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明
刘洋
+4 位作者
倪春鸿
朱晓东
白玉树
赵新刚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应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4例。冠状面...
目的:探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应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4例。冠状面主弯Cobb角92.1°±11.4°(75°~116°)。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侧凸角度、柔韧性等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矫形、分期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术中运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进行矫形,同时应用椎板下钛缆同定。比较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程度,并通过躯干侧移(LT)值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全组患者术后冠状面矫形效果明显,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率为53.8%,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313°±3.80°矢状面上81.3%的患者恢复了胸椎生理性后凸(30°~50°),84.4%的患者恢复了腰前凸(40°~60°)。术后LT值矫正率为67.1%.与冠状面Cobb角的矫正率呈正相关。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尤其与椎板下钛缆矫形同定相结合.可获得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达到躯干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重度脊柱侧凸
手术方法
iso1a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骶部腹侧血管解剖参数的测定及L5-S1前路钢板研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发平
吴雪晖
+2 位作者
罗飞
许建中
李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7-640,共4页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点到L5椎体1/2高及L5~S1椎间盘间隙水平距离;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统计髂血管交汇点与椎体的毗邻关系。结果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平均为71.5°,在L5椎体的1/2高处及L5~S1椎间盘间隙的水平宽度分别为(2.1±0.9)、(3.3±0.9)cm。结论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的走行路径决定了L5-S1腹侧的手术操作空间,95.1%的人群可以直接或通过适当松解、牵拉血管后完成L5~S1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
1
内固定
系统
血管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仕强
张子鹏
+2 位作者
王芳
卜祥军
白广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2,共6页
以混合动力乘用车用三元材料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31484—2015和ISO 12405—1进行工况循环寿命测试试验,研究分析试验中放电容量和50%SOC放电功率随循环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异同。通过测试方...
以混合动力乘用车用三元材料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31484—2015和ISO 12405—1进行工况循环寿命测试试验,研究分析试验中放电容量和50%SOC放电功率随循环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异同。通过测试方法比较和试验研究发现:测试对象的放电容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衰减趋势基本一致,而50%SOC放电功率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测试方法中平均电流强度和单个工况SOC变化量等试验参数的差异,导致GB/T 31484—2015中放电容量的衰减幅度比ISO 12405—1的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电池
系统
工况循环
GB/T
3
1
484-20
1
5
iso
1
24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明
刘洋
倪春鸿
朱晓东
白玉树
赵新刚
侯铁胜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4119027)
军队"十五"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1MA149)
文摘
目的:探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应用Isola脊柱内同定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4例。冠状面主弯Cobb角92.1°±11.4°(75°~116°)。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侧凸角度、柔韧性等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矫形、分期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术中运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进行矫形,同时应用椎板下钛缆同定。比较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程度,并通过躯干侧移(LT)值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全组患者术后冠状面矫形效果明显,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率为53.8%,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313°±3.80°矢状面上81.3%的患者恢复了胸椎生理性后凸(30°~50°),84.4%的患者恢复了腰前凸(40°~60°)。术后LT值矫正率为67.1%.与冠状面Cobb角的矫正率呈正相关。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尤其与椎板下钛缆矫形同定相结合.可获得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达到躯干平衡。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重度脊柱侧凸
手术方法
iso1a内固定系统
Keywords
Severe scoliosis
Surgical treatment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分类号
R682.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骶部腹侧血管解剖参数的测定及L5-S1前路钢板研制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发平
吴雪晖
罗飞
许建中
李强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全军矫形外科中心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7-640,共4页
文摘
目的对脊柱L4~S1段腹侧局部血管解剖进行研究,为L5~S1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1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26例、女性15例),测量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到15椎体下缘的距离,上述分叉点及汇合点的夹角;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点到L5椎体1/2高及L5~S1椎间盘间隙水平距离;测量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统计髂血管交汇点与椎体的毗邻关系。结果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交汇点的夹角平均为71.5°,在L5椎体的1/2高处及L5~S1椎间盘间隙的水平宽度分别为(2.1±0.9)、(3.3±0.9)cm。结论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的走行路径决定了L5-S1腹侧的手术操作空间,95.1%的人群可以直接或通过适当松解、牵拉血管后完成L5~S1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
关键词
L5~S
1
内固定
系统
血管解剖
Keywords
L5/S
1
internal fixation
vascular anatomy
分类号
R323.3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仕强
张子鹏
王芳
卜祥军
白广利
机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2,共6页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基于中美合作的电动汽车前沿技术与应用联合研究"(2016YFE0102200)
文摘
以混合动力乘用车用三元材料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31484—2015和ISO 12405—1进行工况循环寿命测试试验,研究分析试验中放电容量和50%SOC放电功率随循环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异同。通过测试方法比较和试验研究发现:测试对象的放电容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衰减趋势基本一致,而50%SOC放电功率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测试方法中平均电流强度和单个工况SOC变化量等试验参数的差异,导致GB/T 31484—2015中放电容量的衰减幅度比ISO 12405—1的偏大。
关键词
混合动力
电池
系统
工况循环
GB/T
3
1
484-20
1
5
iso
1
2405-
1
Keyword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battery system
drive cycle life
GB/T 3
1
484-20
1
5
iso
1
2405-
1
分类号
U46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
李明
刘洋
倪春鸿
朱晓东
白玉树
赵新刚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腰骶部腹侧血管解剖参数的测定及L5-S1前路钢板研制
刘发平
吴雪晖
罗飞
许建中
李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试验研究
刘仕强
张子鹏
王芳
卜祥军
白广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