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8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for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乐良 李贵柯 +5 位作者 张钊 刘剑 吴南健 王开友 祁楠 刘力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s the key enabler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which ...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s the key enabler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which not only provides the optical gain which is absent from native Si substrates and enables complete photonic functionalities on chip,but also improv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rough advanced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packaging.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of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The 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low loss optical waveguides,high-speed detectors,high-speed modulators,lasers and 2D,2.5D,3D and monolithic integration are focused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based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materials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packaging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PbS quantum dots tandem solar cells through compatible interconnection layer
2
作者 Gomaa Mohamed Gomaa Khalaf Xinzhao Zhao +6 位作者 Mingyu Li Chunxia Li Salman Ali Tianjun Ma Hsien-Yi Hsu Jianbin Zhang Haisheng S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7-57,共11页
Lead sulfide quantum dots(PbS QDs) hol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bandgap tunability, solutionprocessability etc., which make them highly applicable in tandem solar cells(TSCs). In all QD TSCs, its efficiency ... Lead sulfide quantum dots(PbS QDs) hol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bandgap tunability, solutionprocessability etc., which make them highly applicable in tandem solar cells(TSCs). In all QD TSCs, its efficiency lags much behind to their single junction counterparts due to the deficient interconnection layer(ICL) and defective subcells. To improve TSCs performance, we developed three kinds of ICL structures based on 1.34 and 0.96 e V PbS QDs subcells. The control, 1,2-ethanedithiol capped PbS QDs(PbS-EDT)/Au/tin dioxide(SnO_(2))/zinc oxide(Zn O), utilized SnO_(2) layer to obtain high surface compactness.However, its energy level mismatch causes incomplete recombination. Bypassing it, the second ICL(PbS-EDT/Au/Zn O) removed SnO_(2) and booste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from 5.75% to 8.69%. In the third ICL(PbS-EDT/poly[bis(4-phenyl)(2,4,6-trimethylphenyl)amine](PTAA)/Au/Zn O), a thin layer of PTAA can effectively fill fissures on the surface of PbS-EDT and also protect the front cells from solvent penetration. This TSC obtained a PCE of 9.49% with an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0.91 V, a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15.47 m A/cm~2, and a fill factor of 67.7%.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was the highest PCE achieved by all PbS QD TSCs reported to date. These TSCs maintained stable performance for a long working tim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dots Tandem solar cell interconnection layer HYSTERESIS DE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es of carbon neutrality,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health improvement - a case study of China Energy Interconnection scenario 被引量:2
3
作者 Jianxiang Shen Wenjia Cai +5 位作者 Xiaotong Chen Xing Chen Zijian Zhao Zhiyuan Ma Fang Yang Shaohui Zha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Climate change and air pollution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combus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ssil fuels.Both climate change and air pollution cause health problem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it is extremely imp... Climate change and air pollution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combus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ssil fuels.Both climate change and air pollution cause health problem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synergies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CO_(2) reduction,air pollution control,and health improvement under the target of carbon peaking before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ty before 2060.