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儒家经典诠释理论的现代转型 |
吴晓琴
林胜强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伦理正义对中华法系统一性的价值影响 |
魏治勋
|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3
|
明清伊斯兰教汉文典籍的时代诠释与当代价值 |
敏俊卿
李如东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明代官修经解的承继、设限与经学嬗变 |
郭素红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 |
肖永明
张建坤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6
|
双重跨越与整体表达——辜鸿铭儒经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
刘永利
刘军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
7
|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
马明良
|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
2009 |
14
|
|
|
8
|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
姚继德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9
|
论东亚儒学的存有形态 |
傅永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0
|
宋代新儒学与经典世界的重建 |
吴震
金瑞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
11
|
以儒释伊和以伊释儒的有机结合——对王岱舆以儒诠经思想的一种理解 |
刘贡南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12
|
作为过程之东亚儒学的诠释学建构 |
杨东东
傅永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3
|
论戴震的治学方法 |
徐玲英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4
|
朱熹礼学诠释思想的两个特征 |
冯兵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5
|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
李祥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16
|
中国古代经学解释的目标、本质及其二重性 |
姜海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17
|
桓谭的学术立场与政治个性 |
李振宏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18
|
焦循“以《易》释《孟》”的实践及其方法考察 |
杨思贤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9
|
汉代以禁释琴理念的历史生成及其根据 |
赵德波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20
|
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 |
彭国忠
陈淇烨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