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fidelity coupling methods in aircraft engine simulations
1
作者 YANG Xin XIE Pengfu +2 位作者 DONG Xuezhi HE Ai TAN Chunqing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coupling methods in aero-engine system simulation,which fail to adaptively adjust iterative parameters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which can result in low efficiency and in⁃stabil...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coupling methods in aero-engine system simulation,which fail to adaptively adjust iterative parameters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which can result in low efficiency and in⁃stability,this study introduces a‘Dynamic Event-Driven Co-Simulation’algorithm integrated with decision tree algorithms.This algorithm separates the overall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main solver from the primary mod⁃el,utilizing a dynamic event monitoring module to adaptively adjust simulation strategies,including iteration pa⁃rameters,coupling relationships,and convergence criteria.This facilitates efficient adaptive simulations of dy⁃namic events while balancing solutio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The research focuses on a twinshaft turbofan engine,establishing six system-level models that encompass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various sub⁃systems based on three coupling methods,along with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a 3D CFD nozzle model.The study tests both model exchange and coupled simulation methods under a 14 s transient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scenario.In a 100%throttle condition,a high-fidelity nozzl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convergence criteria o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achieved with this method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PROOSIS soft⁃ware(18 s and 35 s,respectively),while being 71%more efficient than Simulink software(62 s and 120 s,re⁃spectively).Furthermore,appropriately relaxing the convergence criteria for the 0D model(from 10-6 to 10-4)while enhancing those for the 3D model(from 3000 steps to 6000 steps)can effectively balanc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ENGINE Multi-fidelity simulation Overall performance CO-simulation integrated model Zooming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Challenges for Advancement
2
作者 Tuncer I.r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4期12-24,共13页
A brief review of the basic terminology on simulation, simulation life-cycle activities such as model-based activities, behavior-oriented activit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is given. Then, the challenges and... A brief review of the basic terminology on simulation, simulation life-cycle activities such as model-based activities, behavior-oriented activit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is given. The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tate-of-the-art in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ings: modelling environments,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mix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and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ling environments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Mix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perating System and Integrated Simulation Software
3
作者 Xiong Guangleng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1年第2期1-14,共14页
In this paper, a new concept of simulation operating system (SIMOS) is described. A detailed definition of SIMOS is given, and two integrated simulation software (IPSOS and IMS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SIMOS.
关键词 simulation resources Experimental frame simulation operating system integrat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ing and design of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system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昭 蔡自兴 +2 位作者 任孝平 陈爱斌 薛志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860-2865,共6页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 A trajectory generator based on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presented and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Considering that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motion and topography,a new trajectory generator for vehicle was proposed for more actual simulation.Firstly,a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conversion of attitude vector in different coordinate systems.Then,the principle of common trajectory generators was analyzed.Besides,combining the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ad reckoning,a new vehicle trajectory generator was presented,which can provide process parameters of carrier anytime and achieve simulation of typical actions of running vehicle.Moreover,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elements were simulated,including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After setting up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e integrated navigation simulation system was verified by final performance test.The result proves the valid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is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kinematics model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track generator IMU element system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single-axis integrated inertia measurement device 被引量:2
