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显才 张桂文 姜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1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以信封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开展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开展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指标...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1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以信封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开展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开展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指标(麻醉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生理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免疫指标(CD3+、CD4+、CD4+/CD8+)、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6.25±0.62)、(5.67±0.13)、(9.19±1.0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9±0.69)、(6.95±0.22)、(14.36±1.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E、Cor水平分别为(7.47±0.35)、(216.88±3.30)n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72±0.59)、(356.13±3.25)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5 min(T2)、拔管即刻(T3)时,观察组心率、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分别为(69.02±1.46)%、(43.79±0.16)%、(1.42±0.12),均高于对照组的(60.62±1.45)%、(39.68±0.18)%、(1.3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s-CRP、IL-8、IL-6水平分别为(12.74±3.22)mg/L、(22.25±0.22)pg/ml、(13.36±2.14)pg/ml,低于对照组的(19.65±3.24)mg/L、(35.56±0.25)pg/ml、(24.81±2.2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手术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崔婧婧 李芝婕 +1 位作者 徐维蓉 陈菲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 目的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球后麻醉,而联合组则接受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记录对照组和联合组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镇静评分:入室后静卧10 min为T0、球后麻醉注射操作时为T_(1)、手术进行30 min为T_(2)、结束手术操作时为T_(3)。在T_(1)时点,我们记录了疼痛的发生率,并记录了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此外,我们还记录了术前3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状态焦虑问卷评分(SAI),以及主刀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在T_(1)、T_(2)和T_(3)时点,联合组的MAP和H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各个时点,联合组与对照组的SpO_(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T_(1)时点,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了39%;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和联合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呼吸等情况;术前30 min时,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但联合组手术后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医生和患者对联合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结合使用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和球后麻醉,可以更好地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球后麻醉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麻醉方案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莎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三种麻醉方案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东营市广饶县人民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3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52)、参照组(n=135)、对照组(n=81)... 目的:分析三种麻醉方案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东营市广饶县人民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3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52)、参照组(n=135)、对照组(n=81)。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参照组持续静脉麻醉、吸入七氟醚;研究组手术前期维持静脉麻醉,术毕前10 min转为吸入七氟醚。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前5 min,参照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切皮前,且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短于参照组、对照组,参照组拔管、苏醒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躁动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手术前期维持静脉麻醉、术毕前10 min转为七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案可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促进术后苏醒,降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止痛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庞波波 刘秀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80-81,9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究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通过罗哌卡因联合右... 目的分析并探究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后,参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与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通过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泵注麻醉,两组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段[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20min(T3)、胎儿娩出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产后各时段(6h、12h、24h、48h)疼痛程度(VAS评分)、新生儿分娩2min、5min后阿氏(Apgar)评分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1时段HR、MAP指标、T2时段MAP指标、产后6h的VAS评分、新生儿分娩后2min、5min的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均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产妇T2时段HR指标、T3、T4时段HR、MAP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产后12h、24h与48hVA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则较低,各组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不但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产后止痛效果良好,还不易引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何福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82-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麻醉前(T0)、创建气腹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收缩压、心率水平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T1、T2时收缩压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心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心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组各时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时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凌晨 胡旭东 +5 位作者 刘幸清 邹林 周少雄 陈卫军 杜顺颜 杜小丽 《现代医院》 2018年第6期906-909,912,共5页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每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每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B组术中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运用BIS监测仪实时监测并不断调整使术中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45~55。术毕前20 min静注地佐辛2.5 mg,术后48 h采用地佐辛0.5 mg/kg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8、12、24、48 h记录VAS评分,分别于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1天(T_2)、术后3天(T_3)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和IL-10浓度。结果两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两组T_1、T_2时点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A组T_1时点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与T_0比较,A组T_2血清IL-2浓度降低(P<0.05),T_2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B组T_1、T_2血清IL-2浓度降低,T_2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T_1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全凭静脉麻醉的免疫抑制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同麻醉深度 全凭静脉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静吸复合麻醉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及妊娠结局(附48例报告) 被引量:21
