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熊振民 闵绍楷 +1 位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_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_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_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没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亲和性 利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2
作者 杨振玉 高勇 +4 位作者 赵迎春 魏耀林 华泽田 张忠旭 高日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_(?)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亚种间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3
作者 陶爱林 周文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可以大大提高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选择弱感光性的亲本,可以解决生育期超亲问题,进而有助于植株偏高问题的解决;理想株形育种在等位半矮秆基因的导入,对亲本株形及源流库特性等的选择,及对米质均优、粒形相近亲本的选择等问题上的具体运作,可致F1株高适中,籽粒充实度提高,米质分离现象减弱。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等学科的协作攻关,将推动亚种间杂交稻由试验向生产更大规模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水稻 籼稻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广亲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熙淦 朱德瑶 +2 位作者 卢诚 陈大洲 肖叶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8-24,共7页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后代的育性分离,稃尖色素及株高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表明其广亲和性是由简单主基因控制,并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1连锁群上.“02428”育性分离的遗传基础,是由2对独立遗传的孢子体育性基因控制.“02428”的半矮生性基因dd与籼稻的半矮生性基因SdSd是非等位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在籼、粳稻中确实存在亚种间杂交亲和性好的品种,而且这种广亲和性可以杂交转育,通过广泛杂交,完全可以筛选出结实正常,籽粒充实度好,生育期不超亲,株高适中,产量优势明显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的开发与利用研究——Ⅰ.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孙义伟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初步观察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5460S 与广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花时、花期、开花动态及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异交率和闭颖、包颈情况,并认为两系亚种间制种创高产是完全可以的.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 亚种 制种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群分析法(BSA)鉴别与秋稻品种Aus373广亲和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忠明 邹江石 +3 位作者 朱立煌 李和标 谷福林 顾铭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广亲和基因 RFLP 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创建及其在超级稻育种上的利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6-680,共5页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不育性 特异亲和基因 粳型亲籼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花培后代中粳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测交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建华 朱德瑶 +3 位作者 潘熙淦 丁效华 揭银泉 毛凌华 《江西农业学报》 1994年第2期81-86,共6页
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17等与恢复系杂交的花培后代中粳型和偏粳型株系,与多个籼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两用核不育系测交,筛选出20个广亲和恢复系和3个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发现以狭谱型广亲和品种02428作广... 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17等与恢复系杂交的花培后代中粳型和偏粳型株系,与多个籼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两用核不育系测交,筛选出20个广亲和恢复系和3个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发现以狭谱型广亲和品种02428作广亲和基因供体较广谱型广亲和基因供体CPSLO17好;含两个恢复系的三交组合较单交组合更易重组出配合力强的广亲和恢复系。对广亲和恢复系的花培选育效果和广亲和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用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概念及其选育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恢复系 粳稻 花培 测交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孙义伟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44-47,共4页
本文初步观察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5460S 与广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花时、花期、开花动态及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异交率和闭颖、包颈情况,并认为两系亚种间制种创高产是完全可以的.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花期 异交率 亚种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希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26,132,共6页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亚种 粳亚种 形态指标 基因型 地理分布 历史演化 广亲和桥梁基因 亚种间杂种优势 籼粳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震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对影响籼粳稻杂种F_1 结实率的因素以及引入广亲和性基因、光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种优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12
作者 范方军 王芳权 +7 位作者 黄胜东 许明 王军 朱金燕 李文奇 沈文飚 仲维功 杨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籼型基因频率 广亲和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及亲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效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45-52,共8页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细综述了“广亲和基因理论”和“特异亲和基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不育 广亲和基因 特异亲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籼粳杂种的亲和性分析
14
作者 王建军 石守鋆 申宗坦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6,20,共4页
Bellemont、CB-801、3264、浙湖114与税、粳稻杂交亲和性比较表明:Bellemont、CB-801表现出广谱、偏籼型的亲和性,其中Bellemont亲和。比优于CB-801。它们均不携带不盲胞质的恢复基因,综合考虑株型,开花散粉习性,其更适宜于转... Bellemont、CB-801、3264、浙湖114与税、粳稻杂交亲和性比较表明:Bellemont、CB-801表现出广谱、偏籼型的亲和性,其中Bellemont亲和。比优于CB-801。它们均不携带不盲胞质的恢复基因,综合考虑株型,开花散粉习性,其更适宜于转育广亲和不育系;3264,浙湖114为窄谱、偏粳型广亲和品种,它们对粳稻BT型不育胞质具有恢复能力,可以作为转有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材料。系谱分析表明,它们均为籼粳杂交的后代,所以,筛选籼粳杂种后代可能是获得广亲和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广亲和性 恢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正林 何光华 +3 位作者 郑家奎 谢戎 左永树 李兴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28-31,共4页
