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林予松 王荣 王宗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0-203,共4页
IGMP是组播实现中重要的组管理协议。分析了现有的三个版本的IGMP协议,研究了其工作原理、报文格式和协议特点,以及IGMPv3协议对源特定组播的支持。
关键词 组播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组管理 源特定组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P Snooping在EPON中的实现方案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东超 陈雪 王立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110,共4页
阐述一种利用VLAN划分组播域,依靠侦听IGMP消息来维护组播VLAN表的IGMP Snooping实现思想。提出该思想在EPON上的基于MAC层和RS层2大类共6种实现方式。指出当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协议鲁棒性问题并给出针对数据存储和运行流程上的修改建... 阐述一种利用VLAN划分组播域,依靠侦听IGMP消息来维护组播VLAN表的IGMP Snooping实现思想。提出该思想在EPON上的基于MAC层和RS层2大类共6种实现方式。指出当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协议鲁棒性问题并给出针对数据存储和运行流程上的修改建议。得出一种无明显缺陷并克服鲁棒性问题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组管理协议嗅探技术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组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MPv2的隐蔽通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华元彬 蒋建春 卿斯汉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前IP组播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的协议是IGMP,该协议不断完善,版本不断升级,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目前应用最广的IGMPv2中,可以实现隐蔽通道,最明显的是协议包中的“路由器检测选项”字段和“最大响应时间”字段。该文主... 目前IP组播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的协议是IGMP,该协议不断完善,版本不断升级,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目前应用最广的IGMPv2中,可以实现隐蔽通道,最明显的是协议包中的“路由器检测选项”字段和“最大响应时间”字段。该文主要针对如何使用这两个字段实现隐蔽通道加以讨论。介绍了隐蔽通道和IGMP的基本概念,说明了该隐蔽通道的实现原理,描述了软件设计,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隐蔽通道 路由器检测选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N系统中IGMP的优化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梅瑜华 甘朝钦 马雪娇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7,共3页
IGMP是接入网的主要功能之一。首先阐述了在EPON中IGMP运行机制,同时,根据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分析了IGMP功能在具体实现上的优缺点,提出了IGMP功能实现的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 EPON 组播 单拷贝广播 逻辑链路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MP的IEEE 802.11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涛 李明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1-696,共6页
针对组播速率不能满足传输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与改进自动速率回退(ARF)算法的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利用组播中必须发送的IGMP报文来获取接收信噪比,进而决定组播速率.基于IGMP报文的周期间隙调整,加... 针对组播速率不能满足传输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与改进自动速率回退(ARF)算法的无线组播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利用组播中必须发送的IGMP报文来获取接收信噪比,进而决定组播速率.基于IGMP报文的周期间隙调整,加入了改进后的ARF算法进行速率调整.该机制规避了大量反馈帧产生碰撞的问题,可以使组播路由器获得传输结果的有效反馈,从而更准确地进行速率调整.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够较好地调整无线组播速率,提升无线组播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 无线组播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速率自适应 改进ARF 信噪比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6网络中组播路由——PIM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春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1,64,共4页
随着网络宽带用户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业务相关服务如网络电视(IPTV)需求的日益增长刺激了IP组播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其成为新一代网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与单播应用相比,采用IP组播技术分发信息常常能从本质上减少整个网... 随着网络宽带用户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业务相关服务如网络电视(IPTV)需求的日益增长刺激了IP组播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其成为新一代网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与单播应用相比,采用IP组播技术分发信息常常能从本质上减少整个网络对带宽的需求。文章从IPv6网络的各种组播技术入手,详细介绍了当前在实际网络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基于协议无关组播(PIM)的组播路由技术,重点介绍了域内组播路由中使用最广泛的PIM稀疏模式(PIM-SM)。对整个PIM-SM组播路由协议在IPv6网络中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论述,最后介绍了其在未来IPTV等网络应用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汇聚点 反向路径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WDM/TDM PON系统中广播/组播方案
7
作者 王崇予 林如俭 朱敏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0-594,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在混合PON中使用广播波长通道实现广播/组播的方案.数学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大大减少单播通道处理组播数据的负担,合理有效地利用了系统的波长资源,对于降低OLT数据处理负担,减少OLT系统总共的队列缓存区大小有着显著效果.
关键词 混合WDM/TDM PON 广播/组播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层以太网中最优组播树的构建方法
8
作者 张梦竹 马红兵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4-107,110,共5页
针对二层以太网难以构建最优组播树且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组播树构建方法。该方法将IS-IS协议用于二层以太网络最短路径树的计算,通过扩展链路状态包的CLV改进其通告机制,以便构建最优组播树,且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可快速... 针对二层以太网难以构建最优组播树且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组播树构建方法。该方法将IS-IS协议用于二层以太网络最短路径树的计算,通过扩展链路状态包的CLV改进其通告机制,以便构建最优组播树,且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可快速重构此最优组播树。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组播树的收敛时间从现有方法的10 s^20 s缩短到50 ms,并能确保该组播树为最优组播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播树 多生成树协议 igmp侦听 IS-IS路由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