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涛 闫昱睿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专业化服务要素嵌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运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份16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嵌入程度,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质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核心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可以通过在产业层面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性、在企业层面促进研发合作两条路径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嵌入对具有更强知识吸收能力的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效应。研究结论为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创新质量 产业链 地区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韧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纪玉俊 宋皓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提升制造业企业韧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借助多地区多企业贸易模型,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从理论上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多维度影响和微观作用渠道,进一步利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生命周期、破产风险、技术属性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三个作用渠道提升了制造业企业韧性。因此,应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的抗风险作用,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企业韧性 外部冲击 微观机理 要素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nufacturing的体系结构和实施方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琛 范玉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60-1764,共5页
e-Manufacturing即电子化制造是当前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介绍了e-Manufacturing的基本概念和基于此思想的企业集成框架 ,提出了e -Manufacturing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e-Manufacturing系统制造层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 ,针对... e-Manufacturing即电子化制造是当前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介绍了e-Manufacturing的基本概念和基于此思想的企业集成框架 ,提出了e -Manufacturing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e-Manufacturing系统制造层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 ,针对各功能子系统的集成这一关键问题 ,给出了e -Manufacturing系统集成的一种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应用系统 ,对它们进行统一的封装 ,并通过服务的方式将它们紧密集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anufacturing 电子化制造 集成 服务 工作流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Services的异地异构数据库的集成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彤 舒真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为了克服当前异地异构数据库集成办法的不足。介绍了Web Services这一分布式计算模型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技术进行异地异构数据源集成的方法,它能把分布在异地的异构数据源通过 WebServices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数据... 为了克服当前异地异构数据库集成办法的不足。介绍了Web Services这一分布式计算模型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技术进行异地异构数据源集成的方法,它能把分布在异地的异构数据源通过 WebServices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统一的接口,从而实现异地异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WEB service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 Services在ERP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蔡宗琰 刘清涛 张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44,共5页
在分析ERP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基于Web Services的ERP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实例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基于Web Services的ERP系统可行,可以提升整个ERP系统的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集成制造 WEB服务 企业资源计划(ERP)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孟萍莉 董相町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3期74-79,共6页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与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行业...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与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行业结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FDI ofDI 制造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影响
7
作者 常歆 韩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2,共7页
先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技术及先... 先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技术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驱动两业深度融合,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和平台经济三条路径在数字技术驱动两业融合中发挥正向推动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最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作用效果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产业融合 技术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何以影响企业竞争力?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兰冰 薛泽帅 赵家未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8,共19页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重塑产业链竞争优势以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2014—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识别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予以表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性量化评估服务化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重塑产业链竞争优势以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2014—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数据识别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予以表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性量化评估服务化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服务业务收入和以服务业务词频表征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均对企业竞争力存在促进效应;成本收益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创新产出机制是服务化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对传统制造业、低竞争度行业以及高数字化程度行业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对开展信息服务类业务的企业影响效应更加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务有利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两业融合、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产出服务化 企业竞争力 两业融合 成本收益 资源配置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李勇刚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2,共12页
利用2007—2022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差别化以地引资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2007—2022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差别化以地引资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低价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来招商引资的动机逐渐减弱,而差别化以地引资特征逐渐明显;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制造业集聚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三种渠道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制造业集聚效应在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在产业、行业、城市以及土地供给松紧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推动了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但对第三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尚未凸显,并未形成产业发展的“由二进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以地引资策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制造业集聚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岳鹄 周子灼 谭月彤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81,共12页
在剖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角切入,构建“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1~2020年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各省以及城市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 在剖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角切入,构建“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1~2020年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各省以及城市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在进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机制,并且这种机制作用更多地通过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集聚效应实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结构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制造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梅 刘佳 陈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7,共9页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服务化”等概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以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及其作用...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服务化”等概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以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服务型制造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服务型制造通过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绩效和强化企业创新渠道发挥作用,且效果受到地理区位、行业竞争以及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融资约束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昀 付琳 +1 位作者 唐卓伟 孙晓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视角探究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高铁促进了制造企业嵌入式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减少混入式服务融合;高铁建设通过国内市场可达性与市场竞争的增加...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视角探究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高铁促进了制造企业嵌入式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减少混入式服务融合;高铁建设通过国内市场可达性与市场竞争的增加促进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国际市场可达性和市场竞争的增加不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国内国际双循环 制造企业服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演进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冒小飞 王克 周京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2-1311,共10页
