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几何设计对IDM模型跟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覃频频 裴世康 +2 位作者 杨春兰 孟强 万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4,共8页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改进后的模型,其跟驰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道路几何设计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行为 车辆动力学 智能驾驶员模型 道路几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构建
2
作者 杨贺萌 张兰芳 +2 位作者 武雅婷 周睿达 李翔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5-1062,共8页
基于上海市城市地下道路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一种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车辆轨迹数据并进行处理,筛选车辆跟驰行为。基于地下道路跟驰行为的特质分别对加速度、速度、车头间距建立理论驱动的... 基于上海市城市地下道路的车辆轨迹数据,提出一种理论‒数据双驱动的城市地下道路车辆跟驰模型。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车辆轨迹数据并进行处理,筛选车辆跟驰行为。基于地下道路跟驰行为的特质分别对加速度、速度、车头间距建立理论驱动的智能驾驶人模型(IDM)和数据驱动的跟驰模型(LSTM)并进行误差比选。最后将两类模型的预测结果视为通过不同观测方式得到的针对同一系统状态的两组观测值,通过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预测真实驾驶状态,建立基于速度预测的IDM-LSTM混合模型,其均方根误差达到0.1187,优于单一IDM和LSTM模型的0.5836和0.1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 跟驰模型 智能驾驶人模型 长短时记忆网络 车辆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edal网络模型的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严重程度诊断研究
3
作者 程志友 朱骋 吴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针对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研究中的数据匮乏、认知不确定性及专家主观性等问题,提出一种Credal网络模型来分析诊断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严重程度,以期从安全管理视角预防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采用事故案例报告和故障树分析,识别内河危... 针对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研究中的数据匮乏、认知不确定性及专家主观性等问题,提出一种Credal网络模型来分析诊断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严重程度,以期从安全管理视角预防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采用事故案例报告和故障树分析,识别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因素,构建基于imprecise Dirichlet model(IDM)参数学习方法的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严重程度诊断的Credal网络模型,然后通过正向推理预测不同严重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并通过诊断推理识别导致该类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诊断推理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研究表明:内河危化品运输发生一般及以下事故、较大事故、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区间概率分别为[0.711, 0.789]、[0.172, 0.246]、[0.043, 0.069];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引起内河危化品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船舶因素和货物因素是加重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内河危化品运输 运输事故 严重程度 Credal网络模型 i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M与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颖 秦文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4-2357,2380,共5页
目前针对车辆低速跟驰驾驶的建模研究较少。通过最优加权理论将理论驱动型跟驰模型与数据驱动型跟驰模型进行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智能驾驶者模型(IDM)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首先对NGSIM公开数据集进行... 目前针对车辆低速跟驰驾驶的建模研究较少。通过最优加权理论将理论驱动型跟驰模型与数据驱动型跟驰模型进行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智能驾驶者模型(IDM)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组合型车辆低速跟驰模型。首先对NGSIM公开数据集进行筛选与处理得到基础研究数据;之后分别建立基于IDM与RBFNN的低速跟驰模型,前者侧重于保证跟驰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后者则能够输出与真实值更为相符的预测结果;最后通过改进的最优加权目标函数得到最优组合权重,从而建立起了IDM-RBFNN组合模型。用平均相对误差(MARE)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组合模型具有比单一模型更优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低速跟驰 NGSIM 智能驾驶者模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最优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力扩散概率模型及其用于意见领袖发现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樊兴华 赵静 +1 位作者 方滨兴 李欲晓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作为意见领袖识别基础的影响力扩散模型IDM存在两个缺陷:(1)由回复链结构断层或者帖子内容间接传播引起的影响力传递中断;(2)由灌水所导致的虚假影响力传递.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影响力扩散概率模型IDPM,进而建立了网络意... 作为意见领袖识别基础的影响力扩散模型IDM存在两个缺陷:(1)由回复链结构断层或者帖子内容间接传播引起的影响力传递中断;(2)由灌水所导致的虚假影响力传递.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影响力扩散概率模型IDPM,进而建立了网络意见领袖筛选模型.该模型在相同兴趣空间上定义单个关键词语传播概率影响力,在帖子影响力定义中引入了有效关键词语概念,避免了上述缺陷;同时,在用户影响力计算时给每个帖子一个影响因子,用以整合其它有用信息,使模型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在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网易社会新闻版块评论数据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是有效的,其平均精确率相对IDM模型提高了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领袖识别 idm 影响力扩散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驰模型的车辆虚拟仿真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涛 刘箴 +3 位作者 刘婷婷 刘翠娟 柴艳杰 方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5-309,共5页