8
作者 史成梅 宋雪凌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总结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巾管理。方法回顺我院生殖医学巾心2010年1月~2014年7月宫内单活胎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48例资料,均存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术期... 目的 总结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巾管理。方法回顺我院生殖医学巾心2010年1月~2014年7月宫内单活胎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48例资料,均存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术期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同术期均平稳渡过。孕妇结局:7例(14.6%)自然流产,继续妊娠41例。继续妊娠者中,39例(95.1%)足月分娩,2例(4.9%)早产;8例(19.5%)发生孕期合并症;34例(82.9%)行剖宫产;41例胎儿均活产,出生体重(3429.2±499.4)g,2例(4.9%)为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无窒息,均未见新生儿畸形。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全面了解妊娠期生理特征及麻醉用药的药学特征,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麻醉剂,维持母体的氧合、灌注及内环境平衡能保证胎儿的最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手术 全凭静脉麻醉 妊娠结局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振波 黄宝瑶 +6 位作者 蔡志明 文嫣红 卢文锋 陈卓杰 陈美娟 张丽霞 邓筹芬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提供依据,并探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经FB确诊和治疗的3...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提供依据,并探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经FB确诊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0,好发年龄1~3岁,农村儿童发病率最高。支气管异物种类以食源性异物为主,多嵌顿于右侧支气管。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气肿、肺炎、肉芽组织增生、黏膜糜烂和纵隔气肿,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和喘息。支气管异物胸部CT阳性率为78.12%。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喉罩下经FB取出异物,成功率为100.0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主要手术方式为异物网篮套取、异物钳钳取和球囊拖拉。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农村男童较多见,应加强宣教、科普和监管。有明确或可疑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应及早行胸部CT协助诊断,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或影像学无阳性提示的隐匿性支气管异物,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有反复咳嗽和喘息病史、经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早行FB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是有效、安全的,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气管支气管异物 可弯曲支气管镜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楠 叶少方 +1 位作者 高伟 赵年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CD16+56+)水平,分析两组麻醉手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T0时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T3时各指标均接近T0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前列腺癌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利鸿胜 彭丽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7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设为A组,实行全凭静脉麻...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设为A组,实行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麻醉前,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在Tb、Tc、Td、Te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明显较低;在Tf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B组相比明显较高;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25.46±8.48)s、总阻滞时间(15.34±5.11)min、苏醒时间(14.34±4.78)min与B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38.56±12.88)s、总阻滞时间(10.45±3.15)min、苏醒时间(19.56±6.88)min相比具有显著差异;A组患者不良反应如温度过低、苏醒延迟以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CSEA方法可以缩短临床麻醉起效和苏醒时间,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式。对于临床手术条件较差和手术时间延长的患者TIVA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胆囊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乐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胆囊腹腔镜手术的112例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复合麻醉组和靶控静脉麻醉组各56例。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靶控麻醉组患者睁眼...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胆囊腹腔镜手术的112例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复合麻醉组和靶控静脉麻醉组各56例。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靶控麻醉组患者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低于静脉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比静脉复合麻醉更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静脉麻醉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 静脉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13
作者 李永强 吴悠 +1 位作者 白娜 沈彦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接... 目的观察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照组行全凭静脉维持麻醉,观察组行静吸复合维持麻醉。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插管前(T_(0))、插管后5 min(T_(1))、拔管后即刻(T_(2))、术毕(T_(3))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氧代谢[动脉含氧量(CaO_(2))、颈内静脉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_(2)时,两组MAP值较T_(0)、T_(1)时均降低,且观察组T_(1)、T_(2)时MA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_(3)时,两组MAP值较T_(2)时均升高(P<0.05);T_(1)、T_(2)时,两组HR值较T_(0)时均降低(P<0.05);T_(2)、T_(3)时,两组HR值较T_(1)时均降低(P<0.05);T_(3)时,两组HR值较T_(2)时均升高(P<0.05);但T_(0)、T_(1)、T_(2)、T_(3)时,两组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T_(0)时,两组T_(2)时CaO_(2)降低,T_(1)时CjvO_(2)升高,T_(1)、T_(2)时CEO_(2)降低(P<0.05);较T_(1)时,两组T_(2)、T_(3)时CaO_(2)、CjvO_(2)值均降低,T_(3)时CEO_(2)升高(P<0.05);但T_(0)、T_(1)、T_(2)、T_(3)时,两组CaO_(2)、CjvO_(2)、CE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可维持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在维持脑氧代谢效果方面与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孟 李春然 黄志良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1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院进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并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院进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过程的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麻醉药总用量以及短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与t0相比,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在t1、t2段中更低,而HR在t1~t3时段中均比在t0时段有所提高,P <0. 