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FABP和DAO对脓毒症及脓毒症肠道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判价值
1
作者 李志华 于湘友 +1 位作者 王毅 银乐乐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脓毒症患者(n=129)和同期健康体检者(n=129)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根...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脓毒症患者(n=129)和同期健康体检者(n=129)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根据AGI评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AGI组和脓毒症非AGI组,比较两组DAO、iFAB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与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根据患者28 d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93)和死亡组(n=36),运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AGI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DAO和iFABP表达水平高于非AGI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ABP与肠道功能障碍的OR值为1.075,DAO与肠道功能障碍的OR值为1.196;ROC曲线分析显示,iFABP截断值为410.178时,AUC为0.877 (95%CI:0.812~0.942),敏感度为84.90%,特异度为82.90%;DAO截断值为3.473时,AUC为0.606 (95%CI:0.500~0.712),敏感度为64.20%,特异度为68.4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外周血清DAO和iFABP水平、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AO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此时其截断值为3.99,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92.5%;iFABP评估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此时其截断值为418.36,敏感度为61.1%,特异度为84.9%。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DAO和iFAB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脓毒症引起的肠道损伤密切相关,同时外周血DAO和iFABP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道损伤 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二胺氧化酶(D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4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
2
作者 张晓亚 王昆鹏 +3 位作者 李爽 郑保平 孙震 王海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Fabp4基因敲除(Fabp4^(-/-))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每组6只。通过West...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Fabp4基因敲除(Fabp4^(-/-))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每组6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Fabp4、IL-1β、TNF-α、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湿重量比法测定脑含水量;尼氏染色评估神经损伤;组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标志物(CD86和iNOS)、M2极化标志物(CD206)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V2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MitoSOX Red荧光染料评估各组BV2细胞线粒体ROS水平;ELISA检测TBI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野生型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损伤部位脑组织中Fabp4蛋白表达在损伤后12 h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在3 d时达到高峰(P<0.01)。与野生型TBI组相比,Fabp4^(-/-)小鼠TBI组的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abp4敲除显著减小了TBI后的脑损伤体积(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Fabp4敲除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M1极化,促进M2极化,但对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表明,Fabp4过表达显著增加BV2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P<0.01)及线粒体ROS生成(P<0.01)。LPS刺激BV2细胞后Fabp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Fabp4抑制剂BMS309403干预可显著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均P<0.05)及线粒体ROS生成(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小鼠TBI组的丙二醛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均P<0.01)。此外,Fabp4过表达导致BV2细胞中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均P<0.01),ROS清除剂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5,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小鼠TBI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P<0.05,P<0.01)。结论Fabp4通过调控线粒体ROS产生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为TBI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线粒体ROS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恒 王攀 +2 位作者 杨强 王家胜 许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27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血清IFABP和D-dimer显著增加(P<0.01)。各指标不同时间段比较:IFABP值成模后30min显著升高达737.5ng/mL±56.2ng/mL,成模后120min达峰值1800.1ng/mL±85.5ng/mL,术后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14.1ng/mL±92.3ng/mL(P<0.01);D-dimer呈持续增高(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二聚体也许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4对卡介苗感染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赵燕萍 王晓平 +3 位作者 于嘉霖 宫照乾 吴晓玲 邓光存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4-3494,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等方法检测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随后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先通过腹腔注射FABP4抑制剂BMS-309403抑制FABP4功能,随后以气道灌注的方式感染BCG,利用Western blot、ELISA检测肺脏趋化因子分泌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涂布平板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菌载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BCG感染的RAW264.7细胞趋化因子CCL2、CCL3、CXCL2、CXCL10、CXCL11的mRNA表达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上调。并在感染复数为10感染时间为12 h时已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与BCG组相比,FABP4敲减结合BCG组,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CCL3(P<0.001)、CXCL2(P<0.01)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CCL2、CXCL10、CXCL11的表达量无差异;小鼠研究发现,BMS-309403会降低小鼠肺组织以及血清中趋化因子CCL3(P<0.001)、CXCL2(P<0.001)的表达,并减弱BCG感染后C57BL/6J小鼠肺组织损伤。平板涂布法检测发现,BMS-309403极显著上调BCG感染后小鼠肺部菌的含量(P<0.001)。综上表明,FABP4促进BCG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的表达和肺部病菌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巨噬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4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调控大鼠脂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5
