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水粉细砂层盾构渣土改良与喷涌防治试验研究
1
作者 郭世情 陈汉 +4 位作者 蒋沛峰 郭鹏飞 孙毅 许平保 狄宏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6,93,共7页
[目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穿越富水粉细砂层时,因地层摩擦性大、流塑性差、渗透性高等特点,需通过渣土改良提升施工安全性。[方法]以南京地铁9号线(以下简称“9号线”)清河路站—绿博园站区间为例,采用泡沫剂、膨润土及黏土作为改良剂,开... [目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穿越富水粉细砂层时,因地层摩擦性大、流塑性差、渗透性高等特点,需通过渣土改良提升施工安全性。[方法]以南京地铁9号线(以下简称“9号线”)清河路站—绿博园站区间为例,采用泡沫剂、膨润土及黏土作为改良剂,开展渣土改良试验,确定了每种改良剂和水的最佳配合比(质量比);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一改良剂和混合改良剂方案进行室内渣土改良搅拌试验、坍落度试验和渗透试验。明确了粉细砂层的渣土改良范围。以改良后的渣土坍落度为125~175 mm,渗透系数超过1×10^(-3) cm/s为控制指标,提出富水粉细砂层渣土改良方案。[结果及结论]单一改良剂优化试验中,巴斯夫泡沫剂质量分数建议为3%,钠基膨润土泥浆土水配合比宜为1∶9,黏土泥浆土水配合比宜为1∶5。单一改良剂在坍落度方面改善优异,使用黏土改良的渣土,具有更好的流塑性。混合改良剂的搅拌电流和渗透系数比单一改良剂要小,表明其在渣土的摩擦性和渗透性方面改善突出,其中泡沫剂与膨润土的配合比为2∶1的渣土改良方案较好。富水粉细砂层渣土改良方案为:泡沫剂改良方案下,泡沫剂的注入率为20%~30%;膨润土改良方案下,膨润土的注入率为15%~20%;黏土改良方案下,黏土的注入率为40%~45%;泡沫剂与膨润土的配合比为1∶1的改良方案下,改良剂的注入率为20%;泡沫剂与膨润土的配合比为2∶1的改良方案下,改良剂的注入率为20%;泡沫剂与黏土的配合比为1∶2的改良方案下,改良剂的注入率为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 渣土改良试验 喷涌防治试验 富水粉细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细砂层地铁暗挖隧道新型超前加固材料性能及注浆参数研究
2
作者 陈铖 来弘鹏 +1 位作者 刘禹阳 朱新健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42,共11页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为主体,掺入适量超细水泥及复合激活凝聚剂,制备了新型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配合比、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影响下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度、凝结时间及结石体强度变化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小导管注浆足尺试验装置,对比分析了普通水泥、超细水泥及新型注浆材料加固效果,揭示了上覆荷载与含水率影响下新型材料浆液扩散特性及注浆终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固比为1∶1、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及超细水泥质量比为4∶2∶4,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4%时,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性最优、凝结时间可控、结石体强度较高;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时,普通水泥浆液在密实细砂层以压密扩散为主、超细水泥浆液以压密-劈裂为主,新型材料则以渗透-劈裂方式进行扩散。新型注浆材料扩散性能及加固效果最优,超细水泥次之,普通水泥最差;注浆前期,新型材料应保持低压注浆,防止注浆量过大,引起砂土局部劈裂,造成加固失效的问题;新型材料注浆终压随上覆荷载及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上覆荷载增加50 kPa,注浆压力增大50 kPa左右。含水率增加2%,注浆压力增加量约为40 kPa。研究结果对注浆加固工程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浅埋暗挖法 密实细砂层 小导管注浆加固 浆液扩散特性 注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窦智 刘万明 +3 位作者 陈舟 徐朝晖 赵天宇 安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 穿越层状多孔介质的非达西渗流多见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采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室内渗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粒径的单层多孔介质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从水力坡降与渗流流速关系、非达西渗流参数和临界雷诺数等方面,探讨了平均粒径、粗细颗粒界面对穿越层状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粗细颗粒界面对非达西流渗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判断达西流态到非达西流态转换的临界雷诺数,其在单层多孔介质中随多孔介质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水流穿越层状多孔介质时,临界雷诺数不仅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随粗/细颗粒粒径差的减小而增大;受粗细颗粒界面的影响,单层多孔介质中临界雷诺数均低于粗颗粒层与单层多孔介质相同相应粒径组合的双层多孔介质;通过引入非线性分量指数发现,粗细颗粒界面对水流惯性力分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制性影响程度与粗细颗粒差别大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穿越层状岩土体的非达西渗流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多孔介质 