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policy evolu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related to energy,climate change,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proposes a complete energy-climate-air-health mechanism framework.Based on the MESSAGE-GLOBIOM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emission inventory an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and exposure-response function,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of energy-climate-air-health synergies was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Chinese Energy Interconnection Carbon Neutrality(CEICN)scenario.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by 2060,the SO_(2),NO_(x) and PM_(2.5) emissions are estimated to be reduced by 91%,85%,and 90%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business-as-usual(BAU)scenario.The direct health impacts brought by achieving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will drive the pro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re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bring greater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climate-air-health synergies Climate change Energy transition Carbon neutrality China Energy interconn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接地故障电弧损伤影响研究与预测
4
作者 张铁纯 廖茂桥 +2 位作者 张波 田雷雷 司晓亮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故障电弧是飞机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electrical wire interconnect systems)最为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参数对电弧损伤的影响,本文根据SAEAS5692标准中的振动实验方法,模拟因飞机振动导致的线束与燃油管路接地故障电... 故障电弧是飞机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electrical wire interconnect systems)最为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参数对电弧损伤的影响,本文根据SAEAS5692标准中的振动实验方法,模拟因飞机振动导致的线束与燃油管路接地故障电弧,开展了机载28V直流电源、400Hz/115V交流电源条件下的接地故障电弧损伤实验研究,并基于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电弧损伤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由于瞬时功率较高造成线束熔断时间相比直流电源条件下更短,其电弧损伤明显小于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损伤;伴随振动频率增加,线束与管路接触时间延长,电弧损伤与振动频率呈正相关性;将实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误差较小,有效验证了电弧损伤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为飞机EWIS线束安全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线缆互联系统(EWIS) 接地故障电弧 故障电弧损伤 流-固-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5
作者 候阿提·叶尔江 叶霞飞 +1 位作者 王镇波 成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巴黎、卡尔斯鲁厄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线路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模式,总结其基本特点。[结果及结论]上述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互联互通模式;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于同一客流通道上的线路之间,基本不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实施互联互通时,除非改造成本低且影响小,否则一般不考虑改造既有运营线路,新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应与既有线路保持一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中,为节约成本,仅在不同制式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间才适宜使用双流制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OTN应用于智算中心互联研究综述
6
作者 史庆娜 王佳雪 +4 位作者 李诗语 蔡梦茹 刘晓东 尹珊 黄善国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1,共16页
随着智算中心数据流量和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高效、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成为关键。细颗粒光传送网(fine gra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fgOTN)作为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的接续与光传送网(optical tran... 随着智算中心数据流量和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高效、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成为关键。细颗粒光传送网(fine gra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fgOTN)作为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的接续与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技术的扩展,被应用于智算中心互联,以满足其灵活调度、高效传输、严格安全隔离和低时延等多重需求。首先,介绍了fgOTN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及应用场景,随后,阐述了智算中心的相关概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fgOTN在智算中心互联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智算中心间数据传输的高效、可靠。最后,论述了fgOTN应用于智算中心互联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光传送网 智算中心互联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化学机械抛光中抛光液及清洗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力飞 路新春 +1 位作者 张佳磊 赵德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231,共10页
