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ER气体注入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1
作者 谷正阳 赵宇轩 +4 位作者 李伟 潘莉 夏志伟 宫伟祥 李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4,共7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及其控制系统是直接参与装置运行的关键部件,也是中国独立承担的14个ITER采购包之一。文中基于ITER控制系统的设计框架和GIS的功能特性,进行GIS常规控制系统和互锁系统设计。常规控制系统采用模块...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及其控制系统是直接参与装置运行的关键部件,也是中国独立承担的14个ITER采购包之一。文中基于ITER控制系统的设计框架和GIS的功能特性,进行GIS常规控制系统和互锁系统设计。常规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可扩展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装置未来运行的可扩充性和功能实现的灵活性;互锁系统则采用冗余的硬件架构和容错体系结构,满足了ITER 3IL-2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两种控制系统已于2022年11月完成了ITER组织的终期设计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气体注入系统 常规控制系统 互锁系统 CODAC 快速控制器 容错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 12号水平诊断窗口碳化硼块状材料应用特性研究
2
作者 胡晓月 王旭迪 +4 位作者 胡庆生 许昌军 裴燕斌 杨传森 赵君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63-2370,共8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12号水平诊断窗口(EQ#12)集成多种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用于观测等离子体运行状态,其真空内侧的集成设计在满足窗口重量限制和中子屏蔽要求的前提下,需重点考虑材料的真空放气性能和窗口冷却效率等因素。根据EQ...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12号水平诊断窗口(EQ#12)集成多种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用于观测等离子体运行状态,其真空内侧的集成设计在满足窗口重量限制和中子屏蔽要求的前提下,需重点考虑材料的真空放气性能和窗口冷却效率等因素。根据EQ#12真空内侧标准化集成设计方案,使用热压工艺制备碳化硼(B4C)屏蔽块,采用SEM、质谱分析、对称结构流导法、稳态热流法及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其微观形貌、理化性能等基础特性,真空放气特性及传热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热压工艺下的B4C屏蔽块密度为(2.50±0.01)g/cm^(3),内部微小孔隙少;总硼含量达77.20%,且铁和钴等杂质元素含量均不超过0.03%;真空条件下经过烘烤处理后,块体释放气体组分主要为H_(2),样品对H2的单位面积放气率低至6.94×10^(−9) Pa·m^(3)·s^(−1)·m^(−2);测试了100~500℃、1 MPa界面压力下B4C和不锈钢316L(N)-IG在真空条件下(约10^(−3) Pa)的接触热导,结合测试结果进一步对B4C在应用工况下进行热仿真分析可知,其在ITER装置运行工况下可以有效带走核热、局部最高温度不会超过221.6℃,经48 h的烘烤可升温至209.1℃进行有效除气。针对此种热压B4C块状材料的应用特性研究为核聚变装置真空室内屏蔽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等离子体诊断集成 碳化硼 特性 真空放气率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变换和MUSIC算法在ITER磁体电源信号间谐波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文晋 马渊明 +1 位作者 陈兴 王亚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间谐波频率检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由最小二乘法来估计。DQ变换可以消除大幅度ITER基波分量,MUSIC算法可以通过矩阵特征分解检测出短数据条件下的谐波和间谐波,适用短时平稳的间谐波检测,两者相结合可以有效检测出大幅度基波附近存在小幅度间谐波。仿真实验表明,计算经DQ变换后检测出的ITER信号谐波频率时,取中间信号计算真实频谱较为正确,两侧信号则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电源系统 间谐波 DQ变换 最小二乘法 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聚变(ITER)用低温超导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平祥 李建锋 +5 位作者 唐先德 谢惠久 冯勇 刘向宏 闫果 周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室。研究解决核聚变关键技术难题,是人类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化关键的步骤。由低温超导线材绕制的磁体系统是...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室。研究解决核聚变关键技术难题,是人类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化关键的步骤。由低温超导线材绕制的磁体系统是ITER装置的核心部件。我们通过开展Nb3Sn及NbTi超导线批量化制备技术的研究,掌握了纵向场(TF)磁体及极向场(PF)磁体用高性能Nb3Sn及NbTi超导线制备的关键技术。生产出性能达到ITER项目的设计要求的青铜法Nb3Sn超导线和内锡法Nb3Sn超导线,单根长度大于5000m,临界电流Ic(4.2K,12T)均大于190A,磁滞损耗小于500mJ/cm3(4.2K,±3T),n值大于25;制备出满足ITER项目要求芯数为2600根的NbTi超导线,单根长度大于10000m,临界电流Ic值达到360A(4.2K,5T),n值大于30,磁滞损耗值小于45mJ/cm3(4.2K,±3T)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核聚变 ITER 低温超导线 NBTI NB3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过渡馈线辅助支撑结构设计及传热计算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青 刘利斌 +1 位作者 武松涛 邵延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6-719,共4页