非达西渗流 流态转变 临界雷诺数 粗细颗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降控制的组合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戴国亮 万志辉 +1 位作者 龚维明 王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2-2181,共10页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得出了在不同桩顶沉降条件下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组合后压浆桩承载力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组合后压浆条件下的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显著提升,且承载力提高幅度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逐渐增大;组合后压浆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时,其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66%,且能有效地控制桩基沉降量;同时组合压浆后能有效地改善桩端支承性能与桩侧受力特性,显著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设计计算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组合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保守地将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细砂层 组合后压浆桩 静荷试验 桩阻力 沉降控制 增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的多元结构深厚覆盖层透水地基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正成 毛海涛 +2 位作者 龙顺江 姜海波 张如意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159,共9页
深厚覆盖层多元结构坝基在渗流过程中各土层力学差异明显,分析时关注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比奥固结理论,考虑土体的非线性流变以及土体固结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借助ADINA流固耦合... 深厚覆盖层多元结构坝基在渗流过程中各土层力学差异明显,分析时关注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比奥固结理论,考虑土体的非线性流变以及土体固结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借助ADINA流固耦合模块来模拟西藏达嘎水电站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过程,分析各层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透水性较强的表层土体是渗流主要通道,也是渗流进出区和沉降变形体现区,应在上游采取措施提高其压缩模量,下游区域增设反滤层和排水设施;坝基中的粉细砂层是坝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对坝基沉降起主导作用,同时应注意其液化特性对坝基的不利影响;坝基中的承压含水土层对下游上部结构产生向上顶托力,若位置较深,则破坏性较小;坝基深部土层对整个坝基的渗流破坏影响较小,但对沉降和渗流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表层砂卵砾石层和粉细砂层的渗透系数相差较小时,土层间不会发生接触冲刷。此外,还发现坝基孔隙水压力在快速衰减阶段被消散,期间土体固结较快。垂直防渗墙能有效降低渗透坡降和渗流量,将坝基沉降变形控制在防渗墙上游区域,但上游坝基变形对防渗墙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应加大防渗墙尺寸或者采用辅助渗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粉细砂层 力学特性 流固耦合 多元结构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长江穿越隧道竖井淹井处理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付仲润 韩忠存 《隧道建设》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某穿江隧道竖井由于开挖施工方法不当及地质条件复杂,发生涌水涌砂导致淹井事故,在大型竖井井架及提升系统安装完毕,吸泥、抓泥设备没有施工场地的情况下,采用地面与井内注浆成功地封堵了涌水通道,固结了涌入井筒内的松散砂,从而保证了... 某穿江隧道竖井由于开挖施工方法不当及地质条件复杂,发生涌水涌砂导致淹井事故,在大型竖井井架及提升系统安装完毕,吸泥、抓泥设备没有施工场地的情况下,采用地面与井内注浆成功地封堵了涌水通道,固结了涌入井筒内的松散砂,从而保证了淹井事故处理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涌水 涌砂 粉细砂 分层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表软土层、细砂层的地震波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永林 熊里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上海 软土层 细砂层 地震波 传递函数 地震波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沙河道上修建地下集水廊道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庆 高强 唐新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9-32,共4页