在当今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工艺节点不断缩小至纳米级,互连结构及其工艺技术的挑战愈发严峻。钴(Co)作为一种新兴的金属材料,凭借其出色的热稳定性、优异的空隙填充能力和对铜(Cu)布线的强附着力,正逐步成为Cu互连阻... 在当今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工艺节点不断缩小至纳米级,互连结构及其工艺技术的挑战愈发严峻。钴(Co)作为一种新兴的金属材料,凭借其出色的热稳定性、优异的空隙填充能力和对铜(Cu)布线的强附着力,正逐步成为Cu互连阻挡层及潜在互连布线的热门选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材料表面平整度与清洁度的极高要求,这直接促使了化学机械抛光(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CMP)工艺及其后清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本综述旨在回顾Co作为Cu互连阻挡层和新型互连布线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CMP工艺中抛光液的不同组分对Co去除速率、电偶腐蚀和去除速率选择比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在CMP清洗过程中清洗剂的关键作用,通过精确设计的化学配方,有效剥离纳米颗粒、有机残留等污染物,确保Co表面达到高度清洁与平整度标准。此外,还敏锐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局限,并对Co的CMP及后清洗技术在追求更环保、更高效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阻挡层 互连层 抛光液 清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贯通网络多孔支撑层调控制备薄层复合纳滤膜
8
作者 李煜 潘国元 +3 位作者 张杨 赵国珂 钟天 刘轶群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利用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AA-NIPS)方法制备多孔支撑层,再在支撑层上通过界面聚合得到系列高性能薄层复合纳滤(TFC NF)膜,利用SEM、ATR-FTIR、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支撑层结构对TFC N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 利用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AA-NIPS)方法制备多孔支撑层,再在支撑层上通过界面聚合得到系列高性能薄层复合纳滤(TFC NF)膜,利用SEM、ATR-FTIR、接触角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支撑层结构对TFC NF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雾化工艺,在不依赖致孔剂的前提下,可实现支撑层膜孔地精准调控。优化的孔道结构显著增强了流体的过滤通道,促进支撑层纯水通量和整体膜通量的提升。支撑层的理想膜孔结构缓解了诱发渗透剂横向扩散的孔限制效应,使膜分离层的结构得到优化。其中,NF-AA/20膜上形成更多的聚酰胺突起结构,增大了流体的有效渗透面积,渗透与分离性能长期稳定,在保持较高MgSO4截留率的前提下,通量比原始膜提高近50%。AA-NIPS法具有简便高效、易于连续化和结构可控性强的特点,为理想结构支撑层的制备和改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辅助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纳滤膜 支撑层 高贯通网络孔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微系统应用的高密度陶瓷封装基板工艺
9
作者 柴昭尔 卢会湘 +6 位作者 徐亚新 唐小平 李攀峰 田玉 王康 韩威 尹学全 《电子工艺技术》 2025年第1期1-3,14,共4页
针对数字微系统应用中对封装基板高密度集成的要求,以高密度陶瓷封装基板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精细线条、小间距互连孔的印刷/填孔工艺,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为最终形成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最小系统提供了... 针对数字微系统应用中对封装基板高密度集成的要求,以高密度陶瓷封装基板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精细线条、小间距互连孔的印刷/填孔工艺,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详细研究,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为最终形成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最小系统提供了高集成陶瓷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 精细线条 互连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2.0:基于多层级网络效率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研究
10
作者 朱金津 夏海山 +1 位作者 刘晓彤 徐然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后城市空间进入更高的网络层级发展阶段,如何提升都市圈空间效能成为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协同模式的研究特点与不足。其次,将网络与流动思想纳入研究,进一步以多层级网络效率为切入点,分析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和功能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互联互通2.0模式,从网络结构的联通性、网络节点的耦合性以及要素流的流动性3个方面强化协同关系。最后,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互联互通更高阶段的发展方向,理论上强调网络的层级性、节点性以及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践上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的网络联通性与耦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层级网络 互联互通 城市空间效率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封装互连中的应用
11
作者 彭琳峰 杨凯 +5 位作者 余胜涛 刘涛 谢伟良 杨世洪 张昱 崔成强 《电子与封装》 2025年第1期7-17,共11页
