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in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in rabbits
1
作者 WANG Tao WANG Kunzheng +6 位作者 WANG Lei GUO Jian GAO Ying ZHANG Zengtie JIN Liaosha WANG Chunsheng WANG We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3年第2期80-91,共12页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bone mineral changes in the pathogenic process of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in rabbits. Methods: Seventy adult female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bone mineral changes in the pathogenic process of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in rabbits. Methods: Seventy adult female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nimals in steroid group received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4 mg/kg) once a week, and killed in four different time after first treatment. Animal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while 150 kU penicillin was injected twice a week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 in all groups. The contents of serum calcium (Ca) and phosphorus (P)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ie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neck were measured at the 2nd, 4th, 8th and 10th weeks after first treatment. Meanwhile the general condition such as weight, spirit and hair of rabbits was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eight of rabbits in steroid group lost since the first week, and progressively aggravate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neck was lowered since the 2nd and 4th week respectively (P〈0.05, P〈0.01), and lowered more quickly in femoral neck than in femoral head. In steroid group,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femoral neck at the 10th week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t the 8th week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Ca and P in steroid group were lowered since the 2nd week (P〈0.05, P〈0.01). In steroid group, the serum Ca level at the 10th week was lower than that at the 8th week, and the serum P level waslowered more quickly than Ca level was. Conclusion: Osteonecrosis appears in rabbits shortly after corticoids are first administered, and osteonecrosis in rabbits is chronolog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hypocalcaemia, hypophosphatemia and lowere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may be relevant to bone mineral loss and density lowering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ne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ur head necrosis GLUCOCORTICOIDS Bone density CALCIUM PHOSPHO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4 位作者 刘竹 申意伟 包瑞 王鸿旭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SW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三七活骨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 对照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故剔除。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OP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活骨丸联合ESW对于改善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症状疗效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气滞血瘀证 三七活骨丸 体外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研究
3
作者 刘泽霖 任天琦 +1 位作者 高鲁 胡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中药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6.83%,手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为87.3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肿胀、便秘、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手术组高于中药组(P<0.05)。2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升高,手术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药组长于手术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医症状、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增加骨密度,降低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府逐瘀汤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周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药物灌注介入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 目的研究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药物灌注介入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3年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疼痛减轻程度分别为(45.17±4.69)%、(57.53±5.14)%、(66.73±5.96)%,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分别为(0.95±0.16)、(1.53±0.19)、(1.74±0.14)级,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分别为(0.82±0.18)、(1.41±0.22)、(1.56±0.28)级。患者治疗后3年的疼痛减轻程度、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均大于治疗后6、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疼痛减轻程度、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均大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14±1.97)分、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为(3.17±1.24)分、治疗后3年的VAS评分为(2.11±0.74)分。治疗后3年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调节股骨头血供情况,缓解髋关节疼痛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是较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选择性药物灌注 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卫衡 刘道兵 +5 位作者 孙凯 孙钢 张洪美 顾力军 张磊 赵铁军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及凝血异常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21例(A组)、痰瘀阻络型25例(B组)、经脉痹阻型24例(C组)及肝肾亏虚型24例(D...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及凝血异常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21例(A组)、痰瘀阻络型25例(B组)、经脉痹阻型24例(C组)及肝肾亏虚型24例(D组),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组间比较发现,各中医证型组中血脂及凝血异常变化表现了一定的规律,在A组中,APTT最高,PT和FIB最低;在B组中,FIB最高,HDL-C、LDL-C及apoAI、apoB表现为最低;在C组中,TC、TG、LDL-C及apoB、PLT则表现最高;而D组以HDL-C、apoAI及PT表现最高,PLT及APTT最低。