5
作者 Ma Zongmin Shi Yunbo +1 位作者 Meng Meiyu Liu Jun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58-1563,共6页
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theory of a single-axis integrated inertia measurement devi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acceleration and angle velocity can be detected by the proposed sensor at the same time.The k... 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theory of a single-axis integrated inertia measurement devi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acceleration and angle velocity can be detected by the proposed sensor at the same time.The ki- netic model of the device is also established.In addition,the signal generation of the single-axis integrated inertia measurement device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simulation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动力学模型 单轴整合 惯性测量仪器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庆存 张明华 +1 位作者 戴永久 曾晓东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34,共16页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陆地和海洋状态的物理描述,故不仅可用来做天气和气候预测,还可以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研究人类调控自然界工程的合理或最优的方案。概述了“地球系统模式”提出和研究的一些历史,地球系统模式的构成;简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数值模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环境生态系统模式 耦合 地球系统模式 数值模拟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呼图壁地区超深超高压致密气藏压裂扩展模拟及优化设计
7
作者 张芮菡 熊卓航 +3 位作者 赵传凯 石磊 闫利恒 仇鹏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8,共14页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综合利用相关实验数据、岩心、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最后以地质力学模型为约束,开展考虑天然裂缝的直井压裂扩展模拟、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以及生产历史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1)目标区块杨氏模量平均值为37.5GPa,泊松比平均值为0.25,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220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80MPa,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远大于常规气藏(普遍小于100MPa);(2)基于停泵压降的裂缝参数反演,通过设置小尺度天然裂缝参数长度为70m,间距为150m,拟合了压裂缝长;(3)排量8m^(3)/min,射孔长度8~10m,加液量910m^(3),砂比10%~16%为最优参数;(4)压裂投产下,稳产时间延长8年,累计产气量增加16.13×10^(8)m^(3),压裂效果改善明显,为相关区块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致密气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压裂参数优化 天然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联围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精度提升研究
8
作者 刘曾美 曹钰帆 +2 位作者 黎智良 阎苗渊 赵平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 针对雨洪模型结构应与实际物理现象较好吻合,以保障内涝防治规划中雨洪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套提升复杂联围雨洪模拟精度的方法。通过剖析复杂联围的排涝模式,揭示复杂联围的排涝特点及联围内部片区涝水排除特点,分析片区不同地形的产汇流特性及其适宜的模拟方法,并提出了复杂联围的雨洪模型构建方法和建模步骤。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珠(海)联围为例,开展复杂联围雨洪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实际雨洪过程相吻合,模型精度较高,并在率定测试中表现稳定,平均纳什效率系数比其他未遵循联围排涝过程的模型结构高出0.0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联围 雨洪模拟 排涝模式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中珠联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时间视角缓解并购后整合-自治悖论的仿真研究
9
作者 江诗松 程茂森 +1 位作者 胡岩 张硕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9-637,共9页
基于NK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时间视角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研究发现,时间视角的自治再整合战略,在绩效结果上要优于整合战略和自治战略,表明自治再整合战略可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并且,这种绩效优势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更高及整合... 基于NK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时间视角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研究发现,时间视角的自治再整合战略,在绩效结果上要优于整合战略和自治战略,表明自治再整合战略可以缓解整合-自治悖论。并且,这种绩效优势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更高及整合时机处于中期时最显著。此外,还探索了绩效结果背后深层次的协调和探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后整合 整合-自治悖论 时间视角 基于主体的仿真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10
作者 王晓川 屠彦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14,共5页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可以看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共生关系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它们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生系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专创融合”共生单元缺少互动...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可以看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共生关系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它们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生系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专创融合”共生单元缺少互动与合作、“专创融合”共生模式一体化尚未形成、“专创融合”共生环境缺乏有力支撑等现实困境。共生理论视角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需要通过增强共生单元互动合作效能、扩展共生模式协同耦合深度、提高共生环境保障支撑水平等路径尝试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专创融合” 共生单元 共生模式 共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地下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戴恒 吴慧娴 +3 位作者 任婉立 张翼宇 文章 袁松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7,共14页
