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主动现代化的百年追求与价值认知
1
作者 宋林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I000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主动现代化”。经过不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体系,这是主动现代化的战略预期。同时,实现了全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主动现代化”。经过不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体系,这是主动现代化的战略预期。同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步现代化,开启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度现代化新征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度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主动现代化三个阶段的战略布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正确应对恶性竞争、干涉内政、科技脱钩与“自反现代化”风险,实施智慧韧性治理创新原则,这是主动现代化风险防控的战略行动。走出一条更加鲜明与更有成效的主动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主动、科学、进阶、韧性的治国理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现代化 目标体系 战略布局 风险治理 智慧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智能弹性架构的纵向异构方案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芳 陈光礼 +1 位作者 熊忠阳 严德汗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6-101,共6页
针对交换网络中现有基础架构设计复杂、端口扩展受限、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的纵向异构方案。将多台低端交换机与IRF系统虚拟成一台逻辑设备,以增加逻辑设备的端口数量、简化管理,并降低大交换网络的构... 针对交换网络中现有基础架构设计复杂、端口扩展受限、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的纵向异构方案。将多台低端交换机与IRF系统虚拟成一台逻辑设备,以增加逻辑设备的端口数量、简化管理,并降低大交换网络的构建成本。在网络拓扑层,采用跨板聚合技术将低端交换机与IRF系统之间的链路进行捆绑,对该链路上的流量实施负载均衡分担;在协议控制层,将低端交换机的系统控制管理平面上移,由IRF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网络决策管理。从可靠性、端口扩展、维护方面与现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解决现有方案中的不足,并以较低的成本提高端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弹性架构 纵向异构 低端交换机 负载分担 可靠性 端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SoftMan入侵防御系统模型的智能弹性架构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占飞 郑雪峰 +1 位作者 曾广平 涂序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9,66,共5页
"软件人"(SoftMan,SM)是在Agent(代理)、智能机器人、人工生命等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为解决当前网络入侵检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深入研究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的基础上,受"软件人"技... "软件人"(SoftMan,SM)是在Agent(代理)、智能机器人、人工生命等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为解决当前网络入侵检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深入研究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的基础上,受"软件人"技术的启示,提出了基于群体"软件人"(Multi-SoftMan,MSM)入侵防御系统的智能协商控制模型及相应的算法。模型采取无控制中心的群体"软件人"结构,充分利用"软件人"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学习、自适性、遗传和变异等特性,尽量降低各检测部件间的相关性,避免了单个中心分析器带来的单点失效问题。每个数据采集部件、检测部件和分析部件都是独立的单元,不仅实现了数据采集的分布化,而且将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分布化,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检测的思想,这有助于解决目前入侵检测系统普遍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系统不易维护、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软件人” 入侵检测 入侵防御 协商控制 智能弹性架构 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组传送网技术在舰船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曲全福 石励 王奕 《中国舰船研究》 201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随着现代水面舰船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舰船各类信息设备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为满足设备间的数据交互需求,舰上配置有多套网络系统。针对目前舰船网络系统技术体制迥异、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网络设施建设重复以及管理维护复杂等弊端,对... 随着现代水面舰船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舰船各类信息设备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为满足设备间的数据交互需求,舰上配置有多套网络系统。针对目前舰船网络系统技术体制迥异、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网络设施建设重复以及管理维护复杂等弊端,对多种一体化网络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分组传送网(PTN)技术来搭建舰船一体化网络系统的新思路,并基于舰用网络应用需求搭建典型拓扑测试环境对PTN技术的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PTN技术的舰船一体化网络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集成性、可用性以及维护管理能力,而且还可满足舰船时分复用业务和分组业务的一体化接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传送网 舰船网络系统 电信级以太网 智能弹性结构 一体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5
作者 韩凯航 黎俊轩 +7 位作者 陈湘生 金银富 林星涛 张楠 陈曦 苏栋 包小华 崔宏志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4期95-105,共11页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土地压力、优化交通和提升韧性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工程韧性”理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速背景下,难以应对地下空间系统复杂性、多灾害耦合及数据智能处理等挑战。因此,向人工智能赋能的“智...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土地压力、优化交通和提升韧性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工程韧性”理念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速背景下,难以应对地下空间系统复杂性、多灾害耦合及数据智能处理等挑战。因此,向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韧性”理念转变,聚焦韧性防灾减灾,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首先梳理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面临的灾害类型,阐述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的内涵,进而指出了智慧韧性发展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从灾害类型与强度的时空分布、灾变分析与韧性评估理论、材料-结构协同体系、全域感知技术与高保真数据库、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决策与智能进化等方面剖析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构建了“物理-信息-仿真”三域融合与实时数据交互的多维度协同管控(PISMC)框架,明晰了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建议,从物理、信息、仿真三域多维度强化保障措施,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推动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智慧韧性发展的有序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 智慧韧性 “物理-信息-仿真”三域 PISM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