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癜风ICC轴发病机制及JAK抑制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闵宗富 瞿瑛 +4 位作者 张轩 刘延平 郭金涛 张涌威 王远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65-69,74,共6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黑素细胞的破坏而产生白色斑块。目前白癜风无一致、长期和持久的治疗方法。JAK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白癜风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其通过抑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免疫...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黑素细胞的破坏而产生白色斑块。目前白癜风无一致、长期和持久的治疗方法。JAK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白癜风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其通过抑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促进黑素细胞再生与迁移,从而改善白癜风患者的皮损状况。临床试验证实,JAK抑制剂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其长期疗效及潜在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JAK抑制剂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方向。本文综述JAK抑制剂在白癜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jak抑制剂 jak-STAT通路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激酶抑制剂AG490阻滞乳腺癌MCF-7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云锋 赵阳 任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4-567,582,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3和MAPK/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交联作用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中,分JAK酶抑制剂AG490未处理组和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3和ERK1/2蛋白的变化,RT-PCR检测ST... 目的探讨JAK/STAT3和MAPK/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交联作用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中,分JAK酶抑制剂AG490未处理组和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3和ERK1/2蛋白的变化,RT-PCR检测STAT3、ERK1/2mRNA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MCF-7分泌MMP-2、MMP-9的变化,同时应用Transwell小室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AG490处理MCF-7细胞后,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3和ERK1/2蛋白均减少,STAT3、ERK1/2mRNA转录水平也下降,同时也观察到了AG490能使MCF-7分泌MMP-2和MMP-9减少,从而显著降低了MCF-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论 AG490可阻断JAK/STAT3和MAPK/ERK1/2两条信号通路,抑制MCF-7细胞分泌MMP-2和MMP-9,从而抑制了其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jak/STAT3 MAPK/ERK1/2 侵袭迁移 jak激酶抑制剂 AG4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现状、前景及其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
斑秃是一种慢性、异质性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未明,虽治疗方法众多,但无特效药,也无对所有患者有效的疗法,加之部分慢性、重度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差,因此急需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2014年起国外应用JAK抑制剂治疗斑秃,取得确切疗效。JAK... 斑秃是一种慢性、异质性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未明,虽治疗方法众多,但无特效药,也无对所有患者有效的疗法,加之部分慢性、重度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差,因此急需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2014年起国外应用JAK抑制剂治疗斑秃,取得确切疗效。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机制主要是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还可能直接作用于毛囊上皮细胞,推动毛囊周期进入生长期,有效率可达70%~80%,尤其是对重症和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其存在价格高、有潜在感染倾向等副作用,但仍不失为重症斑秃治疗的有效和二线措施。本文主要阐述JA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斑秃的现状、前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斑秃发病机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ja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通路在兔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长江 刘苏 +3 位作者 郭立新 闫世伟 左相荣 李瑞冰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2期1385-1388,1394,共5页
目的观察JAK-STAT通路在兔心肌缺血后处理(IPO)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组1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只进行简单的缺血再灌注,即每只标本在阻断前降支30分钟后再进行120分钟的再灌注。组2单纯缺血后处理组(IPO组,... 目的观察JAK-STAT通路在兔心肌缺血后处理(IPO)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组1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只进行简单的缺血再灌注,即每只标本在阻断前降支30分钟后再进行120分钟的再灌注。组2单纯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0),给予IPO,不给予通道阻断剂。组3,进行IPO,同时给予JAK-STAT特异性阻断剂AG490(AG490+IPO组,n=10)。以阻断前10分钟为起点,期间每10分钟记录1次左心室压力情况。每组分别于阻断前、阻断后20分钟、再灌注后60分钟、120分钟抽取2ml血液作为标本,分别进行心肌磷酸激酶(CPK)的检测;最后处死,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组的CPK于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增加,组2CPK于再灌注后较组1显著降低(P<0.05),而组3与组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dt max是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越靠近0点表明心功能越差,IPO对心功能起到了保护作用,而AG490阻断了IPO的保护作用。组2的细胞凋亡千分率均小于组1(P<0.01),组3与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O可以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心肌酶的释放,改善心功能。JAK-STAT通路参与了IPO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后处理 jak-STAT信号通路 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斑样血管病的抗炎治疗进展
5
作者 黄丹 温斯健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血管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疗指南。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免疫、炎症也可能参与发病,抗炎治疗有效。青斑样血管病在抗炎方面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植物生物碱(秋水仙碱、雷公藤...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血管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疗指南。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免疫、炎症也可能参与发病,抗炎治疗有效。青斑样血管病在抗炎方面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植物生物碱(秋水仙碱、雷公藤多苷)、糖皮质激素、JAK抑制剂、阿达木单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及其他抗炎药物等。本文主要综述青斑样血管病的抗炎治疗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病 抗炎 阿达木单抗 ja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慧 沈郝佳 +3 位作者 何泽枝 陈教全 李润祥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871-874,共4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一组以光敏感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疾病,托法替布作为Janus激酶(JAK)1/3抑制剂,是目前治疗CAD的JAK抑制剂中文献报道最多、应用较广泛的代表性药物。本文旨在综述托法替布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机制、常用治疗剂量、具...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一组以光敏感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疾病,托法替布作为Janus激酶(JAK)1/3抑制剂,是目前治疗CAD的JAK抑制剂中文献报道最多、应用较广泛的代表性药物。本文旨在综述托法替布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机制、常用治疗剂量、具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并与其他JAK抑制剂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托法替布 JANUS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皮肤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水英 李慧 +1 位作者 刘聪 李其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74-378,共5页
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家族,是抑制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的一种新型药物,成为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方式。JAK-STAT通路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皮肤病的许... 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家族,是抑制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的一种新型药物,成为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方式。JAK-STAT通路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皮肤病的许多细胞因子通过JAK-STAT通路完成信号传递,使用JAK抑制剂可能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用策略。本文对JAK抑制剂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抑制剂 jak-STAT途径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