地下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作为地下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通过其代谢反应参与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控制着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数值模拟是定量描述和预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的重要手... 地下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作为地下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通过其代谢反应参与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控制着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数值模拟是定量描述和预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的重要手段,而理解和掌握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建模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行为的模拟和预测精度。鉴于此,文章按照发展时间与应用尺度,系统总结了微生物代谢活动模拟方法的发展进程,重点探讨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对数值模拟研究的推动作用;同时,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微生物代谢模型,以定量描述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汇总了常用的微生物信息数据库和模拟软件;最后指出,当前微生物代谢模型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模型验证困难、参数适用性不足、数据获取难度大以及计算需求高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微生物代谢机制,优化建模方法,完善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参数和经验方程,以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同时,还需着力解决模型构建中微生物相关数据的处理、计算精度与效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微生物代谢模型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数据-模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环境建模与突发污染应对研究
12
作者 陈浩 康玲 温云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6,共5页
流域水环境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健康、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确数字孪生技术在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效果,以丹江口流域为例,构建了三维水库和一维河流耦合的水动力及污染物迁移模型,针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 流域水环境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健康、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确数字孪生技术在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效果,以丹江口流域为例,构建了三维水库和一维河流耦合的水动力及污染物迁移模型,针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不确定性,研发了任意地点发生污染事件的情景模拟技术,实现了突发性水污染场景快速搭建以及应急处置措施效果的模拟。研究结果为数字孪生丹江口水环境智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其他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管理 数字孪生 水环境模型 任意点位污染物设置模拟技术 一、三维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陆过渡环境中陆源有机质分布预测模型--从沉积模拟实验到地质应用
13
作者 邵俊哲 李阳 +3 位作者 汪勇 吴楠 魏薇 刘海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8-1411,共14页
【目的】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我国多个近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差异性展布特征制约着烃源岩的分布预测精度和油气勘探成效。而陆源有机质的搬运沉积过程决定着陆源海相烃源岩质量和分布。【方法】运用水槽沉积模拟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 【目的】陆源海相烃源岩是我国多个近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差异性展布特征制约着烃源岩的分布预测精度和油气勘探成效。而陆源有机质的搬运沉积过程决定着陆源海相烃源岩质量和分布。【方法】运用水槽沉积模拟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从“正演”的角度动态记录并定量表征不同水体盐度条件下陆源分散有机质的搬运过程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预测模型。【结果】海陆过渡环境中的陆源有机质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相带内,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海陆过渡环境中的陆源有机质丰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盐絮凝作用影响下,咸水环境中陆源有机质搬运距离更靠近物源区,沉积厚度更大。基于三种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实验条件下的TOC预测模型,最终优选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将实验条件下的TOC预测模型与地质条件相结合,完成了崖南凹陷崖城组三角洲内烃源岩的TOC预测。结果显示,崖南凹陷陆源有机质搬运距离可达50 km,在距离物源区31 km左右处有机质富集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陆源有机质 机器学习 沉积模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弹弹托分离性能的代理优化研究
14
作者 高钟谱 许和勇 +1 位作者 尹晋涛 蒋胜矩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175,共9页
一体化弹弹托的快速分离特性对弹丸射击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是弹托的主要设计要求之一。为提升弹托分离性能,基于六自由度方程和URANS方程发展了适合弹托分离计算的非定常CFD方法,并基于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构建了弹托迎风窝外形代理优... 一体化弹弹托的快速分离特性对弹丸射击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是弹托的主要设计要求之一。为提升弹托分离性能,基于六自由度方程和URANS方程发展了适合弹托分离计算的非定常CFD方法,并基于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构建了弹托迎风窝外形代理优化框架。采用16度压缩拐角算例,通过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文中CFD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代理优化方法得到了优化后的弹托迎风窝外形,并对比基准弹托进行了流场和分离特性分析,揭示了优化弹托分离性能得以提升的气动机理。结果表明,分离过程中优化弹托贴近弹丸的内表面压力衰减量显著小于基准弹托,迎风窝的表面压力与基准弹托基本持平,因此,优化弹托的整体分离力显著增加,分离横向位移提升14.86%,分离俯仰角提升13.75%,分离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弹 弹托分离 六自由度仿真 代理优化 KRIG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环柱天线卫星姿轨一体化全推进系统设计
15
