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眩晕-眩晕诊治的新高度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8,共6页
近30年来,行为方式对空间定位和平衡的认识已有很多进步,功能性和心因性疾病引起前庭症状也越来越普遍,也比结构性(器质性)前庭疾病更常见。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瞄准这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发布的ICD-11中,正式命名、... 近30年来,行为方式对空间定位和平衡的认识已有很多进步,功能性和心因性疾病引起前庭症状也越来越普遍,也比结构性(器质性)前庭疾病更常见。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瞄准这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发布的ICD-11中,正式命名、定义功能性眩晕这一常见的慢性眩晕类型。功能性眩晕不同于心因性眩晕,但心因性眩晕如果不干预,会影响功能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现今,眩晕的诊断模式也将打破二元论的桎梏,呈现结构、功能与心因三方面的格局。今后,动态姿势评价、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功能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功能性眩晕诊治的多学科合作是这一疾病临床诊治的方向。而患者首诊的耳科或神经耳科专家将扮演核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眩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持续姿势感知性眩晕 恐怖性姿势性眩晕 空间运动不适 视觉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