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peginterfero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屠玲榕 黄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0,共5页
Ropeginterferonα-2b是新上市的一种长效聚乙二醇脯氨酸α干扰素,是第一种专门批准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干扰素,临床试验和经验发现其可以诱导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液学缓解,控制疾病相关症状,降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与聚... Ropeginterferonα-2b是新上市的一种长效聚乙二醇脯氨酸α干扰素,是第一种专门批准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干扰素,临床试验和经验发现其可以诱导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液学缓解,控制疾病相关症状,降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羟基脲相比,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低,且给药间隔时间更长,部分低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患者也能从中获益。本文就Ropeginterferonα-2b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Ropeginterferonα-2b Α干扰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Alpha波的脑-机接口控制实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万柏坤 綦宏志 +3 位作者 赵丽 陈滨津 毕卡诗 陈骞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8-984,共7页
对脑电alpha波阻断现象的识别提取与家用电器遥控装置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实时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系统的可行性.对5~12名受试者进行睁闭眼实验并记录其动态脑电数据,提取al- pha波阻断现象发生过程的关键参... 对脑电alpha波阻断现象的识别提取与家用电器遥控装置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实时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系统的可行性.对5~12名受试者进行睁闭眼实验并记录其动态脑电数据,提取al- pha波阻断现象发生过程的关键参数.在实时操作平台上对受试者进行4组遥控器按键操作的组合实验,以考察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指令传递的准确率.总结出了Alpha波阻断现象对应的阈值电压经验计算公式,并建立了以最大噪声背景电平作为甄别开关动作真伪的判据原则.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成功率和稳定性,表明实时脑机接口系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接口 脑电图 alpha(α)波阻断 遥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alpha波的便携式脑-机接口系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耿丽清 赵丽 +1 位作者 崔世钢 邵善锋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748-4750,共3页
对基于脑电alpha波的服务机器人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前期采用计算机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便携式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选用脑电alpha波作为控制信号,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替代已有系统中的计算机,实现... 对基于脑电alpha波的服务机器人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前期采用计算机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便携式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选用脑电alpha波作为控制信号,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替代已有系统中的计算机,实现了脑-机接口系统的集成化和便携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能实时控制服务机器人完成更为复杂任务的脑-机接口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接口 alpha 数字信号处理器 服务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din蛋白在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怡恺 吴凤萍 +5 位作者 刘晨瑞 郝苗 吕莎莎 张苗苗 党双锁 张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Mindin蛋白的变化以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EG-IFNα-2b治疗的CHB患者29例,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n=17)与未...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Mindin蛋白的变化以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EG-IFNα-2b治疗的CHB患者29例,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n=17)与未治愈组(n=12)。分别采集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基线、12周和24周的外周血样本,测量血常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和Mindin蛋白含量。分析比较各时间点HBsAg、ALT、AST及Minidn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Mindin蛋白与HBsAg、ALT、AS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BsAg、ALT水平对Mindin蛋白的影响。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发现,未治愈组和治愈组HBsAg、抗-HBe、Alb和白/球比值(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愈组Mindin蛋白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4周时Mind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线(P<0.05)。24周时治愈组Mind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治愈组(P=0.019)。治愈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治愈组,且组内各时间点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治愈组ALT和AST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值均<0.05)。未治愈组24周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治愈组(P值均<0.05)。未治愈组12周时Mindin蛋白水平与ALT呈现出较强的直线相关性(r=0.760 8,P<0.05),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样证明两者间存在线性关系(偏回归系数为1.571,P=0.019)。结论 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24周时的Mindin蛋白水平在治愈组和未治愈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通过检测Mindin蛋白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结局,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Mindin蛋白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alpha波的实时脑-机接口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喻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89-93,共5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LabVIEW平台的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特征提取与模式分类,实现了基于脑-机接口的实时光标移动控制。