作者 王诗杰 孙敏哲 +3 位作者 高峰 季奕 孙光辉 董富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共11页
大型环柱天线卫星作为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关键空间结构,其任务是在该轨道上提供高速信息传输和稳定的通信服务。这要求卫星具备精确的轨道保持和姿态控制能力。由于此类卫星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和特殊的结构设计,该研究利用高精度轨道预报... 大型环柱天线卫星作为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关键空间结构,其任务是在该轨道上提供高速信息传输和稳定的通信服务。这要求卫星具备精确的轨道保持和姿态控制能力。由于此类卫星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和特殊的结构设计,该研究利用高精度轨道预报算法,通过精细建模分析了非球形摄动、太阳光压和三体摄动等关键空间环境因素对此类卫星空间运行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地,参考编队飞行重力场测量卫星的设计理念,该研究针对此类卫星提出了基于推力器布局优化的分布式全推力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Laguerre函数的改进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将设备能力限制和性能需求转化为输入、输出约束,结合多参数二次规划实现了对大型环柱天线卫星的姿轨一体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期间,该卫星的位置保持误差可控制在米级范围内,姿态角误差优于0.03°,该控制算法的计算效率显著高于标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Laguerre函数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且占用的硬件内存远低于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该研究为算力有限的星载计算机实现大型环柱天线卫星在复杂空间环境中的全推力器集成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环柱天线卫星 空间环境 姿轨一体化 模型预测控制 全推力设计 LAGUERRE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需求测度与模拟优化研究
16
作者 梁佳宁 黄子沐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末端物流无人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虽然已初步应用于实践中,但其在实施效果和优化策略方面尚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化的研究。通过量化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实际需求,评估不同自动化水平和情景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校园无... 末端物流无人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手段,虽然已初步应用于实践中,但其在实施效果和优化策略方面尚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化的研究。通过量化校园末端物流无人化的实际需求,评估不同自动化水平和情景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校园无人化物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清华大学校园为典型应用场景,结合YOLOv8和Byte Track算法开发物流需求测度模型,实现对监控数据中骑手的自动识别与计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数据,利用Anylogic平台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末端物流无人化在多种情景下的影响。结果表明,末端物流无人化在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存在导致顾客等待时间增加的问题,服务水平仍需提升。通过提高机器人或骑手速度、增加机器人数量和增加配送枢纽数量等策略,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顾客等待时间,并减少能源消耗。基于模拟结果,发现校园内需要部署至少40台机器人以完成配送任务。此外,布局4—5个配送枢纽、每个枢纽15—20个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建议将机器人及骑手速度控制在13—15 km/h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物流 校园环境 仿真模拟 深度学习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中沿面放电及其放电信号的多尺度仿真研究
17
作者 周录波 张钊棋 +1 位作者 王栋 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7-1406,共10页
沿面放电是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内部的常见放电类型,目前对其微观过程的认识尚不明晰,缺陷局部放电微观过程与宏观检测信号间亦缺乏理论关联.首先基于流体-化学模型仿真SF_(6)气体中的沿面放电过程,得到带电粒子浓度、沿面流注速率的... 沿面放电是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内部的常见放电类型,目前对其微观过程的认识尚不明晰,缺陷局部放电微观过程与宏观检测信号间亦缺乏理论关联.首先基于流体-化学模型仿真SF_(6)气体中的沿面放电过程,得到带电粒子浓度、沿面流注速率的变化规律.然后,将微观放电产生的电流脉冲作为激励,基于有限积分法对沿面放电产生的放电信号进行仿真,建立局部放电微观过程与放电检测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微观放电仿真得到的电磁信号时域波形与传统的高斯激励源相比更加贴合实际.研究成果是对现有局部放电信号微观机理研究的有效补充,为基于放电信号分析的绝缘状态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放电 微观过程 流体-化学模型 有限积分法 放电信号 多尺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压力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
18
作者 蒋林 白克强 +2 位作者 白月 陈华 王信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开展飞行工况测试中存在的发动机状态突然改变的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AHSMC)策略。通过对高空台的进气环境模拟系统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建立了一个动态二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高阶滑...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开展飞行工况测试中存在的发动机状态突然改变的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AHSMC)策略。通过对高空台的进气环境模拟系统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建立了一个动态二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器,利用积分终端滑模函数设计的自适应增益和自适应律提高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能力。在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工况实验验证,并与当前工程中使用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HSMC策略控制下响应时间缩短了40.24%,超调量减少了87.93%,稳态误差减少了87.11%。此策略对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控制,满足了航空发动机高性能测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台 进气环境模拟系统 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器 自适应律 积分终端滑模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彩之 黄雅茹 +8 位作者 麻建雪 牛志明 庞海威 张玉 郭佳诚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刘建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预测2030年保护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保护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以及草地的碳密度较大,导致草地碳储量增大;2030年保护区在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39×10^(5)、1.05×10^(5)t,而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则减少0.1×10^(5)t,自然变化情景更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数据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20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