在探究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度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两个行业协同的时空演进趋势和特征,并对有关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空间维度上,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聚集呈较为明显的地区差... 在探究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度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两个行业协同的时空演进趋势和特征,并对有关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空间维度上,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聚集呈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时间维度上,上述两个行业的协同出现了高级化演进趋势,即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度逐渐提升,对区域发展效能的提升存在较大拓展空间。此外,有关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受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珺 王嘉丽 张夏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交流三方面对本地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抑制了邻近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莹 陈怀超 白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0,共13页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制造业服务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技术复杂度和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特...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制造业服务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技术复杂度和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特征,即中低技术复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贸易开放度能增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省域技术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服务化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FDI 制造业服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与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硕 张鹏杨 +1 位作者 张瀚元 刘蕙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87,共20页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是破解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国际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区分投入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入要素调整的作用与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及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是破解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国际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区分投入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入要素调整的作用与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及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研究城市低碳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检验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低碳发展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服务化,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2)城市低碳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环境规制约束力,一方面倒逼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这是城市低碳发展促进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机制;(3)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城市低碳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中服务要素投入对其他要素的替代,以及推动了企业出口产品向以服务要素投入依赖为特征的高技术产品转换。本文研究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发展 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 环境规制 技术升级 “两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
17
作者 赵波 陈建有 李蕴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具体地,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产业融合水平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 为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具体地,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产业融合水平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基础设施完善水平、市场竞争水平为控制变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验证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显著正向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在1%水平上显著;产业融合先抑制技术效率提升后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且在1%水平上显著;产业融合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出单一的正向促进线性作用;东、西、中3个区域的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同,均表现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快产业融合进程,稳步推进产业融合;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强化人才体系构建;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制造业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技术交替 技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港后厂”供应链“链-链”联盟利益分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肖玲 贾银银 +1 位作者 刘进平 许丽丽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前港后厂”模式下,港口为钢厂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形成了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与钢厂制造供应链相辅相成的“链”与“链”联盟。而共生共赢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影响联盟稳定与联盟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促进“前港后厂”供应链联盟... “前港后厂”模式下,港口为钢厂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形成了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与钢厂制造供应链相辅相成的“链”与“链”联盟。而共生共赢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影响联盟稳定与联盟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促进“前港后厂”供应链联盟有效运行,针对港口服务与钢铁制造“链-链”联盟的特点,考虑服务贡献度与服务时长差异,以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其利益分配模型。由于模型非线性、不可微,对结果精确性要求高,故选择搜索幅度广、进化空间大的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求解。本文设计的觅食动力学与觅食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新算法,克服了单一觅食优化算法翻转方向不确定导致其稳定性差的缺陷,提高了算法精确度及稳定性。使用Python语言仿真验证表明利益分配结果符合合作博弈理论中整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原则,证明该利益分配模型公平高效,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业融合”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业融合” 利益分配 差异贡献度 觅食动力学 改进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颖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依据2005—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考量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依据2005—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考量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和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其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中高分位点显著,对其地位的“倒U”形影响在各分位点均显著,并且在高分位点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利用FDI的溢出效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持适宜的资本深化态势以及有序推进产业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两业融合 全球价值链攀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内涵、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浩 纪杨建 +2 位作者 祁国宁 顾新建 唐任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1-2529,共9页
在分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现代制造服务和广义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内涵,给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技术支持框架,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产品服务系统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之间的业务... 在分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现代制造服务和广义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内涵,给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技术支持框架,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产品服务系统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之间的业务和技术关系。分别探讨了制造服务与面向服务的制造的若干关键理论,提出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设计开发技术、制造技术、再制造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服务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生产性服务 产品服务系统 制造服务 面向服务的制造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