在城市道路交通仿真中,现有智能驾驶模型存在车辆启动较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智能驾驶模型。该模型考虑两车间距对车辆速度的影响,增加基于车间距的加速度调整项,引入车间距与期望间距差,使汽车在启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加速度,... 在城市道路交通仿真中,现有智能驾驶模型存在车辆启动较慢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智能驾驶模型。该模型考虑两车间距对车辆速度的影响,增加基于车间距的加速度调整项,引入车间距与期望间距差,使汽车在启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同时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对城市道路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状况,实现城市车流仿真动画,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减少汽车起步较慢和车间距变化异常的现象,使汽车的行驶行为更符合真实城市交通的驾驶特点,逼真再现城市道路交通中车辆的跟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模型 启动速度 跟驰 车间距 交通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旅游气候变化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向柳 张玉虎 陈秋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4-661,共8页
考虑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日照要素构建旅游气候指数(TCI),利用信息扩散理论,构建旅游气候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并对北京城区旅游气候变化及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气候要素的TCI可有效反映旅游气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 考虑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日照要素构建旅游气候指数(TCI),利用信息扩散理论,构建旅游气候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并对北京城区旅游气候变化及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气候要素的TCI可有效反映旅游气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信息扩散模型(IDM)构建的旅游气候风险评估模型能有效分析单气候要素变化风险对旅游气候的影响,可为旅游气候风险评估提供新的途径。(2)1951-2014年,北京城区TCI持续升高,趋势线从1951年的Ⅲ级(65)升高到2014年Ⅱ级(73),平均增加1.17·(10 a)^(-1),且四季旅游舒适度呈上升趋势,双峰型旅游气候格局的峰区逐渐变宽,旅游气候持续改善,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3)低降水概率(p≤0.4)风险下,北京城区TCI介于45~71,仍处于可开展旅游活动的II^IV级,且随着时间推移,TCI呈增长趋势,降水对旅游气候的不利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旅游气候 信息扩散模型 风险 北京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冲击驱动管内移动机器人设计(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品宽 温志杰 李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0-2326,共7页
设计了一种以压电双层膜为基本结构,通过惯性冲击原理达到运动驱动目的的管内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由一个典型的压电双层膜结构和惯性质量串联构成。工作时,压电双层膜的变形由惯性冲击转化为整体结构的直线位移。从理论上分析了惯... 设计了一种以压电双层膜为基本结构,通过惯性冲击原理达到运动驱动目的的管内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由一个典型的压电双层膜结构和惯性质量串联构成。工作时,压电双层膜的变形由惯性冲击转化为整体结构的直线位移。从理论上分析了惯性冲击原理的核心问题:惯性冲击力与管壁和机器人之间摩擦力的关系,并通过MATLAB和AN-SYS等软件对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做了仿真。相关的验证表明,所设计的管内移动机器人运动步长可以达到0.15μm,具有精密运动和高效率的优点,可以在工业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移动机器人 压电双层膜 惯性冲击原理 摩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toon模式下车载自组织网络性能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海 雷凯茹 +1 位作者 司帅宗 许子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638,共5页
Platoon的性能可以通过车载自组织网络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platoon与自由车辆协同运动的管理协议和管理策略.通过设计适用于platoon的车辆移动模型,并应用于SUMO交通仿真软件中,对车辆场... Platoon的性能可以通过车载自组织网络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platoon与自由车辆协同运动的管理协议和管理策略.通过设计适用于platoon的车辆移动模型,并应用于SUMO交通仿真软件中,对车辆场景进行了仿真.同时设计适用于大规模platoon和自由运动车辆的通信分簇协议,利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通信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证明platoon改善和提升了道路性能和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oon 智能驾驶模型 车载自组织网络 分簇算法 SUMO N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C铁路标准制定流程及交付内容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洁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研究目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已被国家和各行业大力推广应用。为解决各BIM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应用障碍,国际组织提出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IFC)标准,旨在通过一种通用的中间数... 研究目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已被国家和各行业大力推广应用。