统计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凝血与脂质代谢紊乱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基础,“痰瘀同治”应当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基本的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理学 分类法 中医学 中医证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理化指标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甘油三酯(TG)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浆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卫衡 林娜 +5 位作者 郭效东 张洪美 孙钢 张磊 顾力军 赵铁军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浆脂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 12 0例 ,其中 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 60例正常人 ,采用奥林帕斯 (Olypas)AU 4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 目的 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浆脂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 12 0例 ,其中 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 60例正常人 ,采用奥林帕斯 (Olypas)AU 4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质及载脂蛋水平比较 ,TC、TG、LDL、ApoB明显升高 (P <0 0 5 ) ,HDL、ApoAI明显降低 (P <0 0 5 ) ,ApoB/ApoAI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浆中的脂蛋白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血浆 脂蛋白 相关性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I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孔繁荣 梁玉江 +2 位作者 秦树光 李建军 李晓丽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CR、MRI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42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男29例,女7例;年龄21~66岁,平均42.9岁;病程6个月~3年,...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CR、MRI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42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男29例,女7例;年龄21~66岁,平均42.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3年。Ficat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为8、25、9髋,能量密度为0.18~0.25mJ/mm2。方法以X线透视股骨头坏死区在体表投影为中心选取1~2个冲击点为定位聚焦,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400~500次,每次间隔7d,共治疗3~5次。治疗前及治疗3、12个月后髋关节行X线、CT或MR检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冲击波修复重建股骨头骨组织结构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的疗效。结果:4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冲击波治疗,X线、CT或MR复查,35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治愈6髋,显效13髋,有效16髋,无效7髋。经随访1年后观察无复发,无股骨头进一步塌陷现象。治疗后3个月Ⅰ、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均分分别为(90.1±5.4)、(81.2±4.5)、(66.9±5.6)分;治疗后12个月Ⅰ、Ⅱ、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均分分别为(91.6±5.4)、(91.1±5.5)、(79.0±6.1)分。均较治疗前总均分提高。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明显、无创伤、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股骨头坏死 物理治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普卫 殷继超 +4 位作者 贺西京 刘德玉 周海哲 杨平林 王国毓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 ,造模组 (n =2 0 )。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 0 32mg/kg·d) 8周。分别在第 6、8周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 ,造模组 (n =2 0 )。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 0 32mg/kg·d) 8周。分别在第 6、8周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 2组 :骨复生组 (A组 )及模型组(B组 )。原空白对照组剩余动物组成空白组 (C组 )。A组给予骨复生煎液灌胃 ,B组和C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 4周后 ,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而骨复生组较模型组TNF α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TNF α水平升高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 ,中药复方骨复生可降低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复生 TNF-Α 治疗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中药复方 造模 升高 剩余 促进因素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皮质激素诱导鸡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春生 林娜 +2 位作者 林诗富 万蓉 陈卫衡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对鸡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来航鸡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甲泼尼龙小剂量组(B组)、甲泼尼龙大剂量组(C组)、地塞米松小剂量加马血清组(D组)、地塞米松中剂量加马血清组(E组)、地塞米...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对鸡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来航鸡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甲泼尼龙小剂量组(B组)、甲泼尼龙大剂量组(C组)、地塞米松小剂量加马血清组(D组)、地塞米松中剂量加马血清组(E组)、地塞米松大剂量组(F组),共6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6、12周翼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实验12周取股骨头,行HE染色,光镜下计数空骨陷窝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在第6周,C、F组CHO升高(P<0.05),B、C、E组TG升高(P<0.05),而B、C、E组HDL降低;在第12周,B、C、E、F组动物血TG、CHO均升高(P<0.05),C、D、E组动物血HDL降低(P<0.05),多数实验鸡血清内LDL未能检出。在第12周,C、E组股骨头空骨陷窝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并出现较典型骨坏死病理学改变。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较地塞米松更易诱导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血脂代谢紊乱可能是激素引起该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 病理过程 甘油三酯类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卢华定 董云旭 +2 位作者 温小粤 王昆 史德海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复位时间与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获得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不愈合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术后Harris评分为(86.20±11.00)分,优40例,良32例,可7例,差5例。未移位骨折组和移位骨折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22%和18.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对继发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差异。