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功能性眩晕-眩晕诊治的新高度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
-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8,共6页
-
文摘
近30年来,行为方式对空间定位和平衡的认识已有很多进步,功能性和心因性疾病引起前庭症状也越来越普遍,也比结构性(器质性)前庭疾病更常见。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瞄准这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发布的ICD-11中,正式命名、定义功能性眩晕这一常见的慢性眩晕类型。功能性眩晕不同于心因性眩晕,但心因性眩晕如果不干预,会影响功能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现今,眩晕的诊断模式也将打破二元论的桎梏,呈现结构、功能与心因三方面的格局。今后,动态姿势评价、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功能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功能性眩晕诊治的多学科合作是这一疾病临床诊治的方向。而患者首诊的耳科或神经耳科专家将扮演核心角色。
-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眩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持续姿势感知性眩晕
恐怖性姿势性眩晕
空间运动不适
视觉性眩晕
-
Keywords
CSD
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CD-11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 (beta draft)
ICV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
PPV
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PD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SMD
space-motion discomfort
VV
visual vertigo
-
分类号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