过渡馈线系统是为ITER磁体系统提供能量、制冷剂、进行测量诊断等服务的子系统。本工作对过渡馈线直线段内部辅助支撑和S弯箱内部辅助支撑等进行了设计,并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过渡馈线直线段内管由辅助支撑引起的传导热进行了分... 过渡馈线系统是为ITER磁体系统提供能量、制冷剂、进行测量诊断等服务的子系统。本工作对过渡馈线直线段内部辅助支撑和S弯箱内部辅助支撑等进行了设计,并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过渡馈线直线段内管由辅助支撑引起的传导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辅助支撑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过渡馈线 辅助支撑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松林 柏云清 +4 位作者 陈红丽 李春京 黄群英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人类开发聚变能提供重要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实验平台,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模块(TBM)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参与ITER计划的成员国根据本国商用演示堆包层发展策略,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实验包层概念,以便在ITER...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人类开发聚变能提供重要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实验平台,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模块(TBM)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参与ITER计划的成员国根据本国商用演示堆包层发展策略,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实验包层概念,以便在ITER运行期间进行实验。本文对ITER-TBM目前已经开展和正在进行的主要设计研究工作进展进行总结,介绍了各方提出的设计方案、支撑设计的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合作实验窗口的分配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 国际热核实验堆 实验包层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材料研发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群英 李春京 +10 位作者 刘少军 严资林 高胜 吴庆生 李艳芬 宋勇 朱志强 柏云清 郭智慧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聚变堆包层技术是聚变能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材料问题是包层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了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材料选择和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概念设计中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开展的相... 聚变堆包层技术是聚变能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材料问题是包层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了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材料选择和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概念设计中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开展的相关材料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下一步研究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实验包层模块 聚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磁体支撑结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志勇 李正宏 +2 位作者 黄洪文 曾和荣 王少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269,共6页
磁体支撑结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磁体支撑结构各工况下的强度、刚度的数值分析,给出了磁体支撑结构对应工况下各零部件的应力分布及变形量;分... 磁体支撑结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磁体支撑结构各工况下的强度、刚度的数值分析,给出了磁体支撑结构对应工况下各零部件的应力分布及变形量;分析结果表明磁体支撑结构各零部件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许用应力,满足强度要求,各零部件变形合理,不会出现脱开失稳现象。通过数值分析,为国际热核反应堆磁体支撑结构提供了理论设计数据,提升了磁体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核反应堆 磁体支撑结构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聚变堆实验增殖包层模块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少华 黄洪文 +1 位作者 曾和荣 刘志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4-258,共5页
为了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的产氚和能量获取等性能,各国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实验增殖模块(TBM)设计方案。其总体功能相同,但具体技术路线有区别,不同之处包括冷却剂选择、产氚材料选择、中子倍增剂选择、产氚区布置形式、面向等离子体... 为了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的产氚和能量获取等性能,各国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实验增殖模块(TBM)设计方案。其总体功能相同,但具体技术路线有区别,不同之处包括冷却剂选择、产氚材料选择、中子倍增剂选择、产氚区布置形式、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选择、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通过对各TBM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先进产氚包层方案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核反应堆 实验增殖包层 材料 物理热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ITER重力支撑系统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尚明 闫喜江 +6 位作者 黄宇峰 王贤宙 侯炳林 李鹏远 简广德 刘德权 周才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针对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重力支撑系统具有周期对称性的特点,提出了ITER重力支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ANSYS软件,采用精度较高且计算规模又可接受的单元网格划分方法,得到了网格划分图,建立了ITER重力支撑系统环向20&#... 针对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重力支撑系统具有周期对称性的特点,提出了ITER重力支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ANSYS软件,采用精度较高且计算规模又可接受的单元网格划分方法,得到了网格划分图,建立了ITER重力支撑系统环向20°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热-结构耦合分析。获得了ITER重力支撑系统各零件的热应力分布及最大热应力,并分析了这些零件的强度。热应力分析的结果为ITER重力支撑系统的设计或改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重力支撑系统 有限元 周期对称性 热分析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校正场线圈等效材料属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万远 吴维越 +1 位作者 曾文彬 杜双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5-749,共5页