为解决各BIM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应用障碍,国际组织提出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IFC)标准,旨在通过一种通用的中间数据存储格式实现不同BIM软件数据交换。通过本研究,为IFC铁路标准的制定及软件开发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进行了IFC铁路标准的需求分析,确定了IFC铁路项目的目标;(2)定义了IFC铁路标准的数据需求、项目用例、信息交付手册、领域概念模型;(3)研究结论符合铁路行业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符合国际标准研究方法与路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C铁路标准 交付成果 数据需求 信息交付手册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减换道行为影响的换道轨迹规划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林波 李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8-1733,共6页
构建了一种能够消减换道行为影响的换道轨迹规划,将帕累托最优理念引入至自主换道行为中,通过IDM(intelligent driver model)模型构建周边车辆的优化目标。采用5次多项式模型构建换道车辆的优化目标,引入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该多目标问题... 构建了一种能够消减换道行为影响的换道轨迹规划,将帕累托最优理念引入至自主换道行为中,通过IDM(intelligent driver model)模型构建周边车辆的优化目标。采用5次多项式模型构建换道车辆的优化目标,引入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该多目标问题,从而获得换道车辆与周边车辆的帕累托最优前沿。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算法所提算法能够显著降低换道区域内所有车辆的总损失,提高区域内交通流运行状态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换道 轨迹规划 多目标优化算法 id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队仿真 被引量:6
12
作者 覃频频 裴世康 +2 位作者 吴达 莫基强 万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0-240,共11页
如何评估道路环境等外部条件变化对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队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尤为重要。为此,结合Matlab/Simulink和CarSim搭建车辆-环境仿真平台研究道路环境对车队行... 如何评估道路环境等外部条件变化对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队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尤为重要。为此,结合Matlab/Simulink和CarSim搭建车辆-环境仿真平台研究道路环境对车队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利用美国NGSIM车辆轨迹数据对平台采用的校正的预瞄驾驶员模型、加速度控制模型、节气门控制模型和制动器控制模型的控制器进行验证;利用平台开展红灯状态、隧道行驶和匝道行驶三种道路环境对车队行驶状态影响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车队可以顺利通过路口红绿灯;在安全车速范围内车队进出隧道口时方向控制良好;匝道坡度主要影响车辆加速度和车间距,坡度分别为3%和5%时,车队均保持稳定车间距安全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 车辆动力学 智能驾驶员模型(i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几何条件的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覃频频 吴锋民 +1 位作者 覃光毅 万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5-240,共6页
针对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IDM模型不能对汽车转弯行驶进行横向控制的不足,通过改进IDM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试验研究转弯、超高和坡度等道路几何条件变化对特定工况下的汽车纵向和横向行驶的影响。采用车头时距和行驶速度作为指标评价... 针对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IDM模型不能对汽车转弯行驶进行横向控制的不足,通过改进IDM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试验研究转弯、超高和坡度等道路几何条件变化对特定工况下的汽车纵向和横向行驶的影响。采用车头时距和行驶速度作为指标评价汽车纵向行驶安全性;采用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作为指标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发现:在一定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汽车转弯行驶时,纵向方向上改进后模型的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行驶安全;横向方向上改进后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转弯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良好的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针对道路几何条件的变化,改进的IDM模型可以初步实现ACC系统特定工况下车辆纵向与横向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 智能驾驶员模型 纵向控制 横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模型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连通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慧芳 孟玉如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9-1832,1848,共5页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连通性问题,分析了其拓扑动态变化过程中网络的连通性的演化特征。首先,提出以连通分支数、连通概率及连通长度为评价指标的VANET拓扑连通性参数;然后,结合车辆换道功能的智能驾驶移动模型(IDM-LC),应用Vane...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连通性问题,分析了其拓扑动态变化过程中网络的连通性的演化特征。首先,提出以连通分支数、连通概率及连通长度为评价指标的VANET拓扑连通性参数;然后,结合车辆换道功能的智能驾驶移动模型(IDM-LC),应用Vanet Mobi Sim仿真软件建立VANET;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节点通信半径与平均连通分支数、平均连通率及平均连通长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VANET连通分支数的统计分布特征,用Q-Q图和T检验验证得出结论:连通分支数服从正态分布,且该统计分布特征与节点通信半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自组织网络 连通性 统计分布 换道功能的智能驾驶模型 VANET Mobi 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不确定性条件下的N-k分布鲁棒优化机组组合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吉兴全 郝晴 +3 位作者 张玉敏 韩学山 杨明 张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4,共9页