系统仅需实时采集操作者头部O1、O2导联处的脑电信号,提取其alpha波,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判断受试者闭... 设计了一个基于LabVIEW平台的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特征提取与模式分类,实现了基于脑-机接口的实时光标移动控制。系统仅需实时采集操作者头部O1、O2导联处的脑电信号,提取其alpha波,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判断受试者闭眼时长,利用alpha波的阻断现象输出不同控制命令,快速可靠地控制光标进行二维移动。该系统采用异步工作模式,输出控制命令仅需3.6~5.4 s,与现有的基于脑电alpha波的-机接口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实验表明,未经先期训练的操作者均能通过-机接口系统快速地完成光标控制任务,且具有很高的识别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alpha -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Beta Technology买下β-葡聚糖受体结合性糖类的经营权
6
作者 王璋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9期16-16,共1页
Alpha-Beta Technology Inc.(Worcester,MA)不久将拥有两个最新生物技术领域的专有权.这两个领域是治疗性糖类和巨噬细胞的操作.该公司已从Brigham妇女医院(Boston,MA)买下生产一种医用糖类的专利技术.这种糖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β-葡聚... Alpha-Beta Technology Inc.(Worcester,MA)不久将拥有两个最新生物技术领域的专有权.这两个领域是治疗性糖类和巨噬细胞的操作.该公司已从Brigham妇女医院(Boston,MA)买下生产一种医用糖类的专利技术.这种糖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β-葡聚糖受体相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公司希望能利用这项技术来研制一些能与β-葡聚糖受体结合从而选择性地启动或者关闭免疫系统的糖类.研制出来的药物将能完全地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早期防御.潜在的应用范围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 巨噬细胞 Β-葡聚糖 受体结合 真菌感染 生物技术领域 结合性 葡聚糖受体 感染性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HBsAg清除的关系
7
作者 吴凤萍 何玲 +3 位作者 刘晨瑞 王文浩 李茹 党双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HC)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索其动态变化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NF-α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IHC患者455例,分为治疗组210例,自愿接受PEG-IFNα-2b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IHC对照组245例,仅随访观察72周。分别于研究的0、12、24、48、72周时检测血清TNF-α水平,并在72周时将治疗组分为HBsAg清除组与未清除组。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NF-α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的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s Ag清除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TNF-α预测HBsAg清除的cut-off值。结果 72周时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46.2%)和血清学转换率(34.8%)均显著高于IHC对照组(HBsAg清除率为1.2%;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0.8%)(χ^(2)值分别为133.333、94.650,P值均<0.001)。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在治疗期间血清TNF-α水平较基线均显著升高,在停药后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F值分别为351.733、76.434,P值均<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12、24及48周时血清TNF-α水平HBs Ag清除组>HBs Ag未清除组>IHC对照组(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OR=0.329,95%CI:0.189~0.571,P<0.001)、基线HBV DNA<20 IU/mL(OR=1.414,95%CI:1.057~1.787,P=0.045)、12周时ALT≥2倍的正常值上限(OR=1.127,95%CI:1.028~1.722,P=0.043)、12周时TNF-α水平(OR=1.336,95%CI:1.018~1.754,P=0.037)和24周时TNF-α水平(OR=1.879,95%CI:1.477~2.391,P<0.001)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时血清TNF-α水平预测72周时HBsAg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4~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3%、81.0%;24周时AUC为0.912(95%CI:0.758~0.97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96.2%。结论 PEG-IFN-α治疗可导致IHC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治疗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可有效预测PEG-IFN-α诱导的HBsAg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及长效干扰素抗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丙发 范清林 +1 位作者 魏伟 宋礼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6-1279,共4页
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可通过影响肝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2′-5′-OAS、PKR和MxA等蛋白的生成发挥抗肝炎病毒作用。干扰素-α还可通过影响MAPK通路、IRS-1/PI3K-p70S6激酶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为... 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可通过影响肝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2′-5′-OAS、PKR和MxA等蛋白的生成发挥抗肝炎病毒作用。干扰素-α还可通过影响MAPK通路、IRS-1/PI3K-p70S6激酶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为延长其半衰期、增强疗效,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长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干扰素、人血清白蛋白融合干扰素、干扰素脂质体等,并有逐渐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趋势。开发出长效、高效的干扰素也越来越成为干扰素及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长效干扰素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蕾 魏欣 +4 位作者 谢玉梅 郝春秋 王九平 贾战生 白雪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4-85,9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51.6%<102拷贝/ml,HCV/HBV共感染者HCV、HBV下降均不理想。