校正场线圈是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圈体由多种材料组成且周期性排列,对其等效材料属性预测很重要。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有限元方法,但其处理过程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广义虎克定律的有限元方法,使求解过程... 校正场线圈是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圈体由多种材料组成且周期性排列,对其等效材料属性预测很重要。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有限元方法,但其处理过程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广义虎克定律的有限元方法,使求解过程更简便。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处理过程更简单,结果更精确,所得结果为校正场线圈的结构分析和热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校正场线圈 复合材料 等效材料属性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建造与聚变堆材料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增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46-52,共7页
当前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建造对推动聚变材料研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介绍ITER建造对聚变材料研究带来的深刻影响及聚变材料研究本身将产生的变化,旨在让关心聚变材料研究的人们对聚变材料研究的进程、紧迫性和艰巨性有一初步认识。
关键词 国际热核实验堆 示范堆 聚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 10kA电流引线高温超导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承连 毕延芳 +6 位作者 丁开忠 冯汉升 周挺志 沈光 倪清 黄雄一 宋云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HTS CL)的特点是不仅电流容量大,且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高温超导段是HTS CL的关键部件。本文论述了ITER 10kA电流引线高温超导叠和超导组件的真空钎焊工艺,分析了高温超导段漏热,并对高温超导...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HTS CL)的特点是不仅电流容量大,且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高温超导段是HTS CL的关键部件。本文论述了ITER 10kA电流引线高温超导叠和超导组件的真空钎焊工艺,分析了高温超导段漏热,并对高温超导段漏热和电流引线在10kA下的安全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流引线不仅漏热小,且安全裕度大,满足ITER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高温超导电流引线 漏热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_(22,6)模式—高斯波的准光模式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本田 张杨 +2 位作者 张亦弛 李志良 冯进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2-775,共4页
准光模式转换器是高功率毫米波回旋管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实现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分离、隔离波的反射,并实现回旋管的高斯波束输出。基于耦合波理论,分析设计出用于频率140GHz、TE_(22.6)模式回旋管的Denisov辐射器;基于几何光学理论,设... 准光模式转换器是高功率毫米波回旋管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实现电磁波与电子注的分离、隔离波的反射,并实现回旋管的高斯波束输出。基于耦合波理论,分析设计出用于频率140GHz、TE_(22.6)模式回旋管的Denisov辐射器;基于几何光学理论,设计出准光反射镜面系统,并采用Feko软件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准光模式转换器系统的转换效率约为97.3%,波束的高斯含量约为93.3%,达到了回旋管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管 高斯波束 磁约束核聚变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线圈终端盒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青 武松涛 +1 位作者 宋云涛 张远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线圈终端盒(CTB)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组件的漏热常常是整个磁体系统的主要漏热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低温系统的液氦消耗量。本文从降低热负荷的角度对CTB内部冷屏、超导电流传输线、电流引线、... 线圈终端盒(CTB)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组件的漏热常常是整个磁体系统的主要漏热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低温系统的液氦消耗量。本文从降低热负荷的角度对CTB内部冷屏、超导电流传输线、电流引线、阀及冷却管路、外部盒体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最终结构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线圈终端盒 超导电流传输线 电流引线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熔盐堆堆芯功率内模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文杰 朱伟聪 +2 位作者 谢金森 姜庆丰 于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7-943,共7页
内模控制是一种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直观、无需精确的数学模型、在线调整参数少等优点。为探索内模控制在反应堆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以熔盐实验堆堆芯功率控制为例,通过建立熔盐实验堆一回... 内模控制是一种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直观、无需精确的数学模型、在线调整参数少等优点。为探索内模控制在反应堆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以熔盐实验堆堆芯功率控制为例,通过建立熔盐实验堆一回路系统线性化模型,采用内模控制技术,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堆芯功率内模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熔盐实验堆一回路仿真系统,开展熔盐实验堆堆芯阶跃反应性扰动下的功率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堆芯功率内模控制器可很好地控制堆芯功率,实现系统的快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实验堆 堆芯功率 内模控制器 反应性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验快堆堆内构件应力分析与评定
17
作者 张明 贺寅彪 +2 位作者 姚伟达 徐定耿 谢永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43-547,共5页