为弄清地下集水技术在含细沙河流上的适用性及面临的工程问题,以修建在某细沙河道上的两个地下集水廊道工程为例,从含水层颗粒级配入手,探讨滤层设计、出口渗流控制及运行管理等因素对地下集水廊道滤层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滤料失... 为弄清地下集水技术在含细沙河流上的适用性及面临的工程问题,以修建在某细沙河道上的两个地下集水廊道工程为例,从含水层颗粒级配入手,探讨滤层设计、出口渗流控制及运行管理等因素对地下集水廊道滤层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滤料失效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一定细沙含量的河道上修建地下集水工程是可行的;当前的滤层设计准则不符合地下集水廊道滤层的运行工况,应重新建立基于低水头、大流量、强透水工况下的滤层设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细沙河流 滤层设计 滤层失效 地下集水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粗砂层桩端注浆工程实例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 李粮纲 丁耀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以潮汕地区的桩端注浆工程实例为依托,在分析工程地层特性及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试桩静载试验,研究了在中粗砂层桩端注浆的作用效果,结合PFC2D数值模拟软件以颗粒流的形式从细观上对中粗砂层桩端注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 以潮汕地区的桩端注浆工程实例为依托,在分析工程地层特性及后注浆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试桩静载试验,研究了在中粗砂层桩端注浆的作用效果,结合PFC2D数值模拟软件以颗粒流的形式从细观上对中粗砂层桩端注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在细观上分析了中粗砂层桩端注浆的作用形式、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中粗砂层的桩端注浆能有效提升桩端砂层的强度,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性能;桩端注浆会改变桩端土体的性质,引起注浆孔附近土体应力及孔隙率的变化;桩端的注浆形式也与注浆压力有关,当注浆压力较小时,桩端注浆主要以渗透注浆形式为主,当注浆压力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桩端注浆会出现渗透、压密、劈裂并现的注浆形式。该研究可为在中粗砂层桩端注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并可为进一步完善注浆理论的研究且为类似工程优化注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粗砂层 桩端注浆 注浆形式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细砂土地层分步分层控制降水技术
10
作者 白聚敏 《隧道建设》 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
结合杭州解放路延伸隧道工程,针对饱和粉细砂土层,介绍了为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采取的分步分层降水技术,主要介绍了管井及井点的设计、降水参数的确定及施工工艺,同时分析了降水效果。
关键词 隧道 分步分层降水 地下水 饱和粉细砂土层 降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梁山隧道2^#溶洞正洞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民庆 孙国庆 +2 位作者 邹冲 彭峰 徐搴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4年第4期68-76,38,共10页
要圆梁山隧道2#深埋充填型溶洞充填介质为粉细砂,经专家多次论证,该溶洞被称为“国内外罕见,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2#溶洞正洞的施工技术,以期对类似工程的决策、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圆梁山隧道 正洞施工 溶洞 施工技术 设计与施工 粉细砂 工程 国内外 决策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枫 徐超 宋世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界面剪切试验,对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后改善筋土之间相互作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借助直接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通过改变砂层的粒度成分(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1~3cm),分析该层状体系的具体影响... 以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界面剪切试验,对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后改善筋土之间相互作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借助直接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通过改变砂层的粒度成分(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1~3cm),分析该层状体系的具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在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可有效提高界面的抗剪强度,但在25 ~ 75 kPa法向应力下,砂的组构(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对该体系的影响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 界面剪切试验 砂层厚度 粒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层盾构下穿湖泊风险分析及控制——以太原地铁2号线下穿迎泽湖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闫潇 杨双锁 姜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457-7463,共7页