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B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但对HBV、HC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属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干扰素-α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学宁 吴一龙 +3 位作者 王思愚 黄植蕃 区伟 余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α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α)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4例Ⅰ、Ⅱ期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手术加IFN α治疗 )术后予IFN... 目的 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α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α)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4例Ⅰ、Ⅱ期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手术加IFN α治疗 )术后予IFN α治疗 ,3× 10 6U ,肌肉注射 ,每 2天一次 ,整个疗程共 90天 ;对照组 (单独手术治疗 )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入组病例观察和评价 pTNM分期、病理类型、复发转移、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 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5 %、80 .9%、5 2 .4%、5 2 .4% ,对照组分别为 95 .2 %、80 .9%、66.0 %、5 0 .8% ,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663 9)。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状态和消瘦仍是判断早期NSCLC预后的预后因子。结论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小剂量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干扰素-Α 治疗 手术 NSCLC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抑制HUVECs以及荷人肝癌裸小鼠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地 梁力建 +3 位作者 彭宝岗 周凡 李绍强 殷晓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检测IFN-α体内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作用,探讨IFN-α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运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试验、管样结构形成试验、移动抑制试验以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密度测定探讨IFN-α对HUVECs... 目的:检测IFN-α体内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作用,探讨IFN-α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运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试验、管样结构形成试验、移动抑制试验以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密度测定探讨IFN-α对HUVECs的抑制作用。结果:IFN-α对HUVECs的细胞增殖、移动和管样结构形成试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提示试验组移植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MVD)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IFN-α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肝肿瘤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辉 李娜 +1 位作者 王锁良 卜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洁 郑水儿 +1 位作者 童向民 薛永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106U/L(IFN-α组)、rhGM-CSF1×106U/L联合rhIL-45×105U/L(IL-4组)、单用rhGM-CSF1×106U/L和单用rhIFN-α2×106U/L,培养7d;于第8-10d,部分孔加入rhTNF-α5×104U/L。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1a、HLA-DR)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检测DCs凋亡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1例CML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上述细胞因子诱导7d后,IFN-α组和IL-4组均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学鉴定,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5×104U/LrhTNF-α作用后,两组DCsCD80、CD86、CD83、HLA-DR进一步上调,其中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FISH证实来源于白血病细胞;两组DCs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IFN-α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IL-4组(P<0.05)。结论:IFN-α可促进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活化。这可能是IFN-α在CML中的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 骨髓细胞 树突细胞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仕彤 冯鹭 +1 位作者 刘丽娜 康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肝纤维化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利用CCl4建立非病毒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IFN-α治疗组,...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肝纤维化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利用CCl4建立非病毒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IFN-α治疗组,另设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在疗程的第0、3、6、8周对小鼠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情况以及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无明显改变,且阴性和阳性对照组之间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也无显著差异。IFN-α治疗组小鼠肝纤维化情况有明显改善(第6~8周时最为显著),且该组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初期呈上升趋势,但其后出现下降,下降幅度在第6~8周最大。结论 IFN-α对Foxp3+调节性T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下调作用与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密切相关,且在第6~8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Α-干扰素 FOXP3+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L-2对荷瘤小鼠TNF-α和IL-2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阮征 付晓芳 +2 位作者 周泉城 胡筱波 吴谋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我们提取纯化得到一种重均分子量为2.03×105、单糖为葡萄糖的香菇多糖级分(L-2)后,评价了香菇多糖L-2对荷S-180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连续10d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L-2(10mg/kg体重),测定了正常小鼠与荷S-180小鼠... 