05,这些变化在t1、t2段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静脉麻醉药物使用总量为(112. 6±18. 2) mg,明显比对照组的(260. 4±43. 2) mg少,P <0. 05。认知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24 h比对照组患者认知水平评分高,P <0. 05,其他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妇科临床上针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好,具有起效快、缩短复苏时间、可控性强等优势,同时还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其他生理指标,安全可靠,临床上应提倡对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妇科 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刚 刘雪霜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行吸入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和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全麻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行吸入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和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C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麻醉拔管后,C组RR、SpO_2和MV变化程度小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上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有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的影响小于吸入麻醉和静脉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上腹部手术 老年患者 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钦 邢飞 +1 位作者 顾汉文 张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 目的系统评价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膝关节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研究,合计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膝关节手术中,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RR=0.44,95%CI:0.25~0.76),输液量少(MD=-424.05,95%CI:-447.43^-400.68),术中低血压(RR=0.34,95%CI:0.15~0.79)、术后恶心呕吐(RR=0.25,95%CI:0.14~0.46)、尿潴留(RR=0.08,95%CI:0.03~0.24)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阻滞效果为优、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椎管内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中麻黄碱使用率低,输液量少,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膝关节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肖华鑫 徐友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Ⅰ组)静注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用瑞芬太尼[0.05~0.20μg/(kg·min)]... 目的:探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Ⅰ组)静注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用瑞芬太尼[0.05~0.20μg/(kg·min)]和丙泊酚[3~6mg/(kg·h)]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选择L3~4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推注0.5%布比卡因1.0~1.8ml,必要时硬膜外追加1.6%利多卡因,辅用咪唑1~2mg或芬太尼50~100μg。两组麻醉前及术后1、4、8、24h应用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38例出现术后精神功能障碍,两组总发生率为63.3%。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MMSE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 腰-硬联合麻醉 全程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持续泵注辅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苏晗 雷金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持续泵注辅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持续泵注辅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持续微量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持续微量泵注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5 min(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管插管后5 min(T_2)、气管插管后15 min(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麻醉诱导完成后、术毕时心脏做功指标,包括左室每搏功(LVSW)、每搏指数(SVI),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0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_1、T_2、T_3时的MAP、HR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_1、T_2、T_3时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完成后、术毕时LVSW、SVI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9.27%)(P <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盐酸甲氧明注射液持续泵注辅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降低心脏做功,减少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盐酸甲氧明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心脏做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琛 蔡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2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1-2期(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全麻组)和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每组40例。记录全麻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1-2期(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全麻组)和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每组40例。记录全麻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烦躁,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高血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温冬梅 邹家平 徐敏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4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无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应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前给予静脉预注甲氧明。...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无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应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前给予静脉预注甲氧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T4)时的血压、心率、新生儿血气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1时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SBP、DBP与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术后低血压、恶心、心悸、心动过缓发生率2.50%、2.50%、0、2.50%均低于对照组15.00%、17.50%、10.00%、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注甲氧明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能够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改善孕妇分娩结局,防治效果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预注 甲氧明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