太原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方式,盾构区间按照设计需要下穿湖泊穿越富水粉细砂层。为了保证盾构施工安全平稳通过,合理控制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湖泊的风险源,对风险产生的机理和如何控制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构穿越富... 太原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方式,盾构区间按照设计需要下穿湖泊穿越富水粉细砂层。为了保证盾构施工安全平稳通过,合理控制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湖泊的风险源,对风险产生的机理和如何控制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盾构穿越富水粉细砂层主要风险:含水地层盾构螺旋机喷涌机理,盾构通过后盾尾空隙沉降较大原因,盾尾密封失效风险。针对风险控制提出包括调整渣土改良参数,优化同步注浆配比,对盾构机尾刷改造等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在富水粉细砂层中掘进,将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创新性地提高到10/1000,可以有效控制螺旋机喷涌,降低盾构下穿湖泊时湖底坍塌、湖水倒灌风险;通过将第三道盾尾刷由钢丝尾刷改造为钢板尾刷,有效减小了盾尾刷磨损导致盾尾密封失效风险;优化盾构掘进过程中同步注浆浆液的配比,使其凝固时间由6 h变为4 h,有效控制了盾构通过后的盾尾空隙沉降过大风险,最终湖底监测点测得累计沉降25.33 mm,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地铁 盾构隧道 富水粉细砂 风险分析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细砂岩油藏防砂井堵塞规律研究及充填参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培锋 崔传智 +2 位作者 赵益忠 吴忠维 张雨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粉细砂岩油藏的纵向层系较多,层间矛盾严重,出砂堵塞影响提液生产效果。在现有斜直井产能模型的基础上,对筛管、环空充填层、挤压充填层和储层的渗透率细化描述,改进了机械防砂表皮系数公式。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防砂体系堵塞规律,认为... 粉细砂岩油藏的纵向层系较多,层间矛盾严重,出砂堵塞影响提液生产效果。在现有斜直井产能模型的基础上,对筛管、环空充填层、挤压充填层和储层的渗透率细化描述,改进了机械防砂表皮系数公式。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防砂体系堵塞规律,认为随着驱替注入量和驱替流量提高,防砂体系堵塞加剧,渗透率最大下降40%。储层颗粒进入套管内,堵塞环空砾石与防砂筛管,导致表皮系数急剧上升,产能下降超过80%。扩大挤压充填半径能够将微粒阻挡在远离井眼的位置,有助于保持油井产能。对分层防砂井充填半径进行优化分析,发现在中低渗透扩大充填半径能够改善层间动用效果。对盘二沙三下区块的防砂井充填参数优化,对渗透率较低的S4层扩大充填半径,措施后油井液量保持稳定,日产油提高9.5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油藏 堵塞规律 产能分析 分层防砂 充填半径优化 层间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刀盘开口率对富水粉细砂层地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云飞 刘昊运 +2 位作者 张志强 李五红 廖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针对盾构机在富水粉细砂层中修建地铁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基于地表沉降理论,以太原地铁2号线某富水粉细砂层的盾构掘进区间段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开口率的刀盘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采用大开口率刀盘更适用于掘... 针对盾构机在富水粉细砂层中修建地铁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基于地表沉降理论,以太原地铁2号线某富水粉细砂层的盾构掘进区间段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开口率的刀盘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采用大开口率刀盘更适用于掘进富水粉细砂层,选用50%开口率的刀盘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可成功将地表沉降控制在2 cm以内;推导出的经验公式适用于盾构机掘进富水粉细砂层的地表沉降计算;根据盾构实测出土量最终确定刀盘开口率为51%的盾构机更适合掘进太原地区富水粉细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 地表沉降 刀盘开口率 富水粉细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盾构穿过粉细砂层时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及施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春梅 王勇 程月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228,共7页
