs,多次喷射性能与Bosch系统相当。发动机不同转速条件下任务调度周期精准、实时性好,研究证实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全国产化方案的可行性,对推动发动机电控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电子控制单元 国产芯片 底层软件 FreeRTOS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传感芯片关键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28
5
作者 秦潘昊 陈威宇 +3 位作者 胡秦然 杜力 吴在军 杨生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5,共13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电力关键设备运行环境发生改变,运行过程也面临更多风险。电力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是其正常运行的保障,但目前仍存在不足。集信号采集、数据分析、信息传输功能于一体的传感芯片将能够实现...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电力关键设备运行环境发生改变,运行过程也面临更多风险。电力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是其正常运行的保障,但目前仍存在不足。集信号采集、数据分析、信息传输功能于一体的传感芯片将能够实现在线、实时、准确的关键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文中从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传感芯片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了传感芯片的传感采集、信号处理、数据分析及信息传输4项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关键技术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未来电力关键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设备 传感芯片 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骨基质交互微流控芯片实验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6
作者 刘丛锦 周浩翔 +3 位作者 魏栋苹 孙联文 樊瑜波 杨肖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8,共12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葡萄糖与骨胶原发生非酶糖基化交联的产物,与失重性骨丢失的发生机制相关,而其在骨基质中积聚的机制尚不明确.微重力下流速较慢的L型骨微血管数量增加,可能与AGEs在骨中的积聚有关.为研究流速对血管内葡萄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葡萄糖与骨胶原发生非酶糖基化交联的产物,与失重性骨丢失的发生机制相关,而其在骨基质中积聚的机制尚不明确.微重力下流速较慢的L型骨微血管数量增加,可能与AGEs在骨中的积聚有关.为研究流速对血管内葡萄糖分子向骨基质的输运及AGEs生成的影响,开发了体外模拟血管-骨交互界面的双层通道微流控芯片实验体系,自研可长时连续定向供液的双注射泵系统搭载于芯片,通过实验验证体系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及组织间交互性.结果显示,芯片内通道主要反应区液体应力分布均匀,为层流流动;加载2.88 mL·min^(-1)和0.38 mL·min^(-1)的高糖培养基72 h后,芯片中内皮细胞可正常生长;低流量比高流量的葡萄糖分子经微孔膜向下层胶原通道扩散的速率更高,胶原中生成的AGEs更多.本文构建的实验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长时运行稳定性及组织间交互性,可为后续开展骨基质AGEs积聚的生物物理学机制奠定技术基础,具备应用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失重性骨丢失 血液流速 微流控芯片 连续定向供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Ka波段多通道RF集成微系统封装
7
作者 杨振涛 余希猛 +3 位作者 于斐 刘莹玉 段强 刘林杰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3-729,共7页
随着各类信息载荷集成系统性能的提升,射频(RF)集成微系统向多通道、高集成、高频率、低噪声、多功能、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Ka波段的多通道RF集成微系统封装,多通道RF模块通过直径0.60 mm的... 随着各类信息载荷集成系统性能的提升,射频(RF)集成微系统向多通道、高集成、高频率、低噪声、多功能、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Ka波段的多通道RF集成微系统封装,多通道RF模块通过直径0.60 mm的焊球与数字处理模块连接,以实现三维堆叠。结合理论计算和仿真优化,合理设计屏蔽层和接地层,以实现低损耗、高屏蔽的带状线传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在DC~40 GHz频段,多通道RF模块的传输路径回波损耗≤-10 dB、插入损耗≥-1.5 dB。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0027,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可为RF集成微系统陶瓷封装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共烧陶瓷(HTCC) 倒装芯片 射频(RF)集成微系统 三维堆叠 传输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Java芯片中取指部件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虎 戴葵 +1 位作者 杨晓东 胡守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74,共7页
首先介绍了 JE- Java芯片中取指部件的设计 .为了选择合适的指令预取策略和参数 ,需要对其进行性能分析 .利用理论分析和模拟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性能分析 ,对指令预取策略和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并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取指部件 性能分析 je-java芯片 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电保护系统级专用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桂青 冯涛 +4 位作者 张杭 王建华 徐宏 耿英三 郑士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45-47,共3页
在分析微机保护的基础上 ,提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级专用芯片的设计方案。它集计量、保护、通信功能于一体 ,只要配以相应的外围器件 ,即可构成数字保护的智能终端 ,和上位机相连可以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微机保护相比 ,专用芯... 在分析微机保护的基础上 ,提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级专用芯片的设计方案。它集计量、保护、通信功能于一体 ,只要配以相应的外围器件 ,即可构成数字保护的智能终端 ,和上位机相连可以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微机保护相比 ,专用芯片具有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 ,代表了数字继电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文中讨论的保护模块可以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而方便地调整 ,该设计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通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 FPGA)进行硬件仿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系统 专用芯片 设计 微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软件芯片的研制和开发 被引量:23