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骨折类型及骨折复位情况是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对年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尽可能解剖复位、牢靠内固定,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加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季卫锋 丁伟航 +2 位作者 马镇川 厉驹 童培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型方法对87例103髋进行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型方法对87例103髋进行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加自体骨髓干细胞、DBM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71例(86髋),女16例(17髋);平均年龄47岁;平均病程1.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跛行,术前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价,根据术前、术后症状,VAS及Harris评分,同时结合影像学表现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超过2年,平均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3分增至术后平均74.0分,平均优良率75.7%,Ⅰ型优良率88%(22/25),Ⅱ型优良率78.7%(37/47),Ⅲ型优良率61.3%(19/3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通道髓芯钻孔减压技术结合DBM、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既去除了病灶,又利用DBM的骨诱导作用和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功能,可以恢复股骨头的负重结构,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移植 自体 骨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体外诱导培养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童培建 许良 +3 位作者 胡柏松 金红婷 李陶冶 方相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在右归饮对体外正常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体外诱导培育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重为100~120g雄性SD大鼠20只,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49mg/kg&... 目的:在右归饮对体外正常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体外诱导培育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重为100~120g雄性SD大鼠20只,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49mg/kg·d,连用6d(造模),7d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造模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成骨细胞,然后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组(R1、R2、R3)和对照组(R4),分别添加高、中、低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及对照血清,继续培养72h后,进行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骨保护素(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水平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中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组(R1、R2)与对照组(R4)相比,成骨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成骨细胞OPG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且与浓度剂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成骨细胞RANKLmRNA显著降低(P<0.01)。低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组(R3)与对照组(R4)相比,成骨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OPG、RANKL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中浓度的右归饮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SINFH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提高成骨细胞OPGmRNA的相对表达量而对其RANKLmRNA有抑制作用。右归饮含药血清对体外诱导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饮 成骨细胞 诱导 细胞培养技术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林 詹红生 +3 位作者 张明才 陈博 元唯安 石印玉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96-700,共5页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2篇,其中8篇符合纳入研...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2篇,其中8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8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文献共911例患者。8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3.65,95%CI为[2.15,6.20];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56,95%CI为[2.35,5.38]。手法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或药物、或牵引、或针灸、或微波热疗,以下简称"其他疗法")组(P<0.01)。结论:目前纳入研究显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随机对照试验 期刊论文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冠虹 吉万波 +1 位作者 刘锦涛 姜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50-757,共8页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描述股骨头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化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17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描述股骨头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化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17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创伤机制、创伤-手术间隔时间、创伤发生季节和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影像学资料包括骨折Garden分型、Pauwel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术后骨折复位、螺钉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存活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关节功能,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结果:172例(174髋)患者纳入研究,共29例(16.67%)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OR=0.126,P=0.027)和后倾角(OR=4.380,P=0.010)。股骨头存活136例患者(137髋)纳入生活质量调查,Harris评分90.14±7.92,其中优96髋(70.07%),良28髋(20.44%),中13髋(9.49%),差0髋。SF-36评分中生理健康得分为46.12±9.12,心理健康得分为50.21±3.97,两者不呈线性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与生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与心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结论:复位质量位不佳和后倾角>15°是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心理健康得分恢复良好,但生理健康得分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群平均水平,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可作为生理健康得分预测因素,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可作为心理健康得分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峻辉 宁亚功 +7 位作者 彭仲杰 栾晓文 叶建红 张晓云 贺斌 王云华 吴亚玲 江建国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于治疗后 8周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股骨头空骨陷窝数测定及观察。结果 中药组和介入组动物血浆和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 ,全血高、中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甘油三脂明显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与中药组和介入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总胆固醇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仍有差异 (P <0 0 5) ,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中药组、介入组和综合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均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骨修复和新生骨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实验 血液流变学 血脂 全血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昌兴 沈建国 +3 位作者 姜滔 吴建民 董黎强 王伟东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局部持续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3~61岁,平均39.2岁。