为研究盾构开挖粉细砂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问题,基于武汉市地铁7号线香港站-三阳路站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了开挖粉细砂层时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得出沉降曲线基本符合Peck沉降槽,地表沉降最大位置为盾构开挖面距监测点10环以内和盾... 为研究盾构开挖粉细砂层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问题,基于武汉市地铁7号线香港站-三阳路站区间盾构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了开挖粉细砂层时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得出沉降曲线基本符合Peck沉降槽,地表沉降最大位置为盾构开挖面距监测点10环以内和盾构开挖面正前方。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优化注浆压力和掌子面平衡压力对减小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掌子面平衡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大于优化注浆压力,两者合理优化对减小地表沉降效果最佳,盾构穿过粉细砂层时的最佳注浆压力为140 kN/m^2,掌子面平衡压力为30 k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表沉降 掌子面平衡压力 注浆压力 粉细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细砂地层地铁盾构端头井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海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某地铁的盾构出洞位置处采用了深层搅拌桩进行加固。从竖直和水平方向对成桩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盾构出洞的技术要求。为保证施工安全,又分别利用液氮和盐水冻结对左、右线隧道的端头井地层进行了加固补强。实... 某地铁的盾构出洞位置处采用了深层搅拌桩进行加固。从竖直和水平方向对成桩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盾构出洞的技术要求。为保证施工安全,又分别利用液氮和盐水冻结对左、右线隧道的端头井地层进行了加固补强。实践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满足盾构出洞的技术要求。经对比分析认为,液氮和盐水冻结法比搅拌桩更适合应用于粉细砂地层的盾构端头井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端头井加固 粉细砂地层 搅拌桩 液氮冻结 盐水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坪隧道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塌方处治施工技术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学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5,共8页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为Ⅰ级铁路双线隧道,穿越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由于粉细砂层成岩作用差,遇水呈流塑状自稳性变差,隧道施工困难,极易发生塌方,塌方处治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为解决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后砂层松散、流动性强、... 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为Ⅰ级铁路双线隧道,穿越上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由于粉细砂层成岩作用差,遇水呈流塑状自稳性变差,隧道施工困难,极易发生塌方,塌方处治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为解决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后砂层松散、流动性强、无自稳、塌方处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安全快速通过塌方段,以桃树坪隧道3#斜井正洞塌方处治为工程实例,就如何采用"真空降水+双层大管棚+小管棚+双侧壁法"有效处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塌方进行详细论述与总结,成功案例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渝铁路 桃树坪隧道 富水粉细砂层 塌方处治 施工技术 双层大管棚 双侧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细颗粒含量成层的客专粉砂地基固结问题传递矩阵解
19
作者 王武刚 罗强 +1 位作者 许再良 隋孝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41,共7页
基于现有成层地基固结问题求解的局限性及适用性,借助Laplace变换及逆变换法,将体现成层粉砂地基固结特性的参数作为刚度矩阵元素,以矩阵的形式在成层地基层间传递,求解出考虑不同分级加荷及边界条件下成层客专粉砂地基的固结解析解。... 基于现有成层地基固结问题求解的局限性及适用性,借助Laplace变换及逆变换法,将体现成层粉砂地基固结特性的参数作为刚度矩阵元素,以矩阵的形式在成层地基层间传递,求解出考虑不同分级加荷及边界条件下成层客专粉砂地基的固结解析解。结合不同细颗粒含量对客专粉砂固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不同细颗粒含量对成层客专粉砂地基的应力、孔压及位移的发展规律。同时,运用ABAQUS对成层粉砂地基的固结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和理论解析解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传递矩阵法求解不同细颗粒含量成层客专粉砂地基固结问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含量 成层粉砂地基 Laplace变换及逆变换 传递矩阵法 解析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S-366盾构机过粉细砂层正面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宋修元 赵旭伟 《隧道建设》 2009年第S1期1-4,共4页
以成都地铁1号线2标盾构施工实例为依托,研究了S-366盾构机过粉细砂层开挖面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对加泥式EPB盾构通过单一地层2种平衡模式的建立进行了示例性计算,并对2种平衡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EPB盾构 粉细砂层 破坏机理 平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