按Griffing模型Ⅱ双列杂交法分析了6个水稻品种穗充实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组合这一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大于亚种间杂交组合;广亲和品种参与下的亚种间组合又大于非广亲和亚种间杂交组合;广亲和品种一般配合力大于... 按Griffing模型Ⅱ双列杂交法分析了6个水稻品种穗充实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组合这一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大于亚种间杂交组合;广亲和品种参与下的亚种间组合又大于非广亲和亚种间杂交组合;广亲和品种一般配合力大于非广亲和品种。广亲和基因在提高亚种间组合穗充实度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充实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遗传
全文增补中
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竹平 陈明辉 +1 位作者 邓晓梅 王亦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1990年配制广杂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会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l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 1990年配制广杂和品种02428、轮回422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翌年对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恢复系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纯会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以粳不育系寒丰A,籼不育系珍汕97A、籼粳测验种南京11、南特、Balilla、秋光为母本与花粉再生植株测交,鉴定筛选广亲和恢复系.结果表明在籼恢和广亲和品种杂交F1的花培后代中,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的花粉再生植株分别占36.67%和64.67%.衍生于粳恢和广亲和品种杂种动的花粉植株中,分别有71.26%和32.34%的植株对寒丰A和珍汕97A具有强恢复力.从317份粳恢或籼恢和广杂和品种杂种F1花粉再生植株中筛选出15个农艺性状优良的广杂和恢复系.部分衍生于花药培养的广亲和恢复系与寒丰A、珍汕97A测交,杂种F1农艺和产量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广亲和恢复系H17、H158和H281表现出优良的广亲和性和广谱恢复性。遗传分析表明这3个广亲和恢复系的广亲和性由一对显性生效基因控制,符合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花药培养是迅速改良和培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恢复力 花药培养 遗传 杂种优势
全文增补中
从携带S_5~n基因的水稻种质中发掘S_a^n、S_b^n和S_c^n基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宏岩 王思哲 +5 位作者 SHAHID Muhammad Qasim 陈志雄 王兰 陈凤宜 刘向东 卢永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66-1376,共11页
花粉不育是籼粳杂种F1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包括Sa、Sb和Sc等至少6个基因座位内的等位基因互作会引起花粉不育,这些座位上的中性等位基因可以克服不育性。本文用携带S5n的水稻种质,分别与台中65及其携带花粉不育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 花粉不育是籼粳杂种F1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包括Sa、Sb和Sc等至少6个基因座位内的等位基因互作会引起花粉不育,这些座位上的中性等位基因可以克服不育性。本文用携带S5n的水稻种质,分别与台中65及其携带花粉不育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杂交,组配具有单个座位互作和多个座位同时互作的杂种F1,首先通过观察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并比较相应杂种F1育性的差异,初步判断是否具有中性等位基因,然后采用与Sa、Sb和Sc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植株基因型的分离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分离比例的符合度,确定存在中性等位基因的真实性。结果发现在所鉴定的6份材料中有2份(灰背子和Madhukar)同时携带San和Sbn,3份(饭毫皮、秕五升和粤泰B)携带Sbn,1份(Jackson)携带Scn。这些材料同时携带可克服杂种F1胚囊不育和花粉不育的基因,是克服籼粳杂种F1不育性的重要基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 ) 等位基因互作 杂种不育性 雄性不育 S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8
18
作者 米甲明 欧阳亦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剖析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系列杂种不育位点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广亲和基因的产生机制,这一类基因资源可作为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桥梁”,用于提高籼粳杂交稻的育性。这些理论成果促进了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的高效化和精准化。两系法、三系法与“籼不粳恢”、“粳不籼恢”相结合的配组模式,成为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途径。培育集绿色、营养、健康性状于一体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是未来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不育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鉴定特殊配组类型杂交种纯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馨月 李友发 +1 位作者 刘江宁 富昊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粳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配组方式在浙江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可快速检测种子纯度。为验证水稻广亲和基因S5-n功能标记鉴定粳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配组方式杂种一代的效果,我们分别将长粳1A和6个恢复系获... “粳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配组方式在浙江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可快速检测种子纯度。为验证水稻广亲和基因S5-n功能标记鉴定粳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配组方式杂种一代的效果,我们分别将长粳1A和6个恢复系获得的F 1代进行大田统计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由于广亲和基因S5-n分子标记不能特异性检测出串粉形成的异形株,导致其鉴定结果较大田统计鉴定结果高1.0~2.0百分点。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技术的特异性,进而提高分子检测的准确性,这将有助于杂交稻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基因S5-n 分子标记 杂交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种F_1不育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起先 杨淑珂 +2 位作者 朱文银 陈峰 姜明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就影响亚种间杂种F1不育的主要因素及两个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总结;然后详细综述了相关育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等方面研究成果;最后综述了有关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就影响亚种间杂种F1不育的主要因素及两个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总结;然后详细综述了相关育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等方面研究成果;最后综述了有关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两个代表性观点,并提出自己简单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不育性 广亲和基因 特异亲和基因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