10
作者 左静 魏仁选 +2 位作者 吕新平 陈幼平 周祖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4-427,共4页
从软件重用的思想出发,对数控系统软件芯片以及利用软件芯片构建数控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以数控代码解释芯片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控系统软件芯片的研制和开发过程。
关键词 数控系统 软件芯片 软件重用 同步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鉴别河豚鱼品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双雅 陈文炳 +3 位作者 张津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0-202,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可成功区分5个河豚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 PCR-RFLP 芯片生物分析系统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卡芯片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鸿志 李代平 +4 位作者 尹伟 周允强 梅小虎 郭琨 郭广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186-4189,4256,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智能卡芯片有限的资源,开发出高效的、易扩充的芯片操作系统(COS),研究了智能卡COS设计和实现方法。介绍了智能卡COS的体系结构,设计了结构模型,从COS的主守护流程、通信管理、文件系统、安全管理和命令解释5个方面论述了... 为了充分利用智能卡芯片有限的资源,开发出高效的、易扩充的芯片操作系统(COS),研究了智能卡COS设计和实现方法。介绍了智能卡COS的体系结构,设计了结构模型,从COS的主守护流程、通信管理、文件系统、安全管理和命令解释5个方面论述了智能卡COS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中断调度方式节省了系统开销,采用静态存储管理方式节约了存储空间。通过测试验证了COS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该系统能正确应用在终端和相应网络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操作系统 守护流程 文件系统 文件访问控制 命令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检测系统中荧光信号强度及系统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国雄 黄震 +1 位作者 倪旭翔 陆祖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从生物芯片荧光信号检测系统结构出发 ,分析了荧光信号强度与激发光光学系统特性 ,荧光收集光学系统特性及构成系统的各元件的参量间的关系 建立了荧光信号强度与检测系统中各参量间的表达式 ,以及对系统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系统... 从生物芯片荧光信号检测系统结构出发 ,分析了荧光信号强度与激发光光学系统特性 ,荧光收集光学系统特性及构成系统的各元件的参量间的关系 建立了荧光信号强度与检测系统中各参量间的表达式 ,以及对系统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系统最少可检测的荧光分子数与各参量的函数关系 ,并对所设计的悬浮生物芯片检测装置的系统灵敏度进行了估算 ,其灵敏度在曝光时间为 1s时可达 7.9个荧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荧光强度 系统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系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啸 王晔 +2 位作者 张晓莉 谢建明 陆祖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6,共6页
基因芯片是提取生物分子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该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与电子信息科学交叉的产物 .基因芯片在基因型分析、基因表达监控和疾病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论文分析基因芯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 ,介绍一个高密度基因芯片设计及数据... 基因芯片是提取生物分子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该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与电子信息科学交叉的产物 .基因芯片在基因型分析、基因表达监控和疾病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论文分析基因芯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 ,介绍一个高密度基因芯片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系统 ,该系统包括基因芯片探针设计、芯片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DNA阵列 探针设计 优化 数据分析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标记生物芯片激光共聚焦检测系统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军山 侯琳琳 +2 位作者 付东翔 陈家璧 庄松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34,共8页
基于激光共聚焦检测原理,构建了针对荧光标记生物芯片的检测系统,对用Cy3或Cy5标记蛋白点样的玻片进行了扫描检测,并对采集的荧光数据信号进行了图像重建。针对实际荧光信号可能较微弱并存在较大动态范围的情况,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 基于激光共聚焦检测原理,构建了针对荧光标记生物芯片的检测系统,对用Cy3或Cy5标记蛋白点样的玻片进行了扫描检测,并对采集的荧光数据信号进行了图像重建。针对实际荧光信号可能较微弱并存在较大动态范围的情况,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行滤波、增强处理,显著增强了图像质量。提出了标定系统信噪比和灵敏度的公式,并据此对检测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最终标定此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约为0.1 fluo/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共聚焦系统 双荧光 形态学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M芯片的计算机安全启动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新成 孙宏 +1 位作者 蔡吉仁 杨义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5,共4页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犤1犦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在现实中,BIOS常常是被病毒、黑客攻击的对象,即通过执行代码来修改BIOS,从而造成B...