作者 亚宛鑫 李欣萍 +6 位作者 张婧婕 方胜凯 丁一鸣 蒋雅萍 郁永辉 李洪岩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代谢的潜在作用和靶点。动物模型研究证实:MCT营养干预大鼠未出现肝肾毒性,表明MCT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MCT营养干预降低了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了睾周脂肪堆积等。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MCT代谢产物辛酸、癸酸的潜在作用靶点与脂代谢相关基因存在27个交集靶点,且潜在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代谢相关通路及脂肪酸结合与转运调控。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也表明,MCT可剂量依赖地下调小肠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CT营养干预可下调FABP4等蛋白表达继而影响脂肪酸吸收转运,并降低血脂水平、缓解脂肪堆积等,进而调节机体脂代谢。研究旨在明确MCT调控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潜在靶点,为MCT应用于脂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作用靶点 网络药理学 脂代谢 脂肪酸转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可溶性平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逸雯 黄珉珉 +1 位作者 褚一鸣 黄冶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根据其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另选取在该院就诊的80例普通肺炎患儿记为普通组和80例体检志愿者儿童记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儿童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儿童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评价肺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不良患儿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程度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患儿病程、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儿童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逐渐升高,FABP5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及肺损伤程度指标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等高于预后良好组,FAB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TNF-α、CCL3、sPDPN、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ABP5水平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CL3、sPDPN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其呈负相关(P<0.05);CCL3、sPDPN、FABP5单独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2、0.864、0.859,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CCL3)=3.842、Z_(三者联合-sPDPN)=2.585,Z_(三者联合-FABP5)=2.95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CL3、sPDPN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肺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C趋化因子配体3 可溶性平足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肺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Bcl-2、IFABP及D-D在大鼠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得银 刘斌 +3 位作者 曹志新 谢文涛 司小毛 方鲲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后受累小肠在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和相应时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D-二聚体(D-D)作为ASMVT后小肠病理改变及病情监测指标。方法 72只成...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后受累小肠在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和相应时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D-二聚体(D-D)作为ASMVT后小肠病理改变及病情监测指标。方法 72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于建模后30 min,1、2、4 h取病变肠段观察病理改变、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同时测血清IFABP、D-D值。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检测肠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Bax/Bcl-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血清IFABP和D-D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增加显著。结论 ASMVT后受累小肠在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及Bax/Bcl-2的表达,结合相应时点血清IFABP及D-D,可以诊断和监测ASMVT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AX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5结合Vimentin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艳萍 李科志 +5 位作者 蔡政民 陶昊 唐嘉营 李学宇 李炎娟 曹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1,767,共7页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从外源性和内源性层面验证FABP5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结合关系;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实验观察过表达FABP5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IP-MS鉴定出336个与FABP5相互结合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献,挑选出5个与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分别为PRDX1、PRSS3、PKM、HSP90AA1和Vimentin蛋白。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Co-IP实验证实FABP5与Vimentin蛋白存在结合关系。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FABP5会影响肝癌细胞的骨架。结论 FABP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FABP5结合调控Vimentin蛋白和影响细胞骨架重塑有关,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潜在靶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 波纹蛋白 肝癌 质谱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生物标志物评价肠内营养补充益生菌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获益与限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乐乐 陈彦君 +1 位作者 陆件 陈亚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58-3467,共10页
目的通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来协助评价肠内营养补充益生菌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获益与限制。方法自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共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重症医... 目的通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瓜氨酸的动态变化来协助评价肠内营养补充益生菌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获益与限制。方法自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共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胰腺炎病例153例,根据开始肠内营养(EN)后是否接受益生菌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天4粒;观察期为EN后10 d,检测时间点:EN开始前(D0),EN开始第3天(D_(3)),EN开始第10天(D_(10))。3种肠道生物标志物(I-FABP、D-Lac、瓜氨酸)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D_(10)为终点的疗效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抗生素使用对益生菌的限制作用。比较两组胰腺炎常规评价指标(包括淀粉酶、炎症指标及相关评分等)、EN后肠道耐受性、90 d死亡率、出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干预下:(1)I-FABP主效应不显著(P=0.076),但与治疗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0.691,P=0.001,偏η^(2)=0.066);(2)D-Lac主效应不显著(P=0.761),与治疗时间交互效应同样不显著(F=0.004,P=0.995,偏η^(2)<0.001);(3)瓜氨酸主效应不显著(P=0.161),但与治疗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32.437,P<0.001,偏η^(2)=0.177)。终点疗效分析显示:(1)I-FABP研究组较对照组前下降水平更高[Difference in LS Mean(95%CI)=-0.43(-0.47~-0.40)μg/L,P<0.001];(2)D-Lac研究组较对照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fference in LS Mean(95%CI)=0.01(0.00~0.02)mmol/L,P=0.229],但亚组分析发现未使用抗生素者D-Lac下降水平表现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43),抗生素使用与2组D-Lac下降水平有交互作用(P for interaction=0.012);(3)较对照组瓜氨酸在研究组上升水平更高(P<0.001)。两组胰腺炎常规评价指标、EN后肠道耐受性、90 d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研究组较对照早期出院率更高(Breslow P=0.012)。结论基于症状缓解、90 d死亡率、炎症指标及淀粉酶的变化等常规评价标准,不能证明益生菌治疗有利于重症胰腺炎。从I-FABP、瓜氨酸的动态变化中可证明益生菌`利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肠上皮细胞逆转坏死,并促进其吸收/合成功能的恢复。