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对封装互连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纳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与常用的微纳银相比,微纳铜具有更强的抗电迁移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在封装互连领域被广泛应用。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 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对封装互连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纳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与常用的微纳银相比,微纳铜具有更强的抗电迁移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在封装互连领域被广泛应用。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3类,其中化学液相还原法以低成本、高可控、工艺简单等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封装互连工艺步骤需要不同形貌的微纳铜颗粒。微纳铜材料在封装互连中主要应用于芯片固晶、Cu-Cu键合、细节距互连等工艺,探讨了微纳铜材料在以上工艺中的应用,并对微纳铜材料在封装互连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铜 化学液相还原法 封装互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GA封装的低损耗毫米波前端模组设计
12
作者 蒲星明 赵怡 +3 位作者 董刚 韩世宏 范齐升 余怀强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化、集成化T/R组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工作在30~40 GHz的毫米波前端模组。该模组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基板和球栅阵列(BGA)封装,实现了4个收发通道的高密度集成,具备信号放大、功率分配和幅相控制等功能。通过对该...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化、集成化T/R组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工作在30~40 GHz的毫米波前端模组。该模组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基板和球栅阵列(BGA)封装,实现了4个收发通道的高密度集成,具备信号放大、功率分配和幅相控制等功能。通过对该模组毫米波信号垂直互连结构的仿真优化,实现了该结构在毫米波频段的低损耗信号传输。设计制作PCB测试板对该垂直互连结构进行测试验证,经计算得到该垂直互连结构最高插入损耗为0.78 dB。采用该毫米波信号垂直互连结构制作了一款Ka波段四通道毫米波前端模组。测试结果表明,该模组在30~40 GHz时单通道发射功率大于20 dBm,接收增益大于21.33 dB,驻波比优于1.51,满足射频系统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栅阵列(BGA)封装 毫米波 前端模组 垂直互连结构 高温共烧陶瓷(HT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优化策略
13
作者 卓海森 赵思睿 +4 位作者 孙博 侯浩远 董龙伟 崔婧 左丽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资源和市场纳入管网系统统一调度运营。基于LNG资源入网后存在站场和已有管道间压力匹配以及多资源间的气量协调问题,针对冬季保供期某LNG资源聚集区域,借助TGNET软件建立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协同运行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管网系统多资源调度供气方案,并重点针对可控的LNG资源,从管输费、能耗费以及总利润等角度开展了不同接收站间气量匹配方案的经济性比选。结合经济比选及方案模拟结果,提出了LNG资源入网供气能力提升的优化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外输管道较长、管径小、沿线分输量小是制约LNG接收站气化能力释放的关键因素,通过增设压气站和增设复线2个优化手段可充分释放接收站气化能力,以此提升管网整体运行压力和输送能力。研究成果对冬供期天然气管网多资源以及各接收站间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形成的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的协同运行优化机制可为下游用户提供充足的供气保障,实现LNG接收站与天然气管网一体化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互联互通 天然气管网 协同运行优化 压气站 阶梯气量 冬季保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评价方法
14
作者 王晓潮 任绍坤 +2 位作者 邓连波 李竞爽 何渊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在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过程中全面、科学地评价运营方案的公交化程度,文章基于互联互通视角,从公交化内涵和构成要素出发,确立体现公交化特征的技术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明确取值范围、理想值、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形成具有多... 为了在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过程中全面、科学地评价运营方案的公交化程度,文章基于互联互通视角,从公交化内涵和构成要素出发,确立体现公交化特征的技术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明确取值范围、理想值、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包括基于理想值的指标项标准化量度处理、多层次指标权重计算、公交化运营方案总体评价和公交化瓶颈计算在内的公交化运营评价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内莞惠(东莞-惠州)城际铁路、穗莞深(广州-东莞-深圳)城际铁路构成的城际铁路系统的公交化运营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运营方案所存在的平均客流停站服务比、最大断面满载率及中转时间比例系数这3方面瓶颈在改造方案中均得到显著改善。该评价方法可为其他城际铁路系统的运营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公交化运营评价 互联互通 瓶颈分析 公交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桥芯片嵌入式高密度有机基板制备技术
15
作者 袁渊 孟德喜 +2 位作者 田爽 刘书利 王刚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基于硅桥芯片互连的异构集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芯粒间局域互连密度,满足高性能计算对芯粒间高密度互连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硅桥芯片嵌入式高密度有机基板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嵌入式基板封装结构设计和关键工艺,并建立了嵌入式基板... 基于硅桥芯片互连的异构集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芯粒间局域互连密度,满足高性能计算对芯粒间高密度互连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硅桥芯片嵌入式高密度有机基板的制备技术,介绍了嵌入式基板封装结构设计和关键工艺,并建立了嵌入式基板结构仿真模型,对不同温度下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可靠性试验重点检测了内嵌芯片边角。结果表明嵌入式基板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为硅桥芯片嵌入式高密度有机基板技术在国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粒 异构集成 局域互连 硅桥 嵌入式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K算法的FPGA内部互联自动化测试方法
16