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犤1犦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在现实中,BIOS常常是被病毒、黑客攻击的对象,即通过执行代码来修改BIOS,从而造成BIOS或操作系统被破坏。由于BIOS是先于操作系统和病毒检测软件运行的,因此通过软件方式来清除、检查BIOS中的病毒十分困难。该文提出一种安全芯片及保护BIOS、底层固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模块的方法,通过密码学原理、集成电路技术,设计实现一款安全芯片,能够有效地防止对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应用模块以及BIOS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 TPM安全芯片 安全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密度基因芯片筛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运来 黄明辉 +6 位作者 姚忠祥 袁碧波 孙榆 张彦琦 伍亚洲 杨梦苏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18-222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 (CNS)发育、损伤相关基因 ,为基因工程治疗CNS损伤提供以一些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高密度的发育表达谱基因芯片 ,检测了在视神经发育、损伤共 8个不同的时相点上视神经的第一级投射站———外侧膝状体的基...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 (CNS)发育、损伤相关基因 ,为基因工程治疗CNS损伤提供以一些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高密度的发育表达谱基因芯片 ,检测了在视神经发育、损伤共 8个不同的时相点上视神经的第一级投射站———外侧膝状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以正常成年小鼠作为对照 ,共找到差异表达基因 2 0 41个 :高表达 (ratio≥ 2 )的基因 10 95个 ,其中在发育期间高表达的基因 5 60个 ,在损伤后高表达的基因 416个 ,在发育期间和损伤后均有高表达的基因119个 ;低表达 (ratio≤ 0 5 )的基因 946个 ,其中在发育期间低表达的基因 2 75个 ,在损伤后低表达的基因 45 8个 ,在发育期间和损伤后均有低表达的基因 2 13个。对高表达的 10 95个基因进行了功能检索、分组 ,共分为转录调节、信号转导、代谢和物质转运等 17组 ,其中在发育阶段数量最多的功能组是转录调节组和信号转导组 ,在损伤过程数量最多的功能组是代谢组和物质转运组。一些和轴突生长、导向、突触形成相关的基因Efnb3、Ptn、Nrp、Dbn1只在发育期间表达 ,抑制轴突生长的基因Rtn4只在损伤后表达 ,一个和神经元的迁移、轴突的生长相关的基因———Mdk在发育和损伤过程中均有高表达。结论 上述这些基因可能是视神经发育以及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电话系统中语音芯片的DSP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丹 王芙蓉 黄本雄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06-208,共3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语音编解码、自适应回声抵消和编解码功能的语音芯片,以满足电话系统中低速率语音通信的需G.723.1DTMFIP要。根据内核的特点,对算法进行了优化,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回声抵消部分使用归一化最小二乘自适应滤波器实现;DSPG.72... 介绍了一种具有语音编解码、自适应回声抵消和编解码功能的语音芯片,以满足电话系统中低速率语音通信的需G.723.1DTMFIP要。根据内核的特点,对算法进行了优化,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回声抵消部分使用归一化最小二乘自适应滤波器实现;DSPG.723.1(NL MS)采用算法实现的检测。使用较少的资源,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以上全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电话系统 语音芯片 DSP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FPGA芯片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殷世民 梁永波 +2 位作者 朱健铭 梁晋涛 陈真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80-3586,共7页
针对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集干涉图非均匀性校正、光谱复原、光谱辐射定标于一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芯片系统。该系统对输入信号做了标准化设计,以流水线方式输出... 针对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集干涉图非均匀性校正、光谱复原、光谱辐射定标于一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光谱仪实时光谱复原芯片系统。该系统对输入信号做了标准化设计,以流水线方式输出目标的复原光谱信息,可嵌入到各种类型的红外/可见光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的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中,具有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稳定可靠及易于升级等优点,为基于光谱特征的目标实时识别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红外成像光谱仪 实时 光谱复原 芯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中基于IP软核的DSP,MCU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翔 宋术全 杨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针对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的DSP,MCU和FPGA芯片需要快速、可靠地完成一定数据量通信的要求,基于FPGA的IP软核实现双口RAM方法,研究适用于MCU,DSP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技术。首先利用Altera公司提供的FPGA开发环境Quartus中的MegaWizard... 针对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的DSP,MCU和FPGA芯片需要快速、可靠地完成一定数据量通信的要求,基于FPGA的IP软核实现双口RAM方法,研究适用于MCU,DSP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技术。首先利用Altera公司提供的FPGA开发环境Quartus中的MegaWizard进行配置,实现1个双口RAM模块;基于该模块,依次设计单向三口RAM模块、双向三口RAM模块以及双向三口RAM模块与MCU和DSP芯片的接口部分,并将带有与MCU和DSP芯片接口的双向三口RAM模块封装成1个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顶层模块。对该顶层模块进行编译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可靠、经济和方便地实现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中MCU,DSP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控制系统 数据通信 MCU芯片 DSP芯片 FPG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