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ternet发展历史及应用环境变化的角度讨论IoT(Internet of Things)提出背景、内涵、组成结构和体系结构等关键问题。在分析对IoT的典型定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ITU把IoT作为Internet平台在应用领域实现人、机、和智能化物理对象...从Internet发展历史及应用环境变化的角度讨论IoT(Internet of Things)提出背景、内涵、组成结构和体系结构等关键问题。在分析对IoT的典型定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ITU把IoT作为Internet平台在应用领域实现人、机、和智能化物理对象(SPO)信息全方位互通和实践普适计算理念的下一代Internet及其应用系统的概括"是对IoT更为合理的广义定义。以该定义为基础,全面地分析了"由多个用户域网(CPN)通过骨干通信子网互联"的基本组成结构,讨论了两类SPO-CPN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支撑技术;指出SPO的引入主要影响CPN资源网络中的接入部分,属于应用系统的范畴,对Internet基本技术影响甚微。笔者不赞同以欧盟为代表的把IoT定义为联物专用网的狭义定义,指出其IoT模型和体系结构研究混淆了网络平台与应用系统,实质上是网络应用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展开更多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两种辅助解码方式下,推导了主用户和次用户在完全串行干扰或不完全串行干扰两种终端状态下的中断性能。当用户间链路条件相同时,认知中继采用AF方式优于DF方式,且不完全串行干扰技术后系统残留干扰噪声的增大也会导致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增大。研究还发现,各用户移动导致用户之间距离增大时,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也会增大。展开更多
文摘从Internet发展历史及应用环境变化的角度讨论IoT(Internet of Things)提出背景、内涵、组成结构和体系结构等关键问题。在分析对IoT的典型定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ITU把IoT作为Internet平台在应用领域实现人、机、和智能化物理对象(SPO)信息全方位互通和实践普适计算理念的下一代Internet及其应用系统的概括"是对IoT更为合理的广义定义。以该定义为基础,全面地分析了"由多个用户域网(CPN)通过骨干通信子网互联"的基本组成结构,讨论了两类SPO-CPN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支撑技术;指出SPO的引入主要影响CPN资源网络中的接入部分,属于应用系统的范畴,对Internet基本技术影响甚微。笔者不赞同以欧盟为代表的把IoT定义为联物专用网的狭义定义,指出其IoT模型和体系结构研究混淆了网络平台与应用系统,实质上是网络应用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
文摘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两种辅助解码方式下,推导了主用户和次用户在完全串行干扰或不完全串行干扰两种终端状态下的中断性能。当用户间链路条件相同时,认知中继采用AF方式优于DF方式,且不完全串行干扰技术后系统残留干扰噪声的增大也会导致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增大。研究还发现,各用户移动导致用户之间距离增大时,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也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