按照Ficat分期标准,Ⅱ期18例,Ⅲ期13例,Ⅳ期11例。采用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 目的:探讨股骨头局部持续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3~61岁,平均39.2岁。按照Ficat分期标准,Ⅱ期18例,Ⅲ期13例,Ⅳ期11例。采用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在透视下将静脉导管置入股骨头部,用丹参和肝素局部持续灌注15d。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造影评级,在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作统计学处理,比较各型术后的Harris评分和造影评级。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32~68个月,平均42.7个月。18例Ⅱ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88.43±3.41)分,术后6个月(94.37±3.47)分,术后12个月(92.84±4.29)分,较术前(78.23±3.47)分提高。13例Ⅲ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82.94±3.31)分,术后6个月(88.60±2.31)分,术后12个月(86.09±3.17)分,较术前(66.11±4.50)分提高。11例Ⅳ期患者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61.31±4.06)分,术后6个月(59.23±7.31)分,较术前(50.16±2.35)分提高;术后12个月(54.62±8.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期患者的股骨头静脉造影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股骨头静脉造影评级提高;Ⅳ期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局部丹参和肝素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适用于早期(Ⅱ、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及尚不愿手术的Ⅳ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丹参 肝素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沈冯君 刘日光 +3 位作者 沈骏 张雅丽 李晓玲 周娅芬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研究由川芎、三棱、仙灵脾、骨碎补等药组成的化瘀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手术方法造成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 ,观察化瘀活骨汤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造模三周后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 目的 研究由川芎、三棱、仙灵脾、骨碎补等药组成的化瘀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手术方法造成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 ,观察化瘀活骨汤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造模三周后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 ,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则上升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光镜观察发现治疗组6周后骨内微循环及骨坏死等病理改变有明显好转 ,而模型组骨细胞坏死及骨内微循环障碍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草药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方治疗早中期非创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冠虹 吉万波 +1 位作者 刘锦涛 姜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将69例(72髋)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43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8~62 (41.80±1...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将69例(72髋)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43髋,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8~62 (41.80±11.03)岁;ARCO分期Ⅰ期6髋,Ⅱ期27髋,Ⅲa期10髋;口服益肾活血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用12个月.对照组34例39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31~61 (43.35±13.52)岁;ARCO分期Ⅰ期5髋,Ⅱ期26髋,Ⅲa期8髋,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每周1次,服用12个月.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年随访时Harris评分,采用EQ-5D指数进行疗效比较.以ARCO分期作为影像学评价,随访期间出现ARCO分期>Ⅲa期为观察终点,记录末次随访时间及ARCO分期,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76(43.50±13.26)个月.随访2年后治疗组Harris评分(84.92±7.56)分高于治疗前(73.58±10.02)分(P<0.05),并且高于对照组(79.61±10.92)分(P<0.05),其中关节功能、活动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Q-5D指数0.66±0.12,高于对照组0.59±0.12(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塌陷9髋(9/43),对照组塌陷10髋(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CO早期与中期、不同Harris评价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股骨头坏死塌陷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补肾 活血 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汤小康 叶福生 +4 位作者 童培建 樊燕华 李敏 应航 肖鲁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617-620,共4页
股骨头坏死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多诱发股骨头塌陷,给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钽棒因其与骨组织在结构学和力学特性上接近,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很好的适应生物体内环境,因而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钽棒植入术... 股骨头坏死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多诱发股骨头塌陷,给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钽棒因其与骨组织在结构学和力学特性上接近,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很好的适应生物体内环境,因而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钽棒植入术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着广泛运用,目前普遍认为其适合于ARCOⅠ、Ⅱ期患者,并具有手术过程相对简单、风险小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困难、钽棒作用局限以及医务工作者相关经验差异等因素,造成了目前医学界对于钽棒疗效好坏,甚至是否继续使用钽棒等问题的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将钽棒植入术与相关生物技术结合,必定能提高股骨头坏死疾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棒 股骨头坏死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明亮 罗先正 王正明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机制及预后。方法 采用 12N盐酸、12N氢氧化钠依次注入家兔股骨头内灭活骨细胞、骨髓组织及破坏股骨头内的微循环。结果 在短时期内复制出进展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 ,6周左右即可出现典型的骨坏死病理。...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机制及预后。方法 采用 12N盐酸、12N氢氧化钠依次注入家兔股骨头内灭活骨细胞、骨髓组织及破坏股骨头内的微循环。结果 在短时期内复制出进展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 ,6周左右即可出现典型的骨坏死病理。结论 病因、骨吸收及骨有效重建的平衡状态、生物力学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 ,决定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及预后。股骨头坏死的有效修复不仅仅是坏死的骨小梁重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病理过程 组织学 制备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