作者 傅僈喃 陈苏婷 +1 位作者 解维坤 林晓会 《电子科技》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互联资源(Interconnect Resource,IR)测试中,现存测试方法存在测试向量配置次数多、测试复杂度高且测试效率低等问题。为减少配置次数和提高测试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EK(Ed... 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互联资源(Interconnect Resource,IR)测试中,现存测试方法存在测试向量配置次数多、测试复杂度高且测试效率低等问题。为减少配置次数和提高测试效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EK(Edmonds-Karp)算法的FPGA内部互联自动化测试方法。该方法将EK算法中寻找从源点s到终点t最短路径的增广路径改为寻找s到t最长路径的增广路径,以此减少配置次数。根据FPGA内部底层互联资源结构建立模型,将改进EK算法应用到Kintex-7系列FPGA中进行自动化布线路径搜索,并将布线路径配置进FPGA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存测试方法,所提方法在不减小故障覆盖率的同时能够以较少的配置次数检测出FPGA内互联资源的开路故障、短路故障和固定型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互联资源 配置次数 测试向量 自动化测试 Edmonds-Karp算法 增广路径 故障覆盖率 测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安全存储SoC芯片的PCIe集成验证
17
作者 商建东 闫法瑞 +1 位作者 于哲 郭恒亮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高速串行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是一种计算机高速串行扩展总线协议,能够提供点对点高带宽传输。自研高速安全存储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在高速传输的需求之上提出了对PCIe接口需求。为验证自... 高速串行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是一种计算机高速串行扩展总线协议,能够提供点对点高带宽传输。自研高速安全存储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在高速传输的需求之上提出了对PCIe接口需求。为验证自研高速安全存储SoC芯片集成PCIe模块满足设计应用需求,在对高速安全存储SoC芯片架构以及PCIe EP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基础上,基于UVM通用验证方法学与PCIe VIP应用,搭建了高速安全存储SoC的PCIe集成验证平台。可配置的PCIe VIP验证平台方案简化了集成及验证工作,减少了验证所需的思考时间,解决了数据传输验证中针对性交互场景验证难题,缩短了验证平台的开发时间。通过对PCIe EP模块的功能分析,设计了相关寄存器配置、片内缓存数据交互等仿真测试用例。针对DMA传输功能验证难题则提出通过监测中断次数并联合波形以及日志来确认功能完整。最后结合仿真波形及相关日志记录结果分析,验证了存储SoC集成的PCIe模块传输相关功能正确性,数据传输涉及相关寄存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该方案验证平台及测试用例适用于之后接口升级需求的验证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验证 系统级芯片 高速串行总线 通用验证方法学 验证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铁两用大桥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斌 甘楠 《高速铁路技术》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公铁两用大桥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其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缆应单独设立接地系统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中的贯通地线相连,共用桥墩接地体。本文以福平铁路工程为例,研究了桥上电力电缆的接地方式。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仿真,探... 公铁两用大桥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其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缆应单独设立接地系统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中的贯通地线相连,共用桥墩接地体。本文以福平铁路工程为例,研究了桥上电力电缆的接地方式。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仿真,探讨了电缆接地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共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合理设计接地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短路电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大桥 高压电力电缆 交叉互联接地 短路电流 钢轨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关联视角下历史城区空间环境特征的多尺度解析——以邹城历史城区为例
19
作者 翟洪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系统认知历史城区的空间环境特征是实现其整体保护的关键基础。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中的关联性思想的启发,以空间关联、文化关联与时间关联3个维度为切入视角,以城市、城区与建筑3个层级为空间尺度,建构了一种揭示历史城区空间环境... 系统认知历史城区的空间环境特征是实现其整体保护的关键基础。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中的关联性思想的启发,以空间关联、文化关联与时间关联3个维度为切入视角,以城市、城区与建筑3个层级为空间尺度,建构了一种揭示历史城区空间环境与其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多要素之间关联性特征的多尺度解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邹城为例,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与访谈、史料查阅、历史地图转译以及比较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其城市格局关系、城区空间布局、建筑场所特征中,多要素与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多维联系以及社会空间和历史场所的稳定性、活态化和延续性,揭示了邹城历史城区空间环境与其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互动过程。研究旨在为历史城区的空间环境认知与整体保护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区 历史性城市景观 整体保护 关联性 空间环境认知 邹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TETRA制式无线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20
作者 黄鹏 《长江信息通信》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由线路运营发展到线网运营,在线网运营模式下,跨线调度指挥及应急指挥的工作量剧增,对于不同线路间无线系统的互联互通需求更为迫切。文章基于TETRA制式首先分析了无线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其次对无...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由线路运营发展到线网运营,在线网运营模式下,跨线调度指挥及应急指挥的工作量剧增,对于不同线路间无线系统的互联互通需求更为迫切。文章基于TETRA制式首先分析了无线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其次对无线集群系统互联互通的常见方案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二次开发系统需要统一的协议及规则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ETRA 专用无线系统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