D-Lac有潜力成为补充益生菌是否在肠道中发挥作用的指标,以此可证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限制了益生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瓜氨酸 重症胰腺炎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蓉 杨萍 +3 位作者 李明鉴 叶子茹 张镨月 黄永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为探究多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分析、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研究发酵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变化的影响及其... 为探究多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分析、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研究发酵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s)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肠道炎症水平、屏障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发现,发酵枸杞多糖(FLBP)可显著降低小鼠肠道炎症水平,改善结肠组织结构,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ZO-1表达量,同时显著增加肠道SCFAs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FLBP可富集小鼠肠道杜氏芽孢杆菌(Dubosiella)和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降低Turicibacter菌属、肠杆菌属(Faecalibaculum)、埃希氏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研究结果表明,FLBP激活重塑的杜氏芽孢杆菌在改善结肠炎中占主导作用,显著提升SCFAs含量,增强肠道屏障,降低肠道炎症。研究旨在为改善结肠炎提供更安全有益的选择,并为开发FLBP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枸杞多糖 结肠炎 肠道屏障蛋白 肠道菌 短链脂肪酸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才均 黄媛 +3 位作者 吴政燮 金星 朴美花 金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脓毒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胃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才均 朴美花 +3 位作者 黄媛 吴政燮 金星 李光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血清I-FABP水平。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性分析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变量间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随访期间新发ACLF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组间ACLF发生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I-FABP对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性能。结果入组168例患者中43例合并ACLF,125例无ACLF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新发ACLF19例。纳入时合并ACLF患者的I-FABP水平高于无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9,P<0.001)。新发ACLF患者的I-FAB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4,P<0.001)。I-FABP随ACLF分级增加而升高(H=17.385,P<0.001,P趋势<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FABP与随访期间新发ACLF独立相关(HR=2.138,95%CI:1.297~3.525,P=0.003),且I-FABP三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χ^(2)=12.16,P<0.001)。ROC曲线显示I-FABP对ACLF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95%CI:0.791~0.903)和0.747(95%CI:0.661~0.82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7µg/L和1.86µg/L。结论I-FABP是预测ACLF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改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小优 万燕 +1 位作者 陈超超 蓝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9-946,共8页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对肠道损伤具有特异性,在肠道发生损伤、缺血、肠黏膜屏障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时会迅速释放入血液循环,I‑FABP水平升高是反映肠道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临床上很多疾病常合并肠道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对I‑FAB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与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结构特征 功能 肠黏膜屏障 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华兰 洪畅泽 +1 位作者 蒋秀华 陈金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9-1645,共7页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49例来自于一个评估ACLF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根据入院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97)与死亡组(n=52)。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49例来自于一个评估ACLF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根据入院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97)与死亡组(n=52)。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以及入院后24 h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器官衰竭情况并检测尿液及血液中LFABP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资料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尿L-FABP与肝衰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LIF-OFs、MELD评分和尿L-FABP对于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分析尿L-FABP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患者短期死亡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ACLF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血清TBil、INR、CLIF-OFs、MELD评分和尿L-FABP水平;脑衰竭、肝衰竭、凝血衰竭、肾脏衰竭、呼吸衰竭的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L-FABP与血清TBil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06)。尿L-FABP水平预测28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CI:0.729~0.865,P<0.001),截断值为4.779µg/dL(敏感度为73.08%,特异度为73.91%,约登指数为0.469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相比于尿L-FABP低水平组(尿L-FABP≤4.779µg/dL),尿L-FABP高水平组(尿L-FABP>4.779µg/dL)28天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血清TBil(HR=1.003,95%CI:1.001~1.004)、CLIF-OFs(HR=2.283,95%CI:1.814~2.873)和高尿L-FABP水平(HR=4.568,95%CI:2.424~8.608)为ACLF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高尿L-FABP水平可作为ACLF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指标,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酸在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肖璐 张尚伟 +5 位作者 程浩 于丹凤 姜晓满 胡蝶旋 文武 夏星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9-498,共10页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 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一类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生物毒性.为探究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在浮游动物大型溞体内的竞争富集作用,通过比较典型长链PFAAs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暴露条件下短链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生物富集,考察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u)、排出速率常数(ke)和稳态生物浓缩系数(BCFss)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典型长链PFAAs与其短链替代品的竞争富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FAAs在大型溞体内的ku和BCFss值分别与全氟碳原子数、膜−水分配系数和蛋白质结合系数显著正相关,且长链PFAAs对短链PFAAs的生物富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导致短链PFAAs的BCFss值降低56%~80%.