为降低鲁棒优化方法的保守性和随机优化方法的复杂性,增强电力系统应对偶发线路故障扰动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分布不确定性条件下的N-k安全准则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根据有限历史样本数据,在满足一定置信水平的条件下,基于非精确Dirich... 为降低鲁棒优化方法的保守性和随机优化方法的复杂性,增强电力系统应对偶发线路故障扰动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分布不确定性条件下的N-k安全准则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模型。根据有限历史样本数据,在满足一定置信水平的条件下,基于非精确Dirichlet模型方法构造包含真实N-k故障概率分布的模糊集,用以描述输电线路故障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首先,通过对模糊集中最劣概率分布的辨识,将原始的分布鲁棒优化调度问题转化为确定性概率分布条件下的两阶段鲁棒优化决策模型。然后,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模型进行处理,利用Big-M法、分段线性化技术和对偶原理对主问题和子问题进行转化,得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有效降低了模型求解难度。最后,整合4种N-k不确定集合,对IEEE 14节点及IEEE 118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不确定性 N-k安全准则 模糊集 非精确Dirichlet模型 列与约束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算法的长期跟车车速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缴文政 孙志强 +1 位作者 付景顺 孙凤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4,共8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难以长期、精准地预测车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参数化车速预测方法,利用传感器和GPS提供的前瞻数据预测车辆的速度轨迹。首先根据整车动力学和车辆停车转弯趋势建立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IDM)的车速预测... 针对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难以长期、精准地预测车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参数化车速预测方法,利用传感器和GPS提供的前瞻数据预测车辆的速度轨迹。首先根据整车动力学和车辆停车转弯趋势建立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IDM)的车速预测算法;然后,从NGSIM公开数据集中筛选数据用于参数标定及仿真;最后,利用遗传算法(GA)对算法参数进行标定。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速预测算法在通畅或拥堵的交通环境中,对于长期车速预测均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可控制在8%~13%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速预测 新能源汽车 智能驾驶员模型 整车动力学 参数标定 数据预测 拥堵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验证平台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文韬 何德峰 +1 位作者 崔靖龙 彭彬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5-241,共7页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车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工作负担,还能增强车辆的行车安全和驾乘舒适性。基于MATLAB和Python混合编程,在网络协议环境下设计智能车巡航控制算法验证平台;该平台能够模拟多种不同典型行车场景...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车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工作负担,还能增强车辆的行车安全和驾乘舒适性。基于MATLAB和Python混合编程,在网络协议环境下设计智能车巡航控制算法验证平台;该平台能够模拟多种不同典型行车场景,其实时的信息采集与动画演示功能能够直观有效地展现车辆状态。结合所开发的平台软件,设计出增量式模型预测控制器(IMPC)和智能驱动驾驶(IDM)控制器,所提出的IMPC算法不仅能综合考虑网联车巡航多目标的特点,同时还满足巡航系统快速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最后结合典型驾驶工况,开展智能车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ATLAB和Python混合编程的软件系统能有效模拟各种驾驶情景,并能结合智能车验证该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PYTHON 自适应巡航 模型预测控制 智能驾驶模型(i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联自动驾驶队列的信息安全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新开 陈恒威 王朋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7-532,共16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通信环境下易受网络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在网络攻击环境下保障车辆安全驾驶行为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一套集检测与修复机制于一体的模型架构,并以网联自动驾驶队列为研究对象,进而提出了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阈值的...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通信环境下易受网络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在网络攻击环境下保障车辆安全驾驶行为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一套集检测与修复机制于一体的模型架构,并以网联自动驾驶队列为研究对象,进而提出了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阈值的异常信息检测方法和基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双链修复方法.通过异常信息检测机制,实现针对车辆动力学参数如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进行合理性判断.若数据异常,则采用修复机制进行异常修复,实现车辆驾驶行为的稳定.在仿真实验部分,分别设计了无检测机制、有检测机制、检测机制失效3种场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网络攻击会对车队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同程度干扰,同时也表明所提出的安全控制方法能够缓解或抑制威胁攻击对车辆行为的影响.该成果能够为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机制设计、保障车辆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 检测与修复 智能驾驶员模型(idm) 信息安全 队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