我们提取纯化得到一种重均分子量为2.03×105、单糖为葡萄糖的香菇多糖级分(L-2)后,评价了香菇多糖L-2对荷S-180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连续10d通过腹腔注射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L-2(10mg/kg体重),测定了正常小鼠与荷S-180小鼠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2(IL-2)的含量,以及香菇多糖L-2对TNF-α和IL-2的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血清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加,而血清中IL-2含量没有变化,与此同时,香菇多糖L-2可以上调TNF-α的mRNA的表达。结果揭示多糖L-2有增加TNF-α含量的作用,多糖增强免疫力与TNF-α含量增加以及在转录水平上调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表面展示人干扰素-α 2b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晓兰 潘卫 +4 位作者 马仲才 陈秋莉 武文斌 曹明媚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人干扰素-α结构与功能的新平台。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表达人于扰素-α2b(hIFN-αa2b)基因。结果:生物活性测定表明,3×108TU重组噬菌体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与SIU基因工程IFN-α2a...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人干扰素-α结构与功能的新平台。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表达人于扰素-α2b(hIFN-αa2b)基因。结果:生物活性测定表明,3×108TU重组噬菌体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与SIU基因工程IFN-α2a的活性相当,并能被 IFN-α单抗中和。结论:hlFN-α 2b在噬菌体表面能正确折叠和功能性表达,即成功地建立了噬菌体展示外源肽(hIFN-α)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扰素-α 抗病毒活性 噬菌体表面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17
作者 殷银霞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邱家权 程小丽 明海霞 梁永林 吴玉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FN-α、rhIL-2对血管内皮细胞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燕 高倩 +2 位作者 林燕林 陈可冀 石太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rhIFN -α)和白细胞介素 - 2 (rhIL - 2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 lialcells,HUVEC)为模...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rhIFN -α)和白细胞介素 - 2 (rhIL - 2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 lialcells,HUVEC)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 ,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培养的HU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上清液中的含量。结果 :rhIFN -α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数分别为 0 .199± 0 . 0 0 9和75 .75 0± 2 3. 330 ,rhIL - 2组为 0 . 2 17± 0. 0 0 5和 4 9. 2 5 0± 8. 14 0 ,而合用组为 0 .183± 0 . 0 80和 4 0 . 5 0 0± 17. 2 30 ,与对照组(0 . 2 4 8± 0 . 0 0 5和 16 0 .5 0 0± 13 .2 2 0 )比较 ,有显著差异 (均P <0 . 0 1) ;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目 ,rhIFN -α、rhIL - 2单用或合用组分别为 14 .18± 0 . 5 5、13 31± 0 . 78、10. 0 5± 0 . 4 3,而对照组为 15 . 99± 1. 0 2 (P <0 .0 5或P <0 . 0 1)。单独应用rhIFN -α或rhIL - 2可显著增加上清液中VEGF含量 (P <0 . 0 1) ,而合用组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白细胞介素2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相关因子IFN-α及TGF-β1在颅咽管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邦明 漆松涛 +2 位作者 黄广龙 潘军 颜小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复发组及初发组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釉细胞型及复发颅咽管瘤IFN-α表达广泛。44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有40例IFN-α表达阳性(90.91%),鳞状乳头型14例中有12例表达阳性,造釉细胞型IFN-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Z=-2.003,P<0.05)。16例复发颅咽管瘤均有IFN-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组(Z=-2.085,P<0.05)。TGF-β1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明显表达,14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而造釉细胞型44例仅有14例表达阳性(Z=-2.12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全部颅咽管瘤中,IFN-α与TGF-β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s=-0.273,P<0.05)。结论颅咽管瘤存在复杂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可能参与颅咽管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α-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IL-6、IFN-γ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伍虹飞 李水清 王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输血和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44例,按手术日奇偶数分为2组,自体组术中仅输注自体洗涤红细胞(22例),异体组术中仅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22例),分别测定2组术前、术后1...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输血和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44例,按手术日奇偶数分为2组,自体组术中仅输注自体洗涤红细胞(22例),异体组术中仅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22例),分别测定2组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7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自体组术后1天、7天血清IFN-γ和IL-6均增高,IL-6升高尤为显著,明显高于异体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术后的TNF—α水平在各个时间点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与同种异体输血相比,在脊柱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术后患者血清中TNF-α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以明显提高IFN-γ和IL-6的水平。自体血液回输对术后免疫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远小于异体输血,能够保护甚至增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同种异体输血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