本文是中国实验快堆堆内构件主要部件的应力分析与评定汇总报告。主要构件包括堆内支承结构、堆芯支承结构、堆内热屏蔽等7类设备。堆内各部件采用有限元方法按其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或部件分析。文章首先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然后,对有限... 本文是中国实验快堆堆内构件主要部件的应力分析与评定汇总报告。主要构件包括堆内支承结构、堆芯支承结构、堆内热屏蔽等7类设备。堆内各部件采用有限元方法按其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或部件分析。文章首先建立结构的计算模型,然后,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在自重、流体流动压差、冷却剂流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和温差载荷条件下的静态分析计算和结构的模态分析以及地震载荷下的动态分析。最后,按规范要求对堆内各结构在承受的各种载荷条件下进行载荷组合与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实验快堆 堆内构件 载荷组合 应力分析与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导体收缆系统速度同步控制方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中正 武玉 +2 位作者 夏永胜 贡马林 陶雪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9-711,756,共4页
文章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导体收缆系统中实现对变频器、传感器、交流电机三者的协调控制,实现了收缆系统中各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和导体... 文章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导体收缆系统中实现对变频器、传感器、交流电机三者的协调控制,实现了收缆系统中各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和导体的恒张力控制。系统不但实现了主动恒速收缆,而且还设计了弹变安全保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刚性较大的导体的收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PLC) 变频器 ITER导体收缆系统 速度同步控制 弹变安全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下边界局域模线圈1/4模型电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献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3-1147,共5页
边界局域模线圈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用来抑制边界局域模现象的核心部件,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线圈中的电流和外部的背景场相互作用,在线圈上产生巨大的磁场和电磁力。由于边界局域模线圈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真空室内壁,在电磁载荷的冲击... 边界局域模线圈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用来抑制边界局域模现象的核心部件,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线圈中的电流和外部的背景场相互作用,在线圈上产生巨大的磁场和电磁力。由于边界局域模线圈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真空室内壁,在电磁载荷的冲击下会在线圈的铠甲和支撑部件上产生较大的剪切应力,一旦Tresca应力超出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阈值,线圈的设计寿命和可靠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根据麦克斯韦方程计算线圈上的磁场大小和电磁力分布,并将电磁力作为外部边界条件,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提取线圈上的剪切应力,基于ASME标准,采用分析设计的方法对应力进行分类评定,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局域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剪切应力 电磁载荷 分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Neutron Flux Monitor for ITER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进蔚 杨青巍 +3 位作者 肖功珊 张炜 宋先瑛 李旭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 fusion 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 T...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 fusion 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 Three types of neutron flux monitor assemblie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and shielding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Through MCNP (Mante-Carlo neutral particle transport code) calculations, this extended system of NFM can detect the neutron flux in a range of 10^4 n/(cm^2.s) to 10^14 n/(cm^2.s). I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ccurate neutron yield measurements for all operational modes encountered in the ITER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 in-situ calibration. Combining both the counting mode and Campbelling (MSV; Mean Square Voltage) mode in the signal processing uni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ynamic range (107) for these NFMs and time resolution (1 ms) can be met. Based on a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estimated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ies of the total fusion neutron yield can reach the required 10% level in both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D-phase and the DD-phase, the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y full power DT operation mode. In the advanced would be better than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flux monito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 assembly of fission cha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