长链与短链PFAAs在蛋白质结合点位的竞争作用可能是短链PFAAs生物富集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 生物富集 竞争作用 大型溞 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黏着斑激酶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程诚 关春普 +2 位作者 黄昌伟 李靖 张士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FAK和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FAK和FABP4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FAK和FABP4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患者血清FAK、FABP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FAK和FABP4与CK-MB、cTnI、CK、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AK(OR=2.872,95%CI:2.230~3.698,P=0.000)和FABP4(OR=2.667,95%CI:1.713~4.154,P=0.000)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AK诊断的临界值为25.60μg/L,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ABP4诊断的临界值为23.22μg/L,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0.707~0.812);FAK和FABP4联合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39~0.918)。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FAK和FABP4异常高表达,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单独或联合分析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黄血蜱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褐黄血蜱卵及其原生质蛋白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王兰兰 刘金宝 程天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49,共8页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 为了解蜱类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基于褐黄血蜱转录组文库中的Contig 879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其两翼缺失部分,拼接后得到编码褐黄血蜱FABP (HfFABP)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qPCR法检测该基因在褐黄血蜱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法分析HfFABP dsRNA干扰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以及卵原生质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HfFABP的cDNA全长1 443 bp,ORF长396 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多肽。HfFABP基因在雌蜱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幼蜱、若蜱和雄蜱;在蜱的卵巢、中肠和体壳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其在唾液腺中的转录水平;吸血使HfFABP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HfFABP dsRNA干扰使蜱产卵减少,其中约30%的卵大小不均、蜡质增多、塌瘪易裂;表观正常的卵孵化率降低,原生质中的FABP、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弹性蛋白酶抑制剂(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和热休克蛋白83 (Heat shock protein 83)等12种蛋白的丰度大幅下降(P<0.01、P<0.0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HfFABP在蜱卵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HfFABP在抑制雌蜱生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平行反应监测(P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异常表达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军 宣鸿燕 李伟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目的 研究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的异常表达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8例和非心室重构组162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FABP、SIRT1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FABP、SIRT1诊断心室重构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室重构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室重构组,SIRT1水平显著低于非心室重构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569,P=0.001),血清SIRT1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11,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SIRT1水平诊断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95%CI:0.821~0.933)、0.848(95%CI:0.786~0.8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FABP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OR=1.848,95%CI:1.068~3.262,P=0.032),SIRT1是保护因素(OR=0.687,95%CI:0.409~0.935,P=0.015)。结论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H-FABP异常高表达,SIRT1异常低表达,表达水平与心室重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是导致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且对心室重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 心肌缺血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来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忠臣 陈代文 +5 位作者 余冰 吕美 毛湘冰 韩国全 陈洪 毛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6-147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48头(28±1)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头猪。3组试验猪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48头(28±1)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1头猪。3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添加10%椰子油、10%鱼油和10%猪油的饲粮。试验分为2个阶段,共28 d。试验第21天所有仔猪称重采血,每组选6头(公母各占1/2)接近该组平均体重的仔猪继续饲养7 d后屠宰。测定试验第1~21天和第22~28天仔猪生长性能;试验第21天和第28天,仔猪采血测定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0%椰子油极显著提高仔猪第1~21天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与添加10%鱼油相比,显著提高仔猪第22~28天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中添加10%鱼油降低第21天和第28天仔猪血清甘油三酯(P<0.01,P<0.01)、总胆固醇(P<0.01,P<0.05)、血糖(P<0.05,P<0.01)含量,显著降低第21天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P<0.01或P<0.05)。与椰子油相比,猪油显著提高第28天仔猪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鱼油和猪油显著提高胰脂肪酶活性(P<0.05,P<0.05)、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mRNA表达(P<0.05,P<0.01),且猪油组FAB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结果提示,椰子油对仔猪的促生长效果优于鱼油和猪油,鱼油降低血脂及血糖水平,鱼油和猪油通过增加脂肪酶活性及FABP2 mRNA的表达促进脂肪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脂肪 脂肪酶 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斑鱼卵巢cDNA文库构建及脂肪酸结合蛋白克隆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勇 张为民 +2 位作者 李欣 田静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应用SMARTTM技术构建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cDNA文库.所构建的cDNA文库滴度为4.5×106pfu/mL,重组率为99%,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1.2×1010 pfu/mL.把phagemid转化为质粒后,随机挑选60个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 应用SMARTTM技术构建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cDNA文库.所构建的cDNA文库滴度为4.5×106pfu/mL,重组率为99%,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1.2×1010 pfu/mL.把phagemid转化为质粒后,随机挑选60个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酶切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均在500~3 000bp之间.测序结果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克隆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全长,并与人肝型(L)脂肪酸结合蛋白同源性最高,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卵巢 CDNA文库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鲈形目 酶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